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充足資金的福耀,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革新生產技藝,很快便成為國內玻璃生產行業的龍頭老大。“不安分”的曹德旺又下定決心,在國外資本還沒有大規模進入中國玻璃生產行業之前,率先走出去!
福耀之後的發展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在美國設立的綠榕公司成立4年虧損500萬美元,與國際玻璃行業巨頭聖戈班聯姻,連續3年虧損,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福耀的成長壯大。但與此同時,也讓曹德旺更加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加入WTO之後,福耀抓住了機遇,不僅在國內合並了長春、雙遼、通遼等地的玻璃生產廠家,更成為奧迪、大眾等國際知名汽車品牌的玻璃供應商,這一切都與之前的經驗教訓分不開。
真正讓福耀集團名揚海內外的,並不是它們的產品質量,也不是它們的經營規模,而是它們在國際市場上兩次極為精彩的表現。
眾所周知,自從中國加入WTO以來,“傾銷”便成為所有企業“走出去”的最大障礙。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這是我們的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競爭的最大優勢,然而部分發達國家出於保護本國企業的考慮,經常運用WTO的一些條款裁定中國企業實施“傾銷”,並將其推上被告席。由於對國際貿易的規則不夠熟悉,許多企業紛紛選擇了放棄應訴,按照WTO的規定,這就意味著至少5年或者是永遠失去對該國的出口權,不僅企業受損失,整個行業的出口也將受到影響。
福耀集團於1996年開始大規模開拓海外市場,其後銷量急劇增加,2000年出口夾層玻璃已經達到2億片。然而2001年,福耀就遭到了反傾銷的指控,這對於剛進入國際市場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當時,美國商務部裁定,7家中國公司將產品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賣給美國經銷商,構成傾銷,將對中國的玻璃出口商加征3%~124%的關稅。
福耀集團並沒有被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和美國商務部嚇倒,曹德旺的應訴態度十分堅決。他聘請了國外專家為代表,成立了專門的反傾銷應訴辦公室,認真研究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同時在企業內部還成立了應對反傾銷調查小組,由曹德旺親自掌控。在這個過程中,福耀所整理的資料就達幾百公斤重,曹德旺對這次訴訟誌在必得!
很快,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就裁定中國汽車玻璃沒有在加拿大市場構成傾銷,駁回了相應的指控。福耀集團的反傾銷取得了突破。而美國那些巨頭企業並沒有死心,它們決心要把中國產品徹底地擠出美國市場。於是,在一種很不透明的情況下,美國商務部裁定中國企業對美國汽車玻璃行業造成損害,要加征反傾銷稅。甚至在這個裁定宣布時,都沒有通知中方的律師到場,福耀集團連一個正常的申辯機會都沒有。
一係列的不公平待遇讓曹德旺憤怒了,讓福耀的員工憤怒了。他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將美國商務部告上美國國際貿易法庭!這是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企業第一次正式狀告美國政府,曹德旺也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經過漫長的調查、申辯、裁定過程,2004年5月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來自中國的擋風玻璃行政複審的初裁結果公告,將福耀玻璃的傾銷率由原來的11.80%降低至0.13%(小於0.5%視同零傾銷稅率)。福耀贏得了這場“反傾銷”戰爭,曹德旺也成為“中國入世以來反傾銷勝利第一人”。國內媒體對這場官司予以了高度關注,那段時間,隻要談起WTO,就繞不過“福耀”的名字。福耀,成了中國人的驕傲!
