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能說會道買賣成(3 / 3)

“對的。但你的產品卻比這高出很多。”

艾利森沒有爭辯,隻是問道:“你們車間的溫度是多少?”

“大約75華氏度。”

艾利森繼續說:“車間是75華氏度,加上應有的72華氏度,一共是147華氏度。您要是把手放在147華氏度的熱水龍頭上不也是會燙手嗎?”

總工程師不得不再一次點頭稱是。

“好了,以後您不要用手去摸發動機了。放心,那完全是正常的。”

結果,艾利森又做成了近3500美元的生意。

艾利森後來對他的同行說:“我費了多年的功夫,在生意上損失了無數的錢財後才最終懂得,爭辯是劃不來的。而同別人易位相處來看問題,想法讓別人講出‘對,對’,則能獲得更多的好處,也有意思得多。”

普通人的爭論中沒有贏家,商業合作的雙方爭論會更沒有贏家,你失去的將不隻是一次合作機會。所以,要記住,始終使用柔和的語言是取得勝利的武器。

10.道具陪襯會使語言更有說服力

幹巴巴的語言對於某些固執的人來說永遠不會發生作用,運用一些道具會增強語言的說服力,促進買賣的成功。

20年以前,美國激勵大師金克拉在美國銷售廚具。一天他向一位附近有名的守財奴喬治先生推銷廚具:“喬治先生,我這裏有您所看過,用過的廚具當中最好的廚具,您太有必要擁有一套了。”守財奴喬治說:“真高興看到你,我們彼此都知道我是不可能花400塊買些鍋碗瓢盆。無論如何也隻是請你進來坐下聊聊天。”

喬治的話讓金克拉有點無所適從,因為這個開始實在是不理想,但金克拉還是笑著對他說:“您可能知道您不打算買東西,但我可不這樣認為。”守財奴喬治:“我再說一次,我可以和你聊天但我不打算買任何東西。”金克拉:“您知道我們有許多共同點嗎?”守財奴喬治:“喔?有那些?”金克拉:“是這樣的。我聽您的鄰居說您是這個社區裏出了名的保守。我與您一樣,做事也比較謹慎。”

“但是,他們可以認為您保守,而我不這樣認為,隻是您的鄰居對您最重要的事情不夠了解。”金克拉:“假如我記得沒有錯的話——您已結婚23年了。”守財奴喬治:“是啊!事實上8月就滿24年了。”金克拉:“好,讓我問您一個問題。您是否還記得您說如果用我的廚具煮東西每天可以節省一元?那已是上個月的事情了。”

金克拉:“也就是說,您每天肯定至少可以節省一元,是不是?”守財奴喬治:“是的,至少一元。”金克拉:“那,假如您有了這套廚具後每天可省下一元,也就是說假如您沒有它的話您每天將浪費一元,對不對?”守財奴喬治:“我想你說得沒錯。”金克拉:“我怎麼說並不重要。畢竟這是您的錢,您的意見如何?”守財奴喬治:“我應該會和你的看法一致。”

金克拉:“不說一天省下一元,假設一天省下五角,這樣的假設是非常非常地保守,您說是不是?”守財奴喬治:“肯定是。”金克拉說:“好!假如這套廚具每天幫您省五角,也就是說每兩天您太太不使用這套省錢的廚具;等於是她把手伸進您的口袋,取出一張全新整潔的一元紙鈔,把它撕成碎片,再把它丟掉,是嗎?”這時候,金克拉先生的道具上場上了。金克拉慢慢地撕毀一張整潔嶄新的一元紙鈔並把碎片丟到地上。

金克拉:“我親愛的客戶,您可以忍受一元的損失,但是根據您的鄰居所說,您不會覺得高興。照您鄰居的看法雖然這漂亮的房子是您的,但您還需繳貸款,雖然這120平米的房子是您的也是銀行的,您不希望有任何的浪費。現在,親愛的客戶,您可以了解一天損失五角錢的意義了嗎?也就是說您和您的太太每40天從口袋裏拿出一張嶄新整潔的20元紙鈔,把它撕成碎片再扔掉。”金克拉慢慢地撕掉一張20美元紙鈔,並故意撕得“嘶嘶”作響。

金克拉看著守財奴喬治問道:“喬治先生,我撕一元鈔票時你覺得如何?”守財奴喬治:“我想你瘋了。”金克拉:“那我撕掉20美元時您覺得如何?”守財奴喬治:“我的腦子裏一片空白,但我知道你確實做了。”金克拉:“您想那是誰的錢?”守財奴喬治:“當然是你的。”金克拉說:“但是,當我在撕它時您感到痛苦了,是嗎?”守財奴喬治:“的確是。”金克拉:“我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守財奴喬治:“當然可以。”金克拉:“您有沒有一絲感覺那是您的錢?”

