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傘的人拖得越久越害怕,就越沒有信心。“等待”甚至會折磨各種專家,並使他們變得神經質。有經驗的教師站在講台上長時間不開口也會緊張得不行。著名播音員愛德華·慕羅在麵對麥克風之前總是滿頭大汗,一開始播音以後,所有的恐懼立即“煙消雲散”了。行動可以治療恐懼,許多老演員也有這種經驗,立即進入狀態,可以解除全部的緊張,恐怖與不安。一般人則不了解這個道理,他們應付恐懼的常用辦法就是“不做”或回避。多數推銷員就經常這樣,他們經常怯場,結果是越來越糟。克服恐懼的最佳辦法,就是立刻就做。不管幹什麼事,一經決定,就立刻進入狀態。
寫作、繪畫都需要創意、創造力。很多人都是強調還沒來靈感。其實,靈感必須在進入狀態之後才能產生。不寫、不畫,不進入創作狀態,哪來的靈感。
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雷德裏克·波洛常被問到,該如何克服在寫作上所遇到的種種障礙與瓶頸?他說:“當發現自己陷入困境時,就先寫些粗糙的草稿。先不管它有多麼粗糙、缺點多麼多。之後,再回頭來慢慢改寫。
“這樣的方法幫了我不少的忙,使‘障礙’不再無限期地延續下去。我隻管硬著頭皮做下去,不管想到什麼可能的思路,都把它寫在紙上。如果過後覺得那些東西不好,我隨時都可以修改。而與此同時,我也就前進了一步。
“不要幻想自己寫得確實‘很精采’。你所要做的就是把它寫下來,然後,你就能有一個明確的東西,可供你去改寫、修正、提高。
“這和打棒球時不同,你最多隻能擊球三次,就得出局。但對於寫作的修正、改寫,卻是毫無限製的;你想擊多少次就擊多少次,而且或遲或早,你總會擊中的”。
真正的成功者不會在一開始付出努力的時候,就希冀得到傑出的成果,或在一開始就達到十全十美。他們也不會因為害怕出差錯或被人視為愚蠢、被人批評,就放棄心中的理想、目標,或拒絕去嚐試新的東西。
成功者知道,如果他們不去嚐試,就永遠實現不了、接近不了自己的目標。他絕不會等待情緒良好、一切順利才開始著手。因此,隻要有一個不完備的計劃、一個粗糙的想法、念頭、草案,他們就會開始去嚐試、發展、實驗,並且在嚐試、付出的進程中,不斷地自我學習、充實,並且修正改進。
《新約·馬太福音》第25章敘述耶穌帶領門徒向耶路撒冷行進,一路上對門徒諄諄講道。
耶穌坐在橄欖山上時,給門徒們講了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貴族,他要出門到遠方去。臨行前,他把仆人召集起來,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
後來,這個貴族回國了,就把仆人叫到身邊,了解他們經商的情況。
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五千兩銀子,我巳用它賺了五千兩。”
貴族聽了很高興,讚賞地說:“好,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賺錢的事上對我很忠誠,又這樣有才能,我要把許多事派給你管理。”
第二個仆人接著說:“主人,你交給我二千兩銀子,我已用它賺了二千兩。”貴族也很高興,讚賞這個仆人說:“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給你管理。”第三個仆人來到主人麵前,打開包得整整齊齊的銀子說:“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一千兩銀子還在這裏。我把它埋在地裏,聽說您回來,我就把它掘了出來。” 貴族的臉色沉了下來。“你這又惡又懶的仆人,你浪費了我的錢!”於是奪回他這一千兩,給那個有一萬兩的仆人,並說:“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埋沒錢才,就是浪費,如第三個仆人的作為;不行動,也就是潛能最大的浪費。行動是潛能的挖掘機。凡是大有作為的人物都不會等到精神好時才去做事,這是因為他們深諳“行動誘發行動”這個自然原理。
7.先做,才有發言權
人生所有的設想和計劃隻有付諸於行動才會有可能變為現實,不管是多麼偉大的構想,如果不做就不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什麼收獲,所以,人生的關鍵就是行動。
先做,然後才能知道能不能實現自己的計劃,因為在做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才能知道困難有多大,也才能具體的去尋找解決的辦法。最後才能把想的東西變為實際存在的東西。
