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目標“折騰”出大成功(1 / 3)

成功是留給有目標、有抱負、敢折騰的人的。隻有在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你到底想做什麼之後,你才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你的夢想才會變成現實,你才能折騰成功。

1. 擺正心態,成就野心

同為世人,為什麼有人富有,有人貧窮?其實,人與人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區別。有心理學專家指出,其原因在於人的“心態”。有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還有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就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拿破侖曾經靠著他自己的一句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帶領著鐵騎踏遍大半個歐洲。成功就需要這樣一種心態,世上成大事者都是因為自己有了一顆“要想當元帥”的野心而最終如願以償。

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成大事者總是能激發自己的進取之心,並把這種野心貫徹到每一天、每一個行動中。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成績有提升自我評價、增強自信心的作用,所以,強大的野心或許是靠成績隱藏自卑感的心理反映,能以獲得好成績的誘惑來鞭策人們進取。

法國媒體大亨巴拉昂年輕時靠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隻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就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因前列腺癌於1998年去世。

在他臨終之時他寫下遺囑:“我以一個窮人的身份來到人世,卻是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在我走進天堂之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一起帶進去。我已經把我成功的秘訣寫在了紙上,就鎖在中央銀行的一個保險箱內。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賀禮100萬法郎。”

遺囑在他死後不久被刊出,很多人寄來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多半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也有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或者是幫助和關愛等等……到了巴拉昂逝世的周年紀念日,代理人和律師打開那隻保險箱,在46851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勤的9歲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

巴拉昂的成功秘訣引起了歐美國家不小的震動,電台就此話題進行采訪時,很多“富閑”大亨都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藥,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某些人之所以貧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即缺乏進取之心。

二戰期間,凱薩以造船速度和效率而享譽全世界,其成就著實引人注目,完全是因為他所做的合拍於戰爭的需要。在他起家之前,他根本沒有絲毫的造船經驗,他之所以能夠成就大業,就是他個人奔放強勁的進取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一次他訂購了整整一火車的鋼料,逐批料要求需要在既定日期在他的船塢交貨,於是首先確保鋼料生產鏈條不脫鬆,同時確定鐵路運輸安全不拖時,並且他的員工對接受這批鋼料的準備上充分有餘。

他派人到工廠熟悉生產第一線,探查並彙報生產進度,他親自壓貨出航,以力求鋼料在運輸上不發生任何差錯。正是凱薩對於細節的慎重,感染和教育了他的員工,使得員工行動上可以緊靠一特質。他說若在途中發生任何差錯,員工必須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來控製問題的蔓延,將在時間上的損失降到最低,並在最大程度上彌補可彌補的一切。

凱薩堅強的個人進取心,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模範。

野心沒有止境, 進取之心是人類行為的推動力,人類通過擁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資源。沒有進取心的人,就沒有追逐欲望的動力,就會安於現狀,在激烈的競爭中碌碌無為地過一輩子,即便天賜良機,也未必會抓得住。

有了進取心也就有成功的欲望,這樣,人生的方向和目標也就明確了,人們便會很好規劃自己的未來,為了達到願望而定下比較詳盡的計劃。然後,通過全力以赴的努力,更快地脫離“貧窮”的套牢。

2. 成大事者,需先立大誌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古人對於立誌,非常強調和崇尚,認為人一生必須要立定誌向。管理學有個觀點:目標越明確效率越高。從這個意義上說,誌向使人生更加有效率,更有意義。有了方向,而且朝著這個方向不停努力,也可以使生命的每一天都更有成就感。

孔子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也。”關雲長溫酒斬華雄,千萬軍馬中奪敵帥首級如探囊取物,這是“三軍可奪帥也。”嚴顏寧死不屈,麵不改色,“但有斷頭將軍,無有投降將軍。”這是“匹夫不可奪誌也。”帥可奪而誌不可奪,士殺而不可辱。

一個人,隻要他真有氣節,誌向堅定,“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那就任誰也沒有辦法使他改變了。這種寧死不屈的英勇事跡,可歌可泣,在曆史上不勝枚舉,都是“匹夫不可奪誌也”的英雄表現。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公元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麵,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南宋朝廷長期為投降派所把持,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他毅然臨危受命,但是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使他遭到了嚴重的挫折,最後他被敵人活捉,在監獄裏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正氣歌》。臨刑前夕,皇帝忽必烈親自出馬勸降,以宰相之職作為誘餌,妄圖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嚴厲拒絕。忽必烈隻好問他,那你究竟要什麼呢?文天祥回答說:“願以一死足矣!”寫下《過零丁洋》以明誌。