守財奴喬治:“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金克拉:“很簡單。您告訴我您已結婚23年了,就算是20年吧!您已經告訴我這套廚具每天可以省下五角——最少,也就是說如果您沒買這套廚具,您一年會因而損失180元。換句話說,20年來您已經因為沒有這套廚具損失了3600元,就是因為您沒有花395元去買這套廚具。他們可以說您很小氣?我想那是他們的說法。您其實很大方,舍得一年損失180元。”

守財奴喬治說:“這真是糟透了。金克拉先生,在接下來的20年我將要為不買這套鍋子而再多付3600元的代價。”

“我知道我說過不願意花錢買一個400元的鍋子,但當我看到這套鍋子的省錢功用與煮食價值,又可以為我的太太節省許多工作之後,這讓我了解買它的益處。坦白地說,我非常愛我的妻子與家人,我不願意因我的頑固讓我的家人錯失可以為我們帶來樂趣的東西。”

此後守財奴喬治成為金克拉最好的朋友,也是金克拉最大的銷售推進器。當人們得知社區內最節省的人都買了,大家都紛紛買了金克拉的廚具。這一切都歸功於金克拉的語言道具:撕鈔票。

俗話說:紅花需要綠葉扶。語言亦是如此,表情、動作等會有會默契地配合語言,會使語言更具有說服力。

11.一句話定人心

俗語有這樣兩句:“逢人短命,遇貨添錢。”假如你遇著一個人,你問他多大年齡了,他答:“今年50歲了。”你說:“看你先生的麵貌,隻像30歲的人,最多不過40歲罷了。”他聽了一定喜歡,這就是所謂的“逢人短命”。又如走到朋友家中,看見一張桌子,問他花多少錢買的,他答道:“花了40元。”你說:“這張桌子,一般價值80元,再買得好,也要60元,你真是會買。”他聽了一定也很喜歡。這就是所謂的“遇貨添錢”。人們的習性既是這樣,所以自然而然地就生出這種公理。

利用這條公理和合作夥伴談生意,包你隻賺不賠。

過去,美國費城電力公司有一個叫威伯的推銷員,他曾到農村去推銷用電。走到一家闊氣的人家,戶主是個上了年紀的老婦,一見是電力公司推銷電的,就把門緊閉了。威伯一看事情不妙,便說:“很抱謙,打擾了您,也知道您對用電不感興趣。所以,我這次來不是做生意的而是買雞蛋的。”老人消除些疑慮,便把門打開一些,探出頭來將信將疑地望著威伯,威伯又繼續說道:“我看見您喂的道明尼克種雞很漂亮,想買一打新鮮的雞蛋回城。”

聽到他這麼說,老人家把門開得更大一些,並問道:“你為什麼不用你的雞蛋?”威伯充滿誠意地說:“因為我的雞下的蛋是白色的,做蛋糕不合適,我的太太就要我來買些棕色的蛋。”

這時候,老婦人走出門口,態度很溫和地跟威伯聊起了雞蛋的事。但威伯這時便指著院子裏的牛棚說:“老人家,我敢打賭,你丈夫養的牛趕不上您養雞賺錢多。”

老婦人的心被說樂了,的確如此,但是她丈夫總不承認這個事實。於是她將威伯視為知己,帶他到雞舍參觀。威伯能說會道,說的話句句入耳,並說,如果能電燈照射,產的蛋會更多,老婦人好像忘記了剛才的事,反而問威伯用電是否合算。當然,她得到了完滿的解答。兩個星期後,威伯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來的用電申請書。

如果威伯開門見山要老太太買電器,一定會觸動老太太的倔脾氣。而推銷員威伯采取了曲線表達。用買雞蛋的托辭,打開老婦人的心扉,然後以拉家常的方式,說一些恭維的話,很自然地扯到了用電的問題,說明用電燈照射,產的蛋會更多。威伯的巧言妙語取得了老婦人的信任,使她主動要買威伯的東西。

