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曹德旺 錢眼見佛心(1 / 3)

“有的大老板花幾萬塊錢買第一炷香燒,其實這是很土的。你為什麼去祈福燒香?因為你嫌自己不夠富。你為什麼嫌自己不夠富?因為你有貪念。燒香燒不出佛理,燒不出平常心。”

“有時候我進寺院,出於對佛祖的敬重,也會燒香。但是我從來不求什麼,我知道求也白求,根本不靈,一切都在你自己心中。”

這兩句話出自曹德旺之口——一個讓國產汽車玻璃走向世界的實業家,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製造集團的“當家人”,一位捐款50多億元的“中國首善”。

伴隨著福耀玻璃集團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的汽車玻璃由20世紀80年代的完全依賴進口,到今天國產玻璃遠銷海外,幾乎是福耀集團“一己之功”;伴隨著曹德旺個人資產的不斷增加,他捐款行善的數目也在不斷遞增,特別是2011年5月,他捐出了自己持有的福耀集團3億股股票,價值35億元,堪稱單筆“慈善捐款之最”。可以說,曹德旺做到了一位實業家應該做的一切——通過發展實業來推動國民經濟,通過慈善事業來承擔社會責任。

麵對高調行善、裸捐等問題引發的熱議,以及社會上風傳的通過慈善基金會來逃稅避稅的質疑,曹德旺並沒有做過多的解釋。“一切都在你自己心中”,正如曹德旺所說,“不在乎別人怎麼講,關鍵在於我怎麼做”,隻要有一顆誠心,有實際的行動,所有的謠言終會不攻自破。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三毛說:“童年,隻有在回憶中顯現時,才成就了那份完美。”可是對於許多人來說,即便在回憶中,童年也不是那麼完美,曹德旺就是其中之一。

1946年,剛剛經曆了八年抗戰的中國又陷入了解放戰爭之中,而曹德旺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曹德旺的父親曹河仁是一名商人,而他的母親則是一位大華僑的女兒,可以說是大家閨秀。一家人原本生活在繁華的大都市上海,可是由於戰局緊張,他們不得不在1947年搬回福建老家。

回到老家後,父母在高山買了一塊地蓋房子。可是沒承想,撤退的國民黨軍隊把工地上所有的泥水工全都抓走了。那些工人的家屬天天跑到曹家來要人,被逼得走投無路的父親隻好撇下妻子和孩子,一個人外逃。在曹德旺的童年生活中,很少出現父親的影子,父親在外經商貼補家用,母親一個人在家勞作、教子,他們的日子可想而知。

由於是戰時,物資匱乏,因此饑餓對曹德旺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事情。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時間,家裏是沒有糧食的,隻能靠野菜和涼茶度日。曹德旺的兄弟姐妹多,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隻靠母親一人操勞,吃不飽、穿不暖,小小的他飽嚐了窮日子的滋味。由於家庭負擔太重,父母隻好把最小的弟弟送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雖然家境貧寒,可是富有教養的母親卻並沒有放鬆對兒女們的教育。對於母親來說,受窮並不可恥,可恥的是因為貧窮而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母親從不讓曹德旺和他的兄弟姐妹們跟別人講自己家裏靠吃涼茶來充饑的事情,每次吃涼茶,母親都要把門關起來。正因為母親如此嚴厲的教育,曹德旺自小便懂得了尊嚴的重要性,對於他們全家人而言,即使物質上再匱乏,精神上也要保持自己的風度,維護自己的尊嚴。這也是為什麼曹德旺在經商的過程中從不行賄,從不靠依附權貴來獲取利益的原因所在。“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隻要涉及人格和尊嚴,便沒有絲毫可以商量的餘地。

