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個性,永遠不做大多數(1 / 3)

《詩經》reference_book_ids\":[6874386810978438151,7071200634816449549,7070438698533293070,7152079239892700197,7078185810029202446]}],\"61\":[{\"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6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7,\"start_container_index\":6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quote_content\":\"《財富人生》reference_book_ids\":[7254873615722613760,7198094471207062588]}],\"1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1,\"start_container_index\":1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quote_content\":\"《鍍金時代》reference_book_ids\":[699987632599756291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俗話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在口語表達中,每個人都有不盡相同的說話方式。而一個人的說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一個人的個性特點。馬雲一直被人們稱為特立獨行的狂人,一張口就讓人感覺與眾不同。

打破常規,反其道而說之

馬雲似乎天生有著一種逆向思維,別人這樣,我偏要選擇另外一條路,而且走得比避而都通暢。所以他有句口頭禪叫“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馬雲為什麼能夠成功?這一點我們無法去做真正的“解密”。但從他說話的方式上來看,我們或許會得到一些啟示。

阿裏巴巴的成功讓馬雲站在了聚光燈下,但是麵對采訪自己的記者,馬雲卻打破常規,反其道而言:“創業真的是這樣,一百家公司去創業,九十九家死亡,還有一家半死不活。阿裏巴巴是運氣太好。我們成功是因為我們能幹嗎?你們邊上看看比我們能幹的有多少……有的人比我們更起早貪黑,但是什麼都沒有得到。”

很多人覺得在《贏在中國》馬雲說得很有道理,但是馬雲卻說:“我覺得那些都是屁話,不是因為我能幹,而是阿裏巴巴集團給我帶來光環。阿裏巴巴的業績,阿裏巴巴的團隊,阿裏巴巴的集體,使得我出去講話人家要聽。這個我們一定要懂,你能幹不是因為你,而是你的團隊,你以前的團隊,你今天的團隊,你的團隊使你講話有人聽。”

近幾年,80、90後員工的管理問題一直是企業熱議的焦點。對此,一向善於打破常規、逆向思維的馬雲,在一封給新員工的公開信中一改往日在媒體中讚揚80、90後“社會的進步就是永遠敢問敢想”的姿態,直言“入職阿裏巴巴不滿3年的新員工要聽話”,同時告誡入職未滿一年的員工“千萬別給我寫(有關阿裏巴巴發展)戰略報告”。馬雲用這種正話反說的方式來刺激員工積極向上。

在一些本應循規蹈矩的事實麵前,馬雲往往總是那個能夠打破常規說話的人,這在於他那異於常人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逆向思維是對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反其道而思之”,從問題的相反麵探索,得出新觀點。利用這種方式說話,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所學校,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智力競賽。這一年,智力競賽又拉開的序幕。報名參加比賽的有幾百名學生,競爭非常激烈。終於,百裏挑一全校選出了6名最聰明的學生,大家都等著看哪一位能獲得第一名。

校長把參加決賽的6名選手帶進了教學樓第一層,指著6間教室,又指指大門,說:“我現在把你們分別關在6間教室,門外有人把守。我看你們誰有辦法,隻說一句話,就能讓門外的警衛把你放出去。不過有兩個條件:一、不準硬闖出門;二、即便放出來,也不能讓警衛跟著你。”校長說完,微微一笑:“好了,孩子們,請吧!”

6位學生各自走進了一間教室,思考著如何用一句話,就能讓警衛叔叔放自己走出大門。然而,3個小時過去了,卻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響。正在這時,有個學生很慚愧的低聲對警衛叔叔說:“警衛叔叔,這場比賽太難了,我不想參加這場競賽了,請您讓我出去吧。”警衛聽了,打開了房門,讓他走了出來。看著這個臨陣退縮的小家夥垂頭喪氣地走出了大門,警衛惋惜地搖搖頭。

然而走出大門的小家夥隨即又回來了,他走到大廳裏,對校長說:“校長,您看,按您的要求,我辦到了!”校長伸出手一把抱起了這個孩子,高興地說:“孩子,你是這次競賽的勝出者!你是最最聰明的!”

