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裏》reference_book_ids\":[7222920241372728378,7046310862809730062,6925013728459082765,7255203658889956364,726707738436750853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3,\"start_container_index\":10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48},\"quote_content\":\"《神秘島》reference_book_ids\":[7257355079403965479,7109046350372670501,7267090248830553147,6925013728463162375,698853305845024667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3,\"start_container_index\":10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4},\"quote_content\":\"《八十天環遊地球》reference_book_ids\":[7259635655108463675,6988533019912965127,7267077379573419027,725708167385291474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start_container_index\":10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0},\"quote_content\":\"《地心遊記》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1871897659,6925013713007152135,698853305845442460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7,\"start_container_index\":10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7},\"quote_content\":\"《格蘭特船長的兒女》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419134776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平庸者和成功者之間的差距不在別處,就在於“心動”與“行動”,你是否有“折騰”的心動,你是否“行動”了,你是否將折騰的想法付諸於行動了?這將是你夢想能否成真,事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1.行動是成功的保證
一個人想奔向自己的目標,追求自己的成功,現在就立即行動。“立即行動”,應是自我激勵的警句,是自我發動的信號,它能使你勇敢地做出決定行動的想法,幫你抓住寶貴的時間去做你所不想做而又必須做的事。
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比下決心、立即行動更為重要,更有效果。因為人的一生,可以有所作為的時機隻有一次,那就是現在。
有了價值連城的目標計劃,成功已在向你展示。有則笑話裏有這樣一位先生,幾年以來一直暗戀著某位小姐,可是,連續幾年過去了,他一直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他一直在等待,直到那位小姐成為他人之妻,他緊張起來,但是為時已晚了!因此,有了心動的想法請千萬不要再猶豫,不要在彷徨中錯失良機,應抓住機遇立即去行動。
隻有弱者才會因循觀望地等待,優秀之人不會等待成功的到來,而是尋找並創造條件,立即行動,不斷行動,讓別人驚歎他的敏捷。
永遠是你采取的行動讓你更成功,而不是你觀望了多長時間,這些對你毫無意義,因為它們還沒有被轉化為行動。不管你現在決定做什麼事,也不管你製定了多少目標,你一定要行動。
誠然,因循觀望或者坐在那裏說大話,總比行動起來要容易得多,正如鮑西婭所說的那樣: “倘使做一件事情就跟知道應該做什麼事情一樣容易,那麼小教堂都要變成大禮拜堂,窮人的草屋都要變成王侯的宮殿了”。正因為做一件事要比知道應該做什麼以及應該怎麼做困難得多,所以人們總是願意坐在那裏侃侃而談,而不願意迎著現實的困難起步前行。
