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會道才能應付這些困境,避免雙方陷入僵直的絕境。此時,如果能用上幽默,給本以難以收場的場麵來一個輕鬆的氣氛,也許一切尷尬都會化為雲煙,既給對方一個坦然,也給自己一個台階,用這種做人的方式去做事,當然會容易得多。
在辦事的過程中,遇上尷尬困境時,如果能運用幽默,也許絕境中會獲得新生,既給自己一個台階,也給對方一份安慰的贈禮。
13.誠實的語言可以達到快速辦事的目的
世界上充滿著堅持己見的人,而信任是最好的潤滑劑。隻有建立了彼此信任的關係,才能盡力避免無謂的衝突,使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談判大師荷伯的一次購買錄相機的經曆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一次,荷伯出差之前,荷伯的家人幾經討論,覺得生活不夠充實,推薦荷伯去買一台錄相機——一台RCA的VHS自由選放功能的錄相機,加上一台新力牌21英寸的遙控電視機。但由於要出差,荷伯必須在11:00之前完成這個任務。
在前往商店的途中,荷伯裝作是閑逛的人,在9:20逛進商店大門,對老板笑著打招呼:“嗨,早啊!”
“您早。”他回答,“可以為您效勞嗎?”
“噢,我隻是順便逛逛。”
因為荷伯是店裏惟一的顧客,所以,他就以友善和誠實的態度和老板交談。荷伯問他附近新開的購物中心對他的生意有沒有影響。
“嗯!”老板肯定地說,“生意是清淡了些,因為這家購物中心剛剛開張。但我認為生意遲早會回來——你知道,人們對新的事物總是好奇的,去了之後就沒有什麼吸引力了,你不這樣認為嗎?”
荷伯點頭同意。
在看著電視機及錄相機時,荷伯也透露出對錄相機有些興趣,並借著詢問的機會,建立起一點關係。
老板談到他的一些問題:“我不懂這兒的人為什麼喜歡用信用卡,好像政府印的鈔票不夠用似的。他們使用一次,我就等於多一層損失。”
在友善的對話中,荷伯用手指著一台錄相機問道:“嗯,這東西怎麼用啊?我最怕電子產品,交流電與直流電有什麼不同我都不太清楚。”
老板教荷伯如何使用它。“這就是個現成的例子。”他說,“在隔壁的那個購物中心開張之前,常有大公司的高級職員到這兒,一買就是二三台,開張之後,就沒有這樣的主顧了。”
接著老板的話題,荷伯問:“如果他們一次買二三台,你也和大公司一樣另外再給折扣嗎?”
“是啊。”他答道:“凡是買多量的東西,我總會優惠些的。”
在花了15分鍾教荷伯如何使用錄相機後,荷伯問:“哪種牌子的錄相機最好啊?”
老板毫不遲疑地回答:“就是這台啊,RCA的,我自己家裏用的就是這種型號的,很不錯的。”
當時時間9:45,他們已進入了直呼名字的階段:約翰和荷伯。他們已建立了一層關係,荷伯並且知道了老板的問題及需求。
荷伯覺得,現在已奠定了談判的基礎。於是,他以謙卑的口吻說:“嗯,我不知道這玩意兒要花多少錢。我一點概念都沒有。但是,約翰,我希望能多少支持一點你的生意,這玩意要多少錢你最清楚。這樣吧,就像我信任你所推薦的牌子,我也相信你會給我一個公道的價錢,我不跟你還價。告訴我一個合理的數字,我現在就付錢。”
“謝謝你,荷伯。”約翰說道。既愉快又客氣。
荷伯繼續用隨和的態度說:“別客氣啦,我知道我可以信任你。約翰,感覺上我好像早就認識你了。我對你開的價錢絕無疑問。雖然別的大商店可能有較便宜的價錢。但我喜歡和你做生意。”
約翰寫下了一個數字,雖然他的左手遮住了荷伯的視線。
“我希望你有合理的利潤,約翰……當然,我也希望得到合理的價錢。”
此時,荷伯繼續透露更多的信息:“等一等……如果我連這台新力牌二十一英寸電視機一塊兒買的話,總價是不是會便宜一些?”
