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的衝調步驟
新爸爸媽媽要掌握衝調奶粉的步驟:
在衝調奶粉前,應用洗手液和清水將雙手洗幹淨。
用瓶刷將奶瓶等器具衝洗幹淨。
將幹淨的奶瓶、奶蓋及奶嘴放入鍋內,用清水浸沒,蓋上鍋蓋煮沸10分鍾,冷卻。
在另外一個水壺中將飲用水煮沸後,涼至50℃。
參照奶粉包裝上的使用量,將所需要量的溫開水倒入消毒後的奶瓶中。
根據包裝上的說明,用包裝內的專用量匙量取正確量的奶粉,加入瓶中。
蓋上瓶蓋,輕搖奶瓶,直至奶粉完全溶解。
將奶液滴在手背上試溫,感覺不燙即可。
喂奶粉的注意事項
給寶寶喂奶,以坐姿為宜,肌肉放鬆,讓寶寶頭部靠著媽媽的肘彎處,背部靠著前手臂處,呈半坐姿態。喂奶時,先用奶嘴輕觸寶寶嘴唇,刺激寶寶吸吮反射,然後將奶嘴小心放入寶寶口中,使奶瓶保持一定傾斜度,奶瓶裏的奶始終充滿奶嘴,防止寶寶吸入空氣。中斷給寶寶喂奶,新媽媽隻要輕輕地將小指滑入其嘴角,即可拔出奶嘴,中斷吸奶的動作。注意事項:
當寶寶吃飽或不想再吃時,不要強迫寶寶進食。
不要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因為奶水中的糖類會腐蝕寶寶牙齒,易造成蛀牙。
不可自己任意加減奶量,應按醫師的指示喂食。
養成每餐固定間隔及固定時間的良好喂食習慣。
喂食中分段排氣較最後排氣效果佳,並應注意寶寶含著奶嘴的密合程度。
不宜用礦泉水衝奶粉
衝奶粉最好選用燒開的自來水,不要用礦泉水。因為,礦泉水含礦物質較多且成分複雜,寶寶腸胃消化功能及腎髒功能發育還不健全,容易增加腎髒負擔。另外,也不能用米湯衝奶粉,因為,米湯中有一種脂肪氧化酶會破壞奶粉中的脂溶性維生素A,不但不能使二者的營養相加,還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不要隨便更換配方奶
寶寶還處於初步發育階段,身體各項功能並不健全,對食物的變換比較敏感,較難適應頻繁的變換,尤其是對於奶粉這樣天天都會接觸的重要食物。所以不宜頻繁為寶寶更換奶粉。
頻繁換奶粉會給寶寶還未發育成熟的消化係統帶來不必要的負擔,一般寶寶適應不了,可能會出現拉肚子、便秘、哭鬧、過敏等情況。
如果新爸爸媽媽認為寶寶實在不適合食用某個奶粉,可以考慮轉換品牌,但要明確這是一個不能操之過急的過程,得循序漸進,且要考慮到不宜更換到品種差別過大的其他產品。
給寶寶換奶粉切忌過快,可用新舊混合的方法,即在原先食用的奶粉中適當添加新的奶粉,可以從少量開始慢慢增加,前半階段可以稍微緩慢一些,讓寶寶有個適應的過程,到了後半段可以適度加快,直到完全轉換到新的奶粉為止。
先在舊奶粉裏添加1/4新奶粉,吃3~4天,寶寶無不良反應後,在舊奶粉中混入1/3新奶粉,吃2~3天,然後新舊奶粉各占一半吃,吃1~2天寶寶都能適應時,就可以混入2/3的新奶粉吃1~2天,然後直接給寶寶喂食新的奶粉。
奶粉不宜衝得過濃
用全脂奶粉喂養寶寶時要注意,奶粉不要配製太濃。目前全脂奶粉或強化奶粉均含有較多鈉離子,若稀釋不夠會使寶寶鈉的攝入量增高,增加其血管負擔、血壓上升,甚至可能引起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抽搐、昏迷等危險。另外,強化奶粉還補充了加工製作中損失的維生素與牛奶中容易缺少的元素,這些更應該加以稀釋,才能適用於寶寶。雖然奶粉中的蛋白質經高溫凝固,比牛奶蛋白質容易消化,但是寶寶的消化能力差,奶粉衝得過濃,仍不好消化。新媽媽應嚴格按照每種奶粉說明書上的衝調方法來配製。
掌握衝奶粉的水溫
不同牌子的奶粉有不同的配比說明,但一般來說都是用40~60℃的溫水衝較好。這個溫度不僅有利於加快化學反應的速度,促使糖、奶粉等在液體裏的溶解,調出比較均勻的溶液,且能保證奶粉裏的營養物質不被破壞。
如果水溫過高,一是會使奶粉結塊,無法充分溶解;二是會使奶粉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影響消化吸收。另外,某些對熱不穩定的維生素、免疫活性物質(如雙歧杆菌)等很容易因此遭到破壞,營養價值大打折扣。而水溫偏低,則不易泡化,直接影響奶粉的溶解和寶寶的消化吸收。
衝調奶粉時,可用手腕內側皮膚測溫,以感覺溫熱而不燙手為宜。
或者也可先將適量的涼開水和熱開水混合,然後放入適量奶粉搖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