可是如果我們一味地坐在那裏侃侃而談,那麼事情就永遠不會取得任何一絲一毫的進展,倘若人人都隻知道空談或是空想,而不采取實際行動,那麼整個社會都無法繼續向前進步。所以,我們一定要馬上行動,不斷行動,這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功的保障。
美國快樂公司是美國第一家專門為7到12歲女孩服務的公司,它不僅製造了讓各種膚色兒童都喜歡的黑色和西班牙玩具娃娃,而且通過捆綁銷售與娃娃相關的係列叢書,使學與玩的結合變成一種時髦。2001年,快樂公司的年銷售量達到3.5億美元。
就是這樣一個玩具業巨人,它的誕生卻完全憑著一個已經45歲的女人的一種美好的願望。羅蘭,在她45歲創辦快樂公司之前,曾經做過小學教師、電視台記者、教科書的撰稿人以及一本小雜誌的出版商。1984年她和丈夫參加了一個在殖民地威廉斯堡舉行的傳統活動,在那裏,她沉浸在當年殖民地的氛圍中。聖誕節前,她想給自己兩個8歲和10歲的侄女買個既漂亮又有內涵的玩具娃娃作為禮物,但是她沒有找到,市場上的娃娃都不是她想 要的那種。
突然一天,她腦海裏誕生了一種奇妙美好的令人心動的夢想。她立刻給最親密的朋友寫了一張明信片它至今仍保存在快樂公司的檔案室。“你覺得怎麼樣,為9歲的女孩製作一套講述不同曆史時期的書,同時配備穿著不同時代服裝的娃娃,以及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演出的附屬玩意兒?我並不做新的玩具,隻是把殖民地威廉斯堡的美好回憶微縮到讓孩子一直喜歡的書和娃娃身上。”
羅蘭立刻用一周的時間製作了一份包括係列圖書、娃娃服裝樣式、生產線規劃等內容詳盡的商業計劃書,並以最快的速度開始實施。
最初的時間,羅蘭隻能小打小鬧,用最節約的辦法推銷,憑借郵寄廣告目錄和口口相傳。4年以後,“美國女孩”的品牌價值上升到7700萬美元。有了基礎,羅蘭開始擴大品牌,推出麵向更年輕女孩的嬰兒娃娃和配套的《美國女孩雜誌》等圖書。在隨後的5年裏,“美國女孩”的營業額以每年5000萬美元的速度增長,最終達到了3億美元。
相信很多人在買不到合適的東西時,都有過和羅蘭一樣的苦惱。買不到,就說明是個市場空白,就是商機所在。但遺憾的是,商機當前,卻很少有人能抓住它。
有時是因為感覺遲鈍,視而不見。但更多的時候是,看見了,也想到了,卻沒有行動。
行動才有結果,行動是夢想的開始,成功需用實際行動來換取。如果你想有所收獲,那麼最起碼要先付出行動,問題就是如此簡單。
愛爾蘭女作家瑪麗·埃奇沃斯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一個時刻像‘現在’這樣重要,不僅如此,沒有‘現在’這一刻,任何時間都不會存在。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現在這一刻發揮作用。如果一個人沒有趁著熱情高漲的時候采取果斷的行動,以後他就再也沒有實現這些願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會淹沒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忙碌中,或者會在慵懶閑散中耗掉。”
生活中,有美麗的願望當然是好事,但一味地空想、觀望,非但不會有所收獲,而且會耽誤了你的進取。世界上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人或事,你也不要在這上麵存有幻想。
人們總是希望得到美好的生活,但是他們卻不願意為此付出代價。很多人甚至連一丁點兒的行動都不願意付出,隻是盼望著天上能夠掉下餡餅,多麼愚蠢而可悲的事情啊!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趕快啟動你的機器,馬上行動,不斷行動,開始人生的航程。隻有持之以恒,才能將理想與現實畫上等號。螢火蟲不斷地飛舞才會讓人發現其光芒,而人就是由於不斷行動,才展現出自身的生命力及活力。
人生沒有機會讓你等待觀望。你要選定目標,作出決定,然後不斷行動!不斷行動才會產生結果,不斷行動是一切成功的保證。你隻要一步步地去做,你也會驚歎自己的智慧和勇氣。
2.行動多一些,離成功就近一點如果說人世間有天才存在,那也隻是因為他們比別人多了那份百分之一的靈感,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用來澆灌成功之花的汗水。無數事實證明,隻有勤奮和刻苦才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阿春和阿來是高中同學,高考的成績也不相上下,同時考入了某大學,但就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阿春的母親突患急症而入院急救,經查診為腦溢血,因搶救及時而無生命危險,但卻從此成了植物人。這無疑給那個本不寬裕的家庭造成了重創,望著白發愁眉的老父和躺在特護間裏的老母,阿春決定放棄學業,以幫老父維持這個家的生計。為了償還給母親治病欠的債,他決定出去打工。