說話也要知道“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開門見山雖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說話方式,但會令許多人反感,采用迂回的方式,首先引起對方的興趣,接下來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12.搬塊“墊”話的石頭

許多出門做生意時都會遇到一種苦惱,舉目無親,人生地不熟,找不到關係,此時去找人做生意就像狗咬刺蝟,不知從何處下口。如果你能在日常生活中多一個心眼,多一份心思,去留心人與人,特別是有頭有麵的人之間的牽藤絆腳的關係,在生意場上就會派上用場。

比如,某人為了推銷百葉窗簾,他知道某公司的經理與某局長是老相識,便打聽到經理的住處,提一袋水果前往拜訪,彼此寒暄後,他說出了幾句這樣的話:

“這次能找到你的門,是得到了王局長的介紹,他還讓我替他向您問好……”

“說實在的,第一次見麵就使我十分高興……聽王局長說,你們的公司還沒有裝百葉窗簾……”

第二天,百葉窗簾便成交了。成功的原因就是此人在談話中有意撇開自己,用“得到了王局長的”這種借人口中言,傳我心腹事,借他人之力的迂回攻擊法,令對方很快就接受了。

也許你會說,我根本不認識人家,怎麼打人家的名號啊?沒關係社會紛繁複雜,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誰能時刻提高警惕去辨別真假。因此你隻要大大方方地說就行了。

一天,一位辦理房地產轉讓的房產公司推銷員來到一位朋友家,帶著朋友的朋友的介紹信。彼此一番寒暄客套之後,就聽他講開了。

“此次幸會,是因為我的上司趙科長極為敬佩您,叮囑我若拜訪閣下時,務請您在這本書上簽名。”邊說邊從公文包裏取出這位朋友最近出版的新著。於是這位朋友不由自主地信任起他來。在這裏,趙科長的仰慕和簽名的要求隻不過是個借口,目的是對這位朋友進行恭維,使他高興。

借言的好處就是拿別人做墊腳石、擋箭牌,使恭維更容易說出口。在被恭維者麵前,若以第一人稱的語氣說,則會有諂媚的味道,會使人很容易地觀察其目的。但這位高明的推銷員有意撇開自己,用“我的上司是您的忠實讀者”這種借他人之力的迂回攻擊法,就比“我崇拜您”來的巧妙、有效,更容易使人接受。尤為高超的是,他已將朋友的書準備好。這種情況,由不得人家不照他的話去做。此種求人手段,確實難以招架。

素不相識,陌路相逢,讓別人了解你與他是朋友的朋友,親戚的親戚,顯然十分的牽強,但一般人不駁朋友的麵子,不至於讓你吃閉門羹。這是一條做生意的捷徑。

求人做生意通過第三者的言談,來傳達自己的心情和願望,在生意場上是常有的事。人們會不自覺地發揮這一技巧。比如:“我聽朋友老張說,你是說一不二的人,和你做生意肯定錯不了……”等等。但要當心,這種話不是說說而已的,也不能太離譜。有時有必要事先做些調查研究。

為了事先了解對方,可向他人打聽有關對方的情況。第三者提供的情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與陌生的生意的初次會麵有重大意義時,更應該盡可能多方收集對方的資料。但是,對於第三者提供的情況,也不能全套照搬,還要根據需要有所取舍,配合自己的臨場觀察、切身體驗靈活引用。同時,還必須切實弄清這個第三者與生意夥伴之間的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不然說不定效果適得其反。

合作雙方之間的溝通,如果加一層關係,更顯得親切、自如、有人情味。

13.激將法達成買賣

俗語所說的“請將,不如激將”,故也可俗稱“激將法”。這是用來引發別人在不願表態、講話時,講出話來的一種有效方法,借以打開對方的“話匣子”。其實,在影視、劇排練場上,導演經常以這一方法,來激勵演員在真恨、真悲、真哭的情境中說出話來。在外交、商務談判中也不乏用這種方法,以一語刺激對方作出有利己方的反應。激勵法的類型,按激勵的內容、形式可分為:反語式激勵法、貶低式激勵法、及彼式激勵法等三種主要類型,在商務談判時使用這三種方法往往能起到“請君入甕”的效果。

1.反語式激勵法

是以正話反講,用故意扭曲的反語信息和反激的語氣表述自己意念,以激起對方發言表態,達到預期目標的方法。例如,一家中外合資公司的總裁與一家鄉鎮企業廠長的洽談:

廠長:“總裁先生贏利的魄力,的確比我們這些鄉下佬大得多,簡直是一個大如牯牛,一個小如毫毛。這麼大的魄力,雖然讓我們佩服,但我們實在不敢奉陪,隻能收回土地,停止合作。”

總裁:“好吧,我再讓利一成!”

