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第二天喬布斯的表現徹底改變了布魯斯的初衷。喬布斯召集了麥金塔電腦小組的每個人,包括安迪、羅德?霍爾特、傑裏?默羅克以及其他軟件工程師。在喬布斯的帶領下,他們進行了整整兩天的演示,將各種不同設計的繪圖以及市場營銷計劃展示在布魯斯眼前。布魯斯徹徹底底被征服了。因為,這些計劃讓布魯斯非常感興趣,他從中看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未來。星期一一大早,布魯斯就打電話給之前他想去的那家公司說他改變主意了。
如果你遇到喬布斯這樣的人,是不是也會改變自己的主意?
有些人非常善於發揮自己的感召性影響力。在遇到這些人時,你可能會因為自己很喜歡對方而不知不覺地拱手讓出自己的利益。所以你每當感覺好想受到對方的吸引時,一定要記得停下來想一想:“如果我無法抵抗這個人的魅力的話,我是否會作出一些不應有的讓步?”
◎ 綜合性的能力
除了上述五種影響力之外,成為談判高手,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培養自己的能力。
1.合理的知識結構。談判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雙方知識和能力的較量過程。在談判中涉及的知識領域極其廣泛,如經濟、法律、金融、營銷、物流、財務、心理、公關等學科的知識都十分重要。在某些產品和技術的貿易談判中,還需要有專門的技術知識。對手一旦發現你是一個“專業人士”“行家”,漫天要價的底氣立馬就矮了半截。
2.洞察能力。敏銳的洞察力是其他能力諸如分析力、判斷力、想象力和預見力的基礎。具有洞察力,才能有準備、詳細地觀察談判形勢的細微變化,捕捉到有價值的大量的談判信息;才能迅速掌握談判對手的真實意圖,根據掌握的信息和對方當場的言談舉止加以分析綜合,作出合理判斷;才能依據交易雙方的經濟實力在雙方交鋒的談判桌上靈活多變;才能根據談判的內外環境和主客觀條件正確判斷談判的發展趨勢。
3.預見與核算能力。談判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經濟利益,整個談判的進程實際上是利益的不斷核算、調整的過程。因此,要有一定的財會知識和核算能力,熟練掌握有關產品的各項經濟指標,如成本、進銷差價、費用水平、資金周轉率等,能夠在各種方案的商談中,胸中始終有自己的底線,可以進退自如。在核算其經濟利益時,不僅著眼於眼前利益,而且應著眼於長遠的最大利益,顯示其氣度和風格;他們不是孤立地“閉門算賬”,而是把經濟的核算與企業麵臨的市場情況緊密結合起來;如果產品質量確屬上乘,在消費者心目中已享有較高聲譽,則在談判中對價格不作輕易退讓;而當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頻頻發生,則為擴大市場份額,盡量爭取較多客戶,應舍得在價格上作出必要的讓步,以退為進。
4.分析判斷與靈活應變能力。要密切關注對市場可能發生的變化趨勢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從而應用於談判的實踐中。事實證明,當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市場尚處於若明若暗的形勢下,首先能作出正確分析判斷的人,就能掌握主動權,贏得更大的利益。同時,要通過與對方的接觸,透過各種現象,包括對手運用的誇大、假象、聲東擊西等手法,能迅速準確地分析其經營規模、資金情況、購銷形勢、管理水平和信譽狀況,以及對手的知識、閱曆、性格、氣質、愛好、特點等做到心中有數,這對順利應付各種突發事件,駕馭談判進程大有益處。
5.決策能力。要能依據談判形勢的變化,抓住時機,果斷地作出正確決策。一個人決策能力的高低與其自信心等有直接的關係。自信心強,處理問題迅速、果斷。敢於冒險的人,決策能力相對較強;反之,則較弱。決策過程持續的時間長短也能反映人的決策能力的差別。一般來講,行為謹慎的人決策可能費時較長,甚至反複考慮 斟酌,但一旦拍板定案,則義無反顧、堅持執行。決策能力較差的人,決策時間也比較長,老是猶豫反複,拿不準主意。決策能力的強弱,還要根據決策結果和決策所考慮的內容去分析。當一個人決定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事實證明他經常是對的,那麼他的決策能力就相對較強。
6.語言能力。能夠用準確、規範的語言陳述立場和觀點,提供消息,交流感情,說服對方,這是最起碼的語言表達要求。一個優秀的談判者,要像語言大師那樣精通語言,通過語言的感染力強化談判的藝術效果。如果說話含混不清、吐字不準、措辭不當,或者語無倫次、詞不達意、邏輯混亂,就會影響談判人員相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是談判人員講話的大忌。語言表達能力差,不僅不能很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要求,也不能很好地說服對方,甚至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會被認為是拙劣的談判者。在許多情況下,談判的障礙都是由語言障礙造成的。
7.心理承受能力。談判是語言的交鋒。按說,談判是對事不對人。然而,這種語言的交鋒中,對手由於急躁或有意為難等原因,常常把談判由對事不對人引申為對事又對人,這時,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發揮了作用。談判中如果出現了困境或令人焦慮的事情,如談判對手麵紅耳赤之時,如果己方亦滿腹牢騷、激動異常,很容易導致談判破裂。此時不妨忍耐一下,來個冷處理,讓對方先發泄一番,效果也許會好得多。當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並不是一味地遷就,這是一種韌性的戰鬥,是一種有理、有利、有節的反擊。
◎ 處變不驚的心態
一天傍晚,保羅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走過一個路燈昏黃、很少有人經過的小巷時,一個壯漢突然走到他麵前,用刀子威脅道:“把錢包拿出來!”
