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好想法”是折騰出來的(2 / 3)

固有的思維模式和思維習慣有可能會給我們心裏製造更高的柵欄,就像今天有成千上萬的推銷人員徘徊在路上,疲憊,消極,收入不足。於是有太多的人抱著希望踏進來,又有大批的人帶著失望走出去。為什麼?因為他們所想的一直是他們所要的,而不是讓大家知道他的服務或商品將如何能幫助民眾解決問題,為民眾帶來方便。歐文梅說:“一個能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能了解別人心裏活動的人,永遠不必為自己的前途擔心。”於是當第一次碰到挫折的時候也許覺得沒什麼,第二次,第三次碰到挫折的時候,他就會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好推銷工作,於是當他第四次去推銷的時候,他事先已經在心裏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心理的柵欄,那麼他絕不可能成功,因為他無法跨越心裏的障礙。因而我們要學會換一種角度看事情,出現了問題要試著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換位思考,也許會有新的發現,會找到成功的突破點。

有一個男孩,體重不足,拒絕好的飲食,父母對他全無辦法。父親最後對自己說:“這個孩子要的是什麼?我怎樣才能把我所要的變成他所要的?”

當他開始往這方麵想時,事情就容易了。這個孩子有一部三輪車,喜歡在家門口的人行道上騎來騎去。附近住著一個大男孩,常常把他拉下,把車搶去騎。每當小男孩哭叫著跑回去告訴他母親,她就會立刻出來,把那個大孩子拉下來,把他的小孩再抱上去。小孩要的是什麼?這不是明擺著嗎?他的自尊,他的憤怒,驅使他采取報複行動。而當他父親告訴他說,有一天他可以把那個大男孩打得落花流水時,他就不再偏食了。他願意吃菠菜、泡白茶、鹹魚及任何東西,以便快點長大,把那個常羞辱他的小霸王痛揍一頓。隻要你設定這樣的思路,打破固有思維帶給你的柵欄,那麼機會也許就會在不經意間惠顧你。

專門從事運動心理學研究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伯特·克利傑在他的著作《改變遊戲規則》中指出:“在運動場上,很多選手創造佳績,都是因為他們打破了傳統的比賽方法。”傑出的運動選手普遍具有這種“改變遊戲規則”的特征。根據羅伯特·克利傑的結論: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可以創造意想不到的奇跡。所以,如果你想改變命運,那就突破傳統的思路,避免中規中矩的做事方法吧!

4.“一根筋”要不得

做事要學會靈活變通。在現實工作中,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條直線。智慧之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並不失時機地把握事物迂回發展的規律,通過迂回應變,達到既定的目標。反之,一個不善於變通的人,“一根筋”隻會四處碰壁,被撞得頭破血流。

美國的知名政治家斯特拉曾說:“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別人如何看待你,而是你如何看待他們。”

有一種魚叫馬嘉魚,長得很漂亮,銀膚燕尾大眼睛,平時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產卵,隨著海潮漂遊到淺海。

漁民捕捉馬嘉魚的方法挺簡單:用一個孔目粗疏的竹簾,下端係上鐵,放入水中,由兩隻小艇拖著,攔截魚群。馬嘉魚的“個性”很強,不愛轉彎,即使闖入羅網之中也不會停止。所以一隻隻馬嘉魚“前赴後繼”地陷入竹簾孔中,簾孔隨之緊縮。竹簾縮得愈緊,馬嘉魚愈憤怒,它們更加拚命往前衝,結果就會被牢牢卡死,最終被漁民所捕獲。

當我們遇到複雜的事情時,不可總是一味地固執己見,或無法應對時就束手無策、坐以待斃。其實隻要靈活變通,腦子轉快些,靈活點,別“一條路跑到天黑”,就可以很好的解決問題。

古時候,有兩個和尚決定從一座廟走到另一座廟,他們走了一段路之後,遇到了一條河,由於一陣豪雨,河上的橋被衝走了,但河水已退,他們知道可以涉水而過。

這時,一位漂亮的婦人正好走到河邊。她說有急事必須過河,但她怕被河水衝走。

第一個和尚立刻背起婦人,涉水過河,把她安全送到對岸。第二個和尚接著也順利渡河。

兩個和尚默不作聲地走了好幾裏路。

第二個和尚突然對第一個和尚說:“我們和尚是絕對不能近女色的,剛才你為何犯戒背那婦人過河呢?”

