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廈將傾:西夏王朝的衰落與滅亡(2 / 3)

第三節附蒙抗金,淪為附庸

嵬名安全以陰謀篡位後,就碰到了帝國成立以來最強悍的對手。安全在皇位上坐得並不舒坦,整天提心吊膽蒙古大軍的入侵。成吉思汗自斡羅孩城退兵後,一直思索下一步對西夏的入侵,在做了大量的準備之後。公元1209年(夏應天四年,蒙古成吉思汗四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發動了對西夏規模更大的第三次進攻。

蒙古大軍自黑水城北兀刺海關口突入西夏國境,夏襄宗安全以其子承禎為元帥,大都督府令公高逸為副帥,領兵五萬前往兀刺海救援。夏軍在兀刺海城外被蒙古軍殺的全軍覆沒,連副帥高逸也被蒙古兵俘虜,高逸被俘後拒不投降,被蒙古軍隊殺害。

蒙古軍隊攻入兀刺海城後,西夏太傅西壁訛答率兵在城內與蒙古軍展開激烈巷戰,戰敗被俘。至此,西夏的北部防線被蒙古鐵騎踏破。七月,蒙古軍進逼西夏國都中興府的外圍克夷門,該處地形險要,兩山對峙,中通一徑,懸絕不可登,西夏曾在這裏設右廂軍司,並派七萬兵力駐守。

夏襄宗急令嵬名令公為統帥,率領五萬精兵前往迎敵。嵬名令公利用克夷門險峻的有利地理條件,擊退了蒙古軍的進攻,暫時拖住了蒙古軍隊的前進。一時雙方誰也不敢貿然進攻,兩軍進入了兩個多月的相持階段。蒙古軍組織了幾次圍攻都沒取得預期效果,成吉思汗見對方憑險堅守,決定改變強攻的策略,不斷派出遊騎兵騷擾攻擊夏軍,然後設伏以待。

一開始西夏兵不為所動,一直堅守陣地,但是麵對蒙古遊騎兵無休止的騷擾襲擊,西夏統帥嵬名令公終於忍無可忍,派出了西夏主力出擊消滅蒙古的遊騎兵。結果中伏,夏軍損失慘重,嵬名令公被俘,克夷門天險也被蒙古軍隊攻破。

蒙古大軍兵臨中興府城下,將中興府團團包圍。夏襄宗親自上城督戰,憑借中興府堅固的城牆,抵擋住了蒙古軍的瘋狂進攻。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成吉思汗見一時無法攻破,而駐守在各地的夏軍正不斷集結而來。當時正值雨季,黃河水位暴漲,成吉思汗下令修築堤壩,將黃河水位進一步抬高,引黃河水灌淹中興府,中興府內軍民被淹死者極多。

宋襄宗見形勢危急,便派出使者向金國求援。接到西夏的求援後,金國內部展開了討論,一些富有遠見的文武官員主張出兵,認為現在出兵是首尾夾攻蒙古軍隊的機會,否則等蒙古軍隊消滅西夏後,下一個要進攻的目標就輪到金國了。但是金國皇帝完顏允濟卻有點幸災樂禍的樣子,拒絕發兵。

向金國求援失敗,此時的中興府被圍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黃河大水的浸泡下,中興府的城牆多處搖搖欲墜,正在城即將破的危急時刻,奇跡突然出現了!由於黃河水越來越大,蒙古人修築的保護自己不被淹的堤壩也被河水衝毀,蒙古軍隊不得不後撤。撤退時,成吉思汗釋放了被俘的西夏太傅西壁訛答,讓他進入中興府招降。

驚魂未定的安全登城隔著滔滔黃河水與成吉思汗相見,答應向成吉思汗稱臣,允諾做成吉思汗征戰時的“右手”,並將女兒察和獻給成吉思汗,又向蒙古進獻大量的駱駝、緞匹、鷹鷂等。成吉思汗遂解圍而去。嵬名令公被俘後,成吉思汗數次派人招降他,但都遭到拒絕,於是命人將其關入土室,每日讓他吃粗糙的食物,但他依然不屈服。後來安全得知令公還沒死,就遣使奉禮請蒙古將其放了回來。

