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低調,把姿態放低一些(1 / 3)

《東方快車謀殺案》reference_book_ids\":[716841489927242035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說話時,低調一些比較好,這是一種內涵,既可以展現出自己謙遜的修養和豁達的襟懷,又能夠更加客觀地分析自己,了解對方,淡化別人對你的嫉妒心理,維持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切不可目空一切,亂出狂言妄語。

樸實的語言往往會帶來最大的精彩

語言是情感的表達,隻有情感樸素真實,語言才能樸實清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馬雲說話之所以能打動人,在於他說話樸實,用實實在在的話反映出個人內心的真實感受。

馬雲說:“我一直認為,不管做任何事都不能有功利心。我沒有什麼功利心,我隻是想證明,我們這代人通過努力是可以做一件偉大的事情的。說歸說,做還得腳踏實地,最後證明你不是狂人。七八年前大家覺得你狂,做出來就不會有人說了,我不過比別人早做了3年而已。阿裏巴巴融資是為做一番事業。要找風險投資的時候,必須跟風險投資共擔風險,這樣你獲得投資的可能性才會更大。”這直抵人心扉的大白話無疑充分證明了一個事實:馬雲善於說樸實的白話。

2007年,馬雲在一次商業會談中對話郭台銘,因為這場會談是郭台銘第一次參加公眾場合的演講,因此在場的氣氛很是融洽。尤其是當郭台銘演講完,馬雲上台後所發表的演講,更是直入人心。

馬雲:“今天我很感謝郭先生給我們做的演講。兩個月前我跟郭台銘先生說好以後,他說你要把提綱和題目給我,前天早上我們還在開電話會議討論怎麼講,我還沒見過一個大佬準備演講這麼認真過。前麵兩次我們爭論比較多一點,但是我坐在下麵爭論了,不斷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沒有時間聽。我在下麵一直想,有些東西是讓我感慨,第一他感覺到成功,我自己也覺得,我不知道什麼叫成功,但我知道什麼叫失敗,我不敢說我們是成功的,人開始承認自己成功的時候也是開始走向失敗的時候。另外一個,聽了以後,我覺得我們兩個有一個共同點,我一直覺得,在武功上麵他像外家功夫,我像內家功夫,但是大家基本的想法是一樣的,堅持啊,夢想啊,永不放棄啊,細節啊。大家都知道今天淩晨兩點鍾郭先生還在準備今天上午的演講稿,他對細節的處理,包括每一個字,都是他自己在做,包括昨天晚上我們在西湖上麵談論項目。一個不斷努力的很勤奮的人,很注重細節的人,很有理想的人才會走到現在。我以前對郭先生的了解也是從媒體上獲得的,我覺得媒體上絕大部分東西不能相信。至少別人把我說得那麼好,我沒那麼好,別人說我那麼壞,我也沒有那麼壞。所以我今天在這樣一個場合,把郭台銘先生介紹給大家!”

老舍先生說過:文字不怕樸實,樸實也會生動。質樸的語言是最美的語言,華而不實的演講往往令人生厭。馬雲用簡單樸實的幾乎話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盡管馬雲本身與郭台銘一樣都是商界傳奇人物,但是他卻用向對手學習的口吻去談論自己的觀點,言語中對對方更是充滿了敬佩與尊重。

托爾斯泰說:“真正的藝術永遠是十分樸素的、明白如話的、幾乎可以用手觸摸到似的。”說話力求通俗化,口語化,如不考慮聽者的接受能力,用那種文縐縐、酸溜溜的語言就既不親切,又艱澀難懂,往往事與願違,弄得不好,還會鬧成笑話。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麵。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

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幹的,裏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

故事中秀才的生活環境和文化修養顯然與賣柴人有很大的差異,而秀才在於賣柴人溝通的時候,卻用了很多書麵語言,這些語言完全與賣柴人的語言環境沒有交集,因此,秀才每講一句話都會讓農夫費解半天,所以最後,雙方的交易無果而終也就是順利成章了。

