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求職者都要經過一個特別的考試。
“能閱讀嗎?孩子。”
“能,先生。”
“你能讀一讀這一段嗎?”他把一張報紙放在小夥子的麵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頓地朗讀嗎?”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來。”商人把他帶到他的私人辦公室,然後把門關上。他把這張報紙送到小夥子手上,上麵印著他答應不停頓地讀完的那一段文字。閱讀剛一開始,商人就放出六隻可愛的小狗,小狗跑到男孩的腳邊。這太過分了。男孩經受不住誘惑要看看美麗的小狗。由於視線離開了閱讀材料,男孩忘記了自己的角色,讀錯了。當然他失去了這次機會。
就這樣,商人打發了七十個男孩。終於,有個男孩不受誘惑一口氣讀完了。
商人很高興。他們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商人問:“你在讀書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你腳邊的小狗嗎?”
男孩回答道:“對,先生。”
“我想你應該知道它們的存在,對嗎?”
“對,先生。”
“那麼,為什麼你不看一看它們?”
“因為你告訴過我要不停頓地讀完這一段。”
“你總是遵守你的諾言嗎?”
“的確是,我總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辦公室裏走著,突然高興地說道:“你就是我要的人。明早七點鍾來,你每周的工資是六美元。我相信你大有發展前途。”男孩的最終發展的確如商人所說。
小故事大改變
克製自己是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太多的人會因某種喜好,不能把自己的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完成自己偉大的使命。這可以解釋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的區別。
自我克製是品格的力量。能夠駕馭自己的人,比征服了一座城池的人還要偉大。意誌造就強者,造就機遇,造就成功。
真正的劍術高手
歐瑪爾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劍術高手。他有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兩個人互相挑戰了30年,卻一直難分勝負。
有一次,兩個人正在決鬥的時候,歐瑪爾的對手不小心從馬上摔了下來。歐瑪爾看見機會來了,立刻拿著劍從馬上跳到對手身邊。這時隻要一劍刺去,歐瑪爾就能贏得這場比賽了。歐瑪爾的對手眼看著自己就要輸了,因此感到非常憤怒,情急之下便朝歐瑪爾的臉上吐了一口口水。這不僅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怒氣,也是為了要羞辱歐瑪爾。沒想到歐瑪爾在臉上被吐了口水之後,反而停下來對他的對手說:“你起來,我們明天再繼續這場決鬥。”
歐瑪爾的對手麵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感到相當詫異,一時間顯得有點不知所措。
歐瑪爾向這位交戰了30年的對手說:“這30年來,我一直訓練自己,讓自己不帶一絲一毫的怒氣作戰,因此,我才能在決鬥中保持冷靜,並且立於不敗之地。剛才,在你吐我口水的那一瞬間,我知道自己生氣了。要是在這個時候殺死你,我一點都不會有獲得勝利的感覺。所以,我們的決鬥明天再開始。”
可是,這場決鬥卻再也沒有開始。因為,歐瑪爾的對手從此以後變成了他的學生,他也想學會如何不帶著怒氣作戰。
小故事大改變
一個人在受到挑釁的時候是很容易生氣的,而一旦生了氣,就會做出缺乏理智的事情。麵對挑釁,首先最大度的做法是冷靜和忍耐。
人人都會有情緒,但是,若想成為人生戰場上的常勝將軍,你就得學會好好控製它。
梵高和畢加索的不同命運
文森特·梵高生於荷蘭鄉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他早年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他終身賣出去過一幅畫,是2法郎。造化弄人,1987的時候,梵高的《向日葵》在倫敦以2250萬英鎊的天價脫手。
梵高從小就是一個性格孤僻、固執己見的人,他充滿幻想、愛走極端。因此,在生活中屢遭挫折和失敗,最後他投身於繪畫,決心“在繪畫中與自己苦鬥”。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謀生,結識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而當他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的時候,則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此後,梵高的瘋病時常發作,但神誌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梵高心中強烈的激情和努力的壓抑,都在圖畫上麵宣泄。1890年,梵高在麥地裏開槍自殺,年僅37歲。
