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能說會道事業順(1 / 3)

事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人際關係,離不開別人的合作,要想維持這一切,都需要你自身的風度、言談與機智,這就離不開良好的口才,有了能說會道的本事,會讓你的事業如魚得水,八麵玲瓏。

1.讚美坦誠才能獲得下屬的合作

讚美必須真誠。真誠是人與人之間順利交往的基礎,真誠是實現協調融洽交際氣氛的關鍵。管理人員在不了解下屬的情況下,隻能講些“年輕有為,前途無量”,“幹得不錯”之類缺乏感情的公式化語言,這是很難打動人心的。人們希望得到讚美,但這些讚美應該能真正表明他們的價值,人人都希望真誠的讚美。就是說,人們希望你的讚美是你預想的結果,是真正把他們看成值得讚美的人而花費了精力去思考才得出的結論。真誠地讚美要有一定的前提,失去以下所論述的前提,真誠便帶虛假性質。

言之有物的讚美真正表露出對方的心血、精力之所在。對一位下屬如果隻說很能幹,倒不如說某件具體事辦得很漂亮更實惠些。一位工作有成就的人,他聽到恭維話自然很多,你泛泛地稱讚他的工作、能力,好似把一杯水倒進海中,毫無影響。不能激勵他的工作不說,沒準還會打消人家的積極性。如果你對他的工作確有了解,或者你作為外行能了解他的工作性質、意義、術語,那麼這種稱讚的效果就會強烈得多。

黃宗英采訪柑橘專家曾勉時,以一個外行的身份談到她了解到老專家的“枝序修剪法”與眾不同,這樣一來老專家知道對方是真誠地敬重自己,居然了解到自己的具體專業成就,也就溝通了感情。

讚美的動機要純。生活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讚美者動機不純,使措詞失去了作用。就像人們深惡痛絕的阿諛奉承、“抬花轎”之類,一般明智的人總是很警覺的。“溢美之言”、“胡吹亂捧”,尤其是讚美者希望通過讚美得到好處,聽者的防範大多很明顯。如果你讚美下屬一定有適當的動機再去讚美,否則會引起下屬的反感。

讚美下屬不可頻繁。一個人如果一個月之內受到多次表揚,也許會使他產生自滿的心理,總認為自己是不錯的,一旦缺乏壓力,人就會自傲、自滿、懶惰,不思進取,容易犯錯誤或做錯事。

精明的管理人員都應該巧妙、合理地運用表揚這一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武器,指揮有方,隨機應變。

如果該批評時不批評,反而顯得不認真負責了,這也是不正確的做法。該批評時盡量批評,這樣才能顯出互相之間的親切。因為親切不是恩寵,更不是虛偽,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體貼。這種體貼足以使屬下如同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漸漸茁壯成長。對於屬下,既要予以真誠的讚美,又要施以體貼的責備,這才是具有說服能力的管理人員。

當一位管理人員常常是一副老好人的姿態,不論對方表現如何,都是讚揚,對方就會從讚揚者的動機上去找原因:拉攏人、不誠實、挖苦人、不懷好意等,形成一種反向思維方式。

一位管理人員應該懂得何時需要讚美,怎樣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而不是濫用讚美誤人誤已。

的確,表揚是鼓勵下屬士氣,激勵下屬進取的一種有效手段。如果屬下總是挨上司責罵與批評,必定帶著不愉快的心情去做事,而這種心情又會帶來工作上的失誤,造成惡性循環,使工作毫無起色。

應該懂得,表揚下屬也不可濫用,否則,同樣會產生負麵效應。正如任何一種良藥,如果劑量超出,不但不能治病,反而會有害身體。

表揚也罷,讚美也罷,都要提高它的“含金量”。如果有十個下屬,有八九人都得到表揚,表揚就會使人覺得沒有什麼份量,幾乎人人有份。而如果隻有一兩人才獲殊榮,得到表揚的人才會珍惜,沒有得到的人也才會努力爭取。這就是“連鎖反應”。