在建築工地上,阿春起初是個苦力工,由於有些文化底子,經理有意要阿春到後勤去搞搞預算什麼的,但後勤是固定工資,收入穩定但不高,阿春就請經理給安排在一線賺錢多點的崗位。在工作期間,阿春邊幹邊學,不恥下問,很勤快,對任何不懂的東西都向有關的師傅請教。在實踐中虛心學習,使阿春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掌握了幾種主要建築工程必備的技術。但這隻是實際操作知識,阿春又利用那點有限的休息時間,購置了些建築設計、識圖、間架結構等有關書籍資料,開始在蚊子叮燈光暗的工棚裏學習。
偶爾與阿來通信,他在信裏給阿春描述大學的生活如何的豐富多彩,信上說,大學裏可以和同學處對象,進舞廳,同學們可以到校外去聚餐野遊喝酒。阿春寫信說自己打工的條件很苦,沒有機會上大學了,勸阿來要珍惜那裏優越的學習機會和條件。阿來回信說在大學裏學習一點都不緊張,學的隻要別太差,一樣會拿到畢業證的。
第二年,阿春基本掌握了基建的各種操作技術和原理,漸漸由技術員提升為副經理。由於阿春的好學肯幹精神,以及紮實的功底,公司試著給阿春一些小項目讓其去施工。由於措施得當和管理到位,阿春的每個項目都完成地非常出色,在這期間,阿春仍沒放棄學習,自修了哈佛管理學中的係列教程,還選學了一些和建築有關的學科,準備參加自考,完善自我。
第三年,公司成立分公司,在競選經理時,阿春以優秀的成績競選成功,他準備在這個行業中一展宏圖、建功立業。
同年六月,上大學的阿來畢業了,由於平時學習不太刻苦,有幾科考的很不理想,勉強拿到畢業證。因此在很多用人單位選聘時都落選,隻有一家小公司看中他,決定試用半年,由於剛畢業且在實習期,工資和待遇不高,以及工作條件不理想,阿來很惱火。由於他學習成績不佳,且在工作中態度不端正,雙方均不滿意,隻好握手言別,阿來失業了。
此時的阿春已是擁有近千人的工程公司的經理,仍在遠程教育網上進修和業務相關的課程。阿來到阿春說自己要給阿春來做個助手,“朋友嘛,總有個照顧。”阿春說:“來幹可以,我這裏同樣也隻問效益和貢獻,沒有朋友和照顧,要拿得出真才實學。到哪都會得到承認,光靠朋友和照顧,那是對你以及我公司的失職,那永遠是靠不住的”。
實力的強弱並不能決定能力的高低和成功與否。學習中,資質平庸的人,隻要用心專一,假以時日,必有所成。相反,天資聰穎的人如果心浮氣躁,用心不專,隻會辜負上天的厚愛,一事無成。
學習的機會是無所不在,各種環境與機構處處在學習。學校教育僅僅提供學習機會的一部分,學習場所更不是隻有學校而已。生活所處的家庭、鄰裏、社區、社團、企業等各種各樣環境與機構都是終身學習機會的一環。記住: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3.行動才是製勝的根本
天下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後悔。許多人把不成功歸結到當時沒有去行動。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就必須在有了創意時馬上執行。行動才是製勝的根本。
德謨斯吞斯是古希臘的雄辯家,有人問他:雄辯術的第一要點是什麼?
他說:
“行動。”
第二點呢?
“行動。”
第三點呢?
“仍然是行動。”
要取得成功,不光是靠智慧,最基本的就是行動。如果自己光憑腦子想,永遠不付諸行動,那麼永遠也不會成功。
在遠古的時候,有兩個朋友相伴一起去遙遠的地方尋找人生的幸福和快樂。一路上風餐露宿,在即將到達目標的時候,遇到了風急浪高的大海,而海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樂的天堂,關於如何渡過這條海,兩個人產生了不同的意見,一個建議采伐附近的樹木造成一條木船渡過海去,另一個則認為無論哪種辦法都不可能渡過海,與其自尋煩惱和死路,不如等海水幹了,再輕輕鬆鬆地走過去。
於是,建議造船的人每天砍伐樹木,辛苦而積極的製造船隻,並順便學會了遊泳;而另一個則每天躺下休息睡覺,然後到河邊觀察海水流幹了沒有。直到有一天,已經造好船的朋友準備揚帆出海的時候,另一個朋友還在譏笑他的愚蠢。不過,造船的朋友並不生氣,臨走前隻對他的朋友說了一句話:“去做每一件事不一定見得都成功,但不去做每一件事則一定沒有機會得到成功!”能想到等到海水流幹了再過海,這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創意,可惜這卻僅僅是個注定永遠失敗的“偉大”創意而已。
大海終究沒有幹枯,而那位造船的朋友經過一番風浪也最終到達了彼岸,依靠行動實現了自己的目標。這兩人後來在海的兩個岸邊定居了下來,也都衍生了許多自己的子孫後代。海的一邊叫幸福和快樂的沃土,生活著一群我們稱為勤奮和勇敢的人,海的另一邊叫失敗和失落的原地,生活著一群我們稱之為懶惰和懦弱的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1)躺著思想,不如站起行動!