古書曾有一記載,說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好詩後,常常讀給鄰居不識字的老太太聽,若有不懂處則修改,直到她點頭為止。正是如此,白居易的詩樸實通俗,流傳極廣,曾被人盛讚為“說盡世間俗語”。所以,真正富有魅力的話語,也應該是“有真意、去粉飾、 少做作”,表現為樸素、自然之美的。樸實無華的語言是真誠心靈的表露,是美好情感的折射,因此,常常有著巨大的感染力。

事實上,語言的魅力往往來自於說話人內心是否樸實與真誠,通常,越是樸實無華的語言,越能打動人心。即便隻是短短的幾句話,都能夠引起聽眾的強烈共鳴。

某企業因經營不善要倒閉,工人將麵臨失業,不但拿不到遣散費,連欠發的工資也兌現不了。

工人們聚集在領導辦公室的門口抗議,要求領導拿出解決的辦法來,情緒非常激動。

領導說:“工廠就在你們眼前,你們都看到了。現在把工廠拍賣,也恐怕沒有人買。就算能賣掉,也換不了幾個錢,如果先還上銀行貸款,大家還是分文拿不到。”

怎麼辦?把領導綁起來?把廠裏的產品搶回家?把機器、廠房砸爛還是燒掉,讓公安局抓去坐牢?還是冷靜善後處理呢?

聰明的領導在一連串的問話後,接著說:“工廠是大家的。人人都是老板。現在我們組成專案委員會,把工廠按比例分給大家,大家都是股東,都是老板。少拿點薪水,努力工作,撐幾個月看看。賺了,是大家的。賠了,再關門也不遲。你們想想,現在把工廠砸了,什麼也拿不到,不如自己當老板,繼續做做看。”

領導在詳細地分析了利害關係後,工人想了想,覺得廠長說得有道理,於是聽從了領導的勸說,紛紛集資入股重新幹了起來。大家都把工廠當作自己的事來做,特別賣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工廠居然起死回生,扭虧為盈,不但還上了債務,工人還分到了紅利。

該領導講話淳樸實在,贏得了工人的認同。可見,樸實的語言往往給人留下仁厚的印象,讓人覺得值得信賴,於是聽者往往會對說者產生強烈的好感。所以說,要想真正地打動他人,未必一定要用華麗辭藻去讚美。樸實的語言更能讓人信服,聽者更易認真思考和接受,有的人甚至為此改變人生。

諺語裏曾說:“真誠貴於珠寶,信實乃人民之珍。”事實上,說得最多的、辭藻最華麗的人,並不一定是最受歡迎的人;講得最順暢、最激情澎湃的演講也並不一定就是成功的演講,如果談話缺少真誠,言之無物,那麼說得再精彩也會失去吸引力。很多時候,樸實方顯真誠,樸實才真正能夠打動人。隻有實情實感的話語,說出的一字一句才會猶如滋潤萬物的甘露,點點滴人聽者的心田。

任何時候都用尊重的口氣

說話藝術的核心在於對別人表示尊重。古人雲:“尊人者,人尊之”, 隻有尊重自己的交往對象,交往對象也才會尊重你自己。在互相尊重的氛圍下,溝通才能順利進行。哲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最深層次的動力,是想被人承認、想受人尊重的欲望。”渴望受人喜愛、受人尊敬、受人崇拜,這是人類天生的本性。但是,有取必有予,我們希望獲得些什麼,也就必須首先付出些什麼。我們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先學會尊重他人,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2008年4月,馬雲經過勞累奔波,出現在湖畔學院發表三期講話。因為中途有些事情被耽擱,來到現場時大家都已經等了很久了。麵對在場的各位聽眾,馬雲首先做出了解釋:“不好意思,讓大家等了很久。說好四點半到的。這一趟確實跑得比較遠,後麵我會跑得更多一點。這次我從北京去了博鼇論壇,龍永圖本來就是我們的董事,他說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有你,達沃斯有你,博鼇更不能不去。龍董說了這句話,那還是得去。”