此例中的主人公運用了逆向思維,以退為進,很輕鬆地贏得了“最最聰明的孩子”的稱號。有的時候,“退”並不是真的退,而是為了更好的“進”,學會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就能夠將正常思維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迎刃而解。

很多時候,成功的契機,往往在於思維反向。逆向思維就是大違常理,從反麵進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

美國著名小說家馬克·吐溫在小說《鍍金時代》利揭露了美國政府的腐敗和政客、資本家的卑鄙無恥。小說引起了轟動,在答記者問時,馬克·吐溫說道:“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時狗娘養的。”——一言既出,便駟馬難追了。此話一發表,各報轉載,全國嘩然。外國報刊也刊登了這則消息。

美國國會議員暴怒起來,群起而圍攻馬克·吐溫。他們認為這是人身攻擊,堅決要求馬克·吐溫公開澄清問題並道歉,否則將采用法律手段以中傷罪起訴。當時,馬克·吐溫的處境時可想而知的。這以事件成為眾人的關注點。

過了幾天,馬克·吐溫在《紐約時報》上刊登了致聯邦議員的道歉啟事:“日前鄙人在酒會答記者問時發言,說:‘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時狗娘養的。’事後有人向我興師問罪。我考慮再三,覺得此話不恰當,而且不符合事實。故特此登報聲明,把我的話修改如下:‘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不時狗娘養的。’”

這一段“道歉啟事”登出之後,軒然大波突然風平浪靜。不難看出,馬克·吐溫隻是在原話上加了一個“不”字。難以想象的是,這一“不”字的力量。

前一句話說:“有些時”,因其未指出是誰,故議員人人自危。後來改的這句話時“有些不是”,自然都認為自己不是,何必還去管它。否則,再去糾纏下去,不是自找屎盆扣自己嗎?

文學大師馬克·吐溫以自己的超人智慧平息了這場軒然大波。它的這種智慧即“正話反說,貶義褒用”。通過這種手法,一方麵,捉弄了一些令人痛恨的議員。另一方麵,又使部分因它的這句話而對他懷有敵意的人原諒了他。

生活中,我們不是不會打破常規,隻是常規牽製住我們的手罷了。如果能夠反其道而行之,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們不妨學一點逆向思維,突破常人的思維定勢,不迷信權威,獨辟蹊徑,換一個角度,從相反的方向、相反的途徑去說服別人。

故意“唱反調”

所謂唱反調,就是發表與對方完全對立的言論。通常情況下,人們是討厭唱反調的,因為沒有人喜歡一個總是和自己對立的人。但是有時,唱反調也是一種語言技巧。在某些商業場合,尤其是在談判場合,巧妙地使用“唱反調”的技巧,也許會產生顛覆性的效果。

1999年10月,國際知名的網絡投資皇帝孫正義聯合了中國國內的幾家機構搞了一個項目評估會,打算挑選一些有潛力的公司進行投資,馬雲代表初創建的阿裏巴巴,被安排與其見麵。當時,馬雲隻有6分鍾的發言時間,不過顯而易見,馬雲的語言天賦在此時發揮了巨大作用,孫正義在聽了他的介紹後,立即作出了投資的決定。

孫正義對馬雲說:“馬雲,我一定要投資阿裏巴巴。你需要多少錢?”

馬雲回答:“我不缺錢。”

孫正義問:“不缺錢你來幹什麼?”

馬雲回答:“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來見你的。”

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要得到。馬雲這種“唱反調’’的回答策略,反而進一步刺激了孫正義。臨走時,孫正義請馬雲去日本的時候一定要和他當麵詳談。

沒多久,馬雲到了東京,和孫正義具體談融資細節。一見麵,孫正義單刀直入:我們怎麼談?

