{"content":"“國文” 二字,是無止境的。要談中學生的國文學習法,先須預定中學生應具的國文程度。有了一定的程度,然後學習才有目標,也才有學習法可言。\r
諸君是中學生,對於畢業時的國文科的學力,各自作怎樣的要求,我原不知道,想來是必各懷著一種期待吧。我做了許多年的中學國文教員,對於國文科的學力,曾在心中主觀地描繪過一個理想的中學生,至今尚這樣描繪著。現在試把這理想的人介紹給諸君相識。\r
他能從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用文字發表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不至於十分理解錯,發表錯。\r
他是一個中國人,能知道中國文化及思想的大概。知道中國的普通成語與辭類,遇不知道時,能利用工具書自己查檢。他也許不能用古文來寫作,卻能看得懂普通的舊典籍;他不必一定會作詩、作賦、作詞、作小說、作劇本,卻能知道什麼是詩、是賦、是詞、是小說、是劇本,加以鑒賞。他雖不能博覽古昔典籍,卻能知道普通典籍的名稱、構造、性質、作者及內容大略。\r
他又是一個世界上的人,一個二十世紀的人,他也許不能直讀外國原書,博通他國情形,但因平日的留意,能知道全世界普通的古今事項,知道周比特(Jupiter)、阿普羅(Apollo)、委娜斯(Venus)等類名詞的出處,知道“三位一體”、“第三國際” 等類名詞的意義,知道荷馬(Homer)、拜倫(Byron)是什麼人,知道《神曲》(《Devine Comedy》)、《失樂園》(《Paradise Lost》)是誰的著作,不會把“梅德林克”誤解作樂器中的曼陀鈴,把“伯納特·蕭”誤解作是一種可吹的蕭(這是我新近在某中學校中聽到的笑話,這笑話曾發生於某國文教員)!\r
我理想中所期待懸擬的中學畢業生的國文科的程度是這樣。這期待也許有人以為太過分,但我自信卻不然。中學畢業生是知識界的中等分子,常識應該夠得上水平線。具備了這水平線的程度,然後升學的可以進窺各項專門學問,不至於到大學裏還要聽名詞動詞的文法,讀一篇一篇的選文。不升學的可以應付實際生活,自己補修起來也才有門徑。\r
現在再試將十八年八月教育部頒行的《中學課程暫行標準》中所規定的高中及初中的畢業最低限度抄列如下。\r
(甲)高中國文科畢業最低限度:\r
(一)曾精讀名著六種而能了解與欣賞。\r
(二)曾略讀名著十二種而能大致了解欣賞。\r
(三)能於中國學術思想、文學流變、文字構造、文法及修辭等有簡括的常識。\r
(四)能自由運用語體文及平易的文言文作敘事說理表情達意的文字。\r
(五)能自由運用最低限度的工具書。\r
(六)略能檢用古文書籍。\r
(乙)初中國文科畢業最低限度:\r
(一)曾精讀選文,能透徹了解並熟習至少一百篇。\r
(二)曾略讀名著十二種,能了解大意,並記憶其主要部分。\r
(三)能略知一般名著的種類、名稱,圖書館及工具書籍的使用,自由參考閱讀。\r
(四)能欣賞淺近的文學作品。\r
(五)能以語體文作充暢的文字,無文法上的錯誤。\r
(六)能閱覽平易的文言文書籍。\r
把我所虛擬的中學生的國文程度和教育部所規定的中學生國文科畢業最低限度兩相比較,似乎也差不多。不過教育部的規定把初中、高中截分為二,我則泛就了中學生設想而已。\r
現在試姑把這定為水平線,當作一種學習的目標。那麼怎樣去達這目標呢?這就是本文所欲說的了。\r
三、關於閱讀\r
依文字的本質來說,國文的學習途徑,普通是閱讀與寫作二種。閱讀就是我在前麵所說的“從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的事,寫作就是我在前麵所說的“用文字發表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事。能閱讀,能寫作,學習文字的目的就已算達到了。\r
先談閱讀。\r
“閱讀什麼?”這是我屢從我的學生及一般青年接到的問題。關於這問題,曾有好幾個人開過幾個書目。如胡適的《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梁啟超的《國學入門書要目》,此外還有許多人發過不少零碎的意見。我在這裏卻不想依據這些意見,因為“國文”與“國學”不同,而且那些書目也不是為現在肄業中學校的諸君開列的。\r
就眼前的實況說,中學國文尚無標準讀本,中學國文課程中的讀物,大部分是選文。別於課外由教師酌定若幹整冊的書籍作為補充。一般的情形既不過如此,當然談不到什麼高遠的不合實際的議論。我在本文中隻擬先就選文與教師指定的課外書籍加以說述,然後再涉及一般的閱讀。\r
今天選讀一篇冰心的小說,明天來一篇柳宗元的遊記,再過一日來一篇《史記》列傳,教師走馬燈式地講授,學生打著阿欠敷衍,或則私自攜別書觀覽,這是普通學校中國文教室中的一般情形。本文是隻對學生諸君說的,教師方麵的話姑且不提,隻就學習者方麵來說。中學國文課中既以選文為重要成分,占著時間的大部分,應該好好地加以利用。為防止教師隨便敷衍計,我以為不妨由學生預先請求教師定就一學年或半學年的選文係統,決定這學年共約選若幹篇文字;內容方麵,屬於思想的若幹篇,屬於文藝的若幹篇,屬於常識或偶發事項的若幹篇,屬於實用的若幹篇;形式方麵,屬於記敘體的若幹篇,屬於議論體的若幹篇,屬於傳記或小說的若幹篇,屬於戲劇或詩歌的若幹篇,屬於書簡或小品的若幹篇(此種預計,隻要做教師的不十分拆爛汙,照理應該不待學生請求,自己為之)。材料既經定好,對於選文,應該注意切實學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