夏襄宗與成吉思汗和親,雖然使西夏暫時避免了滅國之災,但是此戰過後,西夏成了蒙古帝國的附庸。這場戰爭,蒙古軍隊取得完勝,不但拆散夏金聯盟,並最終使夏金兩國刀兵相見,不但削弱了兩國的實力,也為將來消滅兩國創造了條件,而且為接下來的西征解除了後顧之憂。西夏雖然完敗,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此戰中湧現了一批氣節忠貞的戰將。

蒙古的進攻,讓西夏上下震動不已,就在成吉思汗第三次攻夏退兵不久,當夏襄宗安全還沒有從對蒙古鐵騎的恐懼中緩過勁來的時候,一場來自宮廷的內亂突然降臨。公元1211年,安全當年廢黜純祐的一幕再次上演,嵬名遵頊廢黜了李安全,自立為帝,改元光定,是為神宗。一個月後,李安全暴卒,年四十二歲,諡號敬穆皇帝,廟號襄宗,墓號康陵。遵頊的父親齊王彥宗,曾因反對任得敬的擅權而被排擠打壓貶斥於涼州,任得敬被誅後,仁宗複召其入朝,並封為馬步軍太尉,不久病死,諡齊忠武王。遵項是個出色的人,他曾在純祐時期的科舉中進士,並唱名第一,純祐讓其襲封齊王,並升其為大都督府主,統領軍隊,為廢黜夏襄宗自立為帝奠定了基礎。

夏神宗遵頊奪取政權後,一度雄心勃勃想重新振興西夏。他看到崛起的蒙古軍隊的強悍實力,決定調整自己的戰略,聯合蒙古進攻金國。自從女真崛起建立強大的金國,西夏向金稱臣後,兩國雖然偶爾有點小規模衝突外,如仁孝時期,曾因為金斷絕雙方榷市,夏曾發兵進攻金嵐州(今山西嵐縣北)和古州(今山西離石)等地,但總體上來說,夏金兩國前後八十多年的時間基本上一直是和平相處的。

遵頊即位不久,即派騎兵萬餘進攻金東勝城(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即將破城之際,金西南路馬軍戶紇石烈鶴壽率兵來援,突破夏軍防線進入城中,夏軍被迫退兵。十一月,遵頊聞知蒙古大軍正在進攻金中都,乘機發兵攻占了金涇州和邠州,金陝西安撫使檄同知轉運使事韓玉引兵萬餘前來救援,正在圍攻平涼府的夏軍不知金軍虛實,遂解圍而去。

金軍麵對蒙古的進攻,屢次戰敗,夏也乘人之危,多次派兵侵襲金境。公元1212年(夏光定二年,金崇慶元年)三月,金國還是派使者前往夏國,主動冊封遵頊為夏國王,想以此來修複兩國的關係,聯合起來共同抵擋蒙古的入侵。但是遵頊不加理會,依然奉行附蒙侵金的政策。金的冊封使剛走,遵頊就派兵進攻金葭州(今陝西佳縣),被金延安路兵馬總管完顏奴婢率軍擊敗。

公元1213年(夏光定三年,金至寧元年)六月,夏軍攻破金保安州,殺死州刺史,接著進攻慶陽府,殺死同知府事等,知慶陽府蒲察鄭留出城與夏軍激戰,夏兵敗退。八月,夏出兵攻破金邠州。

十一月,金國發生內亂,金主永濟被殺。夏乘機發兵進攻金會州(今甘肅省靖遠縣境),金都統徒單醜兒率大軍與夏軍在窄土峽展開大戰,擊潰了夏軍,夏軍敗走東關堡,遇到金軍阻擊,結果又敗。

十二月,遵頊發兵數萬攻破金鞏州(今甘肅隴西縣),俘獲守將守中,夏軍威脅守中讓其投降,守中不屈。夏兵轉而進軍圍攻平涼,夏兵令守中到誠下招降金軍,守中對金軍大喊:“夏軍弓矢將盡,千萬不要投降。”夏軍衝上前將其砍死。後來守城金軍箭也用光了,就募人將夏軍射到城上的箭收集起來,用來射殺夏軍,最終打退了夏軍的進攻。

