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回奧斯汀後,拿出全部儲蓄創辦戴爾電腦公司。當時他19歲。他以每月續約一次的方式租了一個隻有一間房的辦事處,雇用了第一位雇員——一名28歲的經理,負責處理財務和行政工作。在廣告方麵,他在一隻空盒子底上畫了戴爾電腦公司第一個廣告的草圖。朋友按草圖重繪後拿到報館去刊登。戴爾仍然專門直銷經他改裝的萬國商用機器公司個人電腦。第一個月營業額便達到18萬美元,第二個月26.5萬美元,不到一年,他便每月售出個人電腦1000台。積極推行直銷、按客戶的要求裝配電腦、提供退貨還錢以及對失靈電腦“保證翌日登門修理”的服務舉措,為戴爾公司贏得了廣闊的市場。戴爾電腦公司鼓勵雇員提出新的主意。雇員提了一個主意之後,如果公司認為值得一試,那麼,即使後來證明不可行,雇員也會獲得獎賞。到了邁克爾·戴爾本應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的公司每年營業額已達700萬美元。戴爾停止出售改裝電腦,轉為自行設計、生產和銷售自己的電腦。
今天,戴爾電腦公司在全球16個國家設有附屬公司,每年收入超過百億美元,有雇員約5500名。戴爾個人的財產,估計在2.5億到3億美元之間。
戴爾的成功告訴我們:成功的根本在於行動。你應該去嚐試實現自己的夢想,嚐試去做你內心真正喜歡的事。行動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徑。
4.想好了就立刻付諸行動
生命中充滿了許多的機會,足以使你功成名就或一蹶不振。是否要主動爭取,好好利用機會,就得看你自己的決定了,除非你付諸行動,否則你將注定平庸一生。所以,別再拖延,現在就動手吧!
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一天在外麵玩耍時,發現了一個鳥巢被風從樹上吹掉在地,從裏麵滾出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當他托著鳥巢走到家門口的時候,他突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裏養小動物。於是,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口,急忙走進屋去請求媽媽。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終於破例答應了。小男孩興奮地跑到門口,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他看見一隻黑貓正在意猶來盡舔著嘴巴。小男孩為此傷心了很久,但從此他也記住了一個教訓:隻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絕不可優柔寡斷。這個小男孩長大後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就是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
在人生中,思前想後,猶豫不決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錯事的可能,但可能會失去更多成功的機遇。
很多人在決定了一件事後不敢馬上去做,而是思前想後,仔細考慮到底是不是還欠穩妥,害怕萬一失敗了該怎麼辦,甚至不相信這是個最好的決定,仔細考慮還有沒有其他的決定。就這樣,他一直在決定中,從來沒有付諸實際,當別人都已經向前行進時,他還在原地踏步不動。這樣的人就算有再聰明的頭腦,再豐富的想像力,但卻不能付諸實踐,那又有什麼用呢?
思想與行動同等重要。如果你每天都在想著做什麼,而不付諸於實際行動,那隻能是空想,永遠也不會成功。
很多人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沒有信心而跌倒,而且是因為不能把信念化做行動,並且不顧一切地堅持到底。
人有兩種能力,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往往不是因為思維能力,而是因為行動能力。
我們讀過這樣一則古文:“蜀之鄙有二僧”。
在四川的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你憑借什麼呢?”
窮和尚說:“我有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買船沿著長江而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就憑這些去?”
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 光說不動是達不到目的的。
克雷洛夫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行動才會產生結果。行動是成功的保證。任何偉大的目標,偉大的計劃,最終必然落實到行動上才能得到實現。
拿破侖說:“想得好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
成功開始於一個好的習慣,成功要有明確的目標,這都沒有錯,但這隻相當於給你的賽車加滿了油,弄清了前進的方向和線路,要抵達目的地,還得把車開動起來,並保持足夠的動力。
你采取多大行動才會有多大的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就會有多大的成功。不管你現在決定做什麼事,不管你設定了多少目標,你一定要立刻行動。惟有行動才能使你成功。
現在做,馬上就做,是每個有“野心”成大事者必備的品格。
有一篇僅幾百字的短文,幾乎世界上主要的語種都把它翻譯出來了。僅紐約中央車站就將它印了150萬份,分送給路人。
日俄戰爭的時候,每一個俄國土兵都帶著這篇短文。日軍從俄軍俘虜身上發現了它,相信這是一件法寶,就把它譯成日文。於是在天皇的命令下,日本政府的每位公務員、軍人和老百姓,都擁有這篇短文。
目前,這篇《把信帶給加西亞》已被印了億萬份,在全世界廣泛流傳,這對有史以來的任何作者來說,都是無法打破的紀錄。
這篇短文的作者是Eebert Hubbard,文章最先出現在Phi/i/nc雜誌,後來被收錄在戴爾·卡耐基的一本書中:在一切有關古巴的事情中,有一個人最讓我忘不了。當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取得聯係。加西亞在古巴叢林的山裏——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所以無法寫信或打電話給他。但美國總統必須盡快與他合作。
怎麼辦呢?
