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以後,吳燦坤的工廠逐漸穩定下來,但一個“晴天霹靂”幾乎打垮了他。大客戶榮國公司因擴張過速,發生財務危機,遭到法院查封,吳燦坤的一批貨款也追討無門。無奈之下,他隻好以債權人身份到“榮國”走一趟,看看還有什麼東西可搬走抵債,沒想到這一趟卻使他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他在“榮國”發現了一台壓鑄機,吳燦坤平常就聽說壓鑄這行利潤好,這下子他像發現了新大陸,趕緊借來幾本壓鑄大全,又到朋友工廠裏實習了10天,然後便將“榮國”改名為“燦坤”,重新開始了。
吳燦坤走對了路,往後幾年他與日本CE公司合作電熱盤加工,生意愈做愈大。事業扯起了順風帆,他也開始誌得意滿起來,不過倒底是低估了日本人,當日本公司發現壓鑄利潤頗高時,便決定終止與他的代工合約,收回自理。這天恰好是1981年的除夕,吳燦坤皺著眉頭,接受了這個事實。悲傷並沒有擊垮他的鬥誌,他決定不再替日本人代工,而開始自行開發產品,他選擇的第一項產品是旅行用熨鬥。
“在哪裏倒下去,就從哪裏爬起來。”吳燦坤的產品不但順利打進日本市場,也爭取到了美國和歐洲的客戶。市場是有了,但要達到大量生 產就必須有充裕的人工。那時台灣的人工已不便宜,吳燦坤腦筋一轉,決定與台南監獄和學校合作。也多虧吳燦坤腦筋靈活,這條路竟被他走通了,他得以以最低成本大量生產電熨鬥,然後傾銷到海外市場。尤其他發現歐洲市場比日本、美國市場更好做,於是將開發出來的各種小家電集中銷往歐洲各國,漸漸地歐洲市場形成他的主力戰場,“燦坤”也成為歐洲的知名品牌。在財富逐漸累積的過程中,危機已經潛伏,隻是吳燦坤仍然懵懂不知。
1982年,歐洲貨幣大幅貶值,各國興起一股反傾銷聲浪,吳燦坤的事業馬上受到沉重一擊,當時他的產品80%以上集中在歐洲市場,所以歐洲的貿易保護壁壘一築起,他的事業馬上就垮了。產品滯銷,但大量待付的票據卻紛紛到期,吳燦坤做夢也沒想到過去他被人家倒賬,現在反變成別人催討債務的對象。在窮途末路中,所幸有朋友伸出援手,協助他向第一銀行貸款5000萬元,總算化解了燃眉之急,挽救了公司瀕臨倒閉的厄運。
吳燦坤的重整步伐走得很大。首先他關掉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及美國的子公司,然後將台灣總公司的員工由300多人裁減到30人,營業額也從300萬元縮小到200萬元。在縮減公司營業規模後,吳燦坤開始調整產品與行銷策略,他不再像過去那樣隻專注於少數幾項產品,且集中經營歐洲市場。如果要細數他在這次危機中的最大收獲,便是他開始接受多元化經營與全球化行銷策略的現代觀念。
吳燦坤又爬起來了。3年後,燦坤小家電又風行於國際市場,但這次他確實做到出口地區多元化。他看到台灣購買力越來越高,內銷比外銷還好賺,於是成立台灣優柏公司,將產品銷進台灣市場。除了行銷策略的改變外,吳燦坤記住了慘痛的教訓,決定到台灣中山大學上企業經理研習班,學習財務管理的各種訣竅,以免將來公司再重蹈財務危機的覆轍。
吳燦坤學乖了,他在危機中曆練出高度的敏感性,他不再像過去那樣沉迷於眼前的成就,而能未雨綢繆地為預見的危機做好萬全準備。他 的眼光落在擁有13億人口的祖國大陸。吳燦坤心想,如果能在大陸市場內銷闖出成績,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就是這一個念頭,使他登上了更高的台階。
吳燦坤先以個人名義到廈門設廠,一開始人生地不熟,總是舉步維艱,各種麻煩事不斷。如果鬥誌稍差,或堅持不夠,恐怕早就打退堂鼓了,可是吳燦坤很倔強地挺下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不會錯。5年後,“廈門燦坤”在深圳發行股票,成為第一家在大陸股市掛牌的獨資台商。曾在台灣試圖上市受挫的吳燦坤,對能在祖國內地獲準上市異常興奮,他更堅信在這個龐大的國度裏,有朝一日能建立起令人矚目的企業王國。
股票上市以後,吳燦坤決定進入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發展,隻有打進上海市場,他的產品才能由地區性品牌升級為全國性品牌。
