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要現喝現衝
有些父母晚上把衝調好的奶粉放在溫奶器中,等到寶寶晚上要吃奶時再拿出來,覺得這樣方便又省事。其實,這樣做不好。泡好的奶粉在未吃過的情況下,常溫存放不能超過2小時(溫奶器裏的溫度一定是超過常溫的),若放在冰箱冷藏,則不能超過24小時。若衝泡的奶有剩餘,則應丟棄,不能再吃了。
其實現衝也是很快的,教你一個小竅門:若想以最快的速度衝好奶,可以把熱水先倒在奶瓶裏,放進保溫器,把規定量的奶粉也先舀入奶粉盒中待用,到時候直接把奶粉盒中的奶粉倒入奶瓶晃一下就行了,同樣方便省事。
鮮奶與配方奶粉的區別
鮮奶一般是指新鮮的牛奶經過滅菌包裝而成。其中含有豐富的鈣,是補鈣的最佳來源,另外還含有優質蛋白質、乳糖、維生素A、維生素D及鉀、鋅、銅、碘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配方奶粉是通過人工增減牛奶中的某些營養素製備而成的奶粉。二者區別有:
牛奶含蛋白質高,酪蛋白高,乳清蛋白低。經加脫鹽乳清粉後製成嬰兒配方奶,蛋白質降低,酪蛋白降低,乳清蛋白增高。
牛奶含乳糖低,嬰兒配方奶的乳糖及糖總量較牛奶高。
嬰兒配方奶的脂肪中,亞油酸含量比牛奶高。
牛奶礦物質含量過高,嬰兒配方奶中適當降低,尤以磷、鈉等,但鐵、鋅等微量元素增加了,還增加了牛奶中不足的多種維生素、某些氨基酸等,使其成分更接近於母乳,利於寶寶發育。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宜選擇配方奶粉而非鮮奶。
牛奶加糖需適量
用鮮牛奶喂養寶寶時,牛奶中往往要加些糖。這不僅是為了甜,更主要是由於牛奶的含糖量不足,滿足不了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每100毫升牛奶中含蛋白質3.5克、脂肪3.5克、糖4.8克,其中糖所提供的能量僅占總能量的30%左右。這種營養成分的組成對寶寶來說不如母乳理想,需要加些糖來補充熱量。而且牛奶中含有較多的鈣和酪蛋白,寶寶食入後容易引起便秘;含糖量不足,腸蠕動弱,更易便秘。加了糖則有助於寶寶的腸蠕動,從而使這一問題得到緩解。在每100毫升牛奶中加5~8克糖,即5%~8%的濃度,也可按500毫升牛奶加糖25克左右計算。
牛奶中不宜摻米湯
有些父母認為,在牛奶中加米湯可以使營養互補,其實這種做法很不科學。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而米湯和稀飯主要以澱粉為主,它們中含有脂肪氧化酶,會破壞維生素A。寶寶如果攝取維生素A不足,會使寶寶發育遲緩,體弱多病。所以,即便是為了補充營養,也要將兩者分開食用。
牛奶不宜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溫度要求並不高,70℃時用3分鍾,60℃時用6分鍾即可。如果煮沸,溫度達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會出現焦化現象,而焦糖可誘發癌症。其次,煮沸後牛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澱現象,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
不要用牛奶服藥
有人認為,用有營養的東西送服藥物肯定有好處,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牛奶能夠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藥物的濃度在相同的時間內比不用牛奶服藥者明顯偏低。用牛奶服藥還容易使藥物表麵形成覆蓋膜,使牛奶中的鈣與鎂等礦物質離子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非水溶性物質,這不僅降低了藥效,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所以,在服藥前後的1~2小時內最好都不要喝牛奶。
寶寶不宜喝酸奶
酸奶是一種有助於消化的健康飲料,有的父母常用酸奶喂寶寶。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雖然能抑製很多病原菌的生長,但同時也破壞了對人體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長條件,還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腸炎的寶寶及早產兒,如果給他們喂酸奶,可能會引起嘔吐和壞疽性腸炎。
兩次喂奶之間要喂水
人工喂養以牛奶或奶粉喂養為多,牛奶中的蛋白質80%以上是酪蛋白,分子量大,不易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含量較人乳少,這些都是容易導致便秘的原因,給寶寶補充水分有利於緩解便秘。另外,牛奶中含鈣、磷等礦物鹽較多,大約是人乳的2倍,過多的礦物鹽和蛋白質的代謝產物從腎髒排出體外,需要水。所以,在兩次喂奶之間可以加喂溫開水或3%~5%糖水。
早產寶寶的喂養
早產兒最好吃母乳,母乳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發生腹瀉和消化不良等疾病。有吸奶能力、體重在1.5千克以上的早產兒,如一般情況好,可以直接吃母乳。開始每天吃1~2次,每次5~10分鍾,第一次喂2~3分鍾,如無疲勞現象,可逐漸增加喂奶時間和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