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酒店,大出佩恩之所料,他看到的不是手槍,而是酒杯。華盛頓站起身來,笑容可掬,並伸出手來迎接他。
“佩恩先生,”華盛頓說,“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昨天確實是我的過錯。你已采取行動挽回了麵子。如果你覺得已經足夠,那麼就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做個朋友吧!”
這件事就這樣皆大歡喜地了結了。從此以後,佩恩成了華盛頓一個熱心的崇拜者和堅定的支持者。
小故事大改變
年輕時的所有不幸遭遇,造就了華盛頓後來的眾所周知的堅忍不拔的性格,他學會了要成功地對付環境的唯一辦法,是嚴格地控製自己容易激動的性格。
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常常折磨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情緒激動,易發脾氣,失去理智,做事時總是犯錯誤。因此,我們應努力使自己保持理智,控製好脾氣。那些能取得成就的人往往是能駕馭脾氣的人,而失敗得一塌糊塗的人通常是那些被脾氣駕馭的人。
擁有一顆冷靜的頭腦
在美軍曆史上,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
美軍曆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是其中晉升最快的:潘興從準將到五星上將用了13年;馬歇爾從上校到五星上將用了20年;麥克阿瑟從上校到五星上將用了16年;布萊德雷從上校到五星上將用了9年;阿諾德從準將到五星上將用了12年;歐內斯特·金從上校到海軍五星上將用了19年;切斯特·尼米茲從海軍上校到海軍五星上將用了18年;威廉·哈爾西從海軍上校到五星上將用了16年,威廉·萊希從海軍上校到海軍五星上將用了27年的時間。而艾森豪威爾從上校到陸軍五星上將僅用了4年的時間!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艾森豪威爾被調到陸軍部工作,負責遠東事務。
他向馬歇爾報到的第一天,馬歇爾跟他講了20分鍾,最後問他一句話:“我們在遠東太平洋的行動方針是什麼?”如果艾森豪威爾當時就回答的話,那麼很有可能不會是後來我們見到的艾森豪威爾了。因為馬歇爾最討厭對重大問題脫口而出的行為,馬歇爾認為,這種不假考慮就給予回答的做法,投機的成分很大。
然而,艾森豪威爾卻想了片刻,冷靜地說:“將軍,讓我考慮幾個小時再回答你這個問題,可以嗎?”
馬歇爾說:“好!”於是,在他的筆記本裏麵,艾森豪威爾的名字下麵又多了一行字:此人完全可以勝任準將軍銜。
冷靜,正是馬歇爾選將的重要標準。
小故事大改變
人需要冷靜。冷靜使人清醒,冷靜使人聰慧,冷靜使人沉著,冷靜使人理智穩健,冷靜使人寬厚豁達,冷靜使人有條不紊,冷靜使人少犯錯誤,冷靜使人心有靈犀,冷靜使人高瞻遠矚。
麵對金錢、美色、物欲的誘惑時,人需要冷靜;得意、順利、富足、榮耀時,人需要冷靜;麵對錯綜複雜的事物,人需要冷靜;被人誤解、嫉妒、猜疑時,同樣需要冷靜……
在大是大非麵前,我們應該擁有馬歇爾一樣的頭腦,也應該抱定這種原則。對於一個政治家如此,對於個人與個人之間也是如此。
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
成吉思汗是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曾經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帝國。他能夠有這樣大的成就,與他善於製怒有關;而他之所以善於製怒,則與他的一段傳奇經曆有關。
有一次,成吉思汗帶著一隊人馬出去打獵。他們一大早便出發了,可是到了中午仍沒有收獲,隻好意興闌珊地返回帳篷。成吉思汗心有不甘,便又帶著皮袋、弓箭以及心愛的飛鷹,獨自一人走回山上。
烈日當空之下,他沿著羊腸小徑向山上走去,一直走了好長時間,口渴的感覺越來越重,但他卻找不到任何水源。
良久,他來到了一個山穀,見有細水從上麵一滴一滴地流下來。成吉思汗非常高興,就從皮袋裏取出一隻金屬杯子,耐著性子用杯去接一滴一滴流下來的水。
當水接到七八分滿時,他高興地把杯子拿到嘴邊,想把水喝下去。就在這時,一股疾風猛然把杯子從他手裏打了下來。
將到口邊的水卻被弄灑了,成吉思汗不禁又急又怒。他抬頭看見自己的愛鷹在頭頂上盤旋,才知道是它搗的鬼。盡管他非常生氣,卻又無可奈何,隻好拿起杯子重新接水喝。
當水再次接到七八分滿時,又有一股疾風把水杯再次弄翻了。
原來又是他的飛鷹幹的好事!成吉思汗怒到極點,頓生報複心:“好!你這隻老鷹既然不知好歹,專給我找麻煩,那我就好好整治一下你這家夥!”
