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教育雜談(2)(2 / 3)

諸君讀了上麵所記的小說梗概,作何感想?就一般說,節儉原是一種美德,節儉的教訓原是應該傾聽的。可是上述梗概中的甲工場主所提倡的節儉,卻是一種掠奪的策略,他們所提出的節儉的教訓,完全是欺騙的虛偽的東西。諸君目前尚不是工人,不消說這樣的欺騙的教訓暫時是不會臨到頭上來的,但如果諸君的校長或教師不替諸君本身著想,專以保持自己的地位飯碗為目的,或專為辦事省麻煩起見,向諸君咣咣地提倡服從之德,教諸君謹守他們的所謂校規,則如何?合理的校規原是應守的,但校規的所以應守,理由應在有益於學生自己和學校全體,不應專為校長或教師的私人便利,去作愚蠢的奴隸。前學期的校長姓王,教師是甲乙丙丁,這學期的校長姓張,教師是ABCD,在現今把學校視作傳舍的教育情形之下,作校長或教師的未必對於學生都能互相誠信,“謹守校規”的教訓也自然不大容易有效。但我敢奉勸諸君,合理的校規是應守的,隻是要為自己和全體而守,不為校長或教師私人的便利而守。當校長或教師發出“謹守校規”的教訓的時候,須認清其動機的公私。為了校長及少數教師想出風頭,把學生作了犧牲,無謂地獎勵不合理的運動競技或跳舞演劇的把戲,近來多著呢!

對於教訓須辨認其動機的公私,不管三七廿一地盲從了去奉行,結果就會被欺。但是有種教訓,在施教訓的人熱心為諸君設想,並無自私的處所,而其實仍是虛偽的東西。這種出於熱心而實虛偽的教訓,實際上很多,舉一例來說:諸君出家門時,父母叮囑你們“努力用功”。“努力用功”是一條教訓。這條教訓出於諸君的父母之口,其中籠著無限的對於諸君的熱情和希望,可謂決不含有什麼策略的嫌疑的了。可是這真誠的父母的教訓,因了說法竟可以成為虛偽的東西的。

自古至今,為父母的既叫兒子讀書,沒有不希望兒子能上進,能努力用功的。韓愈有一首教子的詩題目叫做《符讀書城南》的,中有一段雲: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汙渠。三十骨胳成,乃一龍一豬。飛黃騰達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君。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這段文字,如果依照今日的情形改說起來,大意是說:“有兩房人家各生了一個孩子,幼時知識相同,常在一塊兒遊耍,後來一個努力讀書,一個不努力讀書,結果一個成了車夫,受人鞭撻,一個做了大官,住在高大的房子裏,何等寫意。”諸君的父母叮囑諸君“努力用功”究出何種動機,原不敢斷言,但普通的父母對於兒子都無不希望兒子能“飛黃騰達”,以為要“飛黃騰達”就非教兒子“努力用功”不可。韓愈是個有見解的名人,尚且如此教子,普通的父母當然不消再說了。

如果諸君的父母確由此見解對諸君發“努力用功”的教訓,那麼我敢奉告諸君,這教訓是虛偽的。“飛黃騰達”是否應該,且不去管他,要想用了“努力用功”去求“飛黃騰達”,殊不可靠。實際社會的現象不但並不如此,有時竟成相反。試看!現今住高大洋房的,坐汽車的,作大官的,是否都是曾“努力用功”的人?拉黃包車的是否都是當時國民小學中的劣等生?“努力用功”原是應該的,原是應有的好教訓,但如果這教訓的動機由於想“飛黃騰達”,那結果就成了一句騙人的虛偽之談。在韓愈的時代,這種教訓也許尚有幾分可靠,原說不定,但觀於韓愈自己讀了許多書還要“送窮”(他有一篇《送窮文》),韓愈以前的杜甫有“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話,足見當時多讀書的未必就享幸福,韓愈對於兒子已無心地陷入虛偽的地步了。至於今日,情形自更不同,住洋房,坐汽車,過闊生活的,多數是些別字連篇或竟一字不識的投機商人,次之是不廉潔的官吏(因為他們如果僅靠官俸決不能過如此的闊生活),他們的所以能為官吏也別有原因,並非因為他們學問比別人都好。大學畢了業不一定就有出路,中學畢業生更無路可走,沒錢的甚至要想在小學讀書而不能。今日的實際情形如此,如果做父母的還要用了韓愈的老調,以“飛黃騰達”的動機,向兒子發“努力用功”的教訓,直是作夢。做兒子的如果毫不思辨,閉了眼睛奉行,便是呆伯,結果父母與兒子都難免失望。

那麼“努力用功”是不對的嗎?諸君的父母不該教諸君“努力用功”,諸君不該“努力用功”了嗎?決不,決不!我不但不反對“努力用功”的教訓,而且進一步地主張諸君應“努力用功”。我所想糾正的是“努力用功”的教訓的動機,想把“努力用功”的教訓擺在合理的基礎之上。諸君幼年狼藉米飯時,父母常以雷殛的話相戒的吧。諸君那時年幼無知,因怕雷殛,也就不敢任意把米飯狼藉。後來諸君有了關於電氣的常識,知道雷殛與狼藉飯粒的事毫不發生因果的關係了,那麼,就可任意把米飯拋棄了嗎?我想諸君決不至如此。幼時的不敢狼藉米飯理由是怕雷殛,後來的不敢狼藉米飯,理由另是一種:米飯是農人勞動的產物,可以活人,不應無故暴殄。後者的理由比前者合理,“不該狼藉米飯”的教訓要擺在這合理的理由上,基礎才穩固。為想“飛黃騰達”而“努力用功”,這教訓按之社會實況,等於“怕雷殛”而“不狼藉米飯”,禁不得一駁就倒的。“努力用功”的教訓,須於“飛黃騰達”以外,別求可靠的合理的理由才牢固,才不虛偽。所謂可靠的合理的理由,諸君的父母如果能發見,再好沒有,萬一不能發見,那麼非諸君自己去發見不可,決不該把虛偽的教訓隻管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