“你是說兩套一起買?”
“是啊,我記得你提過一次買多一些,可以優惠一些的。”荷伯溫和地回答。
“當然啦!”約翰咕嚕著說,“請稍等一下,讓我把兩個價錢加一加。”
正當約翰準備告訴荷伯價錢之時,荷伯說:“還有件事我要確定一下,我希望付你公平的價錢——對彼此都公平的價錢。並且,若是3個月後我為公司購買同樣的東西,都會依照同樣的價錢,對嗎?”
當荷伯說話時,荷伯覺察約翰正把剛寫好的數字又劃掉了。
“但是,如果價錢不合理,另外兩套東西我隻好換個地方買了。”
“當然啦!”約翰答道,“我到後麵去一下,馬上回來。”
一會兒,約翰回來了,手上寫著另外一個數字。
依照先前約翰告訴荷伯的資料,荷伯冒險問道:“我在想你剛才所說的話——關於你急需現金的問題。我突然想到,我本來準備使用信用卡的,但是……付你現金的話,對你是不是比較方便?”
“是啊。”他答道:“尤其是現在,可以幫我大忙。”邊說著,約翰又塗改了一次數字。
荷伯抿著下唇說:“你會替我安裝嗎?你知道,我馬上就要出差了。”
“沒問題,都交給我吧!”
“謝謝啦,多少錢啊。”
約翰報了價:1528.3元——稍後,荷伯得知,這是最合理的價錢。
荷伯轉身到銀行提了款,折回將錢交到約翰手裏。時間是10:05——任務完成。能說會道的荷伯成功地在確定時間內解決了這個難題。
荷伯成功的奧妙在於:
1.建立信任。在接觸之初,荷伯的態度友善而隨和,回答約翰的語氣也謙恭有禮。
2.以矛攻盾。反複用先前老板告訴他的事,提醒這些問題是老板的主張。
3.合乎情理的冒險。既然荷伯已決定接受老板的價錢,所冒的險也就微乎其微。借著建立起來的關係,逐漸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以及未來繼續往來的可能性,荷伯將冒險的程度降到最低點。
後來,約翰不僅幹淨利落地替荷伯裝好了設備,還免費贈送了一個放錄相帶的架子。兩個月之後,荷伯也兌現了他的承諾,為公司買了相同的產品。因為這個插曲,荷伯和約翰成了交情不錯的朋友。
有的人在辦事的時候,總以為把話說得天花亂墜才能打動別人。其實,對人坦誠,對誠意有堅定的信念,在信任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更會取得圓滿的結果。
14.靈活的語言消除麻煩
生活中,難免遇到一些麻煩的人,這些人經常給你帶來麻煩事。當然,和這些人硬碰硬,隻會使事情越來越糟糕。
1.麵對固執的人,順著他的脾氣來
一天,一位女商人在市中心登上一部計程車。當時交通繁忙,她因為要趕乘火車,便向司機提議走另一條路線。哪知司機嚷道:“我開計程車15年了,難道不知道哪條路好走!”。
那女士分辯說自己無意得罪他,但司機卻繼續叫嚷。她明白司機太激動了,很難跟他講道理,於是另出奇謀。“你說得對,”她對司機說,“我竟然以為你不曉得穿過市區哪條路最好走,我真笨。”
司機大感錯愕,從後視鏡中瞟了她一眼,神色狼狽,然後把車轉進她剛才提議的路。到達車站時,她剛好來得及趕上火車。“一路上他沒有再說話,”她告訴朋友,“待我下車付錢後,他才開口說聲謝謝。”
要是你遇上一個固執透頂的人,你會有一種不可抗拒的衝動,想堅持已見,結果就會導致爭議不休,友誼受損,喪失事業機會或破壞婚姻。要想避免任何衝突或麻煩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大禍,辦法也很簡單,關鍵是你能否設身處地看看對方所說的話有哪些是有道理的,然後表示讚同,那就會令你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2.麵對煩躁易怒的人,采取與之相反態度