有人對總統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隻有他才找得到。”
他們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那個叫羅文的人拿了信,把它裝進一個油質袋子裏,封好掛在胸口,劃著一艘小船,四天以後的一個夜裏,在古巴上岸,消失於叢林中,接著在三個星期之後,把那封信交給加西亞——這些細節都不是我想說明的。我要強調的重點是:麥金利總統把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羅文,而羅文接過信之後,沒有問題,沒有條件,更沒有抱怨,隻有行動,積極、堅決的行動!
“隻有行動賦予生命力量。”羅文為德謨斯特斯、克雷洛夫、拿破侖的話做了最好的注解。人是自己行為的總和,是行動最終體現了人的價值。
據說,在美國一個小城的廣場上,塑著一個老人的銅像。他既不是什麼名人,也沒有任何輝煌的業績和驚人的舉動。他隻是該城一個餐館端菜送水的普通服務員。但他對客人無微不至的服務,令人們永生難忘。
他是一個聾子,他一生從沒有說過一句表白的話,也沒有聽過一句讚美之辭,他隻能憑“行動”二字,使平凡的人生永垂不朽!
“隻有你的行動,決定你的價值。”這就是有雄心成大事者的秘訣!
雄心是成功的起跑線,決心則是起跑時的槍聲。行動猶如跑步者全力的奔馳,惟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方能獲得成功的錦標。
5.勤奮是實現夢想的最好工具勤奮是通向成功的最短路徑,也是實現夢想的最好工具,無論是在富裕還是貧困的環境中,隻要你肯勤快做事,付出你的努力,你就一定會有收獲,因為天道酬勤。
台灣的電腦專家兼詩人範光陵先生,在美國獲得斯頓豪大學的企業管理碩士,獲得猶他州立大學的哲學博士,後來又專攻電腦,很早寫出一本《電腦和你》的通俗讀物,暢銷於台灣和東南亞。他又在國際上奔走呼號,推動成立電腦協會,舉辦電腦講座,召開電腦國際會議,到處發表關於電腦的演講。由於他在這方麵的貢獻,泰國國王親自向他頒發電腦成就獎,英國皇家學院授予他國際傑出成就獎。
就是這樣一個天才的人物,剛畢業到美國時也是靠打工吃苦混出來的。開始時,他在一家叫湯姆·陳的餐館,做一份打雜的活。
每天工作11個小時,一周工作6天,餐館中最髒最累的活全得幹,月薪為280美元。
倒垃圾、刷廁所、洗盤碗、切洋蔥、剝凍雞皮……每天像個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餐館裏的人大大小小全是他的上司:大廚、二廚,連資深雜工全都是上司,誰都可以對他指手畫腳,動輒訓斥或隨意作弄。
“笨蛋!這麼笨的腦子,還是什麼留學生!”
虎落平陽被犬欺,龍遊淺灘遭蝦戲!範先生不但能吃得起大苦,而且還得受得起侮辱,這就不光是毅力,而且還與他胸揣事業雄心分不開的。
他在兩年裏打過各種各樣的工——洗盤碗、收盤碗、做茶房、端茶送水、賣咖啡、做小工、做收銀員、售貨員……他曾窮到口袋裏沒有1分錢,整天隻喝清水,咽麵包屑,但心揣雄心的他仍然不停地思索著,摸索著,想找出一條路來。
後來,他掙了錢,上大學,念研究生,獲得了企管碩士、哲學博士學位、成為了電腦專家和詩人、他圓了自己的夢,實現了他的理想。
世界上的事,從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怕吃苦,圖安逸,成不了大事。請想想,哪位傑出人物不是吃得人間許多苦方才奮鬥出來的?