本?瓊森說:“為得到庸俗的讚美而拋棄誠實是得不償失的。”同樣,讚美如果變得虛偽則一文不值。

2.幽默的言談會促使事業成功

在人們的職業生涯中,同事之間的競爭,涉及到明顯的利害衝突,一旦這些處理不好,本來很好的同事就會反目成仇。互相幫忙,共同謀劃和成就一項事業,成為知心摯友也大多發生在同事中。

與同事的關係是否融洽是事業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之一。

與同事交往也有一定的策略。

消散負麵意義,強化正麵意義。讓負麵意見向正麵意義轉化。此為最佳決策。

理解負麵意義,開朗通達,繞道而行。此為中策。

強化負麵意義,消散負麵意義。此為愚蠢下策。

為了使自己的工作出色,事業成功,更要加倍努力搞好同事間的關係。那些在“位子”上終日不想進取的人是無所作為的。一般說來,人們有各種各樣的追求,但共同點是考慮如何製造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環境,加強與同事及上下級的溝通,避開人際關係中的強化與失誤,使自己事業獲得成功。

要搞好關係,必須掌握一定的能說會道能力。

要做到這一切,學點幽默能夠使你與領導、同事之間建立和諧的關係數。你也會因此而成為一個樂觀的人,一個能關心和信任別人,又能被眾多的人所信任和喜歡的人。曾經有人說,獲得工作上的成就和事業上的成功要具備很多的條件,但幽默有助於你改善與他人的關係,促進成功,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人的事業成功,一般要從三個方麵加以注意:

和他人分享歡樂。做到能和大家一道分享笑的快樂,使別人感覺到你和別人“合群”,有助於你的社會交往。

向他人開放。一個人隻有向他人開放,人們才能接納你。那些為人坦率、誠實的人,人們樂於和他交往,即使他做錯事情,別人也會原諒他。

向他人表示真誠,而不是文過飾非。一個心胸開闊,豁達大度的人,能夠開自己的玩笑,並且不那麼看重自己已有的榮譽。

要想做到這些,都離不開幽默的幫助。幽默可使你和大家一道分享笑聲帶來的快活,即便觀點不同,興趣不同,也不要緊。

例如,布勞爾在50年代初擔任了美國鋼鐵公司董事長,這是個極令人羨慕的職位。當別人問他對擔任新職務有什麼感想時,他表示沒有什麼,既不那麼高興,也不準備慶賀。他說:“隻不過像是打勝了一場球。”對取得的榮譽,布勞樂能夠輕鬆對待,絲毫沒有自誇自傲的表現,因此獲得了眾人的尊敬和欽佩。與其說是小看了自己,倒不如說是他用正確的態度強化了自我形象。

再如,亨利在26歲時,擔任了福特汽車公司的總負責人。當時的公司每月虧損900萬美元,亨利上台之後,通過一係列的創新和變革,一舉扭轉了公司的被動局麵。當然在他試驗的過程之中,他也做錯過一些事情,有人問他,如果讓他從頭做起的話,會是個什麼樣子。亨利回答說:“我看不會有什麼非同尋常的作為。人們都是在錯誤和失敗中學成功的,因此,要我從頭再來的話,我隻能犯一些不同的錯誤。”

又如,卡普爾任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負責人的初期,在一次董事會議上,眾人對他的領導方式提出許多批評和責問,會議充滿了緊張氣氛,人們似乎已無法控製自己激動的情緒。有位女董事質問道:“過去一年中,公司用於福利方麵的錢有多少?”她認為應該多開支一些,對卡普爾不斷地抱怨。當她聽完卡普爾的說明之後,了解到用於福利的錢隻有幾百萬美元,她說:“我真要昏倒了!”聽了這話,卡普爾輕鬆地回答了一句:“我看那樣倒好。”會場上爆發出一陣難得笑聲,那位女董事也笑了,緊張的氣氛隨之緩和下來。這就是用幽默化解眾人激動的情緒,重新贏得大家理解和信任的例子。人做錯事情是常有的事,隻要不遮遮掩掩,承認自己做錯事,並勇於承擔責任,就仍然是一個令人尊敬的人。