史提夫的14歲兒子亞當,幾天來都很煩躁易怒。史提夫問兒子為什麼這樣,亞當總是一句頂過來說:“沒什麼!別管我!”然後悻悻然走回自己的房間。
其實煩躁易怒的人都是因為心裏有困難,又自認為別人幫不上忙,所以悶悶不樂,有如一隻刺蝟。遇到這種人你不能和他一樣煩躁。史提夫的做法就比較明智。
遇到這種情況,史提夫要先問問自己,為什麼亞當不肯說出真相?兒子可能是為了學校發生的事而擔憂,或者他是在生父親的氣,但又不敢明言,害怕一開口批評,父親便隻顧辯白。史提夫可根據這種種可能,在下次跟兒子傾談的時候說:“我注意到你悶悶不樂。我想如果你有問題,就拿出來談談,這或許會有幫助。你或許會覺得很難開口,因為我一向都沒有好好地聽你說話。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很難過,因為我愛你,絕不想令你失望。”
如果亞當仍然不肯說,史提夫不妨采用另一種策略。“我很關心你的近況,不過等你的心情好轉我們再談吧。”
這個策略令雙方都能好好地下台。兒子的問題終要說清楚和解決的,現在他不願意說,強迫他說不會有效果,采取啟發和等待的態度是比較明智的。
3.對抱怨不休的人,可含糊應對
布萊德現年32歲,是個按摩醫生。他最近對我提起有位病人令他很不開心,他說:“我曾問巴利先生:‘你的近況怎樣了?’誰知他竟滔滔不絕地訴說他的身世——他的家庭問題和經濟困難,但我向他提出意見,他卻充耳不聞。”
布萊德應該明白,那些事事抱怨的人,通常是不需要別人提意見的,他們隻是要人聽他們傾訴,了解他們。所以布萊德可以隻是這樣說:“聽起來你這個星期真不容易過。又是待繳費的賬單,又是向你嘮嘮叨叨的人,還有你這個病,當真不是那麼好受。”抱怨的人聽了一般都會泄了氣,牢騷也不發了。所以秘訣是不要提意見。對於他的觀點,你隻要含含糊糊,給帶肯定就能令他感到好受一點。
4.對待令你為難的朋友,拖延為上
麻煩的人並不是經常發怒或者隻是抱怨的。有時候他們令人覺得麻煩是因為他們的諸多要求。可能你的朋友要出遠門而要求你為他做件差事,令你非常為難。你自己的事情已經夠忙,但你也可能會勉為其難答應他的請求,結果憋了一肚子氣和不快;或者你拒絕的方式不當,觸怒了朋友。對這樣的事,你不知道要怎樣應付才可免傷和氣。
“稍作拖延”是很好的對策。你可以告訴對方要先考慮一下他的請求,然後才答複。比方說,一位同行打電話給你,千方百計要你到他的大學去講一堂課。你可以這樣說:“你想到找我,我真是榮幸。請讓我先查看一下日記簿,稍後再打電話給你。”
這樣做你便有時間考慮,萬一要拒絕時,怎樣才不會感到歉疚。假如你決定還是拒絕邀請的好,那麼稍作拖延,便可以有時間想好在複電時應該怎樣說。“很感謝你的邀請,”你可以說,“可是我發覺那天我已經定了許多約會,希望你下一次還會給我這個機會。”
麵對麻煩,需要看待場合,要需要靈活機智的語言。靈活機智是寓言中常見的,你不妨多翻閱幾本,增強這方麵的能力。
15.以更有力的語言回擊冷語
生活中的冷言冷語傷自尊不說,還經常讓我們下不來台。冷言冷語多得難以分門別類,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些話都會使你心煩意亂,情緒黯淡。本能地進行反擊,其後果往往是諷刺挖苦、侮辱打擊的惡性循環。正確的辦法是以適當而有力的語言回擊冷語,避免自己受到傷害。如果你下次遇到冷語,不妨照下麵說的去試試:
1.探究緣由