廠長:“不行,按我方投資比例,應當讓利兩成。”

總裁:“行,本公司原則上同意……”

上例中,廠長不說對方“黑心貪利”,而說其反語“魄力大”,又以“不敢奉陪”的“哀兵”戰術以退為攻,激發對方就範入甕。

2.及彼式激勵法

是以一種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心理激勵法,促使對方做角色對換,設身處地同意他人的語言反饋。

一位女公關人員負責陪同一位澳門華僑公司女經理在上海參觀遊覽,上司關照這位女公關人員,要設法回請款待一次女經理。結果,在參觀遊覽城隍廟時,經過兩家飯店,這位公關小姐向華僑女經理詢問兩次:

“夫人,肚子餓嗎?”

華僑女經理客氣地搖搖頭,兩次詢問都未成功。後來,出了城隍廟,經過“老飯店”,公關小姐眼看女經理就要登車回賓館就餐了,於是她換了一種說法:

“夫人,早上出來,怕您等我,我未及吃早飯,隻吃了兩三塊餅幹,就來接您了,現在我倒餓了,請您陪我吃點好嗎?”

華僑女經理聽了,欣然點頭。倆人步入“老飯店”……

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可以使對方迫不得已,乖乖落入你的圈套。

3.貶低式激勵法

這是說話人的一種善意貶低他人,促使發話生效,引起生動的言語激勵方法。

例如:晚餐的聯誼舞會上,一位女賓邀請某中年男經理跳舞,對方以“我不會跳”或“跳不好”來推托。於是女賓就說:“哪是不會跳,您八成是‘妻管嚴’,怕跳舞回家,被太太知道挨整吧?……”對方被貶受激,仰頭大笑,終於邁出舞步。

某廠改革人事製度,招聘車間主任,工人們都希望一位年輕有為的技術員受聘,可這位技術員就是猶豫不決。一位老工人衝著他當眾發了言:“我說你啊,廠裏花了上萬元送你上大學,學了一手本領,連個車間主任都不敢當,真是窩囊廢!”結果這個技術員一激之下,終於揭榜出任了車間主任,果然不負眾望。後來,他在一次授獎表彰大會上談體會時說:“廠裏出錢培養我,車間廣大工人師傅信任我,我怎麼能甘當一個窩囊廢呢!”

在生意場上,激勵法會使對方順著你的思路走。

14.讓合作者覺得那是他的主意

其實,生活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你對於自己親自發現的思想,會比別人用銀盤子盛著交到你手上的那些思想更有信心呢。因此可以想到,假如你要把自己的意見硬塞進別人的喉嚨裏,豈不是太差勁了嗎?提出建議——卻讓別人自己去得出結論,那樣不是更聰明嗎?

塞茨先生,迫切地感到他必須為一群沮喪、散漫的汽車推銷員鼓一鼓勁。他開了一次銷售會議,鼓勵大家把希望從他身上得到的如實告訴他。大家一邊說,他一邊記在黑板上。然後他說:“我會把你們要求我具備地這些全部表現給你們的。現在,請告訴我,我有權利從你們身上得到什麼嗎?”回答來得很幹脆:忠誠、老實、進取、樂觀、團結、每天熱忱工作8小時。有一個人甚至自願每天工作14個小時。會議在新的勇氣、新的啟示中結束。塞茨先生後來向我報告說:銷售量上升得十分可觀。

“他們等於和我作了一次道義上的交換,”塞茨先生說,“隻要我遵守我的諾言,他們就決定遵守自己的諾言。認真探詢他們的希望和願望,無疑是在他們手臂上注射了最需要的一針。”