據說前蘇聯的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也睡這種圓木枕頭。估計馬雅可夫斯基不會知道司馬光睡“警枕”,不是有意模仿別人,但英雄所見略同,為了警策自己,想到一塊兒去了。
為了早起,司馬光、馬雅可夫斯基用圓木枕頭警醒自己。要成就大事業,總得有激情盎然的雄心,總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許多既不乏情商又不乏智商的優秀的人才就因為缺少勤奮的習慣,缺少堅韌的毅力這樣一個要素而不能成就事業,這不是社會的責任,不是環境的錯,不是命運的錯,而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任,一種自我放棄的錯。
科幻大師凡爾納,他一生寫了幾十部科幻小說,有《海底兩萬裏》、《地心遊記》、《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神秘島》、《氣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環遊地球》等等。這些小說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世界各國,他本人也成為科幻小說的開山祖師。但是,在很長時間裏,他寫的科幻小說送到巴黎的好幾個出版社,都被退稿。一封又一封的退稿信曾經使他精神崩潰,氣得他拿起書稿扔到火爐裏去。坐在一旁的妻子眼疾手快,從火爐裏撿出書稿,和顏悅色地勸丈夫不要泄氣,自會有識寶的人。好在凡爾納確是一匹千裏馬,又有從善如流的性格。果然,再投一家出版社,那裏的編輯看好,答應出版。出版之後,大受讀者歡迎,大受好評。這家出版社又向他要稿子,他便把堆在屋裏的書稿一部部送去,都一一出版了。
這一段文壇佳話道出了筆耕的艱難,道出了毅力的重要,道出了有壯誌雄心者即使遭受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也切不可氣餒,勝利就在堅持之中!
很多人想找一條通向成功的捷徑,當眾裏尋它千百度之後,發現“勤”字,是成功者不可缺少的習慣之一。
古時有位姓王的青年,是個大戶人家的子弟,從小就事愛道術,他聽人說嶗山上有很多得道的仙人,就前去學道。
王生在清幽靜寂的廟宇中,隻見一位老道正在蒲團上打坐,隻見這位老道滿頭白發垂掛到衣領處,精神清爽豪邁,氣度不凡。王生連忙上前磕頭行禮,並且和他交談起來。交談中,王生覺得老道講的道理深奧奇妙,便一定要拜他為師。道士說:“隻怕你嬌生慣養,性情懶惰,不能吃苦。”王生連忙說:“我能吃苦。”老道便把他留在了廟中。第二天,王生在師父的吩咐下隨眾人上山砍柴。
這樣過了一個多月,王生的手和腳都磨出了很厚的繭子,他忍受不了。這種艱苦的生活,暗暗產生了回家的念頭。
又過了一個月後,王生吃不消了,可是老道還不向他傳授任何道術。他等不下去了,便去向老道告辭說:“弟子從好幾百裏外的地方首來投拜您,不指望學到什麼長生不老的仙術,但悠不能傳些一般的技術給我嗎?現在已經過去兩三個月了,每天不過是早出晚歸在山裏砍柴,我在家裏,從來沒吃過這樣的苦。”老道聽了大笑說:“我開始就說你不能吃苦,現在果然如此,明天早上就送你走。”
王生聽老道這樣說,隻好懇求說,“弟子在這裏辛苦勞作了這麼多天,隻要師父教我一些小技術也不枉我此行了。”老道問:“你想學什麼技術呢,”王生說:“平時常見師父不論走到哪兒,牆壁都不能阻隔,如果能學到這個法術就滿足了。”
老道笑著答應了他,並領他來到一麵牆前,向他傳授了秘訣,然後讓他自己念完秘訣後,喊聲“進去”,就可以進去了。王生對著牆壁,不敢走過去。老道說,“試試看。”王生隻好慢慢走過去,到牆壁時披擋住了。
老道指點說:“要低頭猛衝過去,不要猶豫。”當他照老道的話猛向前衝,真的末受阻礙,睜眼已在牆外了。王生高興極了,又穿牆而回,向老道致謝,老道告誡他說:“回去以後,要好好修身養性,否則法術就不靈驗了。”說完,就讓他回去了。
王生回到家中自得不已,說自己可以穿越厚硬的牆壁而暢通無阻。他妻子不相信。於是,王生按照在老道處學的方法,離開牆壁數尺,低頭猛衝過去,結果一頭撞在牆壁上,立即撲倒在地。
生性懶惰,卻還想得道成仙,這無疑是異想天開。懶惰不改,要想獲得成功,必定會碰壁的。如果說王生的遭遇是一個懶惰者的遭遇,那麼王生所得的教訓就是所有懶惰者的教訓了。