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曹德旺得過的獎項恐怕連他自己也數不清。但是在這些名目繁多的獎項之中,有一個是曹德旺最看重,也是最特別的,那就是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
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由全球最大的4家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組織評選,旨在表彰那些利用遠見卓識、領導才能和卓越成就激勵他人的出類拔萃的企業家,素有“企業界的奧斯卡”之稱。作為一項享譽全球的企業家獎項,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評選有5大標準:(1)是否從無到有,白手起家;(2)是否始終誠信經營;(3)是否注重知識創新,注重知識產權;(4)是否具有全球影響力;(5)是否有發展前景。
2009年安永全球企業家大獎桂冠最終戴在了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的頭上,這是安永全球獎評選以來中國大區的企業家首次獲得該獎項,也實現了24年來華人獲此獎零的突破。暫且不談這項大獎的評審如何嚴格,單看看曹德旺的競爭對手,便知道他的勝出絕非易事。參與此次大獎角逐的有: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丁世忠、中國彙源果汁集團總裁朱新禮、中國雨潤食品董事長祝義才、理文造紙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文俊、SOHO中國主席潘石屹、攜程網首席執行官範敏、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這些人的名字大家不會陌生,他們的成就自然也不可小覷。而曹德旺之所以能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在於福耀集團對全球的影響力,在於他的企業家精神,在於他的個人誠信。
正如獲獎理由所講的那樣:“曹德旺的成就遠遠超越了汽車玻璃領域。福耀集團真正推動了中國汽車工業在海外的發展。他也為中國的公司治理開辟了先河。”
從“為中國人做一片玻璃”的夢想出發,曹德旺的人生之路越走越遠,福耀集團的實力越來越強,中國的玻璃製造業也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這一切都源於那個最初的夢想,源於一個企業家的愛國心、責任心。
◎行善應當低調還是高調
子貢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倆一起跟著孔子出遊。走到一條河邊的時候,他們看到一個小孩掉到了水裏,子路比較勇敢,就跳進河裏把小孩救了上來。後來孩子的家人知道了,牽了一頭牛來送給子路作為答謝,子路欣然收下了。當時由於戰亂,魯國許多人被賣為奴隸,因此魯國規定如果誰能出錢把自己的同胞贖回來,回到魯國之後,就可以從國庫領取這部分費用。一路上,子貢幫助許多人贖了身,可是回到魯國後他並沒有去國庫領錢。
子路和子貢誰的品德更高尚呢?許多人都覺得“施恩不受報”才是品行高尚,子貢花錢做好事卻不要酬勞,比子路的境界更高。可孔子卻不這麼認為!
他說:“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這裏的“賜”說的就是子貢。)意思是說,子貢做錯了啊!從今以後,魯國人不會再從別的國家贖回奴隸了。而對於子路,孔子則說:“魯人必拯溺者矣。”以後,魯國的人都會積極去救那些落水的人了。
很顯然,孔子的看法比普通人的“施恩不受報”又深了一層。
魯國的法律要求人們贖回自己的同胞,而費用由國家來承擔,也就是說,你如果有了惻隱之心,就會幫助自己的同胞,而在經濟上你也不會受到損失。這樣,你贖回的人越多,人們越誇讚你的品行,你也就有動力去贖回更多的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而子貢的做法卻打破了這種平衡,他贖回了人卻不要錢,人們對他的讚譽更高了,可是他卻無形中置別人於不義之地。假設有一位商人,他手中的錢剛好能贖回10個人,他將人贖回之後去國庫要錢吧,人家說他品行不好,沒有子貢高尚;不去要錢吧,自己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在權衡之後,他很有可能對那些人不管不問。這也就是說,子貢一個人得到了最高的讚譽,卻截斷了別人的行善之路。
