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學習的黃金時代,你在為自己讀書——說給孜孜求學的你(3 / 3)

不要把你的文憑、學曆作為“通行證”。它們並不能代表能力,隻是你曾經學習過的證明。文憑、學曆隻說明你的“學習過的證明”,這個“學習過的證明”與你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在社會打拚,並沒有實質性的關係。一個人的能力,其實是一種綜合技能,包括你的學問學識,更包括如何待人接物、妥善地處理各種事件等。

男孩們,現在你們所能做的,不是拒絕現在的學校教育,而是端正學習態度,為了增長知識,提高能力,提升自己的精神麵貌而學習。在校園中,重視培養自己這幾方麵的素質,而不要把分數、名次等等表麵的問題看得太重,因為那些東西,隻是暫時的榮耀或“恥辱”,不能代表你的未來,隻有握在自己手中的本領和才幹,才是你今後安身立命的根本。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明確了學習的方向,不會再感到迷茫了。

愛學習,學習其實很快樂

林宏是三中有名的人物,學生會主席,班長,學習成績第一名。不僅如此,他還參加奧數比賽,屢戰屢勝。讓同學們疑惑的是,他總是有那麼旺盛的精力,不論組織活動多辛苦,或是忙碌做題到深夜,第二天他還是照樣在課堂上舉手發言,回答問題,還是按時高正確率地完成作業,簡直像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似的。這種現象其實就連老師們都覺得極少見,就連成年人都未必能夠在工作之後調節生活每天堅持同樣的效率和精神,一個孩子竟然可以有如此的活力和激情。

期中考後學校廣播台找到又得到第一名的林宏,讓他與同學們聊聊他的學習心得和方法,好讓同學們效仿學習。

林宏說:“其實,我的學習心得非常簡單,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大喊三聲,‘我愛學習’,然後精神抖擻地去學校。”

林宏告訴大家,心理暗示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當你每天對自己說,你愛學習的時候,你就在潛意識裏鞭策自己學習了。大聲喊出來,讓自己聽到,自己對自己說,一遍一遍,慢慢地,不管以前厭惡學習還是懶得學習,都會不知不覺形成“愛學習”的心態。林宏說:“我也不知道我怎麼就有那麼充沛的精力,大概隻是因為我愛學習吧。熱愛的動力是無窮的。”

是啊,熱愛的動力是無窮的,當你專心於一件無比熱愛事情時,你哪裏知道時間是怎麼過的,疲倦是什麼感覺呢?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如果將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學習起來就會心情沉重,自己的天性被壓製,大腦潛能得不到應有的開發,結果學習也就無法學好。

隻有愉快地學習才會事半功倍。興趣盎然地、主動地、愉快地學習,與被迫的、強製的、不得已的學習,效果截然不同。學習時所必要的記憶力、理解力都是由中樞神經支配的,而中樞神經則是由情緒調動。高昂的情緒會使中樞神經興奮起來,從而使學習事半功倍。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腦子在喜、怒、哀、樂、愛、恨、懼等情緒極度興奮時,所發生的一切,均會自然而然地牢記不忘。

例如給幼兒嚐一次黃連,那苦味永生不忘;再如,一個特別美或醜的人,一瞥之下,也會令我們終生難忘。

因為這種刺激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情緒不僅與記憶有關,與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對下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你就會對棋譜具有比其他書籍高得多的理解力;假如你喜歡了跳舞,你就會對音樂及舞蹈動作具有超乎尋常的領悟能力。這都與由興趣愛好所激發的有關神經高度興奮有關。研究證明,愉快積極的情緒,對學習效果具有神奇的作用。

學習究竟是什麼呢?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將學習歸納成以下幾點:(1)學習過程,是同學們的認識活動要超越直接經驗的階段。

(2)學習是在老師指導下的認識或認識活動。

(3)學習是一種運用學習策略的活動。

(4)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動力。

(5)學習過程是獲得知識經驗、發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過程。

經過學習的五大特點的總結,相信每一個男孩找不到不愛學習的理由。

好學習,不如會學習

吳歡剛進入高中一年級,這個高中距離他家很遠,父母費了很大周折才把他送進了這所高中,理由是這個高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不是單純地強調學習成績。吳歡在心裏納悶,到底什麼樣的高中,有這麼大的魅力,讓爸媽不辭辛苦地把自己弄過來,而且自己還要每天奔波很遠的路,才能到學校。除了對新生活的向往,他更多的是好奇。

從開學第一天,這個學校就透出它的個性,第一堂課,老師沒有讓大家相互介紹,沒有展開講第一章、第一節是什麼內容,直接來了個題目:學習學什麼?

大家互相之間也不熟悉,老師也是陌生的麵孔,一時間教室裏很安靜,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接下來的45分鍾,老師究竟要給他們怎樣的第一堂課。

老師寫完題目,簡要介紹了自己,然後直接說:“我們來這個學校是為了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大家同處一室,自然會相互熟悉,相互了解,並且會互幫互助,成為一個新的集體,所以課上就不給大家留時間自我介紹了。誰站起來發言的時候,報出自己的名字。讓大家記住你就好。”

老師開始步入正題,他看著黑板上碩大的題目,問大家,大家學習學什麼?