第一個和尚淡淡地回答:“我在好幾裏路之前就把她放下來了,可是我看你到現在還背著她呢!”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要學習第一個和尚勇於任事的行為,而不要像第二個和尚,那麼輕易就被一個成規束縛住了。

中國有句古話:“伸縮進退變化,聖人之道也。”所以,大凡一個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是一個善於駕馭時勢的人。

變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有時候我們需要執著,但執著不是固執。做人不能太固執,要靈活變通。善於靈活變通者,將對手也能變為朋友,這就等於為自己的未來添了一條路。因此,要變通你的思路和你的態度,不要總是“一根筋”扯不斷。

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上產生的人際關係也是如此,“一根筋”不但不利於合作,還影響工作效果。工作上的交往不同於個人選擇摯友良朋,應該從工作的層麵上考慮,盡量搞好彼此的合作。這種合作,是比較寬泛和寬容的。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習慣及愛好,如果在與他人合作中,過分強調對方行為性格中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就會因為這些微小的隔閡而引起溝通上的障礙,產生好惡,從而影響合作。

許多成功人士一生不敗,關鍵就在於用活了為人處事的變通之道,進退之時,俯仰之間,都超人一等,讓左右暗自佩服,以之為師。

學會為人處世變通之道是決定你能否從人群中挺立起來的第一關鍵;反之,凡不知為人處世變通之道者,一定會在許多重要時刻碰得頭破血流,跌入失敗之境。

兩個探險家在林中狩獵時,一頭凶猛的獅子突然跳到他們麵前。“保持鎮靜”,第一個探險家悄悄地說,“你還記得我們看過的那本關於野生動物的書嗎?那書上說,如果你非常冷靜地站著別動,兩眼緊盯著獅子的眼睛,那它就會轉身跑開的。”“書上是那麼寫的,”他的同伴說,“你看過這本書,我也看過,可這頭獅子看過嗎?”

如果這兩個探險家真的兩眼緊盯著獅子的眼睛的話,後果肯定隻有一個。因此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無論是學習、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學會應變,學會變通,不可太形而上學。

如果學會變通,遇到事情時對自己說“總會有別的辦法可以辦到”。那麼,做事就會更順利。

現在每年有許多家新公司獲準成立,可是幾年以後,隻有一小部分仍然繼續營運。那些半路退出的人會這麼說:“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隻好退出為妙。”其實,失敗固然有種種理由,但根本的一條是鑽進了困難的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在困惑的黑暗中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成功者的秘訣往往是隨時檢查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然後合理性地調整目標,放棄無謂的固執,然後輕輕鬆鬆地走向目標。這也就是所謂的變通是成功路上的一條捷徑。

在像永動機一類事情上,如果一味的堅持,而不去檢查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否是正確的,那麼這個堅持即是無謂的執著,是不知變通的愚昧,因此,當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處理這類事件時,一定要知難而退,見好就收,不做無謂的犧牲,因為錯誤的決定,隻能讓你南轅而北轍,離真理之路越來越遠,即使是付出百倍的艱辛,也很難達到目標。

做人要學會用“變”,要知“變通”之要領。當你遇到阻力而停止不前,或因困難阻礙難行時,就要靈活變化一下方向,把阻力變成推你前進的動力。正所謂“低頭也是一種智慧”,低頭不是對人臣服,而是一種靈活變通的智慧,是調整狀態,相機而動。所以你一定要拋棄你的“一根筋”。

5.反其道而思之

人生之路千萬條,要想取得事業上的輝煌,向自己的目標進發,就必須大膽地多方位地探索、不盲從、不隨俗,要對傳統思維方式中錯誤的、陳腐的東西進行舍棄,要以全新的角度,去解決目標所遇到的問題。當改變不了這個世界的時候,就必須克服困難改變自己。拿星巴克的一個例子來看:近些年,星巴克把他的觸角伸到了世界各地,但是作為咖啡店來講,想大範圍地推廣是非常困難的,但有困難不可怕,怕的就是固守陳規,按照常規的思維去辦事。然而恰恰星巴克沒有這樣,他們憑借企業獨創性的思維和獨特的經營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並迅速搶占了咖啡店在世界的市場。

其實即使是同一種的咖啡,如果調製比例不同,其味道也會有差異。不同的咖啡調製師做出來的咖啡,味道也不盡相同。從某種程度上說,咖啡的調製是有特定方法的。但是一般來講,咖啡調製時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覺來調製,因此想要咖啡的味道達到標準化,有很大的困難。就算在同一家咖啡店,不同的咖啡調製師做出來的咖啡味道也有可能不同,更何況要讓那麼多家店的咖啡都保持同一種味道,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同一品牌的咖啡店,點同一種咖啡卻喝出不同的味道,自然就會有顧客對此表示不滿。為了誠懇地接受顧客提出的寶貴意見,進一步改善咖啡味道的標準化體係,星巴克想出了在咖啡杯上標出原料配比刻度的好辦法。於是在星巴克,他們推出了不同於其他咖啡店的、有綠色刻度的標準咖啡杯,一進入市場就贏得了成功。隻要有了刻度,咖啡調製師就可以按照標尺調製咖啡,而咖啡的味道的標準化自然就能實現。例如在調製冰咖啡時,第一標線是牛奶,第二標線是咖啡,最後是冰塊,等等。