文天祥這種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的偉大精神使得敵人束手無策,一籌莫展。這實際上等於宣布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他自己所讚頌的“正氣”的勝利。文天祥明確遵循“社稷為重,君為輕”的思想,他並不對帝王愚忠,而隻無條件地忠於國家和民族,這就是他的“為人之誌”。

孫權年未滿二十歲即繼承父兄基業爭雄江東,但他並不滿足占有東南半壁江山,盡管他對陣的是擁有“臥龍”諸葛孔明、五虎上將的劉備,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的曹操,他都不在乎,敢於去拚,敢於去奪。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始終牢記少年時的誌向:“須知少曰拿雲誌,曾許人間第一流”,這就是他貫徹一生的“誌”,他追求的是“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最終使得一代梟雄曹操也不能不讚歎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所以說,成大事者,需先立大誌。因為人的行動總是被意誌、理想決定和支配。意誌一旦樹立,就會變成行動的方向和動力。有了高遠的意誌,就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遠離腐敗和墮落的陷阱;有了高遠的誌向,把國家的利益置於至高無上的位置,就能忍住誘惑,廉潔奉公,堅守誌向,無欲則剛。正所謂:治天下者,必先立其誌。正誌先立,則邪說不能移,異端不能惑。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孔子這句話強調的正是立誌和守誌的重要性。守誌就是必須堅持對所立之誌的一貫性和持久性,不可朝三暮四,一日三誌,要持之以恒。守誌雖然重要,但立誌是守誌的前提,是守誌的基礎。讓我們遵照先賢們的警言,欲成大事,先立大誌,立誌守誌,方能成大事!

3. 目標是前進的動力

有明確目標的人生活更有激情,行動起來更有力量,成功的希望也更大。鼠目寸光是不行的,不能看見樹葉就忽略了整片森林。辛勤的工作和一顆善良的心,尚不足以使一個人獲得成功,因為,如果一個人並未在他心中確定他所希望的明確目標,那麼,他又怎能知道他已經獲得了成功呢?

在一個人選好工作上的一項明確目標之前,他會把他的精力和思想浪費在很多項目上,這不但使他無法獲得任何能力,反而會使他變得優柔寡斷。當他把所有能力組合起來,向著生命中一項明確目標前進時,那麼他就充分利用了合作或凝聚的方法,從而產生巨大的力量。

正如空氣對於生命一樣,目標對於成大事者也有絕對的必要。如果沒有空氣,沒有人能夠生存;如果沒有目標,沒有人能夠成功。

羅馬納·巴紐埃洛斯是一位年輕的墨西哥姑娘,16歲就結婚了。在兩年當中她生了兩個兒子,丈夫不久後離家出走,羅馬納隻好獨自支撐家庭。但是,她決心謀求一種令她自己及兩個兒子感到體麵和自豪的生活。

她帶著一塊普通披巾包起的全部財產,跨過裏奧蘭德河,在得克薩斯州的埃爾帕索安頓下來,並在一家洗衣店工作,一天僅賺一美元。但她從沒忘記自己的夢想,即要在貧困的陰影中創建一種受人尊敬的生活。於是,口袋裏隻有7美元的她,帶著兩個兒子乘公共汽車來到洛杉磯尋求更好的發展。

她開始做洗碗的工作,後來找到什麼活就做什麼。拚命攢錢,便和她的姨母共同買下一家擁有一台烙餅機及一台烙小玉米餅機的店鋪。

她與姨母共同製作的玉米餅非常成功,後來還開了幾家分店。直到最後,姨母感覺到工作太辛苦了,這位年輕婦女便買下了她的股份:不久,她成為全國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發商,擁有員工300多人。

她和兩個兒子經濟上有了保障之後,這位勇敢的年輕婦女便將精力轉移到提高她美籍墨西哥同胞的地位上。

“我們需要自己的銀行”,她想。後來她便和許多朋友在東洛杉磯創建了“泛美國民銀行”,這家銀行主要是為美籍墨西哥人所居住的社區服務。

她與夥伴們在一個小拖車裏創辦起他們的銀行。可是,到社區銷售股票時卻遇到另外一個麻煩,因為人們對他們毫無信心,於是她向人們兜售股票時遭到拒絕。

他們問道:“你怎麼可能辦得起銀行呢?”“我們已經努力了10多年,總是失敗,你知道嗎?墨西哥人不是銀行家呀!”