公元1214年(夏光定四年,金貞佑二年)七月,夏遣使持書至四川之岩昌寨,約宋夾攻金國,宋製置使董居誼剛入川上任不久,恐夏有詐,就沒有向南宋朝廷報告。

次年一月,夏軍進攻金環州,又進圍金積州,均無功而返。二月,夏軍攻破金安鄉關,複攻環州,被刺史烏古論延壽及斜卯毛良虎率軍擊敗。十月,夏軍進攻保安、延安均遭失敗,於是夏軍集結右廂精兵八萬大舉圍攻臨洮,金陝西宣撫副使完顏胡失剌率軍前來救援,夏軍在渭源堡預先設伏,大敗金兵,俘獲胡失剌,接著攻破了臨洮。麵對夏軍瘋狂侵襲,金主下令:誰能殺掉夏兵必有重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金軍士氣大陣,皆奮勇殺敵,接連擊敗夏軍的進攻。

公元1216年(夏光定六年,金貞佑四年)四月,夏境內汪三郎部投降金國,金主大喜,賜汪三郎國姓完顏氏,後來汪三郎成為金抗擊夏入侵的一員名將。由於遵頊數次出兵攻金均遭失敗,於是遣使赴蒙約兵共同進攻金國。九月,夏蒙聯軍進攻金延安、代州等郡,殺經略使奧屯醜和尚,接著兵臨潼關,金西安軍節度使尼龐古蒲虎力戰而死,潼關遂破。十一月,遵頊乘勝遣兵四萬突然包圍定西城,金提控赤盞合喜與節度使楊斡烈率兵與夏軍展開激戰,將夏軍擊潰,夏兵被斬首二千餘級,損失馬八百匹,器械無數。金國乘勝發起反擊,兵分兩種,一路以右監軍陀滿胡士門、延安總管古裏甲石倫率領進攻鹽州、宥州、夏州等地。另一部由慶陽總管慶山奴、知平涼府移剌塔不也率領進攻威、靈、安、會等州。遵頊緊急調派兵馬,分道阻擊,擋住了金軍的反撲。

遵頊錯誤的附蒙侵金之策,對金的連年入侵,戰爭次數之頻繁,在夏國曆史上罕見。極大的消耗了兩國的國力,致使兩國耗盡了精銳,都身心俱疲,兩國的軍事力量因戰爭而大大衰落,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為蒙古最終滅掉兩國創造了條件。

第四節夏金聯盟,遲到而糟糕的聯合

公元1217年(夏光定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二年)一月,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進攻金,夏應蒙古要求派兵三萬配合蒙古兵進攻金平陽府(今山西臨汾市境內)。金尚書右丞胥鼎集合五路聯軍夾攻蒙夏聯軍,大敗蒙夏聯軍。

夏軍在退兵途經寧州時,又遇金將慶陽總管慶山奴的伏擊,損失慘重。成吉思汗準備西征花剌子模(蒙古第一次西征),再次向西夏征兵助戰,西夏不堪征調,遵頊拒絕了蒙古的要求。十二月,成吉思汗以西夏不應從征為借口,發動了對西夏的第四次軍事進攻。蒙古軍渡過黃河深入西夏腹地,遵頊對蒙古軍的突然入侵估計不足,驚慌失措之下讓太子德任留守中興府,自己倉皇出奔西涼避難,然後遣使向成吉思汗請降,成吉思汗看出兵的目的已經達到,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西征等著蒙古軍隊,於是撤兵而去。

遵頊自從附蒙侵金以來,竭力進攻金國,對蒙古也是有求必應,西夏是出力不討好,反而遭到蒙古的進攻。蒙古的入侵和不斷地向西夏征兵,給夏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蒙古退兵中興府後,遵頊為了緩和與金的矛盾,主張上書金國,請求恢複雙方互市,並恢複舊盟關係,但是遭到金主拒絕。遵頊因金不通互市,接著兩次出兵侵襲金境,均被擊敗。

