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那位劉鎮公子這麼快就找上了門。原因是他在開封街頭碰到了老家時上了心卻沒到手的一個姑娘,上門去騷擾了幾回,今天竟然被一個過路的撞見,收拾了一頓。
在接到劉鎮的隨從報信的那一刻,遊師孟的心裏就叫起了苦。他心裏明白,敢在京城出手打人的,沒有幾個好惹的。隻怕背後的勢力不是自己這小小的七品官能磕的動的。同時,又對這個劉公子大為不滿,你真把這開封當成你們鄉下那鬼地方呀?看上誰家姑娘就敢當街下手去搶?現在碰到釘子了就要來扯我?幹嘛不去找你家親戚呢,真是莫名其妙。
鬱悶歸鬱悶,這種小規模的治安衝突原則上卻又在他自己的管理範圍之內,以前不敢插手的原因是因為人家沒人把這開封縣衙當回事,如今人家苦主上門了,再推脫就有些說不過去了。遊師孟隻好發火簽讓衙役們去將當事人捉拿歸案,同時千叮嚀萬囑咐,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和衝突雙方動粗,隻要把人帶回來,到時候調解一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萬事大吉了。
衙役們很快就把當事人三方全都帶回了衙門,可事情的發展卻遠遠超過了遊師孟的想象。
先是劉鎮說自己昨日被孫小翠潑了一身水,不光壞了一身好衣服,還弄的受了點風寒,要讓孫小翠賠他的衣服和湯藥費。然後又指著高文舉說他的主子打了自己的隨從,照樣也要他賠湯藥費。
還沒來得及審問被告。接著,原本是被告之一的孫小翠又當堂狀告劉鎮對她心懷不軌,幾次三番上門騷擾不說,還打傷了她的叔叔和堂兄,並且砸壞了她們店裏的許多事物,她要讓劉鎮賠償打傷人,砸壞東西的錢,而且還要讓官老爺告誡劉鎮,以後不許再騷擾自己。
得,兩頭都成了原告,這官司有的打了。遊師孟一個頭兩個大,隻得將爭吵不休的雙方勸解了兩聲,又向劉鎮口中的幫凶高文舉出言相問,問他那打傷了人卻逃之夭夭的主子人在何處?
接下來,讓遊師孟更加瞠目結舌的事情發生了。人家高文舉指著自己一臉的烏青,當堂狀告劉鎮當街逞凶,將自己打傷,並且聲明,自己隻不過是路過當地時,看到孫小翠一家人被打成那樣,心有不忍,這才出言阻止劉鎮繼續行凶的,不料竟被他當街毆打的渾身是傷。最重要的是,他壓根就不認識劉鎮所說的那什麼人,自己的身份是進京趕考的舉子,根本就不是什麼人的隨從。
好嘛,來了三拔人,都成了原告。遊師孟快崩潰了,他覺得這些人根本就是串通起來合夥來玩自己的。否則,這世上哪有這麼扯淡的事?
很快的,在現場目擊者的幫助下,事情的經過源源本本的呈現到了大家麵前,因為沒有證據證明挨打的高文舉和揍了劉鎮的壽昌相識,這件事就被分別列成了兩個案子來處理了。
遊師孟心裏很清楚,這事的想因全都是因為那個劉鎮不知深淺,把京城當成了鄉下小地方,想耍威風,結果被人揍了一頓,人家正主跑了,他卻找了個不相幹的人出氣。不想,這位也是個惹不起的,人家隻憑著這舉子的身份,估計隨便糊弄不過去了。想來想去,最好拿捏的,就是孫小翠和孫富貴一家人了。
沒奈何,遊師孟隻得先安排人手給孫富貴父子以及高文舉醫傷,並且去評估店中損壞的物品價值。至於劉鎮和高文舉,他隻能分別安撫談話了。希望能把此事大事化了,小事化了。
可讓他很意外的是,不光劉鎮不同意妥協,高文舉也根本不理他這茬,他不要賠償,隻要依法處理劉鎮,要讓他接受教訓。
遊師孟心裏這個糾結啊。思前想後,他覺得還是保住劉鎮要緊,起碼通過他能和祁國公府搭上線,或許日後對自己有什麼幫助。至於高文舉,想個辦法安撫下來,給他許個什麼願也就是了。至於孫小翠一家人,說上幾句好話,保證讓劉鎮以後不支騷擾他們,估計他們就心滿願足了。
可這些事情,最終要解決的那一方,還得著落在劉鎮身上,不要他認罪,隻要他能服個軟,到時候和孫小翠一家取得和解,那麼高文舉路見不平的條件就不成立了,事後再和解自然也就容易一些了。
於是,遊師孟將事情的突破口放到了劉鎮身上。無奈幾次三番勸解均告失敗。這位劉公子強橫的緊,隻是一個勁的催他先將那兩個打自己的凶手擒拿歸案再說。
遊師孟,徹底沒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