沒有一個人的才華是與生俱來的。在成功的道路上,除了勤奮,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在每個成功者的身上,他們都有著勤勞的習慣。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裏,人才雲集,競爭對手強大。快節奏的生活,高度的競爭又時刻令人體會到一種莫大的壓力,潛移默化地催人上進。
我們每一個健康生活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走向成功,都想在成功中領略一道人生的美景,而成功又不是輕易予人的。而隻有那些隨身帶上勤奮習慣的人,才能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獲得幸福與快樂。
6.行動可以誘發行動
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試一試,就是嚐試、體驗,對願望有所行動。“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幹三成功”這是一句簡單的諺語,卻也揭示了一個道理:邁向成功需要冥思,更需要行動。
有個笑話。 一個醉鬼深更半夜跌跌撞撞地往家裏走,可連方向都弄錯了,竟走到一片墓地裏。有一家人明天要給親人送葬,提前挖了個大深坑。醉漢一不留神掉進了坑裏。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爬不上來。正當他準備稍事休息再往上爬時,突然有人冷不妨地在他肩上拍了一下,陰陽怪氣地說:“別費勁了,我試過了,你爬不上去的……”這一驚嚇非同小可,他以為遇到了鬼,噌!一下子躍出坑外,撒腿跑了個無影無蹤。原來拍他的人也是個掉到坑裏的醉鬼。
你之所以還僅僅隻是在想成功,是因為現狀還沒有把你逼上絕路,你還得混下去。所以你必須讓自己強烈地恐懼你現在的樣子,否則,長此以往,你就會像—隻放在一鍋冷水中的青蛙一樣,終有一天難逃苦海,而變成一鍋“青蛙湯”的。
決心,強烈的決心,隻有你決定改變的心才能幫助你迎向成功。試一試不同於想一想。小馬過河的故事眾所周知,未踏進河你將永遠不知河水的深淺,做任何事都應有試一試的幹勁,別因一點困難而退卻,人最難得的就是能夠迎難而上。魯迅先生說過,人最可貴的是跨出第一步,坐而等待平安,等著前進,如果能夠可以的話,那自然是很好的,但有些人卻等到頭發花白什麼也沒有等到,那又如何呢?有個人很懶,看著別人地裏今年又是大豐收了,他美滋滋地想:要是我地裏種的玉米今年是大豐收,那該多好呀!留一些吃,拿一些去賣,換來錢可以買回一條狗,買新衣,還買……可是在別人忙於耕種施肥時,他在睡覺;別人忙於鋤雜草,料理地裏種的莊稼時,他還是在睡覺。結果可想而知,當別人獲得大豐收,他還是望著地裏雜草叢生做美夢。那句話說得好,願望隻是美麗的彩虹,行動才是澆灌果實的雨水。
試一試又要有想一想作為指導的前提。不加思索埋頭苦幹,那是盲目的舉動;漫不經心地蜻蜓點水般地幹事,那將事倍功半。俗話說,說到不如做到,但做到首先要想到,必要時還需三思而後行。成功不是拱手可得的,不是努力一次即可邁向終點的。有的同學臨近考試時挑燈夜讀,結果沒考好,憤憤然地說:“太不公平了,我都苦戰幾個日日夜夜了,結果才得這點分。”可是你捫心自問,平時不努力,幾天的努力就能彌補以前的懈怠嗎,愛迪生發明電燈,他試了多少次?熬了多少個日日夜夜?記住了:“雲彩有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雲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人生的本質在於創造,而創造就是改變人生的行動。由此可見,行動即是人生目標。
內斯美是一位出色的高爾夫球選手,他通常能打出90多杆。後來他有7年時間完全停止玩球。令人驚異的是,當他再回到比賽場時,又打出了漂亮的74杆。內斯美的故事說明,如果我們期望實現目標,就必須首先看到目標完成。內斯美沒有玩球的7年是在與世隔絕的俘虜收容所裏度過的,見不到任何人,無法做正常的體能活動。頭幾個月他幾乎什麼也沒幹,後來他意識到要保持清醒頭腦並活下去,就得采取特別積極的措施。於是,他選擇了心愛的高爾夫課程。在其心裏他每天都堅持玩整整18個洞。他在心中打球,所花時間跟他在高爾夫球場上玩球一樣長。在7年裏,他一直在心裏玩那完美的高爾夫球,從來沒有一次漏打了球。
這個例子說明,一個人要想達到目標,在達到之前,心中就要“看見目標完成”。
行動會增強自信心,猶豫隻會帶來恐懼。克服恐懼的惟一辦法就是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