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教育雜談(6)(2 / 3)

次之講到參考書。如果諸君之中有人問我,關於某一科應看些什麼參考書?我老實無法回答。我以為參考書的需要因特種的題目而發生,是臨時的,不能預先決定。幹脆地說,對於第一種職務的書籍閱讀得馬馬虎虎的人,根本沒有閱讀參考書的必要。要參考,先得有題目,如果心裏並無想查究的題目,隨便拿一本書來東翻西翻,是毫無意味的傻事,等於在不想查生字的時候去胡亂翻字典。就國語科舉例來說,諸君在國語教科書裏讀到一篇陶潛的《桃花源記》,如果有不曾明白的詞兒,得翻辭典,這時辭典(假定是《辭源》)就成了參考書。這篇文章是晉朝人做的,如果諸君覺得和別時代人所寫的情味有些兩樣,要想知道晉代文的情形,就會去翻中國文學史(假定是謝無量編的《中國文學史》),這時文學史就成了諸君的參考書。這篇文章裏所寫的是一種烏托邦思想,諸君平日因了師友的指教,知道英國有一位名叫馬列斯的社會思想家寫過一本《理想鄉消息》和陶潛所寫的性質相近,拿來比較,這時,《理想鄉消息》就成了諸君的參考書。這篇文章是屬於記敘一類的,諸君如果想明白記敘文的格式,去翻看《記敘文作法》(假定是孫俍工編的),這時《記敘文作法》就成了諸君的參考書。還有,這篇文章的作者叫陶潛,諸君如果想知道他的為人,去翻《晉書·陶潛傳》或《陶集》,這時《晉書》或《陶集》就成了諸君的參考書。這許多參考書是因為有了題目才發生的,沒有題目,參考無從做起,學校圖書室雖藏著許多的書,諸君自己雖買有許多的書,也毫無用處。國語科如此,別的科目也一樣。諸君上曆史課聽教師講英國的工業革命一課,如果對於這件曆史上的事跡發生了興趣或問題,就自然會請問教師得到許多的參考書,圖書館裏藏著的《英國史》,各種經濟書類,以及近來雜誌上所發表過的和這事有關係的單篇文字,都成了諸君的參考書了。所以,我以為參考書不能預先開單子,隻能照了所想參考的題目臨時來決定。在到圖書館去尋參考書以前,我們應該先問自己,我所想參考的題目是什麼?有了題目,不知道找什麼書好,這是可以問教師、問朋友、查書目的,最怕的是連題目都沒有。

上麵所講的是關於參考書的話。再其次要講第三種關於趣味修養的書了。這類的書可以說是和學校功課無關的,不妨全然照了自己的嗜好和需要來選擇。一個人的趣味是會變更的,一時喜歡繪畫的人,也許不久會喜歡音樂,喜歡文學的人,也許後來會喜歡宗教。至於修養,方麵更廣,變動的情形更多。在某時候覺得自己身心上的缺點在甲方麵,該補充矯正。過了些時,也許會覺得自己身心上的缺點在乙方麵,該補充矯正了。這種自然的變更,原不該勉強拘束,最好在某一時期,勿把目標更動。這一星期讀陶詩,下一星期讀西洋繪畫史,趣味就無法涵養了。這一星期讀曾國藩家書,下一星期讀程、朱語錄,修養就難得效果了。所以,我以為這類的書,在同一時期中,種數不必多,選擇卻要精。選定一二種,須定了時期來好好地讀。假定這學期定好了某一種趣味上的書,某一種修養上的書,不妨隻管讀去,正課以外,有閑暇就讀,星期日讀,每日功課完畢後讀,旅行的時候在車上船上讀,逛公園的時候坐在草地上讀。如果讀到學期完了,還不厭倦,下學期依舊再讀,讀到厭倦了為止。諸君聽了我這番話,也許會駭異吧。我自問不敢欺騙諸君,諸君讀這類書,目的不在會考通過,也不在畢業遲早,完全為了自己受用,一種書讀一年,讀半年,全是諸位的自由,但求有益於自己就是,用不著計較時間的長短。把自己歡喜讀的書永久地讀,是有意義的。趙普讀《論語》,是有名的曆史故事,日本有一位文學家名叫坪內逍遙的,新近才死,他活了近八十歲,卻讀了五十多年的莎士比亞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