公元1219年(夏光定九年,金興定三年)二月,遵頊派遣樞密都招討使甯子寧、忠冀赴四川,與宋商議聯兵夾攻金秦州、鞏州。宋利州路安撫使丁育回信表示同意,但是宋並沒按約出軍。遵頊於三月,再次向金請和,又遭拒絕。次年四月,遵頊派兩萬精騎攻取金通秦堡,慶山奴率軍前來爭奪,打敗了夏軍,奪回通秦堡。夏軍整兵繼續來攻,慶山奴率軍與之激戰,夏軍潰敗,被斬首五千餘級。

公元1220年(夏光定十年,金興定四年)一月,甯子寧再次寫信給四川守將,責其上次沒如約出兵,並約其再次聯合攻金。直到五月,宋四川宣撫使安丙才給夏回信,雙方商定共同出兵。

八月,遵頊發兵萬餘圍攻金會州,擒同知平涼府事郭祿大,守將烏古論世顯投降。金朝上下大震,金主遣陝西行省與夏國議和。遵頊兩次向金求和都遭到拒絕,這次大勝金來求和,遵頊自然沒有同意。

九月,夏大將思丁、兀名二人獻計破鞏州,遵頊聽從了建議,令樞密使甯子寧、嵬名公輔率領二十萬大軍進攻鞏州。宋宣撫使安丙派張威、王仕信分兩路進軍,兩路軍分別攻克來遠、鹽川兩鎮及定邊城後,與夏軍在鞏州城下會師。約定宋軍攻城,夏軍野戰。金行元帥府事赤盞合喜率兵迎戰,一日之內與夏軍激戰十幾場,將夏軍逼退至南崗。夏軍集結三萬精兵複來攻城,赤盞合喜率軍出城迎擊,大敗夏軍,生擒夏軍副將劉押、甲玉等。宋夏聯軍被迫撤兵。赤盞合喜在夏軍必經險要之地設伏,夏軍傷亡慘重。十月,宋朝再約夏聯合進攻秦州,夏國還沒從上次大敗中緩過勁來,想想上次與宋聯合作戰,第一次約其出兵,宋違約不出。好不容易出兵了,但是打仗的時候都不知跑到哪裏去了,夏軍一敗退,宋軍早跑沒影了。夏國於是拒絕了。

遵頊意識到單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徹底打敗金。夏金雙方也意識到這樣戰下去,終會兩敗俱傷,中間雙方都有主動提出停戰議和,但由於雙方連年相戰,致使雙方極度缺乏互信,兩國再度聯合的機會就這樣在不停的戰爭和猶豫不決中失去。

夏聯宋攻金,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而且損失更加慘重。禍不單行,偏偏此時蒙古又來向西夏借兵。公元1221年(夏光定十一年,金興定五年)三月,蒙古大將木黎華率兵由東勝州渡過黃河,西夏河西諸堡寨紛紛投降。遵頊驚懼不已,派遣監府塔哥甘普宴請木黎華,並答應派塔哥甘普等率五萬兵交與木黎華指揮。十月,木黎華與塔哥甘普領兵攻取金葭州,接著率軍進攻綏德,連破馬蹄、克戎兩寨後,木黎華再次派人向遵頊借兵,遵頊又派大將迷仆領兵前來。迷仆派人問木黎華兩人相見的禮節怎麼安排,木黎華說:“你的國主見我的國主,這是禮儀”。

迷仆說:“沒有接到王命,我們不敢參拜。”

迷仆領夏軍先行進發,圍攻安寨堡。金軍組織一支精銳部隊,晝夜急馳,乘夜突襲夏軍大營,夏軍沒有防備,潰敗而逃,金軍追殺四十餘裏,夏軍被殺墜崖而死者不可計數,直到木黎華率大軍趕到,金軍才退去。迷仆見到木黎華,翻身下馬就拜。十二月,金國秘密集結各路兵馬,準備大舉入侵西夏。遵頊得知後,先發兵數十萬分三路攻入金境,金邊境被戰火摧毀嚴重,金國伐夏的部署也被打斷。