對於普通人學點幽默也有助於成功。有一個公司的電話員,工作主要是不停地應付客戶,接電話、做記錄,在職員和經理之間傳達信息。有個不知姓名的人打電話來,用命令式的口氣說:“我要和你們的經理說話。”她便客氣地問道:“能否告訴我你是誰?”那人話中帶著火氣,嚷道:“快給我接你們的經理,我要立即同他說話!”她隻好溫和委婉地說:“很抱歉。經理的電話都是我‘過濾’後再要他接的。”那人隻好自報家門把自己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告訴她。後來,她把這件事告訴了經理,經理大笑了起來,說她做得好,從而使她與經理保持了良好的關係。這是用幽默靈活的方式成功地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小例子。

由此我們可以想到,每個人隻要學會運用幽默,就能促使事業的順利。

幽默帶來悟力和寬容,在笑談中使氣氛變得融洽,還可以融化頑固的態度,使每天的工作都快樂順利。

3.幽默使工作氣氛融洽

工作氣氛融洽,才能使事業順暢。幽默是保障氣氛融洽有力語言武器。

一個人不僅要幽默和調侃他人,而且要能接受他人的幽默和調侃。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幽默對自己不無益處,因為任何人都處於社會關係之中,你可以拿別人開心,別人當然也能拿你開心,這樣才能做到同他人一起歡笑。

對於他人給予你的幽默,最重要的是用自身的幽默來接受他人的幽默。例如,在一次施工爆破之前,有位新聞記者半開玩笑地向工人提出一個問題:“你們在爆破時如何處理那些碎石和灰塵?”工人也幽默地回答:“我們向包裝公司定製了一個特種塑料袋,用直升飛機把袋子吊到樓的上空扔下來。”記者聽了之後同工人一道哈哈大笑,關係馬上融洽起來。

有人說,當你向別人開玩笑,同別人一同笑的時候,感情、生活與他人之間得到了交流。在工作中需要保持輕鬆歡樂、坦率誠懇、有難同當、有樂同享的態度。其實隻要稍稍留意,就可以發現工作中存在著許多不易為人察覺的幽默故事。一位警察在處理一起交通事故之後,坐下來填寫報告單,在乘客的反應一欄中,由於很難用簡單幾個字說清楚,他幹脆寫道:“他們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生活中隻要你善於運用幽默,類似的例子不少,那些似非而是的怪事就容易理解。

還有一個荒唐的故事,兩個保險公司的職員發生爭執,雙方都誇耀自己的公司在支付保險金上速度有多麼快。第一位說他的公司準能在事故發生當天把保險金送到投保人手中。另一位則說:“那算不上快。我們公司在大樓的第23層,如果有一天一位投保人從40層樓跳下來,當他經過第23層時,我們就把保險金支票交給他了。”

幽默在工作中的作用更大。有的人在工作中,特別是在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上,總是固執地堅持著自己的觀點,往往由於爭執,雙方可能大叫大嚷而不歡而散,這更要運用幽默加以解決。在矛盾已經十分明顯的時候,需要及時解決。因為多一怨不如少一怨好。有的人認為,難得糊塗,“忍”字為上。可是有時過分的忍耐並沒有好處。有的人不知道怎麼處理人際矛盾,除了知道息事寧人之外,沒有它法。其實,當你心中早就憋著一大堆話時,還是說出來為好,當然不要忘記采取幽默的方式。

例如,職工抱怨食堂夥食不好,罵了辦公室的主任。他用的是幽默的口氣,說:“《聖經》上說耶穌用五個餅和兩條魚就能讓眾人吃飽,我們都快成為耶穌了。”

有個病人在夜間三點打電話給他的醫生:“對不起,我實在不願在這種時候打擾您,但是我患了嚴重的失眠症。”醫生回答:“那你要怎麼樣?難道還要傳染給別人嗎?”