子路呢?他救了人,人們會稱讚他。他救人之後還得到了好處,這件事雖然很多人議論時會不以為然,但如果到了自己身上,就會樂得不行。孔子也知道,真正高尚的人太少了,要想讓人們講求仁義,利益的“誘惑”是必不可少的。子路救人之後名利雙收,人們就會覺得做好事不僅能得到好的名聲,還能得到利益的補償,就會更加積極地去做善事。這就在無形中鼓勵大家去行善。
孔子看得要比一般人更加深遠,所以他不誇讚不要錢的子貢,而是讚美做了好事之後收取謝禮的子路。這一點,在現代仍有借鑒意義。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企業家成了中國社會超級富裕的群體,他們如何對待自己的財產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有的人選擇了享受,名表名車、豪宅豪宴;有的人選擇了做守財奴,留給下一代;有的人喜歡低調行善,以“無名氏”的名義捐贈財產;有的人喜歡高調行善,“捐了100萬希望全國13億人都知道”……當企業家與慈善聯係在一起的時候,高調行善還是低調行善成了最熱門的話題。
低調行善意味著做好事不留名,把錢捐給紅十字會、希望工程或者各種公益組織,捐了多少沒人知道,錢怎麼用也沒人清楚;高調行善意味著足夠的媒體曝光率,捐了多少錢曆曆在目,這些錢都流向了什麼領域,都救濟了哪些群體,也有據可查。但是高調行善有一個“壞處”,那就是有“炒作”和“作秀”的嫌疑,有自我宣傳的嫌疑。許多人拿了錢做好事,到頭來卻還要被人懷疑是“別有用心”,這種不信任無疑是當頭澆下的冷水,讓許多慈善家寒心。
曹德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做慈善的,沒有人能說出確切的時間。其實,他的善舉早在1987年承包高山玻璃廠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當時,以新蓋的瓦房做抵押來承包玻璃廠的曹德旺,一心想要把廠子做大,可是無奈資金有限。就在這時,他的一位小學老師找到他,希望他能夠把學校裏那些用了十幾年的破舊桌椅換換。曹德旺二話沒說,便借錢為學校捐了一批桌椅,並且拒絕了老師在桌椅上署上他名字的要求。匿名行善,這也是曹德旺一直以來都在追求的“無相布施”,即匿名布施。
在福耀集團不斷成長壯大的過程中,受過曹德旺恩惠的人不可勝數。有一次,他乘飛機時看到一則消息,吉林雙遼一位農民生了對雙胞胎,卻因為家裏窮無錢撫養,登報尋求幫助。很多好心人希望收養孩子,可是孩子的父母卻又舍不得。曹德旺看到之後,立即致電雙遼分公司,讓他們去查明情況,而後他決定向孩子的父母每月支付與雙遼職工同樣的工資,卻不用他們上班。福建永泰縣的一位老農,隻有一個智力低下的兒子,為了生計他給兒子買了一頭母牛,沒承想母牛兩年內所生的小牛相繼夭折,母牛也病死了。兒子因為失去了生活來源,積鬱成疾。老農多方求助無果,聽說曹德旺是一個熱心的人,便寫信到福耀求助。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多久福耀集團的人便把牛給他送到了家,曹德旺還親自寫信叮囑老農,要小心照料,以免重蹈覆轍。
這就是曹德旺,一個時刻準備行善,時刻把窮苦人生活中的小事裝在心裏的慈善家。除了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他自然也不會忘記家鄉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據不完全統計,曹德旺用於捐贈的資金累計超過2億元。
1996年,捐資300萬元建立“福耀廈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
1998年,捐資近700萬元支援長江流域抗洪搶險;
2001年,捐資114萬元救助福建沿海受台風災害的地區;
2002年,捐資83萬元幫助甘肅1200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2004年,捐資1300萬元為家鄉修建公路;
2005年,捐資600萬元修建福清高山中學教學樓;
……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曹德旺是一個典型的佛教徒,匿名布施也就是低調行善是他從事慈善事業之初的選擇,還有許多捐款並沒有見諸報端。他的第一次“高調行善”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在此次地震中,福耀集團捐款總金額達930萬元,其中曹德旺以個人名義捐款500萬元。之後,關於曹德旺捐款的新聞報道不絕於耳,像許多高調行善的慈善家一樣,他的行為動機也受到了許多人的猜測。特別是2009年,曹德旺宣布裸捐之後,他的一言一行都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