但是,她始終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努力不懈,如今,銀行資產已增長到2200多萬美元,她取得偉大成功的故事在東洛杉磯已經傳為佳話。後來她的簽名出現在無數的美國貨幣上,她由此成為美國第三十四任財政部長。

這位年輕婦女的成功確實得之不易。你能想像到這一切嗎?一名默默無聞的墨西哥移民,卻胸懷大誌,後來竟成為世界上最大經濟實體的財政部長。

人生不能沒有目標,一個沒有目標的人不僅沒有內涵,還沒有成功的欲望和動力,一輩子都碌碌無為,糊糊塗塗。

所以,人要想發展自己,取得成功,就要有自己的目標,目標是前進的動力,愛迪生曾說過:“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古今中外,無一例外,那些名留青史、成就大業的人都是有目標的人,目標會給人帶來希望,帶來成功。

事實上,世間萬物都在輪回中尋求目標,也正因為有了目標,世界才能多彩多姿,即便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但目標是不會變的,目標永存才會有走向成功、達到目標的動力。

4. 勿因小事而不為

成大事者從來不因為小事而懈怠,相反會把小事認認真真辦好。他們會把做好小事看作是一種成大事的磨練。

勿因小事而不為。眼前的小事或許正是將來做成大事業的幼苗或基石,通常大的成功都是由做好小事積累而來的。

雖然,沒有人能夠知道未來的結果是什麼樣子。但是請記住,古代聖人說過的“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雖然以後想做的事,對於你來說是夢想般的事情,但是這一點一滴的積累會把夢想變為現實。

很多時候成功在常人眼中是力不能及的事情,其實成功就是你身邊的那些“瑣碎小事”。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

耶穌帶著他的門徒傑克遠行,途中發現一塊別人廢棄的馬蹄鐵,耶穌讓傑克撿起來。傑克懶得彎腰,假裝沒聽見繼續往前走。耶穌自己彎腰拾起,並用它換得幾文錢,買了十幾顆櫻桃藏在衣袖裏。出了城便是茫茫的荒野。走上一段路,耶穌故意掉落一顆櫻桃在地上,口渴難捱的傑克,不得不彎腰撿起來吃。就這樣,一個丟,一個撿,傑克也顧不得狼狽,就這麼一次又一次地彎腰,畢竟解渴要緊啊!

事後耶穌借此事教育傑克說,小事不做,將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勞,如果你肯彎一次腰的話,那麼成功就是給你準備的,也許對於那些失敗者來說,早知道有這樣的結果,當初你把這些“廢鐵”拾起,你也會成功的。可是問題就在於“不知道那些廢棄的鐵是寶”,就像那個“傻瓜吃餅”的寓言,吃到第十個的時候,感到肚子已經太脹了,說早知道這樣,我吃最後一個好了。

如果認為成功就一定要幹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事,那樣的人肯定是不務實際的人。

許多具有“成功信息”的東西,就隱藏在隨處可見的小事中。其實,幫助你成功的路徑就擺在你麵前,而你卻一次次地漠視它,昂首闊步地從它麵前走過。你總以為自己重任在身,總是習慣抬頭遠望,做一些自己達不到的事情,就像你在尋找著第十個餅。

反過來說,“成功信息”也會裝扮成聖誕老人,來考驗那些不做小事的人,看著你撿了芝麻,然後捧出西瓜。

一天,某銀行接待了一個帶著幾個麻袋的顧客。麻袋裏裝的全是分幣,而且大多是一分幣。銀行負責人立即發動大部分人來清點,整整清點了一天,共有二十餘萬枚之多。

哪來那麼多的分幣?原來這個顧客是靠拾破爛為生,這些分幣是他在五年內拾來的。他所做的僅僅是彎一下腰,把它們拾起來,日積月累而已。

他說在垃圾裏,常常能拾到成罐成袋的分幣,因此能得到一些意外的收入,這正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你可以仰仗一些準則,比如勤勉、謙虛、刻苦、誠實、認真等來幫助自己從“量變到質變”中完成人生的一次次成功。