歹徒的突然出現,讓保羅驚出一身汗,但他馬上平靜下來,掏出錢包扔到地上,裝出慌張的聲音,並捂著手表說:“你拿去吧!”壯漢見狀搶下保羅的手表,逃跑了!
其實,保羅的手表隻是個便宜的冒牌貨,錢包裏卻有很多錢和卡。突然的變故,沒有讓保羅不知所措,反而讓他急中生智,將損失減到了最低。
保羅遇到歹徒是一次“小小的談判”,是一場必須要付出代價的“談判”,要麼是錢包,要麼是手表,還可能是生命。保羅處變不驚的心態,讓他在突然的變化麵前能冷靜思考,從而智取,在最危險的情況下,把損失降到最低。如果太過緊張,驚嚇過度,損失的就是錢包;可如果與對方硬碰硬,很可能會出現生命危險。
作為造成突然變化的一方——歹徒,他想要得到最大利益,但卻害怕有人看到他搶劫,所以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搶劫,而看到保羅捂住手表,本能地認為:人在這時一定都被嚇壞了,做出的舉動一定是最真實的,錢包裏沒有什麼,手表才是最值錢的!保羅故意捂住手表,故意顯出一副驚慌的樣子,這些都隻是給歹徒看的假象,目的是讓他做出錯誤的判斷,隱藏自己真實的心態,誤以為錢包中沒有什麼而放棄錢包,選擇他認為值錢的手表。其實,保羅自己真實的心態並沒有驚慌,這樣突如其來的變化,給他帶來的是急中生智而不是慌亂無措。
急中生智,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隻有遇事不慌張,心裏平靜,才能在事情發生突然變化時想到解決之法。
能做到處變不驚的人不多,在談判不利於己方時,不妨給對手製造一些突然的變化,讓他無所適從,再從中找到逆轉形勢的方法,讓談判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
(一)談判情況發生突然變化時,即使心裏緊張,也努力不要在臉上表現出來,讓對方猜不到你的真實心理變化。做好表麵的功夫,應對對方談判人員製造的變化,能使自己的隊員平靜,不至於全體驚慌,有利於想到解決的方法。
(二)當變化來臨時,把心思集中在解決問題上,不要想這個變化帶來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而引發的後果,平靜自己的心態,努力從變化本身找到突破口。
(三)平時多觀察有豐富談判經驗的人,看看他們遇到變化時的反應,並多向他們請教,這時應如何調整心態。聽了他們的經驗後也要結合自己自身的情況,找到適合於自己的調節方法,才能在真實的談判中,做到處變不驚。
◎ 不卑不亢的氣質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東京審判》,除了對日本戰犯無恥的行徑感到氣憤外,梅汝璈法官不卑不亢的氣質相信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時,為審判日本在二戰時犯下的暴行,中國、美國、英國、蘇聯四國設立了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方麵派出了梅汝璈法官作為代表。
美國、中國、英國、蘇聯、加拿大、法國、新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十國的法官,組成了遠東國際法庭,澳大利亞的韋伯法官擔任庭長。
法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審判時座位的排列。庭長居中,美國法官坐第一把交椅,這是大家都默認的,可是第二把交椅誰坐呢?這不僅僅是座次的問題,更是體現各國在審判中地位的問題。代表中國的梅汝璈法官表示,如果論個人的座次,他並不在意,但是這次是代表國家,座次的排列應該按照日本投降時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列才最合適,而且中國是受日本侵害最嚴重的國家,也是抗戰時間最久、付出代價最大的國家,所以,中國理應排在第二的位置上。各國的爭論結束後,作為庭長的澳大利亞韋伯法官並沒有做出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