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避免品牌信任危機嗎
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宣布以12.5億美元收購IBM的PC業務,其中包括6.5億美元現金和價值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聯想還承擔了IBM5億美元淨負債。此項並購,聯想獲得了IBM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的銷售網絡、10000名員工,5年內“IBM”和“Think”品牌的使用權利。聯想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PC廠商。但是,並購之後的整合之路異常艱難,2008年,聯想出現大幅虧損。截至2009年3月31日,聯想營業收入為149億美元,同比下滑8.9%,淨虧損2.26億美元。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凡聯想對Thinkpad品牌改動,就有人認為Thinkpad筆記本品質會降低。聯想品牌很難與Thinkpad品牌平等地融合在一起,實際也就是品牌的信任危機。
吉利之所以斥巨資收購年年虧損的沃爾沃,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看中了沃爾沃的品牌影響力。沃爾沃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在80多年曆史中以安全和環保享譽全球汽車產業。在消費者眼中,沃爾沃也是北歐豪華車翹楚,在中國,沃爾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堪比奔馳、寶馬。
2008年,吉利未收購沃爾沃行動之前,吉利汽車(00175.HK)市值僅為4.72億美元,受收購事件影響,2009年其市值膨脹為36億美元。吉利集團資產總值不足200億元人民幣。集團經營利潤僅為10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沃爾沃,其賬麵價值就達24億美元,2009年銷售額為124億美元。
吉利主要生產中低端車,品牌美譽度與沃爾沃相差很遠。很多人擔心一個中低端品牌收購一個高端品牌,會麵臨兩個品牌之間的協調問題,高端品牌會受損。這種心理不少人都有,有一個人花近50萬元買了一輛紅色沃爾沃車,每次開在路上,感覺路人都在向自己行注目禮。聽到吉利收購後,擔心再開沃爾沃上街會讓人產生是“吉利車”的錯覺,還怕沃爾沃汽車的售後、維修服務跟不上。
在歐洲,消費者對吉利收購沃爾沃表示擔憂,作為一家技術能力落後的中國汽車廠商,能否保持沃爾沃的安全性,吉利缺少國際管理經驗,這可能給國產沃爾沃埋下一顆“定時炸彈”。吉利提出沃爾沃未來產量將增加30萬輛,其中15萬在中國消化,15萬銷往歐美等市場。如此龐大的數量,吉利是否可以掌控?李書福說,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要保持沃爾沃的品牌價值。吉利如何讓他們相信:沃爾沃即使由中國公司在中國生產,它同日本公司在中國生產的豐田、美國公司在中國生產的Buick一樣,還是一個響當當的名牌,質量還是不變,這仍將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沃爾沃能扭虧為盈嗎
2009年,沃爾沃汽車公司的比利時Torslanda工廠最後一輛前一代沃爾沃S60在根特工廠下線,這輛藍寶石黑色的沃爾沃S60賣給了台灣的一名消費者。2009年,沃爾沃共生產了31.1413萬台汽車,比2008年的36.6249萬台產量下降近15%。
2008年,沃爾沃銷量為37.4297萬輛,虧損額度達14.65億美元,2009年總銷量為33.4808萬輛,對比2008年下降了10.6%,虧損6.53億美元,上年減少一半多。福特公司解釋認為,沃爾沃轎車公司虧損減少,主要是由於成本削減、銷量增加以及較低的原材料價格等原因。
除2005年盈利3.77億美元外,沃爾沃公司分別在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連續虧損3900萬美元、1.64億美元、14.65億美元、6.53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