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日本首相有三名候選人:一是禿子,一是滿頭白發,一是半禿頂,這個半禿頂的就是東條英機,在這看似無意的閑談中,大臣沒有想到其中暗藏機關,因為他在聽到問題之後,神色有些猶豫,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聰明的記者從這一瞬間,就推斷出最後的答案,獲得了獨家新聞。因為對方停頓下來,肯定是在思考:半禿頂是否屬於禿子?
多練習“解話”、“接話”的功夫,可提高你表達言外之意及傾聽弦外之音的本領。
在商場上,有時為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客戶會用一些不存在的“實事”來進行試探或脅迫,我們稱之為“偽理由”,這時候就看我們的“聽力”如何了!
例如對方會說:
——“在別的經銷商那裏也有同樣的商品,價格要便宜的多!”
——“產品是不錯,不過我們還要考慮考慮!”
——“還有幾家供應商,也來找過我們!”
其實要想判定對方所說是否屬實並不難,隻需要問得具體一些,對方便開始閃爍其辭了,畢竟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公關專家提醒你,與上級領導談話時更要注意,因為領導的語言是最具揣摩性的。
比如你剛到一家公司不久,領導找你談話:“你到公司還沒多久,工作成績不錯,以後有什麼打算呢?”很輕鬆的一句話卻含有領導特殊的意圖,他是在考察你的工作心態。
你若很坦率地說出自己的理想誌向,領導會以為你過於幼稚而缺乏城府;你若大談自己與公司不相幹的事業理想,上司會了解到你眼下隻是把公司當成一個跳板,一旦有了機遇你就會遠走高飛,根本沒有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算。
這時你就該謹慎而言:“我想就目前的工作先幹一段時間再說,以後再做打算也不遲。”以這種含蓄的語言回答是比較穩妥的。
要學會暗藏釋說,以柔克剛。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說話人是利用會話隱涵來侮辱人,聽話人就更應注意了。聽話人不僅要善於聽出對方的惡意,而且必要時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對方一個含蓄的回擊。
據說,有一位商人見到詩人海涅(海涅是猶太人),對他說:“我最近去了塔希提島,你知道在島上最能引起我注意的是什麼?”海涅說:“你說吧,是什麼?”商人說:“在那個島上呀,既沒有猶太人,也沒有驢子!”海涅回答說:“那好辦,要是我們一起去塔希提島,就可以彌補這個缺陷。”
這裏商人把“猶太人”與“驢子”相提並論,顯然是暗罵“猶太人與驢子一樣,無法到達那個島”,而海涅則聽出了對方的侮辱和取笑,回答時話裏有活,暗示這個商人是個驢子,使商人自討沒趣。
言談能告訴你一個人的地位、性格、品質及至流露內心情緒,因此聽弦外之音是“察言”的關鍵所在。隻有正確地“察言”,才能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把握他們的想法,更好地溝通。
《禮記·樂禮》上講“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主要意思是說,人的聲音是隨著內心的變化而變化的。內心的變化又是受外物的影響而變化的。所以古人雲:“心氣之征,則聲變是也。”
古人用五行來劃分人的五種聲音:
金聲者,悅耳和潤。木聲者,高亢響亮。水聲者,緩急相間。火聲者,焦急暴烈。土聲者,沉重厚實。
人的聲音確實各不相同。既與先天遺傳有聯係,又受後天生長環境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說話的聲音還表現出這個人的健康狀況和文化品格。是俗是雅,是貴是賤,是剛是柔,是智是愚。
一個人音調的抑揚頓挫又反映在說話的具體語氣上,音調通過語氣借助語言表達出來。而語氣比語言更具有個人感情色彩。一個人的心態和精神狀況直接影響著語氣表達感情色彩的深淺濃淡。俗話說:“聽話聽音,澆樹澆根。”把握一個人的聲音,就有可能了解一個人。
