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子一定會大聲斥責孩子,孩子一定會委屈地抱怨媽媽沒有把水杯放在安全的位置,然後,他們可能會爭吵起來……”
“如果發生在我家裏,我妻子一定會先跑過去看孩子有沒有被劃傷或燙傷,然後對孩子說:‘對不起,媽媽把杯子放得太靠邊了,幸好沒有傷到你!’然後,我的兒子一定會說:‘媽媽,對不起,是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沒有嚇到你吧!’”李先生說道:“你瞧瞧,我的家人都樂於爭當‘壞人’呀!”
在這個故事中,爭當“壞人”、主動認錯的李家人過得快快樂樂,而一味推諉責任、不肯認錯的張家人卻每日爭執而不得安寧。在星雲大師看來,主動承認錯誤是獲得安寧生活的重要法門,它和佛教主張的懺悔修持是一樣的,也是佛教和世俗觀念都極為推崇的美德。
“認錯是改正的一半”,另一半是什麼呢?那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彌補自己的過錯,這樣不僅可以將為錯誤付出的代價最小化,還可以讓別人認識到你改正錯誤的決心和誠意,就像前麵故事中的年輕人不但主動向經理承認了錯誤,還提出了解決的方案:由自己來彌補一萬元的虧空,這樣的態度自然比空認錯、不解決問題更容易令人接受。
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上天沒有能力把我們變成聖賢,上天也不能使我們成為販夫走卒,成聖希賢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
——星雲大師
平凡與平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前者如一顆使用中的螺絲釘,雖不起眼,卻真真切切地發揮作用,實現價值;後者就像廢棄的釘子,身處機器運轉之外,無心也無力參與機器的運作。
平凡者縱使渺小卻挖掘著自己生命的全部能量,平庸者卻甘居無人發現的角落不肯露頭。雖無驚天偉績但物盡其用、人盡其能,這叫平凡;有能力發揮卻自掩才華,自甘埋沒,這叫平庸。
世間生命多種多樣,有天上飛的,有水中遊的,有陸上爬的,有山中走的;所有生命,都在時間與空間之流中兜兜轉轉。生命,總以其多彩多姿的形態展現著各自的意義和價值。
“生命的價值,是以一己之生命,帶動無限生命的奮起、活躍”,智慧禪光在眾生頭頂照耀,生命在閃光中見出燦爛,在平凡中見出真實。所以,所有的生命都應該得到祝福。
“若生命是一朵花就應自然地開放,散發一縷芬芳於人間;若生命是一棵草就應自然地生長,不因是一棵草而自卑自歎;若生命不過是一陣風則便送爽;若生命好比一隻蝶,何不翩翩飛舞?”梁曉聲筆下的生命皆有一份怡然自得、超然灑脫。芸芸眾生,既不是翻江倒海的蛟龍,也不是稱霸林中的雄獅,我們在苦海裏顛簸,在叢林中避險,平凡得像是海中的一滴水、林中的一片葉。海灘上,這一粒沙與那一粒沙的區別你可能看出?曠野裏,這一抔黃土和那一抔黃土的差異你是否能道明?
每個生命都很平凡,但每個生命都不卑微,所以,真正的智者不會讓自己的生命隕落在無休無止的自怨自艾中,也不會甘於身心的平庸。
你可見過在懸崖峭壁上卓然屹立的鬆樹?
它深深地紮根於岩縫之中,努力舒展著自己的軀幹,任憑陽光暴曬,風吹雨打,在殘酷的環境中它依舊始終保持著昂揚的鬥誌和積極的姿態。或許,它很平凡,隻是一棵樹而已,但是它並不平庸,它努力地保持著自己生命的傲然姿態。
有這樣一個寓言讓我們懂得:每個生命都不卑微,都是大千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一隻老鼠掉進了一隻桶裏,怎麼也出不來。老鼠吱吱地叫著,它發出了哀鳴,可是誰也聽不見。可憐的老鼠心想,這隻桶大概就是自己的墳墓了。正在這時,一隻大象經過桶邊,用鼻子把老鼠吊了出來。
“謝謝你,大象。你救了我的命,我希望能報答你。”
大象笑著說:“你準備怎麼報答我呢?你不過是一隻小小的老鼠。”
過了一些日子,大象不幸被獵人捉住了。獵人用繩子把大象捆了起來,準備等天亮後運走。大象傷心地躺在地上,無論怎麼掙紮,也無法把繩子扯斷。
突然,小老鼠出現了。它開始咬著繩子,終於在天亮前咬斷了繩子,替大象鬆了綁。
大象感激地說:“謝謝你救了我的性命!你真的很強大!”
“不,其實我隻是一隻小小的老鼠。”小老鼠平靜地回答。
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綻放光彩的刹那,即使一隻小小的老鼠,也能夠拯救比自己體型大很多的巨象。故事中的這隻老鼠正是星雲大師所說的“有道者”,一個真正有道的人,即使別人看不起他,把他看成是卑賤的人,他也不受影響,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人格、道德,不一定要求別人來了解、來重視。他依然會在自我的生命驛旅中將智慧的種子撒播到世間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