這些小幽默細細品評起來,的確很有意思,它不愧為一種笑的藝術。恩賽丁說過這樣的話:當我們的社會廣泛地通過一種笑的能力而被熟知,當每一位公民業已被笑所征服,他就置身在一種和睦的氣氛中。

人們常說,幽默是思想、學識、智慧和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是一瞬間閃現的光彩奪目的火花。幽默是自覺地用表麵的滑稽逗笑形式,實則是以嚴肅的態度對待生活事物和整個世界。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優越感的表現。幽默感是人的比較高尚的氣質,是文明的體現。

美國著名律師曹特是一位善講自己笑話的人。有一次,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在他登台演說時,把他介紹給聽眾說:“他算得上是我國第一位公民!”曹特假如立刻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大模大樣地開著玩笑說:“諸位靜聽,第一位公民要開始演講了。”此時,觀眾都把他當作一個不知害羞的傻瓜了。

曹特想既要用這個介紹詞幽默一下,還要讓聽眾好感,他頓了頓嗓子,說:“剛才校長先生說的一個名詞,第一位公民,大概他是指莎士比亞戲劇中常常提到的公民。這位校長先生一定是研究莎氏戲劇極有心得的人。他替我介紹時,一定又在想到他的戲劇了。諸位聽眾一定知道莎士比亞是常常把公民穿插在他的戲劇中,充任無關緊要的配角,比如第一公民,第二公民之類,這些配角每人所說的話大都隻有一兩句,而且多半毫無口才,沒有高明見識的人。但他們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把第一等、第二等的地位交換一下,也根本不會顯示任何不同之處。”這個幽默的開場白,顯露了曹特的博學多識,立刻受到聽眾的好評。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應該其樂融融。如果每個人都擅長幽默,工作將不再單調、沉悶。

4.語言形式靈活多變,從容應對各種上司

上司可以有兩種作用:事業上的催化劑和事業上的絆腳石。如果你的嘴巴功夫厲害,各種各樣的上司都得為你的成功鋪路。

1.暴躁型的上司

有些人天生脾氣暴躁,情緒容易失去控製。這些上司常常為了一些小事而大發脾氣,甚至公開斥責下屬,叫人苦不堪言。

據心理學的推斷,經常令下屬驚怕的上司,隻是權力欲作祟而已,你沒有可能請他去見心理醫生,可以做的,就是自我保護了。當上司大發雷霆,不要推卸責任或試圖解釋,言語必須冷靜,你可以這樣說:“我會注意這情況。”或“讓我立刻去調查!”然後離開辦公地方。既然目標物已在眼前消失,上司就沒有咆哮的對象了。

2.集權型的上司

集權主義的上司除了對下屬的工作吹毛求疵外,最叫人討厭的是他們會如暴君一樣,連你的私事也過問。例如,不準你跟其他部門的同事交往,不準你下班後去上英文課,不準你業餘時間與同事一起消遣……如果勢孤力弱,精明的做法是與其他同事聯合起來,靜靜地革命,除了發揮語言優勢,還要發揮社會優勢。遇到有其他部門的同事邀約午膳,答應他們,並與你的搭檔們一起赴約,大家在公在私,都不妨交流一下。還有,下班後去娛樂一番亦是一個好主意。而且禮尚往來是必須的,就由你來作主動吧。要是上司知悉,向你查問,可以直認不諱:“我們一起吃午飯隻屬普通社交。

充實自己是最厲害的武器,所以切莫放棄業餘時間修讀課程,上司根本無權反對;堅持原則,即使上司利用超時工作來製裁你,也不必懼怕。不過,你反抗的目的隻是要爭取自由和主動,而非在公事上與上司作對,而且不宜在其他人麵前批評上司的集權,以免有後遺症。