先做,才有發言權,沒有做過什麼事情的人是不知道事情的艱難,也不會有什麼經驗可談的,要談也是空洞地談,沒有什麼實際的內容。做過了事情就會積累一定的經驗,就會有話要說,就不會說空話,說出來的話才有說服力。
先做後說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培養這種習慣,就會使你的人緣建立在可信可靠的基礎上,你就會受到別人的喜愛;先做後說是一種美麗的行為,培養這種習慣,就會使你在做事的天平上增加了行動的法碼,會讓你走向成功。
高樓大廈是由一磚一瓦壘起來的,萬裏長征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所有的大事業都是由小事情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生活或工作中,有些人就是看不見小事情,不願意做小事,總想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可是一直沒有大事讓他展現自己的才能,所以,常常感歎英雄無用武之地。其實這都是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幹的壞習慣。
你要想人生有所作為,走向成功,就必須培養從小事作起的習慣。
有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整天想著要寫一本世界名著,看不上寫豆腐塊的小文章,結果,多年過去了,名著沒寫出來,小文章也沒有,白白地讓滿腹才華失去了表現機會。
相反,另一個人才能一般,但是多年來,一直寫小文章,積少成多,由小變大,最後,著作等身,收獲頗豐,成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兩種人生,兩種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人生就是從小事上起步的,人生的豐碑就是由這些小事雕刻出來的。
當我們決定一件大事時,心裏一定會很矛盾,都會麵對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憂。下麵的實例是一個年輕人的選擇,他終於大有收獲。
傑米先生是個普通的年輕人,大約二十幾歲,有太太和小孩,收入並不多。
他們全家住在一間小公寓裏,夫婦倆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們希望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比較幹淨的環境、小孩有地方玩,同時增添一份產業。
買房子的確很難,必須有錢支付分期付款的頭款才行。有一天,當他簽發下個月的房租支票時,突然很不耐煩,因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
傑米跟太太說:“下個禮拜我們就去買一套新房子,你看怎樣?”
“你怎麼突然想到這個?”她問,“開玩笑!我們哪有能力!可能連頭款都交不起!”
但是他已經下定決心:“跟我們一樣想買一套新房子的人們大約有幾十萬,其中隻有一半能如願以償,一定是什麼事情使他們打消這個念頭。我們要想辦法買一套房子。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湊錢,可是一定要想辦法。”
下個禮拜他們真的找到了一套兩人都喜歡的房子,樸素大方又實用,頭款1200美元。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湊夠1200美元。他知道無法從銀行借到這筆錢,因為這樣會妨害他的信用,使他無法獲得一項關於銷售款項的抵押借款。
可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傑米突然有了一個靈感,為什麼不直接找承包商談談,向他私人貸款呢?他真的這麼做了。承包商起先很冷談,但由於傑米一直堅持,他終於同意了。他同意傑米把1200美元的借款按月交還100美元,利息另外計算。
現在傑米要做的是,每個月湊出100美元。夫婦兩個想盡辦法,一個月擬省下25美元還有75美元要另外設法籌措。
這時傑米又想到另一個點子。第二天早上他直接跟老板解釋這件事,他老板也很高興他要買房子了。
傑米說:“T先生(就是老板),你看,為了買房子,我每個月要多賺75元才行。我知道,當你認為我值得加薪時一定會加,可是我現在很想賺點錢。公司的某些事情可能在周末做更好,你能不能答應我在周末加班,有沒有這個可能呢?”
