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員說:“沒有冷氣。”
“車上的冷氣機值多少錢?”傑克問。
調查員說:“110美元。”
傑克說:“那有收音機嗎?”
......
一個多小時後,傑克得到了3200美元的賠款。
與保險公司的談判不同於和其他公司的談判,這是一個爭奪利益的過程,並不需要考慮這次的談判對今後再合作有沒有影響,因此不需要做出讓步。這是一個單贏談判的例子。
談判前要首先搞清楚與對方的關係,是合作還是單純取利?這次是單純取利,下次還有沒有可能合作?可能合作的話,會以什麼方式呢?合作的方式會不會因為這次談判的利益分配而有所變化?單贏的結果到底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等等。
談判是一個交流的過程,更是一個較量的過程,贏,是每一個進入談判情景的公司和個人的目標,但是這一次談判不能被孤立地看待。比如,兩公司是長期的合作夥伴,某一次談判,項目將獲利頗多,雙方都想爭得更多的利益,於是爭論不休,這樣下去將隻會有兩種結果,要麼一方大獲全勝,一方慘敗而歸,要麼談判破裂。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心態想想,合作是長期的,為了一次合作中的利益,犧牲雙方的關係,放棄將來合作,值得嗎?這是一個雙贏的談判,單贏的想法隻會壞事。
假設你是某公司的談判代表,由於與你公司合作多年的另一公司在上一個項目中的疏忽,給你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次你去談判的要點是賠償金額,應該怎樣處理這次談判呢?
答案是:賠款是一定要的,但將來還會有合作,不宜把這次談判定位為單純的單贏談判。對方如果深知是自己的錯,並在談判中提出了賠償的具體金額,你最好站在一個合作者和朋友的立場上,不要站在被害者的角度。
你去商店買東西時,與售貨員討價還價當中,有沒有雙方不歡而散,對方怎麼都不肯賣的時候呢?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為什麼?
原因是你出的價格可能已經低於對方的底線了,讓對方無法接受,談判破裂是很自然的事。單贏的談判也有“度”的把握,隻能在對方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和別人談判之前,先學會和自己談和自己談判?這個提議是不是有點瘋狂?
國際著名談判與溝通專家艾莉卡?愛瑞兒?福克斯,在她的談判課程上,她讓每個學員都體驗“自己與自己談判”。
例如“停車位的收費超過了預計,是大吵大鬧地理論一番,還是默不作聲地給錢了事?”就這個議題,自己與自己談判。
與自己談判時,你會聽到內心世界各種不同的聲音,它們都在爭先恐後地發言,艾莉卡將這每一個聲音都定義為一個談判者——你自己內心的談判者,他們彼此之間時而友好,時而充滿敵意,談判風格迥異,表達方式也千差萬別。
如果你不能和自己心中的談判者達成共識,這些爭論就一直持續著——幾天甚至幾周、幾個月——所有相互矛盾的內部聲音讓你徹底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也沒法采取有效的措施,甚至連覺都睡不好了。
不得不說艾莉卡的課程非常有趣,而且能讓受訓者體會到心理相容的挑戰、好處與方法。
心理相容是指群體成員在心理與行為上的彼此協調一致。它以群體共同活動為中介。中介水平不同,心理相容的層次、水平也不一樣,低層次的心理相容不是以共同活動為中介,而隻是受個人彼此的情緒、好惡所製約的;高層次的心理相容則是建立在共同活動的意義與目的的基礎之上。因此,它是以成員彼此對共同活動的動機與價值觀的一致為前提的。
談判中的各方主體,看上去各自都在為自己爭取更多,但實質上是一個群體合作的行為。心理相容對提高談判活動的效率有巨大作用,它是群體共同活動——談判——順利進行的重要的社會心理條件。
建立雙方心理相容的合作氛圍旨在為談判創造條件,是健康談判的心理基礎。鑒於不同性質談判的不同規範及談判者素質的差異,考慮到不同國家談判者的文化價值觀上的差別,專家認為談判的心理相容原則應是:1.對事不對人。無論是衝突談判,還是外交談判,談判者所追求的是談判目標,而不要將談判對手視為敵人,從而促使對方產生敵對情緒,給自己製造談判障礙。
2.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雙方的談判動機,提出談判計劃及合作程序。在允許的情況下,談判雙方可盡可能地交換信息,對談判中的困難共同分析加以克服,使雙方成為積極的合作者。
3.不要為對手的消極情緒做出情緒反應。情緒是一種心理能量,它是推動人產生各種行為的動力。任何一位談判者都是一個社會人,談判者的情緒受複雜的社會因素支配。談判對手產生消極情緒或敵對情緒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為此,談判者的注意力不應放在如何采用方法抗衡對方的情緒衝擊;而應采用疏導的方法,使其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減弱對方的敵對情緒。旨在使對方的消極情緒平息,不影響雙方確定的談判議程,用理智戰勝情緒。
4.針對利益而非立場。談判不是為了完全改變雙方的政治立場,而是為了調節利益關係。談判雙方既有共同利益,也有衝突性利益。尋求共同點,謀求雙方共同利益方可改善談判氣氛,推動談判的順利進行。
談判者雙方對某一問題的認識在達到一致之前是一個過渡過程。因此,談判者應積極開展有利於心理相容的一切活動,調節對手的認識與態度,使之早日達到思想認同、觀點共鳴。
建立雙方心理相容的合作氣氛不僅是談判初期的工作,而且是貫穿於整個談判活動始終的一項係統性的工作。這一談判原則的應用,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故需靈活應用才會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