心中窩火容易使人出語傷人。如果你的確不明白是什麼地方得罪了別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問他這是為什麼。記住,並不是每個人都存心要找你的麻煩,因此,要退回一步,找出根源。
女招待所以衝你發火,也許是因為昨晚她在男朋友那裏受了委屈。司機超車插到你前麵也許並不是為了和你比高低,而是送重病的孩子上醫院。當你這樣去假定他人是無辜的時候,你就會為你的寬厚和善意而感到快慰。
2.正視挑釁者
頂住侮辱並非易事。辦法之一是針鋒相對,用嚴肅的對答來對付消極的評價,如你可以說:“你有什麼理由來傷害我的感情”,或“要知道你的話也許會對別人有用。”
作為一種選擇,你可以要求挑釁者澄清他的原意:“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或“我希望能弄清你的意圖”,一旦挑釁者意識到你識破他的意圖時,他們就會停止挑戰。沒有比行動被識破更丟臉的了。
3.運用幽默
有人曾很不客氣地評價瑪麗的新裙子,“一條新裙子?這布料更像是用做包椅子的。”
瑪麗回答說:“那好,坐到我膝蓋上來。”
路茜的母親苛刻得簡直像有潔癖,這樣露茜有些受不了。
一天,母親發現女兒廚房裏有蜘蛛網。“那是什麼?”她故作吃驚地問。
“一項科學工程。”路茜幽默地回答說。
利用幽默就可以避免冷語的傷害,還可以拒絕自己不想聽到的話。
4.設置信號
戴絲的丈夫喜歡在公共場合出她的醜,她不做任何反駁,隻是隨身攜帶一塊小手帕,每當丈夫出語傷她時,她就把手帕放在額上,他尷尬得隻好住嘴。
5.順水推舟
接住話頭是個好主意。例如,如果你妻子說:“你重了20磅了,親愛的。”你就回答說:“準確地說是重了近25磅。”語言所以有力,是因為你承認了它的力量。當你順水推舟時,你就能使它失去活力。
6.不屑一顧
他人的評論並不“屬於”你,因此你完全可以不理睬它。原諒是我們能夠培養的最重要的生存技巧。
如果你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那就讓說話人知道你聽見他的話了,但不想作反應。下一次他再傷害你,你就佯裝揩去裙子上的汙點。當他問你在幹什麼時,你就說:“噢,我以為什麼東西在咬我,我肯定搞錯了。”一旦他明白其意時,他就會變得謹慎又謹慎。
你也可以裝作沒興趣。眨眨眼睛,打個嗬欠,環顧左右,皆在告訴他們:怎麼這樣討人厭?任何人都不願自己遭人厭的。
7.拒絕接受
一個男人出語傷害布達赫後,布達赫說:“孩子,如果有人拒絕接受一份禮物,那這份禮物會屬於誰呢?”那人回答說:“當然是屬於送禮物的人。”
“那就好了,”布達赫說,“我拒絕接受你的指責。”
有人覺得口頭上貶低,指責別人會更顯自己的高大,所以他們口袋裏裝滿輕蔑,他們隨時都可能取出來交給別人。拒絕接受他們的侮辱傷害,巧妙地還給他們,這樣你就會減少緊張,增加快樂。
靈活的語言能讓你避免麻煩,遠離傷害,還可以不破壞原有的關係,學會運用它,會使你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16.積極批駁不適當言行
別人的一些不適當言行不僅會對我們造成傷害,還會讓我們難堪甚至吃虧,遇到這類困境,你必須采取有效的語言措施予以回擊。
一個吝嗇的老板叫夥計去買酒,夥計向他要錢,他說:“用錢買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如果不花錢買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會兒夥計提著空瓶回來了。老板十分惱火,責罵道:“你讓我喝什麼?”