轉眼間,曹德旺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也是在這一年,9歲的他才有了“曹德旺”這個名字。當時上學的費用雖不高,可是對於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家庭來說,無疑又是一筆沉重的負擔。母親深知讀書的重要性,也知道讀書對於這個家庭和孩子自身意味著什麼,即便再苦再難,她也要自己的兒子上學。於是,她東挪西借,千方百計湊夠了注冊用的幾毛錢,幫曹德旺在學校報了名。初入學堂,曹德旺乖得很,再加上比較聰明,很快便成了班裏的尖子生。可是第二年,他調皮的本性就顯現出來了,並且還成了班裏調皮搗蛋“小團夥”的頭兒,整天以捉弄女生、在課上做鬼臉、跟其他小夥伴打架為樂。

有一次,由於調皮,曹德旺被體育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麵揪耳朵。當老師放開手準備訓話時,卻被曹德旺冷不丁地打了一巴掌,老師還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曹德旺便沒命地逃回了家。這下可不得了,小學生竟然敢打老師,整個村子都轟動了,最後還是母親說盡了好話,曹德旺才沒有被學校開除。還有一次是在曹德旺讀初中時,學校明令禁止下河洗澡,曹德旺偷偷下河時,誰知偏偏被教導主任發現了,又被教導主任當著全校師生的麵批評了一頓。自尊心極強的曹德旺,怎麼能忍受這樣的“恥辱”?課後,他悄悄爬到了學校的圍牆上,衝著正準備上廁所的教導主任撒了一泡尿……因為這件事,他退了學,結束了自己的學生生涯。

不難看出,母親的教育十分成功,無論曹德旺是貧窮還是富貴,是少年時還是成年後,他始終把做人的尊嚴放在第一位。貧窮時,不會為了討一口飯吃而向別人卑躬屈膝;富貴了,就竭盡全力去做善事,贏得別人的尊重;即便自己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也不允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成了國內著名的實業家之後,更不容許別人對“中國製造”妄加非議,動用數億元應訴反傾銷,維護國家的尊嚴……這一切都應該歸功於母親,正因為母親的教育,曹德旺才能堅守自己做人的底線——不行賄、不犯法,才能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尊嚴、國家的尊嚴。

退學之後的曹德旺無可選擇地要走向社會,而這之後的幾年也是他人生中最苦的階段。剛退學時,他到林場放牛,過了沒多久父親從遠方回來了,決定帶他去做生意——在高山和福清之間倒賣香煙。

從福清到高山有100公裏,他們第一天從高山出發,騎自行車到福清;第二天在福清采購貨物;第三天再從福清騎自行車回高山。每三天,就要騎車走200公裏,並且車上還裝有貨物,這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夏天,三四十度的高溫把公路曬得滾燙,頭頂烈日,同時還得忍受地麵蒸騰而上的熱氣,騎行100公裏;冬天,刺骨的寒風無孔不入,馱著沉重的貨物走這麼遠,身上汗流浹背,被冷風一吹,簡直冷到骨子裏。一年365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曹德旺都奔走在福清和高山之間,並且這幾乎是純體力、透支性的工作。那幾年,一向堅強而嚴厲的母親,每每在叫醒曹德旺之前都會淚流滿麵——他還隻是一個孩子,卻因為家庭的原因過早地背上了這樣沉重的負擔。

後來由於政府嚴打,他們又改做水果生意,這也就意味著原來30多斤的貨物變成了300多斤!由於水果有保鮮保質期,所以早晨他們必須早早地就要到福清,然後一路急趕,下午回到高山賣貨,然後回家吃飯睡覺,為第二天出發做準備。這樣的日子曹德旺過了4年,並且是在他人生最美好的青春階段“這是人生中最苦的一段時間!經過了這個階段,以後遇到什麼苦都不怕了!”如今,曹德旺已經擁有數十億的身家,可是他依然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每天五點起床打球,之後先到工廠去轉轉,8點準時到辦公室處理一輪一輪的請示。在員工睡夢時來,在員工睡夢時去,一直是他的工作常態。這種日複一日的體力與腦力的長期透支,讓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很多;也正因為深知做企業的艱辛與不易,他才一直沒辦法下定決心讓兒子接替自己。