比如反反複複思考著一個問題,前前後後背誦著一個單詞,你覺得你幾乎筋疲力盡快要崩潰了,卻還是不得其精髓。然而,第二天一早起來,你再度思考它們的時候,忽然有一種舉重若輕的美妙感覺,你好像獲得了新生。

如果你好高騖遠,那就在做事上犯了一個大錯誤。你以為可以不經過程而直奔終點,不從卑俗而直達高雅,舍棄細小而直達廣大,跳過近前而直達遠方。

你心性高傲、目標遠大固然不錯,但目標好像靶子,必須在你的有效射程之內才有意義。如果目標太偏離實際,反而無益於你的進步。

同時有了目標,還要為目標付出努力,如果你隻是空懷大誌,而不願為理想的實現付出辛勤勞動,那“理想”永遠隻能是空中樓閣,一文不值的東西。

5.及時放棄不適合自己的目標對於真正能夠衝破人生難關的人而言,他所依靠的目標不是別人的,而是自己的。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人生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失敗有時並不是由於你的能力、學識的不足,而是由於你錯誤地選擇了目標,而失敗正給予了你一個重新思考並從錯誤中解脫的良機,從錯誤中得到衝破人生難關的條件。

有位叫安小魯的年輕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葡萄酒推銷員,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於是他認為自己的目標就是“賣葡萄酒”。起初他是為一個賣葡萄酒的朋友幹活,接著為一名葡萄酒進口商工作,最後同另外兩個人合作辦起了自己的進口業務。生意越來越糟,可安小魯還是拚命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直到公司倒閉。他仍不改行,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

事業的失敗迫使他去參加了社會上所謂的“創業”培訓。他的同學有網絡專家、藝術家、汽車修理工等,他逐漸認識到這些人並不認為他是個“賣葡萄酒的”,反而認為他是個有才能的人,甚至叫他“多麵手”,他們對他的看法使他拋棄了原來的目標。

他開始猛醒,仔細分析、探索其他行業,思索自己到底能幹什麼。最後,他選擇了和愛人一起開展房地產業務,這使他取得了“推銷葡萄酒”永遠不能為他帶來的成功。

許多職業專家認為,一個人一生中至少要經過兩三次轉變,才能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特長的事業,而確定自己合理的目標,則需要同樣長的一段時間。

無法付諸實現的事物,是不值得我們去追求的。在這個世界上,若是經過了解以及正確的追求而仍然無法得到的東西,那麼這種東西對我們毫無益處可言。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永遠要有目標——屬於你自己的目標,而不是別人強加在你身上的目標。否則的話,你的努力便對你沒有好處了。你,必須澄清思想,除去不相幹的事件,並深入內心,看清自己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一個目標是否正確,是否恰當,往往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對能把握的東西,進行仔細的分析;對還不能把握的東西,就必須先嚐試實踐,再不斷完善。

社會工作千百萬種,人的素質與才能幹差萬別,任何人都不能成為什麼都行、包打天下的英雄。每個人都必須能確立自己的優勢目標。在你確定自己的優勢目標時,可參考以下幾點經驗: (1)要全麵衡量。

設立目標,是走向成功的重大起步,必須配合行動計劃作充分的思考,舍得花時間,目標是你行動的指南。否則,你就會走錯路,做無用功,浪費你的寶貴時間和生命。因此,無論如何,你不能在設立目標時草率行事。

沒定目標,要在自己的閱曆、氣質與社會環境條件等方麵反複琢磨,論證比較,仔細推敲,一定要把它作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來做,切勿草率,否則會貽害自己。

(2)中短期目標要有挑戰性、可行性。

心理學實驗證明,太難或是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起人的興趣和熱情,隻有具備一定的挑戰性,才會使人有衝動的激情。

中短期的目標是現實行動的指南,如果大大地低於自己的實際水平,根本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那麼,是沒有人願意去做的,即使勉強地做,也不會有很好的成績,說不定還不如普通的人做得好。

但是反過來,如果要做的事要求太高,遠遠超過了自己的能力,望塵莫及,不能在一段時間內顯出成效,也會大大挫傷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