夥計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從有酒的瓶裏喝到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如果能從空瓶裏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顯然,老板想不花錢喝酒的言行是不適當的,而如果夥計不知如何機智應對的話,或者可能遭到老板的嚴厲斥責,或者自己貼錢給老板喝酒。
在現實生活中,反駁別人的不適當言行可采用這樣一些技巧:
1.比對方更荒謬
一位記者向紮伊爾前總統蒙博托說:
“你很富有。據說你的財產達30億美元。”
顯然,這是一個比較辛辣、火藥味十足的問題。對於蒙博托來說,這是一個極其嚴肅而易動感情的敏感問題。蒙博托聽了後發出長時間的哈哈大笑,然後反問道:
“一位比利時議員說我有60億美元!你聽到了吧?”
記者的提問顯然是認為紮伊爾前總統蒙博托不廉潔,但並沒直說,而是借別人之口委婉表達的,蒙博托如果發脾氣正言厲色地駁斥,則既有失風度體統,又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心平氣和地解釋恐怕也行不通,謠傳的事情能夠三言兩語澄清真相嗎?於是蒙博托除了用“長時間的哈哈大笑”這種體態語表示不屑一顧外,還引用一位比利時議員的話來反問記者,似乎在嘲弄記者的孤陋寡聞,但實際上是以更大的顯然是虛構的數字來間接地否定了記者的提問。
2.委婉點撥
19世紀意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羅西尼對自己的創作非常嚴肅認真,非常注意獨創性。對那些模仿、抄襲行為深惡痛絕。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請羅西尼去聽他的演奏。羅西尼坐在前排,興致勃勃地聽著,開始聽得蠻入神,繼而有點不安,再而臉上出現不快的神色。
演奏按其章節繼續下去,羅西尼邊聽邊不時把帽子脫下又戴上,過一會,又把帽子脫下,又戴上,這樣,脫下戴上,戴上又脫下,接連好幾次……
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羅西尼的這個奇怪的動作和表情,就問他:“這裏的演出條件不好,是不是太熱了?”.
“不,”羅西尼說,“我有一見熟人就脫帽的習慣,在閣下的曲子裏,我碰到那麼多熟人,不得不頻頻脫帽了。”
藝術貴在獨創,這樣才能形成帶有個性特征的風格乃至形成流派;抄襲與模仿,則隻能在藝術巨匠的濃陰中苟且偷生,毫無建樹。因此,要反對單純的模仿,更要杜絕抄襲行為。19世紀意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家羅西尼對模仿、抄襲行為的深惡痛絕蓋源於此。然而,直接的指斥恐怕會使對方十分難堪,羅西尼便用體態語及其說明(一見熟人就脫帽的習慣)來委婉地表示:“在閣下的曲子裏我碰到那麼多熟人”,那作曲家一聽就知道是說自己在抄襲,但是羅西尼也沒有明說“抄襲”二字,所以,作曲家除了臉紅之處,別無選擇。
3.循循善誘
俄國偉大的十月革命剛剛勝利的時候,象征沙皇反動統治的皇宮被革命軍隊攻占了。當時,俄國的農民們打著火把嚷道,要點燃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將皇宮付之一炬,以解他們心中對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識的革命工作人員出來勸說,但無濟於事。
列寧同誌得知此消息,立即趕到現場。麵對著那些義憤填膺的農民,列寧同誌很懇切地說:“農民兄弟們,皇宮是可以燒的。但在點燃它之前,我有幾句話要說,你們看可不可以呢?”
農民們一聽這話,列寧同誌並不反對他們燒,立即允諾道:“完全可以。”
列寧同誌問:“請問這座房子原來住的誰?”
“是沙皇統治者。”農民們大聲地回答。
列寧同誌又問:“那它又是誰修建起來的?”
農民們堅定地說:“是我們人民群眾。”
“那麼,既然是我們人民修建的,現在就讓我們的人民代表住,你們說,可不可以呀?”
農民們點點頭。
列寧同誌再問:“那還要燒嗎?”