低聲和氣型這一類型大多是男性。這類男性一般胸襟開闊,樸實厚道。他們有一定的寬容心和堅韌力,能夠堅定自己的信念,獨立幹自己的事業,能吸取別人的長處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具有同情心,能夠幫助和體諒他人。而這一類型的女性也比較溫柔和善、通情達理。但這類人的缺點是多愁善感,有時顯得優柔寡斷。
輕聲弱氣型這種人說話很輕柔,像底氣不足。這類人為人處世比較小心謹慎,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言談舉止非常典雅,又顯得十分謙恭,很懂得尊重人。這類人看似具有寬廣胸襟,從不刻意要求他人,也不過分責怪他人,但他會采用悄無聲息的方式漸漸疏遠你。怕沾惹上麻煩是這類人狹隘的一麵。
高聲大氣型這類人性格多是比較粗獷、豪爽,為人坦率、耿直、真誠、熱情,說話、做事愛直截了當,從來不會拐彎抹角兜圈子。但這類人比較暴躁,缺乏耐心。一旦受委屈他們會盡力為自己挽回,毫不示弱,據理力爭,直到挽回自己的損失為止。他們有時會在緊急情況下充當先鋒,起召喚、鼓動的作用,但有時缺乏理性智慧,容易被狡猾的人所利用。
凝重深沉型這種人具有大才,對人情世故看得很透徹,具有很高的理想與遠大的抱負;但他們往往不屑於世俗濁流,清高自潔。這種人往往得不到重用,壯誌難酬,抱負難得施展。
尖銳犀利型這種人說話尖銳犀利,堅固苛刻,從不體會對方的感受。在談話時,一旦抓住對方語言的漏洞,就會不留情麵地攻擊到底,讓對方無話可說,顏麵掃地。這類人愛攻擊別人的弱點,很難把握大局麵,觀點過於偏激,待人也比較挑剔,很刻薄。
剛毅堅強型這種人語調果斷有力,響亮幹脆。他們辦事原則性強,公正無私,是非分明。但是由於原則性太強讓人覺得沒有商量的餘地,多少顯得不善變通,過於固執。不過由於他們能做到公正廉潔,舍己為人,還不失大將風度,往往能得到人們的尊重與擁護。
溫順平暢型這類人說話速度較慢,音調適中,語氣平和。他們性格溫和,淡泊處世,與世無爭,易與人相處。但因為天性溫和軟弱,行動上缺乏剛強與魄力,常有息事寧人的思想,因而膽小怕事,不愛招惹是非,對外界複雜的事物采取逃避態度。如果他們身邊能有一位積極上進的人常熏陶指導他,增強他的魄力,他們就會成為一個剛柔並濟的人,能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事業。
此外,說話語氣平穩的人,性格比較正直;說話音調平直,詞語含糊不清者,比較平庸,沒有才氣;說話音調明朗,節奏適當,抑揚頓挫分明的人,具有藝術性,是位理想主義者,他們不注重現實,愛幻想,愛浪漫;說話語氣很衝,語調鏗鏘有力的人,往往是任性的人,做事武斷,態度蠻橫霸道;說話語氣低沉、緩慢,語調斷斷續續,這類人多疑,凡事都抱有懷疑態度;說話語氣、音調、音色均變化頻繁的人,這類人輕率不穩定,沒有責任心,自私自利思想嚴重;說話音調又細又尖,刺耳難聽,這類人一般很孤僻,不容易與他人交往。
在談話過程中,音調突然增高或變低,證明說話者要強調他重要的言語,你要仔細聽了;談話者故意將音調壓低、拖長、突然停止或停頓的時間稍長,這證明說話人想讓你仔細揣摩他的話,理解他的話。
與音調相類似,語速同樣也是說話者心理、感情和態度的流露,語速的快慢、緩急直接反映著說話人的心理狀態。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說話方式、語言速度,有的人天生屬於慢性子,說話慢慢吞吞,不疾不徐,任憑再急的事情,他也照樣雷打不動地用他那種獨有的語速來敘述給別人聽;有的人天生是個急性子,說話就像打機關槍,一陣兒緊似一陣兒,容不得旁人有插嘴的機會。大多數人介於二者中間,說話的時候語速屬於中速。這些是每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性格特征,是客觀固有的,而且長期存在。
一個心理健康、感情豐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會表現出不同的語速。一般而言,說話語速較慢的人比較厚道老實,性格內向,可能會有點木訥。而說話飛快的人,比較精明,熱情外向,偏向於張揚的性格。