老板對於他的誠懇和雄心非常感動,真的找出許多事情讓他在周末工作10小時,他們因此歡歡喜喜地搬進了新房子。
傑米的成功就在於他認準了目標就行動,不想那麼多,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結果,就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如果隻說不做,就可能一直等下去,就不會有這個結果。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都會有理想,都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但是真正為這個理想去實踐去做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我們把問題看得太嚴重了,把困難想像的太大了,因而還沒有做以前,就自己把自己否定了。
其實,隻要去做,困難可能肯定不會少,但是,解決困難的辦法同時也不會少,而且天無絕人之路,在做的過程中,你總是會找到辦法的。
8.十個想法不如一個行動
行動就是力量,惟有行動才可以改變你的命運。十個空洞的幻想不如一個實際的行動。我們總是在憧憬,有計劃而不去執行,其結果隻能是一無所有。成功,一定是敢想,而且更要敢做!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許多成功人士在工作中都是充滿活力,他們以常人罕見的激情和熱情投入工作,為自己執著追求的事業獻身。
有一個幽默大師曾說: “每天最大的困難是離開溫暖的被窩走到冰冷的房間。”他說的不錯。當你躺在床上認為起床是件不愉快的事時,它就真的變成一件困難的事了。即使這麼簡單的起床動作,亦即把棉被掀開,同時把腳伸到地上的自動反應,都可以擊退你的決心。
那些有雄心成大事的人都不會等到精神好的時候才去做事,而是推動自己的精神去做事的。
“現在”這個詞對成功的妙用無窮,而用“明天”、“下個禮拜”、“以後”、“將來某個時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遠做不到”的同義詞。有很多好計劃沒有實現,隻是因為應該說“我現在就去做,馬上開始”的時候,卻說“我將來有一天會開始去做。”
我們用儲蓄的例子來說明好了。人人都認為儲蓄是件好事。雖然它很好,卻不表示人人都會依據有係統的儲蓄計劃去做:許多人都想要儲蓄,隻有少數人才能真正做到。
這裏是一對年輕夫婦的儲蓄經過。畢爾先生每個月的收入是1000美元,但是每個月的開銷也要1000美元,收支剛好相抵。夫婦倆都很想儲蓄,但是往往會找些理由使他們無法開始。他們說了好幾年: “加薪以後馬上開始存錢”、 “分期付款還清以後就要……”、 “度過這次困難以後就要……”、“下個月就要……”、“明年就要開始存錢。”
最後還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下去。她對畢爾說:“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錢”他說:“當然要啊!但是現在省不下來呀!”
珍妮這一次下決心了。她接著說:“我們想要存錢已經想了好幾年,由於一直認為省不下,才一直沒有儲蓄,從現在開始就要認為我們可以儲蓄。我今天看到一個廣告說,如果每個月存100元,15年以後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利息。廣告又說:‘先存錢,再花錢’比‘先花錢,再存錢’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儲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來,不可移作他用。我們說不定要靠餅幹和牛奶過到月底,隻要我們真的那麼做,一定可以辦到。”
他們為了存錢,起先幾個月當然吃盡了苦頭,盡量節省,才留出這筆預算。現在他們覺得“存錢跟花錢一樣好玩”。
想不想寫信給一個朋友,如果想,現在就去寫。有沒有想到一個對於生意大有幫助的計劃?馬上就開始。時時刻刻記著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話:“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俗話所說的:“今日事,今日畢。”
如果你時時想到“現在”,就會完成許多事情;如果常想“將來有一天”或“將來什麼時候”,那就會一事無成。
其實,芸芸眾生中,真正的天才與白癡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在走過漫長的人生道路後,有的人成就顯著,有的人卻碌碌無為。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為何他們的成就卻有天壤之別呢?原來,有“野心”的人士與平庸之輩最根本的差別並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於機遇,而在於有無人生奮鬥目標!有沒有實現目標的行動!對於那些沒有目標沒有行動的人來說,歲月的流逝隻意味著年齡的增長,平庸的他們隻是在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重複自己。