沒有人接老師的話茬,老師也不說話了,教室裏就這麼靜默著,一般這樣靜默的時候,等著老師們打破沉默,進入下一個環節,但是,這個老師卻絲毫不著急,他等待著。

終於有人說話了:學知識。

吳歡想了想認為,學習學的應該是思維。

還有人說學的是未來的技能,有的說是過去的理論。

大家對學習學什麼持有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老師也不著急說話,隻是點頭微笑。

最後總結的時候,老師說:我不可能帶你們一輩子,別的老師也不可能帶你們一輩子,出了校門,什麼都要靠自己了。那麼學習該學什麼?

有個同學脫口而出:學習方法。

老師笑著說:不錯。簡單的道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希望大家不要淺顯地以為這句話和我們沒關係。隻有你們都學到了方法,你以後在沒有了老師這根拐棍以後,也能直立行走,否則,隻能做殘疾人了。

吳歡和同學們一樣,深深地點了點頭。學習方法學到了,我們才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更多的東西。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當前,知識更新速度與日俱增,時代對我們提出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多樣化的學習要求。單憑“鐵杵磨成繡花針”“功到自然成”的方式,是無法適應目前的學習的。今日的學習效率,不僅取決於勤奮、刻苦、耐力與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更取決於我們的學習方法。

學習成果的好壞,與能否找到合適的方法學習密切相關。如果學習方法不當,你就好像是在逆風中行走,非常困難。這也是有些男孩感到學習十分疲倦,有些男孩覺得自己不是塊學習的料的原因。而當你找到了明確的學習方法並運用它時,你學習的過程就像在順風行走,風速加快了你行走的速度。運用你最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習會提高你的腦力,使學習的過程變得非常輕鬆,效率也會大幅提高。

哈佛優等生、美國第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理查茲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學習方法的知識。”學習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於記憶、存儲,或是學會運用某種特定技巧,而是在於學到終身學習的能力。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關鍵就在於必須“學習如何學習”。

學習很重要,學習如何學習更重要。男孩們一定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學習的人,不如好學習的人,好學習的人,不如會學習的人。

用大腦學習,不要用眼睛學習

物理課,對於一些同學來說是枯燥得可怕的科目,而對於另一些同學來說卻是趣味橫生的課程,在這門課上,他們會體驗到無窮的樂趣,趙向飛無疑就屬於後者。他是個愛思考的孩子,因此一些看似平常的習題和教學內容,都能讓向飛挖出新的東西來。物理課就像是一場尋寶活動,每次都帶給他和同學們新的驚喜。

我們都習慣了按照老師講的內容記下那些知識,然後按貓畫虎地去做實驗,並且理所當然地認為那就是正確的,就是自然而然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學習很辛苦,也很無趣,不過是重複的機械記憶,沒有什麼樂趣和新鮮感可言。但是向飛就不這樣,他每次學到新東西時都會問一個為什麼,自己去思考這個結論得出的具體情境,有時候還自己製作小實驗去驗證或者推翻書上的結論。

記得一次實驗課,他得出的實驗結果和書上的完全相反,於是,他就去找物理老師理論,物理老師也被他的探索和思考打動了,兩人一起做實驗,反複實驗,最後發現,書上的結論真是相反的。於是,在老師的幫助下,他給出版社寫信,要求更正錯誤呢,很快便收到出版社的回複,果然是印刷錯了。為此,老師表揚他,還給他頒發了獎狀。

就是因為思考,向飛才能不被課本上的知識所累,並且在挖掘知識來源的時候體驗到了自己的主動性,還開拓了思路。因為思考,他的學習之路趣味橫生,他的物理課更像是自己的實驗課。這樣,他反而從來不做筆記,死記那些條條框框的知識點。

不僅是物理課,向飛在其他課上也注意思考問題,而不是單純地去背誦,記憶那些知識,曆史課上,他就經常提出自己的問題來刁難老師,有時候老師都會被問得啞口無言,但是,老師們都在課後表揚這個愛思考的男生,隻有這樣的學生,才不會覺得學習是負擔。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向飛成績優異,可以說是因為其善於用腦思考,敢於創造性地學習。

美國著名學者彭威廉說:“真正的知識更多地來自思考,而不是書本,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用‘腦’學習,而不是用‘眼睛’學習。”用眼睛學習的知識在腦中依然是知識,知識是會過時的、被遺忘的。而用腦學習則通過思索將其化成了方法、智慧,並培養了自己的主見與獨立思考能力,成了人生命中的一部分,這是一個人真正的能力。

善於用腦思考既是一種能力、品質,又是一種習慣。要具備這種能力,首先要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進行創造性的學習。而對知識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又是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進行創造性學習的前提,沒有強烈的求知欲,你自然就不會去開動自己的大腦。同樣是一本書、一節課,如果你對它感到厭煩或無所謂,你便會覺得自己的大腦是麻木的、煩躁的,這時就談不上熱情,更談不上用大腦思考,創造性地學習了。反之,如果你能充分地激起自己的求知欲,覺得裏麵充滿有趣的知識,覺得當你掌握了它們,會高興、自豪,那你的大腦就會始終處於興奮而活躍的狀態,而不是人們常說的木頭疙瘩了。

一個善於用腦思考的人,他的學習絕不會毫無目標、枯燥乏味,因為思考是為了以後更好地學習,為了在下一步學習時,能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