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呼吸道痰液。痰多稀薄者,可以反複翻身拍背以利於痰液排出,也可遵醫囑口服祛痰藥物。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吸痰或采用超聲霧化吸入。
配合醫生進行抗感染藥物的治療。
新生兒腹瀉
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腹瀉的症狀
輕度:每天大便5~6次,多至十餘次,蛋花樣或水樣,黃或黃綠色,有白色小塊,可有低熱、溢奶,精神飲食尚好或略減,體重不增或略降,無脫水。
重度:每天大便10次以上,水樣便,黃色,嘔吐,發熱,尿少,食欲差,體重下降,迅速出現脫水和酸中毒,低鉀、鈣、鎂血症等。
腹瀉的病因
寶寶免疫功能差,尤其是腸道的免疫能力更低。當腸道感染時,沒有能力去減弱和中和細菌的毒力。另外,胎寶寶在子宮內是在相對無菌的溫室環境中生長,生後立即在眾多的細菌、病毒汙染環境中生長,抵抗力太弱,消化功能和各係統功能的調節機製也比較差,因此,寶寶易患消化功能紊亂,同時也易患感染性腹瀉。
腹瀉的防治措施
輕度腹瀉,應減少喂奶量和延長喂奶間隔時間,人工喂養者可暫給稀釋乳等易消化食物,然後逐漸增加乳量。
重度腹瀉需輸液時,應禁食6~12小時或更長時間,吐瀉好轉後,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地逐漸恢複飲食,輕症要3~4日,嚴重吐瀉者經5~10日方可恢複正常飲食。
觀察和記錄排尿時間和尿量。勤換尿布、勤洗臀部,預防尿路感染和尿布性皮炎。
控製感染,針對病因,選用抗菌藥物。
配合醫生,對症治療。
寶寶便秘
寶寶便秘是一種常見病症,指大便幹硬,隔時較久,有時排便困難。
便秘的症狀
大便幹硬、排便哭鬧、排便周期延長、糞便汙染內褲;若便秘時間較長,則會出現食欲減退、腹脹甚至腹痛、頭暈、睡眠不安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脫肛或肛裂出血等症狀。
便秘的原因
飲食不足。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
食物成分不當。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合物不足,大便易呈堿性,幹燥;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大量不能溶解的鈣鹽,糞便增多,且易便秘。
腸道功能失常。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
體格與生理的異常。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
精神因素。寶寶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
便秘的治療措施
若是母乳喂養,由母乳量不足所致的便秘,常伴有體重不增、食後啼哭等症狀。隻要增加乳量,便秘的症狀隨即緩解。牛奶喂養的寶寶更易發生便秘,這多半是因牛奶中酪蛋白含量過多,因而使大便幹燥堅硬。這種情況可減少奶量,增加糖量,即把牛奶的含糖量由原來的5%~8%增加到10%~12%。經以上方法處理仍不見效的,可以采用開塞露通便。適當地按摩寶寶肛門口,這能引起生理反射,促進排便。
寶寶發熱
正常寶寶肛溫在36.2~37.8℃,腋下溫度在36~37℃;寶寶肛溫超過37.8℃,腋溫超過37℃,即為發熱。
發熱的症狀
出汗:首先是皮膚血管擴張,以後開始出汗,汗珠先出現在前額,兩側鬢角,以後在胸部和大腿內側,若不注意補充水分可致脫水。
脫水熱:生後2~3天體溫升高,煩躁,哭鬧,周身皮膚潮紅和尿少。
感染:各種感染使體溫升高,除發熱外,伴有感染中毒症狀,如反應低下、吃奶減少、哭聲低弱、麵色發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