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撒貝寧:簡潔明快傳遞口才正能量(1 / 3)

年僅22歲就成為央視明星主持人的撒貝寧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喜歡演講,因為我愛上了那種站在舞台上,當著所有人的麵,直抒胸臆的感覺。演講給我自信,演講鍛煉了我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演講對我人生的發展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喜歡演講,注重口才鍛煉的他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沒有人能天生就擁有一副好口才,撒貝寧也不例外,但喜愛演講的他從小就堅持練習,最終練就了如今這樣一流的口才。

身為法製節目的主持人,他深諳言簡意賅之道。他明白自己在節目中的解說隻是起到串聯和引導的作用,尤其忌諱囉囉嗦嗦地詳細講解,而隻需要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述在後麵的節目中觀眾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就足夠了。

囉嗦且沒有重點,詳略不當的話語隻能讓人感到厭倦和不耐煩,含蓄委婉的說話方式並不是所有時候都適用,要想提高自己說話的水平就得看準時機和場合,懂得該簡單的時候就簡潔明了,不繞彎子、不說套話,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向對方傳達需要的信息。

1.簡潔明快,讓語言更具魅力

簡單明了的主持語言,能夠讓受眾清晰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主持人也能夠更加準確地將消息傳遞給受眾。媒體信息傳播的方式多樣,主持人在媒體中充當信息傳遞、信息交流的媒介。為了優化傳播效果,主持人應該在力求自己語言富有創造性的同時,將語言精簡、凝練,以求達到言簡意賅的境界。

主持人說話應該具備簡單明了的特點,這樣能夠減少信息傳播的錯誤,使得受眾能夠清楚地了解事物的發展。避免因為口頭上的傳達錯誤造成誤解。作為一名主持人,必要的口才修養是立身之本。撒貝寧就是這樣一位語言風格簡單明了的主持人,他主持的節目是法製節目,與法相關,更加要求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做到言辭精準。

撒貝寧在2012年11月12日的《今日說法》欄目中講述了一起交通事故:

“有一名中年人,晚上騎摩托車去上夜班,半路上車速過快,撞到了一輛拖拉機上。拖拉機的車主因為擔心麻煩,就逃逸了。按照國家法律,在這起事件之中,拖拉機車主要擔負的是次要責任。但是由於拖拉機車主的不作為,中年人在車禍之後,因搶救無效身亡。拖拉機車主因為逃逸由次要責任變為了主要責任。警方通過偵查,抽絲剝繭將逃逸的拖拉機車主抓獲,並將其判刑。”

在這一期節目中,撒貝寧沒有過多地講車主逃逸喪失道德,也沒有說車主沒有責任還逃跑的行為有多愚蠢。而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對車主的逃逸行為做了一個評價。

在節目的最後,他說:“每一天我們都有可能成為交通的參與者,成為交通環境的一份子,一旦發生了交通意外我們都希望有人能夠伸出援助之手。但是這起案件發生的時候,車主沒有想到要伸出援助之手,而是乘著夜色逃跑。他沒有想到他的車後有一個人正躺在地上流血,一個人的生命正在流逝。當然事後他也後悔了,但是,他後悔的原因是他這樣做讓他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他仍沒有想到因為他的行為,一個鮮活的生命消失了。我想這已經不單單關係到交通法規的問題,這已經涉及到了一個人的道德與良知。”

他在結尾幹脆利落地對整個案件做了一個總結,並對逃逸車主的行為從人性的角度做了一個總結。撒貝寧並沒有過多地去重複車主的行為觸犯了哪些法律法規,因為在節目的過程,車主逃逸的後果,觀眾都已經有所了解,不需要主持人再做過多的講述。這樣的一個結尾方式,使得大家在感歎逃逸車主的不做為所帶來的惡果的同時,還會促使觀眾進一步思考人性上的東西,在道德上進行反思。

看過《今日說法》欄目的觀眾一定對撒貝寧的印象非常深刻,因為撒貝寧不單單將節目主持好了,還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整台節目他說的話並不是很多,但是,每一次說話都會一針見血地將案件的關鍵,將觀眾最想知道的又沒有想到的方麵點出。在結尾的時候用一段簡短的話語把話題結束,並且將觀眾代入進去,思考案件中的人性,進行道德思考、良心的拷問,碰到這種情形,自己會怎麼做,自己應該怎麼做。回想一下撒貝寧結尾說的話,很容易就得到答案了,從而從心底升起一種認同感,對撒貝寧的話的認同,對撒貝寧的認同,對節目本身也同樣認同,這就是語言簡單明了的魔力。