沒有人喜歡覺得自己是被強迫購買或是在遵照命令行事。誰都寧願覺得一切是出於自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任何人都會很高興有人來探詢自己的願望、需要和想法。

拿尤金?威森的例子來說吧。威森為一位專門替服裝設計師設計花樣的畫家推銷草圖。一連三年,他每星期都去拜訪紐約一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他從不拒絕接見我,”威森先生說,“但也從來不買我的東西。他總是很仔細地看看我的草圖,然後說,‘不行,威森,我想我們今天談不攏了。”

經過150次的失敗,威森終於明白自己太墨守成規了。於是,他下定決心,每星期撥出一個晚上去研究為人處世的哲學,特別是如何運用語言技巧,努力發展新觀念,創造新的機會。

不久,他就開始嚐試一項新的說話方法。他隨手抓起6張畫家們未完成的草圖衝入設計師的辦公室。“如果您願意的話,希望能幫我一個小忙,”他說,“這是一些未完成的草圖,能否請您告訴我,該怎樣把它們完成才能對您有所幫助?”

這位設計師默默地看了一會兒,然後說:“把這些畫稿留在這兒,威森,過幾天來找我。”

三天以後,威森又來了。聽取了設計師的一些建議,他把草圖拿回畫室,按照設計師的意思將它們修改完成。結果呢?全部被接受了。

這是9個月以前的事了。從那時起,這位設計師已訂購了許多其他的圖案,全是根據他的想法畫成的——而威森卻得到了16萬多元的收入。“現在我明白了,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一直無法和這位買主做成買賣,”威森說,“我以前隻是催促他買下我認為他應該買的東西,這種方法讓他覺得很不耐煩。而現在正好相反,我鼓勵他把他的想法交給我。現在,他覺得這些圖案是他創作的,確實也是如此。我再用不著向他推銷了,他自己會主動來買。”

當西奧多?羅斯福還是紐約州州長的時候,他完成了一項很不尋常的工作。他和其他政治領袖們一方麵保持良好的關係,另一方麵又堅持進行了一些他們十分不高興的改革。下麵是他的做法:

當有一個重要職位空缺時,他邀請所有的政治領袖們推薦接任人選。羅斯福說:“起初,他們也許會提議一個很差勁的黨棍,就是那種需要‘照顧’的人。我就告訴他們,任命這樣一個人不是好決策,公眾也不會讚成。”

“然後他們又把另一個黨棍的名字提供給我,這一次是個老公務員,他隻求一切平安,少有建樹。我告訴他們,這個人無法達到公眾的期望。然後,我又請求他們,看看是否能找到一個顯然很適合的人選。”

“他們第三次建議的人選,差不多夠格了,但還不太行。”

“接著,我謝謝他們,請求他們再試一次,而他們第四次所推薦的人就可以接受了。於是他們提出了一個我自己也會那樣挑選的最佳人選。我對他們的協助表示感謝,接著就任命那個人——我還把這項任命的功勞歸之於他們……我告訴他們說,我這樣做是為了使他們高興,現在,該輪到他們來使我高興了。”

“而他們真的使我高興。他們以支持全麵性的改革方案,來使我高興。”

羅斯福的經驗告訴我們,盡可能地向其他人請教,並尊重他們的忠告。當羅斯福任命一個重要人選時,他讓那些政治領袖們真的感覺到是他們選出了適當的人選——完全是他們自己的主意。

長島的一位汽車商人,同樣利用了這種說話技巧成功地為一輛二手汽車找到了買主。這位商人帶著那位買主——一對蘇格蘭夫婦,看過了一輛又一輛的車子,但總是不對勁:這不合適,那不好用,價格又太高。他總是說價格太高。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商人,就向他那些一同參加口才講習班同學求助,那些同學都勸告他,停止向那位蘇格蘭人推銷,而讓他自動購買。那些同學還說,不必告訴蘇格蘭人怎麼做,為什麼不讓他告訴你怎麼做?應讓他覺得出主意的人是他自己。。

這個建議聽起來很不錯。因此,幾天之後,當有位顧客希望把他的舊車換一輛新的時,這位商人就開始嚐試這個新方法。他知道,這輛舊車對蘇格蘭人可能有吸引力。於是,他打電話給蘇格蘭人,請他能否過來一下,幫個小忙,提供點建議。

那對蘇格蘭夫婦來了之後,汽車商說:“你是個很精明的買主,你懂得車子的價格。能不能請你看看這部車子,試試它的性能,然後告訴我,這輛車子該出多少錢才合算?”

