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章(1 / 1)

知識鏈接:

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塔城、喀什、莎東、葉城和烏魯木齊等地。

烏孜別克人多數從事商業、手工業。少數居住在新疆北部的烏孜別克人從事畜牧業。

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屬阿爾泰語係突厥語族西匈語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拚音文字。由於長期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雜居,所以大部分烏孜別克族人都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

艾捷克的故事

烏孜別克族是我國新疆地區一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有烏孜別克人在的地方就一定少不了他們歡快的歌聲和優美的舞姿,他們的歌聲渾厚動聽,舞姿輕快舒展,都具有濃厚的西部fengqing。說起歌舞,就不得不提到他們獨具民族特色的民間樂器,有代表性的有“都塔爾”、“斜格乃”、“熱瓦甫”等,表演者多是自拉自唱,這種表演形式使演唱者的演唱情感表達得自然流暢、淋漓盡致,更能讓聽者入境,使其倍受感染。

艾捷克作為木卡姆音樂的主要演奏樂器之一,是較有特色的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的弓拉弦鳴樂器,它的音色清新、明亮而且渾厚,用於獨奏、合奏或伴奏皆可。關於艾捷克的來曆,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呢!

烏孜別克族故事源於連接著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絲綢之路。相傳很久以前,來自波斯的粟特商人頭腦靈活,擅長經商。他們的商隊裏有一個機靈幽默的小夥子,名叫艾捷克。

艾捷克是木卡姆音樂的主要演奏樂器之一一天,艾捷克隨商隊來到了長安城做生意。一進城,他就被眼前的一派繁華景象所吸引了,他一邊遊玩一邊逛,不知不覺走了很長時間,他的肚子已經餓了。於是,他就來到了粟特人開的飯館,準備先填飽肚子,下午再接著逛。

沒想到的是,飯館的老板居然是個漂亮的姑娘。兩個同鄉人在茫茫人海的外鄉相遇,真是緣分不淺。他們一見鍾情,聊著聊著就難舍難分了。美麗的姑娘對艾捷克傾訴了自己的思鄉之情,她說她很懷念家鄉胡琴那美妙的琴聲,可是現在再也聽不到了。小夥子安慰她說:“這有什麼難的?等我下次從波斯回來,就帶一把胡琴給你。以後想什麼時候聽就什麼時候聽,那有多好!”姑娘聽了艾捷克的話高興極了,看到他如此善解人意,心裏更加喜歡了。於是,兩個人約定了下次見麵的時間,就依依不舍地分開了。艾捷克臨走時,姑娘還不忘囑咐他盡早把胡琴帶回來。

回到商隊,艾捷克riri夜夜思念著美麗的姑娘,更是時時刻刻不忘姑娘的囑托。他回到波斯去辦的第一件事就是買胡琴。抱著這把胡琴,眼前都是姑娘的笑臉,他多想立刻飛到姑娘的麵前,親手把胡琴送給她啊!就這樣懷著滿心的幻想和快樂,他又隨商隊上路了。不久,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艾捷克在路上得了一場很重的感冒死了。臨終前,他把心愛的胡琴交給了同行的夥伴們,拜托他們一定要把琴交到姑娘的手中。

夥伴們經曆長途跋涉,終於到達了長安。他們把琴完好地交給了姑娘,並哭著講述了艾捷克得病去世的經曆。姑娘接過胡琴,已是泣不成聲,艾捷克臨終還不忘自己的囑托,真是太令人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掉淚了。

為了紀念小夥子,姑娘還特意給這把胡琴取名“艾捷克”。從此以後,長安的小巷裏總能聽到艾捷克哀傷的琴聲,讓人聽了就想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