不單單在法製節目中需要有簡潔明了的口才,在其他的節目中也應該盡量做到語言簡潔明了。不論在什麼樣的節目中,囉嗦都是一個致命的缺點。不僅僅是在節目之中,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囉嗦的人也是最讓人反感的。

當一個人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詳細情況時,首先他需要有人給他解說,他希望解說者能夠盡快地跟他說清楚事情的性質。如果解說者是一個囉嗦的人,在解說的過程中,大量摻雜一些無關或不重要的信息,使得想要了解事件的聽者在聽完解說之後,更加迷惑不解,這樣傾聽者的內心是非常煩躁的。如果解說者和傾聽者麵對麵在一起,礙於情麵可能不會直接有所表示,隻是想辦法轉移話題,或者提問請解說者回答。但是,如果講解的人是一個媒體主持人,信息接受者絕對不會容忍他在台上無休止地囉嗦。通常人們的正常反應是換一個媒體去了解,或者在台下起哄、轉身離開等,通過這樣直接且激烈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

所以,主持人在主持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囉嗦。如果是需要主持人多說一些話的節目,主持人要把握好度,在解說的過程中將話題適當地擴大,例如,在解說人物的時候,為了增加節目的趣味,適當地說一兩句人物的趣事,並將話題控製在一兩分鍾之內,如果還要再說,就盡量替換一個話題。這樣才不會讓觀眾覺得這個主持人很囉嗦,一個話題反複地說個不停。

口才是主持人的立身之本,沒有一個好的口才,很難在這一行嶄露頭角。不論一個人的口才如何,簡單明快的解說方式,總是最能讓人接受的一種。很多主持人在節目中都會有一些囉嗦的現象,這是造成他們事業上無法提升的關鍵點。

撒貝寧之所以會受到很多觀眾的歡迎和追捧,正是因為他的主持風格簡單明了,解說一針見血。觀眾所喜歡的主持人,在節目主持上要有自己的風格,同時也要擁有一個相對明了的解說能力。讓觀眾感覺看這樣的節目不是在浪費時間。這樣觀眾才會喜歡這個節目,喜歡這個主持人。正是因為撒貝寧的這種主持風格,才讓他在強者如林的中央電視台中脫穎而出,成為CCTV的名嘴之一。

2.不說毫無目的的廢話才能傳遞口才正能量

有的放矢,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談話技巧。在談話的過程中能夠準確無誤地表達出自己想要說的話,是一名主持人必須具備的素質。因為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過程中,所有的談話都要圍繞著節目主題來進行。

主持人的交流,不同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話題的選擇麵比較窄,這是由其職業所決定的。在主持的過程中,主持人談話的範圍已經被限定了,所以這就要求不論主持人將要麵對何種情況,他都必須將一些既定的人、內容說出來,而在自由發揮的時候,所說的話一定要和他所主持的節目有關聯。否則一旦說錯了,就沒有辦法收回,對節目、對自身都有很大的影響。

主持人所主持的節目的語境,決定了其言語表達的立場和方法。不論何時,不論何種語體,不論是口頭語還是書麵語,語言的簡潔明了和目的性都是主持人的通用標準,媒體講究的是語言簡潔幹練,同時還必須有個性口語的特點,主持人的表達要符合媒體的特色。所有表達的話語都要契合中心主題,這就需要主持人始終圍繞中心主題展開主持,此時其語言運用要簡練明了,直指重點。

主持人在節目中,話語具有目的性直指結果實際上也是一大優勢,能夠讓欄目受眾更加願意接受這檔欄目,如撒貝寧在主持《今日說法》《撒貝寧時間》等欄目中的表現,語言風格幹脆利落,不帶一絲贅言,每一句話都有非常強的目的性。

2013年3月31日撒貝寧主持了一期節目《撒貝寧時間:證據在說話——無處遁形》。

節目一開始,撒貝寧就直入主題說道:“有人說啊,悲劇就是將生命當中那些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別人看。但實際上,當你在毀滅別人的時候,你也是在毀滅你自己。”開篇明義,沒有一句多言。然後告訴觀眾,這是一宗謀殺案,直接將觀眾由對毀滅他人和毀滅自我的思考中,帶入到這起案件之中,這是怎樣的一起案件?是誰毀滅了誰?又是誰毀滅了自己?觀眾帶著這樣的疑問跟隨節目一起深入這個案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