1994年,上海燦坤企業開始運作。有感於人才不足與企業社會責任,他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個由台商創辦的專業學院,積極培養當地人才。這項非牟利的舉動使吳燦坤的名聲傳到中南海,中共領導人開始注意到這個特殊的台商。吳燦坤知道要在中國內地做生意,沒有良好關係是行不通的,他打聽到北京橋牌社財力有限,毛遂自薦地向中國橋牌協會表示,願出錢出力合辦一年一度在北京舉辦的“燦坤杯迎新春橋牌賽”。
吳燦坤已成為廈門第一號台商,企業員工人數達3800人,營業額高達27億元台幣,遠超過未赴大陸前“台灣燦坤”每年10億元台幣的營業規模。而且他成功地用自有品牌“EUPA\\u0027’攻下大陸電熨鬥市場份額的11%,僅次於當時排名居冠的國有品牌“紅心”。除了電熨鬥以外,電話機、電熱器兩項產品也有極佳的銷售成績。吳燦坤在大陸市場真是揚名立萬,財源廣進了。
創業的過程本就是很艱苦的,吳燦坤把握住能力、勤奮、機遇和智謀四個必要條件,而且在危機絕境中始終鬥誌不懈,所以最後他能成功地打造出一個企業王國。
動蕩越大,風險越大,機遇給予的成功指數也就愈大。有的人由於怕承擔風險,而任憑機遇與自己擦肩而過;有的人則以超人的膽略捕捉了它,投機遇所好,從而獲得了巨大的商機財富。
機會常常有,結伴而來的風險其實並不可怕。就看你有沒有勇氣去逮住成大事的機會。敢冒風險的人才有最大的機會贏得成功。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成大事者會不經過風險的考驗。因為,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不去冒風險,又怎能把握住人生的關鍵呢。
機會稍縱即逝,猶如白駒過隙,當機會來臨,善於發現並立即抓住它,要比貌似謹慎的猶豫好得多,猶豫的結果隻能錯過機遇,果斷出擊是改變命運的最好辦法。
那些成大事者不僅因為他們是捕捉機遇、創造機遇的高手,更因為他們慣於在風險中獵獲機遇!
9.機遇不因挫折而失色
成功的道路上充滿挫折和機遇。每一次挫折都孕育著希望,機遇不因挫折而失色,在奮鬥中尋找機遇,在奮鬥中向成功進一步靠攏。
挫折是人人都會遇到的。挫折隻是命運的附帶品,它絕不能決定命運。可是同樣的挫折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結果。對於甘願平庸的人來說,挫折隻需一擊便可打倒這種人;而對於有雄心成大事的人來說,挫折隻會激起他更大的鬥誌。他會檢討失敗的原因,然後重新上路。
侯曉軍就是這樣一個永不言敗的人,就是在他下崗的那一年開始了白手起家。他賣過電風扇,幹過印刷,最後在汽車裝飾領域成就了自己人生的夢想。
自打高中畢業後就在西安電訊元件廠裏工作的他,從學徒到班長、工段長、直到車間主任,一幹就是20年。侯曉軍說,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下崗,下崗後整整兩個星期,他足不出戶,不是蒙頭大睡,就是灌酒。
這時,侯曉軍的一位朋友給他提供了一個活。這位朋友手裏有批積壓的菊花牌落地電扇,讓他推銷,每賣出一台可收入10元。在國企呆慣了,哪會推銷,但是不走出去咋辦?盡管從沒幹過推銷的活,但為了生存,侯曉軍還是決定試試。他挨家挨戶地上門推銷,可大多數人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就擺擺手拒絕了。七月的西安熱浪滾滾,侯曉軍背著一個大挎包,在西安繁華的市中心,一家一家商場挨著詢問。半個月過去了,侯曉軍沒推銷出一台電扇。直到七月下旬的一天,在解放路一家綜合商店裏,一位女經理詢問了價格和進貨渠道後,竟當場訂貨200台,並要求第二天送貨。侯曉軍幾乎是一路跑回朋友處去提貨。盡管因故他隻提了100台,但也淨賺了1000元,這比他當車間主任時400多塊錢的月薪高出一倍多。
年僅40歲的侯曉軍懷揣家人湊的1000元錢隻身來到深圳。由於在深圳沒有一個熟人,年屆四十,僅是高中畢業的侯曉軍直到年末整整60天仍沒找到一份工作,而身上的錢已所剩無幾,“盡管沒有掙到錢,可我從來沒有放棄的念頭,總想著會有機會的。”
