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 凡二百五十二條
《資世通訓》:“陰法遲而不漏,陽憲速而有。”
陽網疏而易漏,陰網密而難。
《景行錄》曰:“無瑕之玉,可為國瑞。孝弟之子,可為家寶。”
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家和貧也好,不義富如何?但存一子孝,何用子孫多?父不憂心因子孝,夫無煩惱是妻賢。言多語失皆因酒,義斷親疏隻為錢。既取非常樂,須防不測憂。樂極悲生。得寵思辱,居安慮危。榮深辱淺,利重害深。盛名必有重責,大功必有奇勳。甚愛必甚費,甚譽必甚毀。甚喜必甚憂,甚贓必甚亡。恩愛生煩惱,追隨大丈夫。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子曰:“不觀高山,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
荀子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素書》雲:“推古驗今,所以不惑。”
欲知未來,先察已往。
子曰:“明鏡可以察形,鑒古可以知今。”
過去事明如鏡,未來事暗似漆。
《景行錄》雲:“明旦之事,薄暮不可必。薄暮之事,哺時不可必。”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未歸三尺土,難保百年身。既歸三尺土,難保百年墳。巧厭多勞拙厭閑,善嫌懦弱惡嫌頑。富遭嫉妬貧遭辱,勤曰貪婪儉曰慳。觸目不分皆笑蠢,見機而作又言奸。思量那件當教做,為人難做做人難。寫得紙盡筆頭幹,更寫幾句為人難。
老子曰:“上士聞道,謹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景行錄》曰:“木有所養,則根本固而枝葉茂,梁棟之材成。水有所養,則源泉壯而流脈長,灌溉之利博。人有所養,則誌氣大而識見明,忠義之士出。可不養哉!”
《直言訣》曰:“鏡以照麵,智以照心。鏡明則塵埃不染,智明則邪惡不生。人之無道也,如車無輪,不可駕也。人而無道,不可行也。”
《景行錄》雲:“自信者,人亦信之,吳越皆兄弟;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敵國。”
《左傳》曰:“意合則吳越相親,意不合則骨肉為仇敵。”
《素書》雲:“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疑人莫用,用人莫疑。
《論語》雲:“物極則反,樂極則憂。大合必離,勢盛必衰。”
物極則反,否極泰來。
《家語》雲:“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亂。”
《書》雲:“致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預防其患也。”
《諷諫》雲:“水底魚,天邊雁,高可射兮低可釣。惟有人心咫尺間,咫尺人心不可料。”
天可度而地可量,惟有人心不可防。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對麵與語,心隔千山。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太公曰:“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勸君莫結冤,冤深難解結。一日結成冤,千日解不徹。若將恩報冤,如湯去潑雪。若將冤報冤,如狼重見蠍。我見結冤人,盡被冤磨折。
《景行錄》雲:“結冤於人,謂之種禍。舍善不為,謂之自賊。”
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常防賊心,莫偷他物。
古人雲:“若聽一麵說,便見相離別。”
禮義生於富足,盜賊起於饑寒。貧窮不與下賤,下賤而自生。富貴不與驕奢,驕奢而自至。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長思貧難危困,自然不驕。每思疾病熬煎,並無愁悶。
太公曰:“法不加於君子,禮不責於小人。”
桓範曰:“軒冕以重君子,縲絏以罰小人。”
《易》曰:“禮防君子,律防小人。”
《景行錄》曰:“好食色貨利者氣必吝,好功名事業者氣必驕。”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說苑》雲:“財者,君子之所輕。死者,小人之所畏。”
蘇武曰:“賢人多財則損其誌,愚人多財則益其過。”
老子曰:“多財失其守正,多學惑於所聞。”
人非堯舜,焉能每事盡善。
子貢曰:“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者也。”
人貧誌短,福至心靈。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擊壤詩》雲:“平生不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你害別人猶自可,別人害你卻何如?嫩草怕霜霜怕日,惡人自有惡人磨。有名豈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勝碑。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有意得其勢,無風可動搖。得道誇經紀,時熟好種田。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張無擇曰:“事不可做盡,勢不可倚盡。言不可道盡,福不可享盡。”
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倚盡,勢盡冤相逢。福宜常自惜,勢宜常自恭。人生驕與奢(人間勢與福),有始多無終。
太公曰:“貧不可欺,富不可勢。陰陽相推,周而複始。”
王參政“四留銘”:“留有餘不盡之功,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遺子孫。”
《漢書》雲:“勢交者近,勢竭而亡。財交者密,財盡而疏。色交者親,色衰義絕。”
子遊(孔子的弟子。)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黃金千裏未為貴,得人一語勝千金。千金易得,好語難求。好言難得,惡語易施。求人不如求己,能管不如能推。用心閑管是非多。能者乃是拙之奴。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小船不堪重載,深徑不宜獨行。踏實地,無煩惱。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是病是苦,是安是樂。非財害己,惡語傷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景行錄》雲:“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機不密,禍先發。不孝怨父母,負債恨財主【重刊本作“貧苦恨財主”】。貪多嚼不細,家貧怨鄰有。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但願有錢留客醉,勝如騎馬倚人門。貧居鬧市無人識,富在深山有遠親。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仁義盡從貧處斷,世情偏向有錢家。吃盡千般無人知,衣衫襤褸有人欺。寧塞無底坑,難塞鼻下橫。馬行步慢皆因瘦,人不風流隻為貧。人情皆為窘中疏。
《禮記》曰:“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也。是故先王因為酒禮,一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避酒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