公元1222年(夏光定十二年)六月,木黎華與右都監石天應領兵打算攻打金陝西諸州,派人向夏提出借道,遵頊讓其自東勝州渡河。木黎華渡河後攻取金葭州,令石應天領兵五千守之。石天應欲乘勢進攻,於是約夏出兵共攻延州,結果被金軍擊敗,石天應戰死。十二月,蒙夏聯軍由葭州進攻金質孤堡,被擊敗。

公元1223年(夏光定十三年,金元光二年)一月,遵頊派步騎聯軍十萬配合木黎華圍攻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縣),夏蒙軍聯營紮寨數百裏,聲勢浩大。金行元帥府事赤盞合喜與同知臨洮府事郭蝦蟆共同率軍迎戰。夏軍將領在濠溝外指揮軍隊攻城,郭蝦蟆持弓搭箭,乘一夏將舉肘之時,一箭射去,正中此將腋下鎧甲沒有遮擋之處。夏軍諸將駭然,知道此戰不好打,沒有告訴蒙古人,就匆忙擅自撤軍了。

公元1223年四月,遵頊欲派太子德任率軍攻金。德任進諫說求和,遵頊反駁他不明是非,不同意求和。但德任堅持己見,聲言就算不做太子,出家為僧也不出征。遵頊大怒,將德仁幽囚於靈州,另派將出兵。五月,夏境大旱,以至饑民相食。遵頊仍然調兵侵金,結果點兵不集。十月,蒙古以夏軍在鳳翔之戰偷偷撤軍為由,發兵進攻夏積石州,並四處縱兵搶掠,圍困半月有餘,後得知金軍打算斷其後路,才慌忙撤兵。十二月,夏國內饑荒更加嚴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遵頊仍然點集十二監軍司的兵力進攻金鞏州。禦使中丞梁德懿進諫道,現在國家用兵十多年,已經田野荒蕪,民生塗炭,正是用人之際,而太子德任被幽禁在別處,這對國家不利。

遵頊厭惡其替太子說好話,不聽勸阻,並將其罷官。德懿極其淡然,被罷官後逍遙山水間,悠然自得的活了十幾年後安然去世。

夏神宗遵頊的附蒙侵金政策,不僅使夏國陷入與金的苦戰中不能自拔,同時也受到蒙古的壓榨和入侵,不是要錢就是要人,一不如意就刀兵相見。不但深受災難的夏國上下對此強烈不滿,就連成吉思汗還不滿意遵頊的表現,嫌其配合不到位,多次派人前往夏國令他退位。內憂外患下,遵頊不得不讓位於次子德旺,是為獻宗。德旺執政後,夏金戰爭才告停止。

但是夏金連續十三年的纏鬥,令雙方都元氣大傷。特別是兩國人民飽受戰爭災難,戰爭荒蕪了生產、毀壞了廬舍,無數的人民因戰爭而流離失所。對戰爭主動發起國夏國的影響更是深遠,不但在戰爭中損失了大量的精銳軍事力量,而且由於戰爭,金國停止了雙方的貿易往來,使得靠外貿獲得好處的西夏經濟損失巨大。

夏獻宗德旺即位後,決定停止對金的戰爭,改善與金的雙邊關係。公元1124年(夏乾定二年)二月,德旺趁成吉思汗西征未歸之機,派遣使者赴漠北與反對成吉思汗的諸部落聯絡共同起兵,以組成抗擊成吉思汗的聯盟。五月,成吉汗四征歸來,聽說夏國聯合漠北諸部圖謀不軌,於是親自率兵由河外進攻沙州。連續攻打了一個多月未能攻下,成吉思汗令士兵於夜間挖地道至城內,被守將籍辣思義識破,思義命人火燒地道,蒙古兵被燒死者甚多。沙州城終不得破。九月,蒙古軍隊久攻沙州不破,擔心銀州、夏州的夏軍出兵來援,於是派大將孛魯、黑馬等分兵攻打銀州。監府塔海率兵出戰,兵敗被俘,夏軍被斬首數萬級,損失牲口、牛、羊數十萬,銀州城遂被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