3.擺款型的上司

擺款,意即“擺架子”。很多春風得意的上司都喜歡“擺款”。很不幸,你的一位新上司是“擺款”的祖師,叫同事們十分看不順眼,卻又敢怒而不敢言。

聰明人肯定明白,跟上司作對隻有吃虧的份兒。然而,采取“拍馬屁”政策也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需要看你的運氣。大部分人都喜歡戴高帽,要討上司歡心自然不困難。問題是,大公司的權勢往往瞬息萬變,你盲目拍上司的馬屁其實並不劃算。那麼,是否要做“言聽計從”之人?其實,盡量在言語和做事上遷就對方,卻以不違背你做人原則為準,就很足夠了。事實上,尊敬上司、服從上司和努力工作,是每一個白領的必要條件,太強迫自己去做不喜歡之事,倒是不必的。

4.懶散型的上司

努力工作,出色表現,目的就隻有一個,希望一朝獲得上司賞識。但令你氣惱的是,遇上一個懶散不已,又喜爭功勞的上司,叫你一萬個不服氣。惹不起躲得起,打退堂鼓隻是消極投降,而且一切從頭開始,等於打仗重新布陣,太浪費彈藥了吧。同時,一遇困難就退縮,注定你難登成功階梯。挺起胸膛,麵對挑戰吧!一般而論,這類上司在接到重大任務時,必然是不假思索就交給你去實行。當任務大功告成,他又會一手接過,向老板交代,將你的辛勤汗水抹煞,一切當作是自己努力的成果,爭取老板的信任和讚賞。

你當然不可能當麵拆穿他,跟他理論,這隻會陷你(因你是下屬)於不利境地。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在每一個步驟進行時,請來一個見證者,借他的口傳你的話。當然不是公然的去找,而是有意無意,例如在秘書小姐麵前進行,目的是要有人知曉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即使最終的功勞給上司奪去,在公司裏也必然有人曉得真相,一傳十,十傳百,你的目的就可達到。

5.不體諒下屬的上司

你有一位見高就拜、見低就踩的上司,做事缺乏責任心,不會體諒下屬,又疑心大,教你滿腔俱是怨言。記著,千萬不能向其他部門的同事訴苦,指出上司的不是,所謂“家醜不可外傳”。何況,這些同事可以幫上什麼忙呢?你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上佳談資,那隻會讓事情擴大,對你絕沒有好處!想一下,老板會用個背後中傷上司的員工嗎?即使是搭檔,你也不能吐露一句怨言,以避免因為利害關係而白白給人告密的機會。就是對方先訴苦,你也保持緘默好了。

那麼,怎樣將自己的不滿宣泄才對呢?坦率言行,向上司直接表態!不過請先分析對方的性格和預計其反應。對思想保守、自尊心強的人,切勿開門見山,隻能婉轉相告。若對方比較開放,胸襟較寬廣,不妨相約一個時間,將你的心中話一一坦言,相信不難找到一個解決辦法。

6.愛戴高帽的上司

你的上司是個不折不扣的“高帽王”,最愛別人給他戴高帽,一聽了讚美之詞,就眉開眼笑,什麼都好辦。偏偏你拒絕作阿諛奉承之詞,但眼見有好些同事因為精於此道,已經升職的升職,加薪的加薪,平步青雲,恨得你牙癢癢。除非是另謀高就,否則你仍得麵對這位上司,如何才能兩全其美,既受到上司器重,又不必違反自己原則?其實,讚賞別人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也不一定是虛偽的,問題是要有的放矢。每個人都必有其長短處,隻需“隱惡揚善”,加一些善意,用詞誇張一點就可以了。這樣,既不違背良心,又能令對方高興,何樂而不為呢?但你得記著,說話時不要矯揉造作,一切就自然得多。