條件成熟是成功的前提,但這並不是說,我們等條件成熟了才能行動。坐等其成,隻能虛度時光。條件完全是可以創造的。請記住:行動比想法更重要,努力從今天開始。
9.行動,讓想法更有價值
比爾·蓋茨曾指出,雖然行動不一定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不采取行動就絕無滿意的結果可言。
因此,如果你有一個夢想,要實現它必須先從行動開始。
沃克臂力過人,反應也特別靈敏。他原本是一個農夫,以養牛維持生計。26歲那年對射箭發生興趣,一有空就到野外去獵獲飛禽走獸。日久天長,射箭成為他最大的業餘愛好,弓箭成為他最好的朋友。
對於沃克來說,1978年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歲月。一天他去搬動農機設備,突然感受到一股電擊的灼熱,再想收回手已經來不及了。就見眼前騰起一股青煙,一隻好端端的胳膊就報廢了,不得不施以手術切除。
一個四肢健全的人,突然變成了獨臂夫,從生活到工作,一切都得從頭開始。沒過多久,他就學會了單手駕駛拖拉機和操縱各種農機設備。肢缺體殘,沒有擊垮沃克的意誌,更沒有打消他對射箭運動的興趣。他還希望像正常人那樣生活工作,還想一如既往地投身於運動。
經過仔細琢磨,沃克找來一塊優質皮革,把它固定在隻有 15磅張力的兒童弓箭上。每次到場地練習,先用牙齒咬住那塊皮革,再用左手把弓弦向後拉,然後對著一堆堆稻草進行實箭練習。這種姿勢難度很大,一開始摸索要領,辛苦吃力自不必言,還累得他腰酸頸痛,連兩腮的肌肉都麻木了。
日複一日地苦練,力量越來越大,準確性越來越高。半年之後,沃克已經把弓箭的張力由15磅增至60磅。斷臂一年後,他就和正常人站到一起,參加密蘇裏州射箭錦標賽。雖然名列倒數第一,可他並不氣餒。第二年再次披掛上陣,名次躍升至第十位。1982年他第四次參加密蘇裏州射箭錦標賽,戰勝一個又一個四肢健全的對手,自豪地站到冠軍的領獎台上。
沃克一發而不可收,連年參賽連年奪魁,終於贏得了獨臂龍的稱號。密蘇裏州射箭協會的一位官員評價說:“沃克是一位了不起的選手,敢於同全國各地兩手健全的弓箭手較量,甚至擊敗他們。”在談到成功的秘訣時,沃克最喜歡用的一個詞,就是決心。他說:“我對殘疾人的忠告是,不要讓傷殘嚇倒你。想要做什麼,你就去做什麼,沒有什麼好怕的。”
隻有行動,才是你做事的起點,才能使你的幻想、你的計劃、你的目標,成為一股活動的力量。行動,才是滋潤你做事的食物和水。
美國杜蘭大學的喬治·布爾契博士是一位極負盛名的人類專家指出,“結束生命最快的方法就是什麼也不做。每一個人至少必須有一個興趣,以便繼續活下去。”
退休是“開始”還是“結束”,人人都有自由選擇。自認為退休是有意義生活的“結束”的大部分人,很快就會發現退休也是他生命的結束。因為沒有目標的生活,無所事事,很快就會使人衰老。
至於把退休當成再出發的人,境遇就會完全不同。亞特蘭大一家銀行原副董事長曾有這樣的經曆,他幾年以前以銀行副董事長的身份退休時,就是他開始新生活的“紀念日”。後來他成為工商顧問,通過他的努力成就非常輝煌。
現在他60多歲了,仍舊為許多客戶服務,並且經常應邀到全國各地演講。他有很多計劃,其中之一是幫助成立一個為推銷員設立的社交團體。看他神采飛揚的模樣,仿佛30出頭的小夥子,正因為他不甘心淘汰與無聊,才會有今天的成就。像這位副董事長那樣對待生活的老人不會成為令人討厭的脾氣暴躁、性情乖戾的人。隻有自以為太老而自怨自艾的人才會惹人厭煩。因此,積極的投入行動,隻有實際行動才能保持你年輕的心態,才能成就你美好的事業。
心動隻是一個念頭,一種想法,而事業是做出來的。有心動的想法更需要用行動去完成。心動,目標,計劃,再通過全力以赴,堅持不懈地努力落實你的行動,這樣才能使你美好、心動的夢想變為現實,才能使你的美夢成真,才可以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創造事業和人生的輝煌。
有兩個小孩到海邊去玩,玩累了,兩人就躺在沙灘上睡著了。
其中一個小孩做了個夢,夢見對麵島上住了個大富翁,在富翁的花圃裏有一整片的茶花, 在一株白茶花的根下埋著一壇黃金。
這個小孩就把夢告訴了另一個小孩,說完後,不禁歎息著: “真可惜,這隻是個夢!”
另一個小孩聽了相當動容,從此在心中埋下了逐夢的種子。
他對那個做夢的小孩說:“你可以把這個夢賣給我嗎?”
這個小孩買了夢以後,就往那座島進發。他曆經千辛萬苦才到達島上,果然發現島上住 著一位富翁,於是就自告奮勇地做了富翁的傭人。
他發觀,花園裏真的有許多茶花,茶花一年一年地開,他也一年一年地把種茶花的土一 遍一遍地翻掘。
就這樣,茶花愈長愈好,富翁也就對他愈來愈好。
終於有一天,他由白茶花的根底挖下去,真的掘出了一壇黃金!
買夢的人回到了家鄉,成了最富有的人;賣夢的人雖然不停地在做夢,但他從未圓過夢,終究還是個窮光蛋。
人因夢想而偉大,沒有夢想的人生是最枯燥乏味的人生。那些隻會做夢卻不去實踐的人,就像那個賣夢的孩子一樣,無論多麼美麗的夢想都不會帶來什麼結果。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不能沒有夢想;一個人什麼都可以丟棄,但不能把夢想丟了。有了夢想,立即行動,用行動來實現我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