農村人結婚早。所以,當曹德旺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時,便開始考慮怎樣才能養家糊口。他跟父母分了家,用老婆的結婚首飾當本錢,開始種植白木耳。由於白木耳市場不錯,曹德旺很快便收回了本錢。他還與當地的一名公社幹部“合作”,一起販賣。就在他感覺到市場上潛在的風險準備收手時,他的錢被工商局扣了,必須拿公社的證明才能要回那筆錢。而此時,他的“合作夥伴”卻落井下石,拒絕了曹德旺的請求。這次慘痛的教訓,給涉世未深的曹德旺上了一堂課,也讓曹德旺一家人的生活再次陷入窘境,在以後的合作中,他總是慎而又慎,可以說都是得益於這次不成功的“合作”。

人民公社化的年代,每家每戶都要加入生產大隊,曹德旺也不例外。由於他四處奔走,家裏欠了工地十幾天的義務工,曹德旺便到工地上幹起了苦活。在這個工地上,曹德旺結識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王以晃。也正是這位朋友,把他帶出了農場,教給了他有關推銷的知識,讓他有了一定的積蓄,為他日後入主玻璃廠做好了準備。

◎為中國人做一片玻璃

1976年,福清高山異形玻璃廠成立,曹德旺進入該廠做了一名采購員。由於經營不善,高山玻璃廠成立後不久便麵臨著倒閉的危險。1982年,曹德旺以自己剛蓋好的瓦房作為抵押,承包了這座工廠。掌握了實權的曹德旺,第一時間改造了技術設備,清退了那些隻吃飯不幹活的人,對工廠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當時,進口汽車大量湧入中國,而國內的汽車玻璃則是100%從國外進口,由於不懂技術,成本隻有幾百元的玻璃,在中國往往要賣到幾千元。不服氣的曹德旺憑著一股子韌勁,硬是靠別人舊的設計圖紙研究開發出一種汽車玻璃的萬能模具,中國汽車玻璃完全依賴進口的曆史就這樣在一位民營企業家的手中宣告結束了。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中國保險公司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投資曹德旺的企業,讓他擴大生產。1985年6月初投產,當年就盈利70萬元,許多人說“曹德旺簡直是在印鈔票”。

然而,正是由於巨額的利潤,引起了許多人的妒忌。工廠之前是國有企業,人際關係複雜,而他在管理時又不可避免地得罪許多“權貴”。因此,曹德旺大部分時間都在應付政治上的檢查,這也讓他對人際關係複雜的高山鎮失去了興趣。1987年5月29日,包括福清縣縣委、上海耀華廠、曹德旺等在內的11個組織和個人成立了福建省第一個中外合資公司——福建耀華玻璃有限公司。

曹德旺雖然是農民出身,可是他懂得技術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到底有多重要。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企業家靠賺取差價來掙錢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嚐試放眼世界,創新技術。在一次去芬蘭的培訓中,曹德旺見到了一台先進的鋼化設備,它是由計算機控製的,不用模具也可以做邊窗玻璃。這台機器當時在世界上都是最先進的,它的造價自然也不低——150萬!這對於一個注冊資金隻有625萬的、剛起步的企業來說,無異於天文數字。但是曹德旺深知這台機器對公司來說意味著什麼,他回國之後,毅然決然地召開董事會,決定向銀行貸款。

設備最終還是買回來了,這套設備不僅讓公司在玻璃生產行業占據了一席之地,更為原始資本的積累立下了汗馬功勞。那時一片玻璃的製造成本大約是七八元錢,而市場價可以賣到500元,這樣的暴利可以說是任何其他行業都沒有的。即使這樣,耀華生產的玻璃價格仍遠低於進口玻璃的價格,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初戰告捷,形勢大好,這對於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事情。本來,日子就應該如此這般地走下去,每天開動機器,像印鈔票一樣地生產玻璃、積累資金、擴大規模,可隨著境外資本對中國市場的窺視,曹德旺卻在順風順水的發展中感覺到了潛在的危險。沒有技術競爭力的耀華一旦麵臨國際巨頭的挑戰,將慘敗於自己的家門口,而要避免這種厄運,就必須引進投資、研發技術。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福耀股票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