6個月後,一家小型彩色印刷廠聘用他為“經營部經理”,實際上就是幹推銷。老板給了他一輛破舊不堪、除了鈴不響別的地方都響的自行車。他就騎著這輛老爺車每天穿行於深圳的大街小巷。有了以前的推銷經驗,侯曉軍這次老道了許多。他敏銳地發現,對沒有什麼技術力量的小彩印廠,大批量的礦泉水瓶是主要的業務機會。於是出現了這樣的奇觀,在深圳的大街上一個中年男人騎著輛破自行車狂追一輛輛公共汽車,還不時停下來記著什麼。侯曉軍抄下車身上印的礦泉水廠家的電話進行聯係,許諾他印刷商標可以比現在商標的印刷價格便宜幾厘錢,並保證質量。在其他同事疲於尋求印一兩盒名片、包裝盒、包裝紙的機會的時候,他卻拉到了大批的瓶裝水商標印刷業務。印刷廠老板決定,讓出廠裏15%的資產作為侯曉軍個人的股,並讓他參與分紅。這段痛並快樂著的經曆磨煉 了侯曉軍的經營意識。他發現在深圳汽車裝飾行業正在逐漸成為朝陽產業,眼皮子底下的一些小小的汽車裝飾店很快擴展了規模。
後來,侯曉軍回到西安。在深圳闖蕩了一年多的侯曉軍決定留在西安發展。
當時在西安汽車美容裝飾業剛剛興起,進行汽車裝飾裝修的隻有路邊的幾家小店。當時西安的汽車經銷商在賣出新車後並不承攬新車的裝飾裝修業務,顧客在買車後得開著車滿城去找汽車裝飾店,規模和服務都滿足不了需求。
他多次連續數天守在汽車銷售公司的門口,觀察每天的銷量。經過多次市場調查後,侯曉軍決定放手一搏,把在深圳賺的5萬元和向親戚借的3萬元錢全部投入汽車裝飾公司。侯曉軍的“陝西猴王汽車裝飾有限公司”第一家店開業了,公司連侯曉軍在內僅有6名職員,不比其他店醒目多少,如何才能招徠生意呢?
通過調查,侯曉軍發現,買車人一般都到大的汽車銷售公司,圖的就是個信譽,要做汽車裝飾,肯定也會比較相信這些銷售點。另外要確保買主把買車和裝飾、裝修就近一次完成。
於是,侯曉軍找到西安當時最大的汽車經銷商長征機電公司,要求在機電公司的汽車銷售點租賃一塊地方,設立陝西“猴王”汽車裝飾有限公司的業務點,“猴王”汽車裝飾公司向機電公司交納租金,雙方一拍即合。侯曉軍這次真的把準了市場的脈,開店第一個月,收入就達到4000元。
隨後,侯曉軍繼續通過這種方式進駐了陝西五大汽車經銷點。穩定的客源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侯曉軍的“猴王汽車裝飾有限公司”與陝西省五大汽車經銷商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這種“服務跟進銷售”的經營模式使公司一舉成為陝西新車裝飾裝修行業中的老大。
後來,雄心勃勃的侯曉軍沒有沉浸在眼前的勝利,而是飽含激情地決定進軍舊車裝飾裝修業。當時一些汽車裝飾店“來一個宰一個”,用偽劣產品冒充高檔產品,侯曉軍卻堅持保質保量。他積極聯絡大型的單位車隊,上門服務,提出與顧客“一次握手,永遠是朋友”。他把顧客的資料全部輸入電腦進行管理,保證服務質量,加強售後服務,並每年一次向所有客戶發一封慰問信。服務到位,使公司業務量急劇上升,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司發展成一個資產逾千萬的集團公司。
是人創造了機遇,而不是機遇創造了成功,隻要你不斷地改變自己,提升自己,機遇自然會拜訪你,成功也會與你有約。
10.機遇就像一隻兔子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經典作品《堂·吉訶德》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有關著的門就有開著的門。”那扇為我們敞開著的大門,就是機遇。
學會把握機遇,這是人生的一大重要課題。時機的珍貴,就在於它稍縱即逝,得來不易;時機的價值,就在於它創造機緣,走向輝煌。
機遇的出現是沒有規律可以遵循的。善於抓住機遇的人,處處是機遇;輕視機遇的人,即使良機來敲門,也會錯過。
有一位單身漢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哪怕隻有一次也好。於是他開始日複一日地向神靈祈禱。他的誠意終於感動了天神。
一天晚上,幸福女神敲開了單身漢家的大門,單身漢十分高興,連忙請她人內。可是,美麗的幸福女神卻指著她身後的另一位醜陋的女子說:“還有一位,這是我的妹妹,我們是一起出來旅行的。”
單身漢驚訝地看著這位奇醜無比與幸福女神天壤之別的女子,疑惑地問女神:“她真是你的親妹妹嗎?”
