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輯三 處世立業之道(1)(2 / 3)

朱元璋本是草根出身,這天下也是他憑著一腔血氣打下來的,所以生平最討厭這種裝糊塗、左右逢源的人,因此聽了這番回答,勃然大怒:“呔,老子最恨你這種首鼠兩端、三心二意之人,給老子當差辦事的時候還不忘討好太子,你是想比老子活得還長,到時候等太子即位後好繼續逍遙嗎?”於是將袁凱打入了大牢。

裝糊塗把自己裝進了大牢,袁凱心中也是懊悔不已,不過事已至此,若是不想個轍兒出來,說不定小命真的就沒了。最後思來想去,他決定,既然已經裝了一回,那就裝到底吧。

袁凱開始在獄中裝瘋賣傻,不僅如此,還連續絕食三天,然後不出預料地暈倒在獄中。見此情形,朱元璋果然派人來勸解他,並暫時放他出來了。

不過袁凱知道這樣並不算脫離危險,出來後繼續裝瘋,還在過金水橋時故意摔倒,賴著不起。朱元璋疑心重,居然叫人拿來木工鑽,把袁凱當根木頭鑽,袁凱拚命忍住了。

這之後,袁凱並未鬆懈下來,為免功敗垂成,袁凱裝得更狠了:拿著鐵鏈套在身上,還弄得邋裏邋遢,搞得跟乞丐一樣。而在朱元璋派來的人麵前,袁凱則流著口水唱《月兒高》,還趴在地上撿狗糞吃。當然這“狗糞”不過是袁凱事先以炒麵和著砂糖做成的。

就這樣,憑著裝癡神功,袁凱成功逃過了殺身之禍。

點|睛|智|慧

人在世上,為人處事應當正正經經、規規矩矩,因為唯有正經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和信任,這是與人相處的一個基本道理。不過,一味的正經也不行,還要適當地保持一點糊塗,甚至是癡呆。隻因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例子太多了,糊塗一些,癡呆一點,可以很好地藏起自己的鋒芒,減少他人的敵意,最終保住自己的性命。

第三節 居安思危與力挽狂瀾

老祖宗說話

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

譯文:在錦繡繁華的外在處境前,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快刀斬亂麻,才算是真正有手段;在處境惡劣,風雨飄搖之時,能夠立身堅定,才算是站穩腳跟。

過來人的故事

宋真宗時期,有個叫李沆的宰相,此人是出了名的目光深遠,一度被人稱為“聖相”。

當時大宋朝廷正在對西北用兵,事情繁多,大家每天都得忙乎到很晚才能吃飯,於是另一名宰相王旦就對李沆發牢騷說:“每天忙得這樣腳打後腦勺,長此下去誰都扛不住啊,也不知道這世道什麼時候才能太平下來,我們也可以享幾天清福。”

李沆安慰道:“忙點好,忙著說明咱們還有些用處,閑下來的話就說明咱們該退休了。再說了,憂患使人奮進,也可以使咱們時時有警醒之心,這樣才能保住祖宗基業。”

而兩人的談話過去沒多久,事情就出現了轉變:契丹和宋朝議和了。世道果然一下子平靜下來,許多事情也都不再緊急,大臣們也不需要忙成一團了。

如此局麵自然讓很多人高興,甚至有些大臣還買來酒慶祝。在這種“普天同慶”的大背景下,李沆這位宰相卻想得與眾人不同,他說:“現在這樣平平安安,無憂無患,好倒是很好,但就怕邊境沒有憂患了,我等久而久之會生出奢侈怠慢之心來,那就十分之不妙了。”王旦則對這種危機論調不以為然。

李沆拋出憂患意識論當然也不僅僅是說說,他同時也十分堅定地貫徹到了行動中,時常將全國各地發生的水旱災情以及盜匪案件上報給皇帝,好提醒皇帝,世道並非絕對太平無憂。

王旦見李沆這麼較真,便對李沆說:“官家每天要操勞的事情已經很多了,你報告的這些都是小事,就不要總是去給人添麻煩了吧。”

李沆則認真地說:“官家年紀輕,經驗不多,又是血氣旺盛、好玩貪樂的時候,我們這些做臣子的就應該多讓他知道多一些危難事情,不然,他就會沉迷於聲色犬馬之類,甚或玩物而喪誌了。我現在已經老了,能夠做到的就隻有這種簡單的提醒,以後還是要靠你們來支撐。”

待到李沆去世後,少了一個灌輸憂患意識的人,宋真宗便慢慢安逸下來,覺得契丹既然已經講和,西夏也已經歸順,那麼也是時候好好享樂了。於是便真的如李沆所說的那樣,縱情於歌舞,並且大肆地選址修造宮殿,又到汾水去築祠祭神,上泰山去封禪,等等。

看著宋真宗一味地任用一些報喜不報憂的大臣,比如王欽若、丁謂之流,整天沉迷於盛世太平的假象裏,王旦這才感受到李沆的遠見卓識。

李沆是居安思危的典型,而同一時期還有一位力挽狂瀾的強人,其名為寇準。

宋朝與遼國是世仇,打了很多年。景德元年,遼國又出兵二十萬,浩浩蕩蕩地向南邊推進,北宋高層為之震動,卻也拿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來應對遼國的攻勢。

當時的參知政事是王欽若,這位膽小怕事的江南人立刻跳出來主張宋真宗遷都到他的主場——金陵去,而另一位來自四川的樞密院事陳堯叟則提議遷到成都去。

不過這種主張走逃跑主義路線的論調還是比較有市場的,宋真宗也不是什麼堅定的人,還真就考慮起遷都方案來了。就在朝野上下都沉浸在悲觀的情緒中時,唯有寇準十分堅定地站出來說:“不知道是誰給陛下出的遷都的主意,出此主意的人就應該拖出去殺頭!”隨後,寇準竭力向真宗陳述逃跑方案的弊端,並且十分肯定地告訴真宗,隻要真宗能夠禦駕親征,那遼國的所謂大軍也隻是一片浮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