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談的過程之中,畢福劍是一個主導者,也是一個傾聽者,他在不知不覺之中讓參賽者放下自己的防備心理,與畢福劍有更多的交流,而畢福劍在聊天的時候也很注意提問談話的技巧,很好地掌控了節目的節奏。畢福劍傾聽對方的談話,其實就是在分享對方的喜怒哀樂,分享參賽者心中的酸甜苦辣,以便不斷地突破參賽者的心理防線,使他真正地參與到節目中來。並且在節目中,畢福劍也會穿插一些自己的糗事,或者做一些搞笑而又合乎情理的舉動出來,不單讓參與者感到親切自然,而且能夠帶動現場氣氛,讓觀眾也同樣能夠會心一笑。
作為一名主持人,掌握節目的節奏是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當主持一個綜藝談話類節目的時候,如何才能讓參與者暢所欲言,突破其心理防線,是主持人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和肯定,是人們共有的心理需求,而欣賞對方正是滿足這種需求的一種溝通、交際方式。應該抱著欣賞的心態對待每一個人,肯定他人的優點,尊重他人的人格,盡量減少對別人的貶損,增加對別人的讚譽。真誠就能夠激發人們積極的心理情緒,使人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在交流的過程中,認真地傾聽他人的話也是尊重他人的具體表現,使對方感到自身的價值得到了承認和尊重。例如,在交談的時候不時交流目光,點頭、微笑,在適當的時候插入“你說得對”“確實如此”等話。
在畢福劍的主持中,他用以情動人的方式,以一個分享者的態度和參與者展開互動,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與參與者溝通,與他分享心中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當參賽者願意和他分享自己的感受時,也就意味著他的這一台節目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要善於在節目中引導參與者的思維方向,要想讓參與者願意和主持人分享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是需要有一定技巧的。在主持的過程中,主持人要把握好溝通的度。而且要注意自己所主持的節目類型適合怎樣的一種氛圍,然後再選擇適合的主持方式。
在節目的開始,主持人要營造一種適合當前節目的氛圍。綜藝節目就要營造適合綜藝節目的氛圍,比如《夢想劇場》,這是一個展示普通大眾才藝的平台,讓喜歡表演的人實現自己在舞台上表演的夢想。在台上表演,對參與者來說是一個讓他們實現自己長久以來夢想的機會,必定有很多很多的感慨想要跟別人傾訴,但是又不可能隨意和一個自己不熟悉的人傾訴,這時候主持人就要引發參與者說話的欲望。而這一點畢福劍做得非常好。
在溝通的過程中,畢福劍很注重一點,就是讓參與者去表現自己,他將自己定義為一個“邊緣人”,讓參賽者感覺自己是這台節目的焦點,給他們一種受到重視的感覺,讓參賽者的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在交談過程中,畢福劍很多時候是用一種口語化的語言和參與者交流,再加上他一臉的笑意,給人一種親切感。不知不覺中就讓人放下心理防備了。在交流的過程之中,畢福劍會不斷地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痛不癢,卻又能夠撈到參與者的“癢”,讓參與者感到“難受”,感到不吐不快。之後參與者都不用畢福劍再做什麼引導,自然而然就將一些心裏話說出來了。
主持人要學習的就是這樣一種溝通技巧,在節目的進行之中需要思考參與者的心理,了解他想要什麼,用什麼樣的話才能從參與者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與參與者共同分享他心中的感動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個人的個性方麵也有很大的發展,人們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和獨特的見解,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絲表現自我的欲望,在節目中,主持人要做的就是放大他的這種表現欲,讓對方願意和你共同分享自己心中的感動與心酸。
參加綜藝節目的人本身就有著很強的表現欲望,所要引導的對象相對來說比較輕鬆。但是要讓他打開心理防線,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就像畢福劍這樣,與人聊天,讓對方去表現,分享對方的感動與心酸。
媒體的種類有很多,主持人主持的節目各有不同,但是一旦涉及與人交流的問題,就需要注意心理防線的問題。主持人想要讓參與者說話是比較困難的,人們往往不願將自己的隱私公諸於眾。所以,通常他們在被問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都會沉默不語。
所以在節目開始的時候,主持人要嚐試說一些話題,看參與者對什麼比較感興趣,然後將這個話題延伸,讓對方多說,主持人要不著痕跡地去引導節目參與者向節目的主旨方麵思考,讓他去表現自我,說出自己的心裏話,與自己一起分享他的經曆。這樣,參與者在內心會得到一種滿足感,一種安慰感,他會有這樣一種感覺:“這個主持人是理解我的,他是站在我這一邊的。”接下來主持人就開始掌控整場節目了,引導節目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下去。
因此,打開參與者的“心鎖”是主持人必須要做的一件事。而打開他人心理防線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運用“分享”的方式去打開參與者的心理防線,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在《夢想劇場》《七天樂》等節目之中,畢福劍已經向人們證明了這一點,他的這種方式是切實有效的。所以在與他人談話的過程中,也可以嚐試用這種方式去展開自己的工作,一定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3.滿足觀眾需求,才能讓觀眾“買賬”
對於一名主持人來說讓觀眾接受自己,是其立身之本。如何才能讓觀眾接受自己,是每一位主持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讓觀眾對主持人有需求。當主持人主持的是一個大眾型的節目時,想要讓自己主持的節目更受歡迎,就要滿足觀眾的口味。
《夢想劇場》自開播以來就非常的受歡迎。為什麼觀眾會這麼喜歡這個節目呢?
一個節目能否被觀眾所接受,原因有很多,它包括:節目的策劃,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場景布置,宣傳等等,其中主持人的作用是關鍵。一台節目除了要貼合觀眾的需求之外,還要有好的主持人作為媒介,將節目推向觀眾,至於怎樣才能將節目推向觀眾,那就要看主持人的能力了。受眾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可以進行群體的區分,不同類型的節目麵對的觀眾各有不同,主持人首先要了解觀眾的心理需求和審美偏好,然後根據觀眾的審美偏好對自己的主持方式進行調試修改,以達到觀眾的需求。娛樂類節目的觀眾對節目要求很複雜,有的喜歡看歌舞表演,有的喜歡看嘉賓的表現,還有的喜歡看主持人的主持風範。所以主持人在主持之中要特別注意觀眾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有針對性地滿足受眾需求。
畢福劍沒有帥氣的外表,所以他就走普通大眾的路線。從他的穿著到他的言談都非常貼近觀眾。在他的言談舉止之中都透露著一種平等對話的概念,不像一般的主持人,雖說會刻意地放下自己的身段,但是,在言談舉止中總是會不經意地透露出一種高高在上、俯視他人的感覺,又或者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感覺,總之是給人一種距離感。
現在的觀眾已經被各種各樣的節目“養叼了口味”,對各種節目的要求都很高,一台節目稍有不足,就會給予批評,立馬換台。所以主持人在主持節目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放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這樣才不會因為節目參與者的身份、職業的不同而產生錯誤的對待方式。媒體人是最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心態的,因為媒體最大的受眾就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一旦其產生了高高在上的心理,就說明他正在脫離自身生長存在的基礎。所以在節目中,主持人一定要表現出一種平易近人的態度,在這一點上畢福劍做得特別好。
每一次節目開始,畢福劍都是以一個朋友的形象出現,他所說所做的都很平民化,比如在一期節目中,畢福劍在節目開始的時候就邀請王二妮唱歌,他說:“二妮,你會唱歌嗎?行不?”這種很隨意、很舒心的語氣,讓人感覺到他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