7.公私不分的上司

有不少人喜歡玩弄權力,公私不分。偏偏你就遇上這樣的上司,常常要你替他做私事,叫你十分氣憤。你要做的就是巧妙地拒絕他,但以不影響你的前途為前提。

記著第一要說“不”!例如上司讓你替他女兒寫讀書報告,你肯定一萬個不願意,就告訴他:“對不起,我幫不上忙。”如果他在下班後讓你去做,事情就更好辦,搬出這樣的理由:“因為我今天晚上有約會,不能遲到!”翌日,他再次請你做,你可以找個相宜的理由,一而再,再而三,他就會知難而退,又奈何你不得。若這事發生在工作時間內,你的理由更多,說:“我手上還有三個報告書要寫,老板說一定要今天作完!”或者“我從來未寫過讀書報告,何況我又有一大堆工作。”

9.頑固型的上司

碰到一個頑固、武斷型的上司是件麻煩的事。不管你如何努力向他解釋自己的處事方法,他一概不理,指定要你依照他的方法處事。隻要是違逆他的意思,他便暴跳如雷,令你精神緊張,心煩意亂,對工作感到厭倦,甚至想過以辭職作為無聲的抗議,逃避上司的“迫害”。

怎樣才能令這種頑固的上司改變性格,事事願意聆聽你的意見,大家好好合作?以下有些忠告,你需要輔以耐心,按部就班一一嚐試。

(1)不要以為自己的處理方式及建議一定正確,你與上司談話時語氣須溫和、態度客觀,不妨多做讓步;

(2)人人都有自己的意見,但是殊途同歸,大家都是把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與上司和平共處,使分歧的意見得到協調,是你的職責;

(3)當你提出自己的要求建議時,首先冷靜地想想:究竟是誰需要誰的從旁協助?誰是主?誰是副?

(4)在環境許可的情況下,盡量避免在辦公室跟上司展開激烈的爭辯,應該在下班後請他到附近的餐廳喝杯咖啡。在輕鬆的環境下,把你的看法委婉地提出來;

(5)你要專心聆聽上司的說法,避免搶先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可能也有難言之隱,你應該學習替人設身處地想一想;

(6)摒除成見,不要以為上司必定是個難纏的人,盡量與他成為好朋友。

如能妥善處理好和上司的關係,你就能順利升職、加薪,縮短與成功相接觸的時間。

5.以商量的口氣說服老板為你加薪

事業順利就意味著加薪和升職,然而這兩個內容都比較麻煩,也是棘手的問題。許多人並非表現不好或沒有工作能力,他們隻是不善於表現自己。如今的企業老板因公務纏身,不可能每時每刻都留意你的表現,作為員工有必要主動、適時地表現自己,隻有這樣才能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當然,每個人的表達方式都會不同,關鍵的一點是有技巧地表現自己。

加薪是嶽華渴望已久的事情。論起資曆,他在廠裏一幹就是四年,自認工作態度還行,也沒有犯過什麼過錯,可是老板根本沒有給他加薪的意思。嶽華覺得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心裏很煩悶。也曾多次在工作總結會上暗示過老板,但老板對此也沒有絲毫反應。讓他明確地向老板提出這個要求,又覺得不好意思,怕遭到拒絕,但是不說的話又不甘心,最後他還是鼓起勇氣,委婉地向老板說明了自己的意思。出乎意料的是,老板在觀察他工作幾周後果然為嶽華加薪了,事情就這麼簡單。嶽華認為,隻要是屬於自己的正當權益,就應該努力去爭取。