“不燒了!”農民們齊聲答道。
皇宮終於保住了。
誘導對方,把思維引向另一個角度,轉移對方的注意力。麵對憤激的群眾,列寧的5句循循善誘的問話,理清了群眾思路,提高了其思想認識,保住了皇宮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他采取的步驟是,首先理解和讚同群眾的觀點,這樣可以爭取到引導群眾的時間和機會;其次,正本清源,使農民們懂得,皇宮原來是沙皇統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卻是人民群眾;如今從沙皇手中奪過來回歸人民群眾,就應該讓人民代表住,這個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農民們點了點頭。最後一問,是強化迂回誘導的結果,讓群眾明確表態:“皇宮不燒了”,從而完全達到了目的。
4.針鋒相對
有一位女作家寫完了一部長篇小說,發表後引起轟動,一時成為最暢銷的熱門書。有個評論家曾向女作家求婚遭到拒絕,懷恨在心,經常在評論中旁敲側擊地貶低這個女作家的才幹。有一次文學界舉行聚會,許多人當麵向女作家表示祝賀,稱讚作品的成功。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謝。忽然那位評論家分開眾人,擠到前麵,大聲向女作家說道:
“您這部書的確十分精彩,但不知您能否透露一下秘密。這本書究竟是誰替您寫的?”
女作家沉浸在大家的表揚中,這句話如同一盆從天而降的冷水使人一時反應不過來,愣了一下。就在她一愣的刹那,已有人偷偷發笑了。女作家立即清醒地估量了形勢,做問題以外的爭吵於自己不利,她馬上鎮靜下來,露出謙和的笑容,對評論家說道:
“您能這樣公正恰當地評價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榮幸,並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訴我,這一本書是誰替您讀的呢?”
評論家的問話,用意十分明顯;而女作家的反問,同樣針鋒相對,潛台詞是說,你從來不認真讀別人的作品,所做的評論無非信口雌黃。連書都不讀的人,有什麼資格做評論!巧妙的反問,使評論家陷入了十分狼狽的處境。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
在一次國際會議期間,一位西方外交官挑釁地對我國外交官說:“如果你們不向美國保證:不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那麼顯然就是沒有和平解決的誠意。”
麵對這種挑釁性的無稽之談,我代表回答道:“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采取什麼方式解決是中國人民自己的事,無需向他國做什麼保證。”說到這兒他話鋒一轉,反問道:“請問,難道你們競選總統也需向我們做什麼保證嗎?”
這針鋒相對的反詰,把窘境推給了對方,解除了自己的尷尬。
5.運用幽默的力量
有時候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要肯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在受到某種不合理的阻擾或不公正的待遇時,不妨哇哇叫幾聲,這也是在運用幽默的力量。
當你的處境已經不能再忍了,你就得尋找時機,給惹你的人點顏色看看,你的幽默口才這時就發揮作用了。
有一家公司的餐飲部,夥食很差,收費昂貴。職員們經常批評吃得不好,甚至也謾罵餐廳負責人,但是就不起什麼作用。有一回一位職員買了一份菜後叫起來,他用手指捏著一條魚的尾巴,把它從盤子中提起來,衝餐廳負責人喊道:“喂,你過來問問這條魚吧,它的肉上哪兒去啦?!”另一位職員要的是香酥雞,他發現沒有雞腿,於是他也叫起來:“上帝啊!這隻雞沒有腿!它怎麼跑到我這兒來了呢?”
同樣,當別人毫無禮貌地妨礙你的工作時,你也可以提高嗓門回敬他一個幽默。
有一位女乘客不停地打擾司機,車子每行一小段路程,她就提醒他,說她要在某個地方下車。司機一直很耐心地聽著,不吭聲。後來女乘客大叫:“你不說話,我怎麼知道要下車的地方到了沒有!”
司機也叫起來:“那你就看我的臉吧!我的臉笑開了,你就下去吧!”
著名電影導演希區柯克有一次拍攝一部巨片。這部巨片的女主角是個大明星、大美人。可她對自己的形象“精益求精”,不停地嘮叨攝影機的角度問題。她一再對希區柯克說,務必從她“最好的一麵”來拍攝,“你一定得考慮到我的懇求”。
“抱歉,我做不到!”希區柯克大聲說。
“為什麼?”