於是,成吉思汗一聲不響地拾起水杯,再從頭等著一滴滴的水。當水接到七八分滿時,他悄悄取出尖刀,拿在手中,然後把杯子慢慢地移近嘴邊。老鷹再次向他飛來,成吉思汗迅速拿出尖刀,把鷹殺死了。
不過,由於他的注意力過分集中在殺死老鷹上麵,卻疏忽了手中的杯子,結果杯子掉進了山穀裏。成吉思汗無法再接水喝了,不過他想到:既然有水從山上滴下來,那麼上麵也許有蓄水的地方,很可能是湖泊或山泉:於是他忍住口渴的煎熬,拚盡力氣向上爬,幾經辛苦後,他終於攀上了山頂,發現那裏果然有一個蓄水的池塘。
成吉思汗興奮極了,立即彎下身子想要喝個飽。忽然,他看見池邊有一條大毒蛇的屍體,這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飛鷹救了我一命,正因它剛才屢屢打翻我杯子裏的水,才使我沒有喝下被毒蛇汙染的水。
成吉思汗明白自己做錯了,他帶著自責的心情,忍著口渴返回了帳篷。他對自己說:“從今以後,我絕不在生氣時作決定!”這一決心,使成吉思汗避免了很多錯事,給他的雄圖霸業帶來了莫大的幫助。
小故事大改變
列夫·托爾斯泰說:“憤怒使別人遭殃,但受害最大的卻是自己。”人一旦處於憤怒的狀態,便會失去理智,難以保持清醒的頭腦,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因而做錯事、蠢事的幾率便大大增加。
很多有智慧、有成就的人,都曾反複告誡人們:千萬別受憤怒包圍,被憤怒左右。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畢達哥拉斯則說:“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
沒有人會跟一個動不動就怒火中燒、結果既傷人又傷己的人融洽地相處和友好地交往。所以孟子說:“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之謂大丈夫。”其實,學會有效製怒不僅是一種很高的人生修養,而且是人在社會上生存、發展所必不可少的能力。
失去自製,誰都能打敗你
在富蘭克林還是個記者的時候,有位管理員為了顯示他對富蘭克林一個人在排版間工作的不滿,把屋裏的蠟燭全部收了起來。這種情況一連發生了好幾次。有一天,富蘭克林到排版間排一篇準備發表的稿子時,卻怎麼也找不到蠟燭了。
富蘭克林知道是那個人幹的,忍不住跳起來,奔向地下室,去找那個管理員。當他到那兒時,發現管理員正在忙著燒鍋爐,同時一麵吹著口哨,仿佛什麼事情也沒發生。
富蘭克林抑製不住憤怒,對著管理員就破口大罵,一直罵了足足五分鍾,才停下來。這時,管理員轉過頭來,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並以一種充滿鎮靜與自製的聲調說:“呀,你今天有些激動,是嗎?”
他的話就像一把銳利的短劍,一下子刺進了富蘭克林的心髒。
想想看,那時候富蘭克林會是什麼感覺。站在富蘭克林麵前的是一位文盲,他既不會寫也不會讀,雖然他做的事不夠光明磊落,他卻在這場“戰爭”中打敗了富蘭克林。更糟糕的是,富蘭克林的做法不但沒有為自己挽回麵子,反而增加了他的羞辱。他開始反省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富蘭克林知道,隻有向那個人道歉,內心才能平靜。他下定決心後,來到地下室,把那位管理員叫到門邊,說:“我回來為我的行為道歉,如果你願意接受的話。”
管理員笑了,說:“你不用向我道歉,沒有別人聽見你剛才說的話,我不會把它說出去的,我們就把它忘了吧。”
這段話對富蘭克林的影響更甚於他先前所說的話。他向管理員走去,抓住他的手,使勁兒握了握。他明白,自己不是用手和他握手,而是用心和他握手。
在走回排版間的路上,富蘭克林的心情十分愉快,因為他鼓足了勇氣,化解了自己做錯的事。
從此以後,富蘭克林下定了決心,絕不再失去自製。因為凡事以憤怒開始,必以恥辱告終。你一旦失去了自製之後,另外一個人——不管是目不識丁的管理員,還是有教養的紳士,都能輕易地將你打敗。
在找回自製之後,富蘭克林身上也很快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他的筆觸開始發揮更大的力量,他的話語也更有分量,並且結交了許多新朋友。這件事成為富蘭克林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後來,成功的富蘭克林回憶說:“一個人除非先控製自己,否則他將無法成功。”
小故事大改變
所謂成功的人,其實就是心理障礙突破最多的人。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心理障礙。一些有過心理障礙的人受到了啟發,決定做一個掌握情緒的人,不再被情緒控製。所以說,理性人生始於自製力的培養。
克製自己,駕馭命運
一個商人需要一個小夥計,他在商店裏的窗戶上貼了一張獨特的廣告:“招聘:一個能自我克製的男士。每星期四美元,合適者可以拿六美元。”“自我克製”這個術語在村裏引起了議論,這有點不平常。這引起了小夥子們的思考,也引起了父母們的思考。這自然引來了眾多求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