“是呀,她是不幸女神。”
單身漢聽了之後,便說:“請您進屋裏來坐,不過,還是請她先回去。”
“這怎麼行,我們無論走到那裏,都是連在一起分不開的,我不能單獨留下來!”
幸福女神見單身漢猶猶豫豫,便說:“若有不便,我們隻有告辭了。”
最後,單身漢不知所措地望著姊妹兩人飄然而去的背影,錯過了得到幸福的機遇。
在做事時,我們也難免像這位單身漢,當幸福女神前來光顧時不能把握住機遇。如果把機遇看成是某種資源的話,我們會發現機遇的損耗最大。
我國著名的學者趙雲喜先生這樣解釋“機遇”:生命的流程像一條線,機遇則是一個點,沒有流程線,就沒有機遇的點。或者可以這樣說,“機”是一條線,“遇”是一個點。“機”未必都能夠遇,“遇”則必須有機。“機”是為“遇”交付的成本,“遇”是“機”的結果。作者接著用具體的事物進一步說,搞經營的人們曾有過一個比喻,搞市場好比老鷹捕兔子,市場機遇稍縱即逝。要捕捉到狡猾的兔子,老鷹必須做到穩、準、狠。機遇好像兔子,它是動態的,絕不是靜止的,機遇的性格就是誰也不等待。老鷹在天上盤旋,隻能說是“機”,老鷹捕捉到兔子那一刹那才是“遇”。
機會是成功之門,機會的降臨也是稍縱即逝的。一個成大事的人,遇到機會,必定是一個善於看得準、敢於抓得快的人,而絕不會讓機會輕易地從身邊溜走。
朱小玲是一個不甘平庸的女性。她很喜歡中國曆史,經常學習研究古代人的智慧。1981年,從西安郵電學院畢業後,她被分配在成都市郵電局從事技術工作。因為文筆漂亮還時而在省報上發表一些文字,頗得領導的賞識。
按一般人的眼光來看,工作穩定,工資不少,時常還有些大大小小的工作宴,著實可以令許多人羨慕不已。但小玲並不滿足這種平淡無奇的工作。她想如果就這樣走下去,什麼都按部就班,在局裏一些年長者身上就可以看到自己以後的影子,生活已被預見到了,多沒意思啊。這正是一葉知秋。
當時的人們以擁有傳呼機為榮,雖然不菲的價格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但她敏銳地看到腰掛傳呼機,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必然的趨勢。於是,她利用自己熟悉通訊產品的進貨渠道及本地維修站情況的優勢,毅然辦理了停薪留職的手續,成為了第一批下海經商的弄潮兒。
很快,一間沿街的40平方米左右的門麵已經裝修一新。小玲跑了南方的幾個大城市,帶回了十幾個傳呼機。
那時候傳呼機的式樣還不是特別豐富。隻有單調的兩三種樣式。然而比電信局營業大廳所賣的傳呼機便宜而保修期相同的優勢,她店裏的十幾個傳呼機沒有多長時間就銷售一空。就在最後一個傳呼機售出之後,小玲興奮得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就又奔赴南方。隨著進貨量的加大以及產品外形的增多,小玲的生意可謂是紅紅火火,一帆風順地發展壯大起來。
回想起當初的下海,她說:“當時我並不是沒有後顧之憂的,所以隻辦了兩年的留職停薪。其實那時我的收入還算可以,單位也準備提拔和重用我,但是每天‘早八晚五’的工作實在單調至極,所以我決定出來闖一闖,好歹算是嚐試,如果實在不行還可以回原單位繼續上班。開始我的目標隻是要求每個月的收入比在單位多一些就可以了,我主要是希望有一個自由的能發掘自身潛能的工作空間。這些年我做得還是比較愉快的,現在幹這行的已經太多了,競爭一激烈,利潤就薄。我已決定把這個店給我的侄子打理了,我準備休整一下,再考慮下一步的投資。我的成功,其實還得益於我對中國曆史的研究,特別是中國曆史中的那些軍事智慧,我把它充分地利用到了商場上,在商場競爭中,我懂得要見機行事,不能強而攻之。”
上帝是公平的,他把最珍貴的禮物給了每個人,那就是——機遇。隻要你抓住了上帝賜與你成功的金鑰匙,你就是成功者,你就是幸福者。如果你正確地麵對它,積極地尋求它,並勇敢地握住它,那麼,你就是一個非凡而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