這一次,馬雲再次利用語言技巧達到了他的目標。他說:“錢不是問題,但你必須同意我的三個條件。第一,希望你親自做這個項目;第二,你要用自己口袋裏的錢投阿裏巴巴;第三,公司的運作必須以客戶為中心,以阿裏巴巴長遠發展為中心,不能隻顧風險投資的眼前利益。”

幾分鍾內,雙方就達成協議。2000年1月,雙方正式簽約,軟銀投入2000萬美元幫助阿裏巴巴拓展全球業務,同時在日本和韓國建立合資企業。

在麵對孫正義這個投資大亨時,馬雲並沒有表現出大多數創業者那樣積極的態度,反而用一種很傲氣的語言跟孫正義“唱反調”,結果效果出乎意料,因為馬雲的態度刺激到了孫正義,因此得到第二次與他見麵的機會,而這次機會表明馬雲已經一隻腳邁進了成功的大門,這就是一種語言策略。

在人際溝通中,不一定任何情況下都要順著別人說話,有時偶爾跟對方唱唱反調、針鋒相對,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唱反調就是有不同的聲音,唱反調不是不好。唐朝名相狄仁傑反對武則天,武則天反而用他為相;唐太宗也經常聽魏征的諫言,可見唐太宗能容許臣子唱反調。

一個人能夠容許反調的存在,說明他要有肚量;而一個人會巧妙地唱反調,說明他有智慧。很多時候,如果正麵地與對方唱反調,會遭到對方的反感,此時你不妨采用正話反說的方式,迂回地與對方唱反調,往往會產生出奇製勝的效果。

楚莊王很愛馬,他最喜歡的一匹馬死了,他非常傷心,下令以上等棺木,以大夫的禮節厚葬死馬。文臣武將紛紛勸阻也無濟於事,最後楚莊王還下決心說:“誰敢再勸阻,一定處死。”

顯然,無論以怎樣的言辭勸,隻要一說“不”,必是自取其辱。優孟知道了,直入宮門,仰天大哭,楚莊王倒是對此很納悶,迫不及待地問是怎麼回事。優孟說:“那馬是大王最喜歡的,卻隻用大夫的禮節安葬它,未免有點寒酸了,請用君王的禮節吧!”楚莊王越聽越想知道現由,優孟繼續說:“請以美玉雕成棺……讓各國使節共同舉哀,以最高的禮儀祭祀它。讓各國諸侯聽到後,都知道大王把馬看得比人都重要。”至此莊王恍然大悟,趕緊請教優孟如何彌補自己的過失。最後,把那匹馬的肉煮熟了請各位大臣食用。

優孟作為臣子,地位非常低微,如果他直陳利弊,凜然赴義,固然令人肅然起敬。然而他正話反說,力挽狂瀾,所做所言不是起到了更好的效果嗎?

在說服別人的藝術中,反語是一種極端的迂回術。正話反說便是以徹底的委婉,欲擒敵縱,取得合適的發話角度,達到比直言陳說更為有效的說服效果。

運用反話正說,最重要的一點在於處理好一反一正的關係。在交談中,打算對對方進行否定時,先來一個肯定,也就是在表達形式上,似乎是肯定的,但在肯定的形式中卻巧妙地蘊藏著否定的內容。說時還要注意,要一本正經、煞有介事,使對方產生聽下去的興趣。然後,再以肯定的形式抖出反話的內容,與原先說的正話形成強烈的反差與對比,從而產生鮮明的諷刺意味,增加說服的效果。

不按套路出牌,精彩不斷

馬雲曾經談到如何演講:“演講最忌諱的就是套路,像演出一樣演一場。隻要你講了自己的感受,別人就願意聽。”所以,馬雲演講時常常是即興發揮,從來不打草稿,力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阿裏巴巴並購雅虎中國後,馬雲在第一次和員工的正式見麵會上,拋出了自己的“懶人”理論。

為了讓員工們認同自己的觀點,也是為了繼續宣揚快樂的精神。馬雲開始在古今中外尋找更有說服力的例子。於是他接下來說:

“比爾·蓋茨,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上學時懶得讀書,他就退學了。他當了個程序員,又因為懶得記那些複雜的DOS命令,於是,他就編了個圖形的界麵程序,於是全世界的電腦都長著相同的臉;可口可樂的老板實在太懶了,弄點兒糖精加上涼水,裝瓶就賣。於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那種像血一樣的液體;麥當勞的老板因為懶得學習法國大餐的精美,於是弄兩片破麵包夾塊牛肉就賣,結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個M的標誌;必勝客的老板更懶,因為懶得把餡餅的餡裝進去,就直接撒在發麵餅上麵就賣,結果大家管那叫Piz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