當然向老板提出加薪,也要講究技巧。嶽華之所以不敢冒然提出加薪,也與他的朋友李浩要求老板加薪的失敗有關。

李浩認為他的這個經曆比較慘痛。李浩曾經在一家公司工作快三年了,對自己的工作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程度,而老板一直沒有給李浩加薪的意思。年輕的李浩一時衝動,就以熟悉業務為談判條件向老板提出調動職位,其實是想迫使老板為他加薪。李浩後來對嶽華講,當時的舉動是非常錯誤的。結果是薪水沒有加上還弄了個不歡而散。此後,李浩與老板的關係大不如前,最後不得不離開那家公司。

如以商量、傾訴的語氣向老板陳述自己的意圖。老板會非常注意聆聽,並且詢問你工作上遇到的問題。最終可能會為你加了薪水。

其實,老板和員工的關係是平等的。隻要你認為加薪是合理的,你就有權提出。但你必須注意說話方式,最好是巧妙地、有技巧地把自己的意圖傳達給老板,就算萬一不被老板接納,也不至於讓雙方陷入尷尬的局麵,以致影響日後的相處。

同時,要明白在作為與地位的關係上,有人認為隻有先有地位、權力與權勢,才可能有一番作為。事實是先有作為,才可能有地位。原因有二:

1.老板一般是通過員工的表現,來評價其能力、品行與態度。所以,對於員工而言,要想在職場出人頭地,除了在本職工作上有過人的表現外,別無他途。

2.通過真本事幹起來的員工,別人才會認同你,也容易獲得同事的尊重,這是你在新的、更高的崗位做出成績的有力保證。

有著規範薪酬製度的單位,對員工的評價都會公正而客觀,他們會關注每一個員工的成長與進步,崗位交流、專業培訓甚至破例錄用等情況,在這樣的單位會時有發生。每一勤懇工作的有能力的員工都堅信晉升的空間在等著自己,他們的工作更為積極和主動,根本不需要員工本人去刻意追求或為是否向老板提出加薪用盡心機。

職場中人,有了作為,便有了地位,隨之上升的不僅是薪水,還有個人的能力及素質。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直接向老板提出加薪,主要由自身的“底氣”所決定。正規的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老板一般比較開明,隻要你有真才實學,你肯定是底氣十足,老板自然樂意根據你的貢獻加薪;若底氣不足甚至少有成績,莫說加薪,就是保住位子也有困難。若遇上那些摳門的老板,要相信一句古話,即“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可挺起腰杆走人,何必再盯著他老大不願才擠出的幾個子兒!

加薪理直氣壯的語言要以底氣作為基礎。

底氣足不足,自己最清楚。沒有底氣,加薪的事也就甭提了。所以說,加薪的前提是要有底氣。底氣是什麼?也就是你平時的工作表現以及你為公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有了這一切,你的底氣自然就上來了,提不提加薪是你自己的事,但有一點可以確信,你遲早會被加薪,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加薪是一個敏感的話題,說不好如同引火燒身。要求老板加薪的言辭必須慎重,以商量的口氣說話即使不成也不會讓老板對你有什麼意見。

6.提出異議並被上司接受的原則

當你工作受到阻礙或者你有正常的要求時,你就必須向上司提出異議解這些問題。當然,這也是很冒險的事,一旦言語對上司有所衝撞,你就麵臨失業的危險,事業受挫。

帕特麗夏?科克女士是馬薩諸塞州智囊團的成員,她工作精幹而頗有建樹,但始終沒有被提升。終於在某一天,她為這事與上司爭了起來。

“在爭論中,我們互不相讓,氣氛十分緊張,”這位女士後來回憶說:“然而這場唇槍舌戰之後不久,我就不得不離開了那家公司。”

非常遺憾,科克沒有遵守同上司打交道的基本規則:沒有把握取勝,別輕易向頭兒開戰。不過這並不意味應當盡量避免與上級衝突。對一位不甘寂寞的下屬來說,至關重要的恰恰不是唯唯諾諾,而是把自己的不同見解恰到好處地向上司表明。而避免矛盾,隻能暫時奏效,如長此以往,下屬吃不香睡不甜,人格受貶,上司則耳不聰目不明,指揮無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