“因為我沒法拍你最好的一麵,你正把它壓在椅子上!”
麵對冷言冷語,不及時處理會使其影響越來越大,運用幽默的力量,既能巧妙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又能避免造成過分尷尬的局麵或者深深傷害別人的感情。
17.粉碎別人的侮辱性語言
在沒有人願意以羞侮人的話說別人,實在是他們被逼到山窮水盡迫不得已時才說出來的,這話都有一個共同點:說話的人很衝動,似乎別無選擇,但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辱罵感染而變得像他一樣失去理智。應付他的基本對策是保持冷靜安詳,這樣才能夠穩操勝券。下麵列舉幾種對待侮辱性語言的方法:
1.“你說話之前應該先想想。”
什麼人說話之前不先想過呢?對方這樣說,並不是真的提醒你去運用思想,而是指責你說了令他不悅的話。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試著選用下列方法應付:
方法一,你把重點放在時間問題上:“哦,那麼‘以後’該怎樣呢?”
方法二,接受他的好意:“好,我盡力而為就是。不過,我一向習慣在你說話之前先想。”
方法三,采取幽默的態度,為他抱不平:“可是我想了你不想,對你不是太不公平了嗎?”或“我在這兒想,冷落了你,太失禮了。”
方法四,報以微笑,然後默默不語,如果他不耐煩了想再說什麼,你就打斷他:“噓……!我正在想呀!”
2.“你父母是怎樣教養你的?”
侮辱性的語言涉及到父母,的確令人大為光火,但是你千萬別為父母受了指責而生氣,對方與你父母無冤無仇,並不真打算侮辱他們,他的目標是惹你發火。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試著選用下列方法應付:
方法一,裝傻充愣。你說:“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
方法二,側麵躲避。你默默想一會兒,再說:“我記不得了,恐怕得麻煩你自己去問他們。”
方法三,正麵回擊。可以做肯定的答複回敬他:“我隻記得一點,那就是不可以問這樣沒禮貌的問題。”
3.“我不要跟你這種人講話。”
這種人都喜歡無理取鬧,你要知道,這樣可惡的人決定不和你講話,是你該覺得幸運的事,你就該坦白表示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試著選用下列方法應付:
方法一,“啊,太好了!”“真是老天有眼。”
方法二,他這句話是對你講的,你當然可以說:“哦?抱歉,我還以為你是在和我講話。”
方法三,對付這種無禮言辭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假裝沒聽見:“你說什麼?”“你是說……?”“我沒聽見,你再說一遍好嗎?”不管他是否肯再說,都是他輸了。假如他果真糊裏糊塗再說一遍,你就以牙還牙:“抱歉,你這種人說的話我聽不見。”
4.“你自以為是什麼人?”
這句話的目的是要求你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你為什麼說出這種話?也就是說你沒有資格這種說話。
遇到這種情況下,你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應付:
方法一,不要動怒,索性把他的話說清楚:“依你的意思,我要是某某人才夠資格和你說話,是嗎?”
方法二,謙和一點,請教他:“我倒沒想過這個問題,你常常自以為是什麼人嗎?”
方法三,用開玩笑的方式:“我不大確定,不過我一定算是個人物吧,有不少人給我寫信呢。”“現在嗎?我自以為是受害者。”“不管是誰,反正是你沒聽過的人。”或者幹脆指指旁邊的人:“我自以為是他,你再問問他自以為是誰。”
5.“你少來這一套。”
這句話比較平常,即便別人是當眾以不周的語氣對你說了,你仍應該禮貌地答複。回答的方式不外乎一般客套:“不必客氣。”“請笑納。”
如果是你說的一句話惹怒了對方,而使他說出這樣的話,你覺得他的怒意莫名其妙,你的話可以說重些:“本是你應得的,何必恭維!”
侮辱性的語言是魔鬼的禮物,我們必須抵製它,回擊它,把對方對你的損害還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