標有刻度的杯子是其他任何店都沒有的,是星巴克獨一無二的設想。因為有了這個辦法,世界各地的咖啡店調製出的咖啡味道都能達到一致的目標才得以實現。顧客無論在哪裏都能品嚐到自己喜愛的同一口味的咖啡。

想讓商品暢銷,就必須致力於開發顧客需要的產品。而不是改變顧客的態度和口味,而作為企業應該從產品策劃階段就開始聽取消費者的建議,並且采取積極行動,組成創意開發團隊,用心研究消費者的喜好。正如星巴克董事長霍華德·舒爾茨所說:“我們喜歡打破常規。”舒爾茨很清楚地認識到,雖然星巴克現在處於領先位置,但是要保持領先,就必須不斷創新,堅持投顧客所好,這樣才能創造良好的業績。事實上星巴克也的確是這樣做的,所以他們成功了。而麥當勞之所以能從小規模的私營企業發展成今天規模如此龐大的成功的大型跨國企業,正是因為在激烈的競爭中擁有自己獨創性的產品和服務標準。因此,不能盲目地跟著別人走,而應該另辟蹊徑去打開世界市場。

而對於個人來講,在通往自己的理想目標的征途上,人生之路千萬條,要想取得事業上的輝煌,向自己的目標進發,向更大的目標的挑戰,就必須大膽地多方位地探索,應用現代的思維方式,不盲從、不隨俗,在探索問題時,要對傳統思維方式中錯誤的、陳腐的東西進行舍棄,不可一條道走到黑。

穆罕默德說:“堅定的信念足以移山。”有人刁難他說:“那麼現在請您把山移走。”穆罕默德隻好應承說:“某月某日,我令山移走。”到了那天,山沒有動靜。穆罕默德一點也不驚慌,神態自若地說:“山呀,你要移動,你要過來。”說了許多次,山還沒有動靜。穆罕默德又一點也不驚慌,神態自若地說:“假如山要移動,大家都會被壓死。神愛世人,所以不讓它出來。雖然山不來,我卻可接近它。”

這段話意在說明:對於無法實現的目標,改變已是不可能了,但這並無意味著絕路,此時,請你嚐試著改變自己。這也就是所謂的運用逆向思維來解決問題。所謂逆向思維,就是突破傳統性思維方式,對事對物反過來想一想,以達到創造機會的目的。所以我們可以戲稱這種善於逆向思維的人為“反動派”。有逆向性思維的人,在生活中的表現常常令人稱奇,“他為什麼會想到這樣幹呢?”

相傳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童年時代就常常表現的聰明過人。有一天,司馬光和許多小孩一起在一個大花園中玩耍,有一個小孩在爬假山時,腳下一滑,跌進了假山下一口有大人高的盛滿水的大花缸中。別的孩子一見,個個驚慌失措,呼叫著四散而逃。而司馬光見狀,卻不慌不忙,搬起一塊大石頭,狠命地朝大花缸砸了過去。水缸被砸破了,水嘩嘩地流光了,落水孩子終於得救了。按照通常的做法,小孩落水,都是采用從水中將之抱起來的“傳統救法”,而司馬光卻一反常規,用砸缸救人的辦法救出了小孩。因為根據當時情況,還沒有人能一下子從大花缸裏抱起落水的孩子,雖然花缸被砸破了,但卻達到了迅速救人的目的。司馬光采取這種救人方法就是依靠逆向思維來完成的。

人有逆向思維是很正常的,每個人的生命伊始,都是頭向下而出來的,因此人類擁有逆向思維也是順理成章的,從反方向思考,或把問題顛倒過來看一看,往往能導致別有一番洞天的見解,這種事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由於它能出奇製勝,靈活多變,“反其道而思之”,結果是取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6.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葉聖陶曾經說過:“想象不過把許多次數,許多方麵觀察所得融為一體,團成一件新事物罷了。假若不以觀察為依據,也就無以起想象作用。”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想象可使人的認識超出時空與具體條件的限製,拓展和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合理的想象可能會扭轉局麵,讓天空亮起來。

一家百貨商場,雖地處鬧市中心,地理位置也不錯,但總是門外車馬喧嚷,而店內冷冷清清,許多人都是從店門前的大街上匆匆而過,很少有人進店駐足。沒有顧客,商場的生意就一直很清淡。經理對此一籌莫展。一次,經理的朋友偶然路過商場,聽經理歎息著說了商場的慘淡經營後,朋友沉思良久,笑著對經理說:“要讓過往行人都能到你店裏來看看並不難,有一麵鏡子就行了。”

經理半信半疑,但還是按照朋友的吩咐,在臨街的牆上裝上了一麵僅幾個平方米的鏡子。鏡子的上方,用紅紙貼了一行大字:朋友,請注意您的儀容!鏡子的下方貼了一行小字:店內備有免費的木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