有些人在麵對別人伶俐的口舌、獨到的見解、逼人的語勢的時候,或緘口沉默,或支吾其辭,一副笨嘴拙舌、口訥語遲的樣子,很可能是因為這個人產生了卑怯心理,對自己沒有信心,又或者被對方說中了要害,一時難以反駁。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微妙地領略語速中透露出的各種人的豐富的心理變化。一位平常說話慢慢悠悠、不著不急的人,麵對一些人對他說出不利的話的時候,如果他用快於平常的語速大聲地進行反駁,那麼很可能這些話都是對他的無端誹謗;如果他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那麼很可能這些指責就是事實,他自己心虛、中氣不足。當一個平時說話語速很快的人,或者說話語速一般的人,突然放慢了語速,就一定是在強調著什麼東西,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音調、語速都可以很微妙地反映出一個人說話時的心理狀況,留意他的語調語速變化,你就留意到了他的內心變化。
在談話當中,我們要關注一下對方的話題,因為一個人的心理情況往往在話題中表露出來。也許對方並未直接說出自己的心境,但你隻要仔細分析對方話題的內容,一定能獲取對方某方麵的信息。話題是心理的間接反映。
愛談論自己的人有的人與人交談時,愛談起自己的情況,包括自己的個性、自己的愛好、自己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這樣的人性格比較外向,也比較忠厚。一般他們的感情色彩鮮明而且強烈,主觀意識比較濃,愛公開表露自己的優點與長處,多少有點虛榮心。他們渴望交談者能關注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能在眾人的談話中處於焦點位置。
不愛談論自己的人相反來說,如果一個人不愛談論自己的有關情況,對自己的信息很有防範傾向,哪怕一些可以公開的個人話題也不願涉及。說明這類人的性格比較內向,往往對事物的看法觀點不鮮明,感情色彩比較弱,主觀意識也比較淺薄。這類人比較保守,多少帶有自卑心理,也許其中有些人很含蓄,但城府很深。
愛談論他人的人有一類人愛與對方談論第三者,將另外一個人的方方麵麵作為話題,並滔滔不絕,評論不休。不住地向對方說起第三者的是非功過,當然還是貶低的方麵多,多以批判為主。往往被談論的第三者與談話雙方都很熟悉。這時你該留心了,他不停地向你說起第三者的意圖是什麼?很可能在他批判時他還要促使你發表一下看法。這時你要明白對方的用意,千萬不可也妄加指責第三者,最好把話題岔開,對方是想借機來了解你的一些情況。這類人不少,你最好提高警惕。
在談話中不願涉及到金錢話題的人這類人對金錢很敏感,談話中故意繞開金錢的話題不談。他們往往信心不足,缺少理想。之所以不談金錢,是因為他們把金錢看得太重,有一種金錢至上的觀念。他們太注重現實,很有物質崇拜傾向,常將賺錢定為自己人生的奮鬥目標,但真正有了錢卻沒什麼理想,思想上很平庸。他們即使很有錢,也不會樂善好施。當擁有巨大的財富時,他們又為自己的財產安全感到不安。這類人活得很不快樂,心靈很空虛。
愛發牢騷的人談話中愛從某一話題中引發出牢騷來,或對人,或對事,牢騷不止。這類人多屬於追求完美的人。他們擁有很強的自信,做什麼事情要求都比較高,因為他們心中時刻樹立著最理想的金牌。一旦自己做錯了就埋怨自己,別人做得不好他更不能放過。但世間永遠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這類人比較理想化,在現實實踐中做得不夠,但隻知抱怨做得不好,並不知從現實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愛讚美對方的人有一類人在交談中很愛在話題中讚美別人。讚美對方的個性,讚美對方的愛好,讚美對方的職業,讚美對方的家庭等等。使人感覺到一種過度的恭維,沒有實在感。這類人一般會用心計。他恭維你是想讓你對他產生好感,很可能在談話中有目的,有事要求你幫忙,隻是不好開口。沒有原因的恭維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