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已講過詞兒和句子,以下再講表現的方法。文字語言原是表現思想感情的工具,我們心裏有一種意思或是感情,用文字寫出來或口裏講出來,這就是表現。表現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同是一種意思或感情,可有許多表現的方式,同是一句話,可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譬如說“張三非常喜歡喝酒”,這話可以改變方式來說,例如“張三是個酒徒”咧,“張三是酒不離口” 咧,“酒是張三的第二生命” 咧,意思都差不多,此外不消說還可有許多的表現法。“晚上睡得著”一句話可以用作“安心” 的表現;罵人“沒用”,有時可以用“飯桶” 來表現,有時可以用反對的說法,說他是“寶貝”或“能幹”。意思隻是一個,表現的方麵卻不止一個,在許多方法之中究竟哪一種好,這是要看情形怎樣,無法預定的。讀文字的時候最好能隨時顧到,看作者所用的是哪一種表現法,用得有沒有效果?自己寫作文字,對於自己所想表現的意思,也須盡量考慮,選擇最適當的表現法。
文字語言的一切技巧,可以說就是表現的技巧。寫一件事情、一種東西或是一種感情,用什麼文體來寫,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寫得簡單或是寫得詳細,諸如此類,都是表現技巧上的問題。所以值得大大地注意。
我在上麵已就了詞兒、句子、表現法三方麵,分別說明應該注意的事情,這些都是文字的形式上應該著眼的。諸君學習文字,我覺得這些就是值得努力的地方。
末了,我勸諸君能夠用些讀的工夫。從前的讀書人,學習文字唯一的方法就是讀。自有學校教育以來,對於文字往往隻用眼睛看,用口來讀的人已不多了。其實讀是很有效的方法,方才所舉的關於詞兒、句子、表現法等類的事項,大半是可在讀的時候發見領略的。我認為諸君應該選擇幾篇可讀的文字來反複熟讀,白話文也可以用談話或演說的調子來讀。讀的篇數不必多,材料要精,讀的程度要到能背誦。讀得熟了,才能發見本篇前後的照應,才能和別篇文字作種種的比較。因為文字讀得會背誦以後,離開了書本可隨時記起,就隨時會有所發見,學習研究的機會也就愈多了。不但別人寫的文字要讀,自己寫文字的時候也要讀,從來名家都用過就草稿自讀自改的苦功。
關於國文的學習,可講的方麵很多。時間有限,今天所講的隻是這些。我對於中學國文教學,曾發表過許多意見,有兩部書,一部叫《文心》;一部叫《國文百八課》,都是我和葉聖陶先生合寫的,諸君如未曾看到過,不妨參考參考。
本文是向全國中學生作的廣播稿
刊《中學生》第六十八期(1936年10月)
關於《倪煥之》
聖陶以從《教育雜誌》上拆訂的《倪煥之》見示,叫我為之校讀並寫些什麼在上麵。
聖陶的小說,我所讀過的原不甚多,但至少三分之一是過目了的。記得大部是短篇,題材最多的關於兒童及家庭的瑣事。這次卻居然以如此的廣大的事象為題材寫如此的長篇了。在作者的文藝生活上,《倪煥之》實是劃一時代的東西。
題材的瑣屑與廣大,在純粹的藝術的見地看來,原是不成問題的事,藝術的生命不在題材的大小而在表現的確度上。文藝徹頭徹尾是表現的事,最要緊的是時代與空氣的表現。經過“五四”“五卅”一直到這次的革命,這十數年是中國曆史上空前的大時代,我們遊泳於這大時代的空氣之中,甜酸苦辣,雖因人時不同,而且和實際的甜酸苦辣的味覺一樣是說不明白的東西,一種特別的情味是受到了的,誰也無法避免這命定的時代空氣的口味。照理在文藝作品上隨處都能嚐得出這情味來,文藝作品至少也要如此才覺得親切有味。可是合乎這資格的文藝創作卻不多見。所見到的隻是千篇一律的戀愛談,或宣傳品式的純概念的革命論而已。在這樣的國內文藝界裏,突然見了全力描寫時代的《倪煥之》,真足使人眼光為之一新。故《倪煥之》不但在作者的文藝生活上是劃一時代的東西,在國內的文壇上也可以說是劃一時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