另一位出身於西班牙的大畫家畢加索,成就和名譽與梵高不相伯仲,然而其性格和結局與梵高有著巨大的差異。他一生輝煌之至,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10個畫家之首。這位偉大的西班牙畫家死的時候是91歲,世人稱之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畫家”。
為什麼要把他叫作“世界上最年輕的畫家”呢?這是因為在90歲高齡時,他拿起顏色和畫筆開始畫一幅新的畫時,對世界上的事物好像還是第一次看到一樣。正是由於畫家有著這樣新奇的眼睛與童真一樣的思想,所以,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走得很順利,再加上自己的天才藝術水平,他的人生是充滿鮮花與掌聲的。他有過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論是陶瓷、版畫、雕刻都如童稚般的遊戲。
梵高與畢加索相同的地方在於,兩人對於藝術的追求都有一種孜孜不倦的精神,對於各種風格的藝術都有強烈的感受力。不同的地方在於,梵高的情緒波動很大,容易為外界環境所影響,畢加索則冷靜理智,以曠達的心胸看待人生中的一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畢加索說過:“當我們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時,有時我們所作的事會自動地傾向我們。不必過分煩惱各種事情,因為它會很自然或偶然地來到你身邊!”他靜靜地離去,走完了91歲的漫長生涯,如願以償地度過了一生。
小故事大改變
從梵高和畢加索身上看到的有價值的東西,就是“情感智力”在他們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或許隻是他們的崇拜者,不會去豔羨他們的人生,自己的路自己走,把握好自己情感世界的脈動,“天才”才不至於淪落到社會的最底層。
比賽中的情感和理智
在2001年7月召開的英國公開賽中,高爾夫球運動員伊恩·烏斯納姆的球童邁爾斯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在包裏多裝了一根球杆,這使烏斯納姆受到了兩擊的懲罰。烏斯納姆氣憤地將那個多餘的球杆摔在地上。憤怒的情緒使他在下兩個球洞打出比標準杆多一杆的糟糕成績。
接下來的情況是,烏斯納姆在後來的比賽中恢複了正常,最終以標準杆數結束比賽。盡管失去了贏得公開賽的機會,但是,我們看到,烏斯納姆感知自己情緒並理智地運用這種情緒的能力使他在那天的比賽中免遭一敗塗地的結局。
比賽過後,當有人問到有關球童犯錯的問題時,烏斯納姆說:“他一生中再也不會犯下這樣的大錯了,再也不會了。他是個不錯的球童。我不會開除他的。他是個好孩子……”
他決定不開除邁爾斯,這個決定正是情感與理智結合的結果。
與此相反,網球明星安德烈·阿加西的“情緒化”表現給他帶來的是極大的遺憾。
一次在球場上,有人聽見阿加西嘟噥了一些發狠的話,這使得他那天賽場上的感覺十分糟糕。裁判向他發出了警告,但是,這件事讓阿加西更加心煩意亂。不一會兒,他就將一個十分容易擊到的球打到了網上,結果他輸掉了比賽。
小故事大改變
情感是人類生命的中心,我們的生命不隻包括親友和周圍的人,還有每天與我們互動的許多人。情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在絕大多數時間裏,它們處於我們的意識控製之外,能夠使我們失控。但是,我們不應該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應該對它們留心、深思,並加以有意識地控製,使我們能夠控製並調整我們的情感,把它們與我們的既定目標聯係在一起,使我們能夠更富有成效地行動。
情商決定最後的成敗
耶魯大學發生過兩個學生的故事。
一個學生名叫佩恩,他才華橫溢,富有創造性。但佩恩的問題在於他知道自己是個天才,結果正如一位教授評價的那樣,他“令人難以置信的傲慢”。盡管他才思敏捷,卻惹人討厭,尤其是他的同學都很不喜歡他。不過,佩恩的考試成績仍然科科名列前茅。畢業時,他成了搶手貨,他所學領域的所有大公司都紛紛給他提供麵試機會。至少從他的檔案來看,他應是公司的首選對象。然而,佩恩的恃才自傲溢於言表。最後,他隻能在一個二流的公司裏謀得一份工作。
另一個學生名叫馬特,與佩恩同一專業。他的學業成績不如佩恩那樣頂尖,但他卻擅長與人交往,與他共事的人都喜歡他。在經過8次麵試後,有7家公司決定聘用他。
兩年後,佩恩丟掉第一份工作,而馬特卻正春風得意,事業順利。
小故事大改變
佩恩是低情感智商的典型,而馬特則具有高情感智商。高情感智商與認知能力結合,就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中的佼佼者往往是兩者兼而有之。越是複雜的工作,情感智商的影響越大。假如欠缺情感智商,就會妨礙人們運用他們的技術專長。學業的好壞隻反映了一種基本能力,你需要憑它來進入某一領域。但這種學業能力不能使人成為明星、大師,情感智商對人們取得非凡成就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