蘇格蘭人非常高興,臉上露出了笑容,有人向他請教,他覺得他的能力已受到賞識,他把車子開上皇後大道,一直從牙買加區開到佛洛裏斯特山,然後開回來。“如果你能以300元買下這部車子,”他建議說,“那你就買對了。”

“如果我能以這個價錢把它買下,你是否願意買它?”這位商人問道。“300元?當然!”這是他的主意,他的估價。這筆生意立刻成交了。

一位X光機器製造商,利用這樣的心理談話戰術,把他們的設備打進了布魯克林一家最大的醫院。當時那家醫院正擴建,準備成立全美國最好的X光科。負責X光科的L醫生,整天受到推銷員的包圍,他們一味地歌頌、讚美自己的機器設備。

然而,隻有這位製造商別具一格。他比其他人更懂得應付人性的弱點。他寫了一封信,內容大致如下:

“我們工廠最近製成了一套新型的X光設備。這批機器的第一部分剛剛運到我們辦公室來。當然,我們知道它並非十全十美,所以想改進它們。因此,如果你能抽空來看看,並提出寶貴意見,使它們能改進得對貴行業有更多的幫助,我們將深為感激。我知道你工作很忙,因此,樂於在您指定的任何時候,派我的車子來接您。”

“接到那封信時,我感到很驚訝,”L大夫向別人敘述自己的經曆時說,“驚訝的時候,又覺得受到了很大恭維,因為以前從來沒有任何一位X光製造商向我請教過。這使我覺得自己很重要。那個星期我每天晚上都很忙,但還是推掉了一個晚餐約會,以便去看看那套設備。結果,我看得越仔細,就越發覺自己十分喜歡它。”

“沒有人一定要把它推銷給我。我覺得,為醫院買下那套設備,完全是自己的主意。我覺得那套設備質量不錯,於是就訂購下來。”

羅德華?豪斯上校在威爾遜總統執政期間,在國內及國際事務上有極大的影響力。威爾遜依賴豪斯上校的秘密谘詢及意見,遠遠超過他對自己內閣的依賴程度。

豪斯上校用什麼方法來影響總統呢?

豪斯說:“認識總統之後,我發現要改變人一項看法的最佳辦法,就是把這個新觀念很自然地建立在他的腦海中,使他發生興趣——使他自己經常想到它。這種方法第一次奏效純粹是偶然的。有一次我到白宮拜訪他,建議他執行一項政策,而他顯然對這項政策不讚成。但幾天以後,在餐桌上我驚訝地聽到他把我的建議當作自己的意見說了出來。”

豪斯並沒有打斷他說:“這不是你的主意,這是我的。”

哦!沒有,豪斯不會那麼做。他太老練了,他不願追求榮譽,他要的隻是成果。所以,他讓總統繼續認為那是他自己的想法,而且還更進一步,使威爾遜總統獲得提出這些建議的公開榮譽。

沒有人不喜歡被人認可和肯定,沒有人不喜歡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抓住了人性的這個弱點,順著對方的思路說話,買賣很容易成功。

有一個在新布侖茲維克的人,在維高身上應用了這項技巧——這使維高照顧了他的生意。那時,維高正計劃到新布侖茲維克去釣魚及劃獨木舟。於是他寫信給旅遊局,向他們索取資料。他的名字和住址很顯然是被寄出去了,因為他立刻就收到了各個露營區及向導所寄來的無數信件、小冊子及宣傳單。維高被弄得頭昏腦脹,無所適從,不知道選哪一個好。接著,有家營區的主人作了一件很聰明的事,他把他曾經服務過的幾個紐約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寄給維高,並請他打電話給他們,讓維高自己去發現究竟有什麼好條件。

維高很驚訝地發現,名單上竟有他認識的一個人。維高打電話給他,詢問他的看法,然後維高立刻打電報把自己抵達的日期通知那家營區。

其他人想向維高強迫推銷,但另外一個人卻讓維高把自己推銷出去。於是他勝利了。

在25個世紀之前,老子說了一段話: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如果你想讓他人接受你的思想方式,必須在言談中讓合作者知道,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他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