“去的人比較多,各國領導人去了十一個。這次我想阿裏巴巴影響越來越大,外界對我們的關注也是越來越多。我參加了兩個論壇,也是被龍董叫去,我本來不想做任何發言,不想說任何話,但是龍董說改革三十年,每個人都要講。”

“每個人都把自己三十年前和現在的照片掛在牆上。我沒有帶照片過去,我想再過十年掛到牆上去。改革頭十年,改革後十年,改革再後十年,我們算哪一年。頭十年中國是接受一個改革開放的思想,後麵兩個十年是中國融入世界經濟,特別是最近十年,中國企業走出去了。”

自己的遲到,馬雲首先致歉於聽眾,這不僅是對各位聽眾的尊重,更是有禮貌的表現。馬雲接著的解釋似乎帶了點幽默的成分,卻依舊是在誠懇地向大家解釋自己遲到的原因,希望得到大家的諒解。麵對馬雲的這番誠懇,還有誰會埋怨呢?

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無論一個人的身份和工作多麼卑微,穿著或長相有多麼寒酸,我們都應尊重他,這是我們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要知道,尊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且尊重別人就是在尊重自己。

邁克就曾因不尊重他人,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邁克是一家小服裝公司的老板,其公司產品大都通過一家外貿公司銷往國外。邁克的.公司與這家外貿公司長期合作,保持著很好的業務往來。外貿公司的胖子經理就如同邁克的財神爺一樣受到邁克的歡迎。

在一次談判中,邁克極力勸說外貿公司和他們擴大貿易範圍,但胖子經理就是不答應。邁克費盡了口舌,依然一無所獲。此時,邁克惱羞成怒,胖子經理剛走,他就對手下人說:“你看那胖子,往公司大門口一站,蚊子就隻有側著身子才能過來。”恰巧這時胖子經理回來取忘了拿的手機,正好聽到了邁克的嘲諷。

胖子經理望了望邁克,拿起東西就走了,邁克甚是尷尬。之後他多次想方設法賠禮道歉,但胖子經理始終未置可否。這樣,他們兩家公司也就逐漸減少了合作,直至分道揚鑣。邁克為此損失甚多。

有時,我們都希望贏得別人的尊重,卻往往忽視了尊重別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則。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友愛和受尊敬的欲望,並且交友和受尊重的希望都非常強烈。人們渴望自立,成為家庭和社會中真正的一員,平等地同他人進行溝通。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態與人溝通,對方會覺得受到尊重,而對你產生好感;相反的,如果你自覺高人一等、居高臨下、盛氣淩人地與人溝通,對方會感到自尊受到了傷害而拒絕與你交往。

這是發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真實故事。

一天,一位40多歲的中年女人領著一個小男孩走進美國著名企業“巨象集團”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在一張長椅上坐下來。她不停地在跟男孩說著什麼,似乎很生氣的樣子。不遠處有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

忽然,中年女人從隨身提包裏拉出一團白花花的衛生紙,一甩手將它拋到老人剛修剪過的灌木上麵。老人詫異地轉過頭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女人滿不在乎地看著他。老人什麼話也沒有說,走過去拿起那團衛生紙,把它扔進了一旁裝垃圾的筐子裏。

過了一會兒,中年女人又拉出一團衛生紙扔了過來。老人再次走過去把那團衛生紙拾起來扔到筐子裏,然後回到原處繼續工作。可是,老人剛拿起剪刀,第三團衛生紙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這樣,老人一連撿了那中年女人扔過來的六七團紙,但他始終沒有因此露出不滿和厭煩的神色。

“你看見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對男孩大聲說道:“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現在不好好上學,將來就跟他一樣沒出息,隻能做這些卑微低賤的工作!”

老人聽見後放下剪刀走過來,和顏悅色地對中年女人說:“夫人,這裏是集團的私家花園,按規定隻有集團員工才能進來。”

“那當然,我是‘巨象集團’所屬的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就在這座大廈裏工作!”中年女人高傲地說道,同時掏出一張證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機用一下嗎?”老人沉默了一會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