(2)無論你走了多久,走了多累,都千萬不要在“成功”的家門口躺下休息; (3)夢想不是幻想。
拿破侖說:
“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
成功開始於心態,成功要有明確的目標,這都沒有錯,但這隻相當於給你的賽車加滿了油,弄清了前進的方向和線路,要抵達目的地,還得把車開動起來,並保持足夠的動力。
邁克爾·戴爾說:“如果你認為自己的主意很好,就去試一試!”29歲的邁克爾正是以此成為企業巨子的。他如今是美國第四大個人電腦生產商,也是《財富》雜誌所列500家大公司的首腦中最年輕的一個。邁克爾是在得克薩斯州的休斯敦市長大的,有一兄一弟,父親亞曆山大是一位畸齒矯正醫生,母親羅蘭是證券經紀人。三個孩子當中,邁克爾在少年時期就已顯出勤奮好學、幹勁十足的優勢。
一次,一位女推銷員上門,說要和邁克爾·戴爾先生麵談他申請中學同等學力證書的事情。於是,當時才8歲的邁克爾就向她解釋說,他認為盡早把中學文憑解決掉可能是個好主意。幾年後,邁克爾有了另一個好主意:在集郵雜誌上刊登廣告,出售郵票。後來,他用賺來的2000美元買下他的第一台個人電腦。他把電腦拆開,來研究它是怎樣工作。
邁克爾讀高中時,找到了一份為報紙征集新訂戶的工作。他推想,新婚的人最有可能成為訂戶,於是雇請朋友為他抄錄新近結婚人的姓名和地址。他將這些資料輸入電腦,然後向每一對新婚夫妻發出一封有私人簽名的信,允諾贈閱報紙兩星期。這次他賺了1.8萬美元,買了一輛德國寶馬牌汽車。
第二年,邁克爾·戴爾進了得克薩斯大學。像大多數學生那樣,他需要自己想辦法賺零用錢。那時候,大學裏人人都談論個人電腦,凡沒有的人都想買一台,但由於售價太高,許多承擔不起。一般人所想要的,是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且又售價低廉的電腦,但市場上沒有。戴爾心想:“經銷商的經營成本並不高,為什麼要讓他們賺那麼厚的利潤?為什麼不由製造商直接賣給用戶呢?”戴爾知道,IBM公司規定經銷商每月必須獲取一定數額的個人電腦,而多數經銷商都無法把貨全部賣掉。他也知道,如果存貨積壓過多,經銷商會損失很大。於是,他按成本價購得經銷商的存貨,然後在宿舍裏加裝配件,改進性能。這些經過改良的電腦十分受歡迎。戴爾見到市場的需求巨大,於是在當地刊登廣告,以零售價的八五折推出他那些改裝過的電腦。不久,許多商業機構、醫生診所和律師事務所都成了他的客戶。
一次戴爾放假回家時,他的父母表示擔心他的學習成績。“如果你想創業,等你獲取學位之後再說吧。”他父親勸他說。戴爾當時答應了,可是回到奧斯汀,他就覺得如果聽父親的話,就是在放棄一個一生難遇的機會。“我認為我絕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一個月後,他又開始銷售電腦,每月賺5萬多美元。戴爾坦白地告訴父母:“我決定退學,自己開辦公司。” “你的目標到底是什麼?”父親問道。“和萬國商用機器公司競爭。”和萬國商用機器公司競爭?他的父母大吃一驚,覺得他太好高騖遠了。但無論他們怎樣勸說,戴爾始終堅持己見。終於,他們達成了協議:他可以在暑假時試辦一家電腦公司,如果辦得不成功,到9月他就要回學校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