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寶寶需要的乳量
寶寶需要的乳量為:每450克體重每日需要50~80毫升。所以,一個3千克的寶寶每日需要350~550毫升。新媽媽一側乳房可在每次哺乳3小時後產生乳汁40~50毫升,因此,每日產奶600~800毫升是足夠的。
寶寶剛出生的2周裏不宜規定喂奶時間和次數,根據實際情況來調節。
把握喂奶頻率
一般情況下,未滿月的寶寶每天吃奶次數較多,為10~12次。
寶寶開始吃奶次數很不規律,但經過1~2周就可漸漸形成規律了,平均每2小時喂1次。夜間則建議新媽媽入睡前先將雙側乳房讓寶寶輪流吸吮,每側5~8分鍾,然後休息或入睡5~10分鍾再吸吮,1小時內可吸吮3次,入睡4~5小時再吸吮2~3次再入睡,如此循環。
一般每次哺乳時間4~20分鍾,若寶寶吸吮力不足可增至25~30分鍾。
兩側乳房輪流哺乳
每次給寶寶喂奶,應該兩隻乳房輪流喂。如果乳汁量很大,寶寶每次吃一側乳房就能滿足,等下次喂奶時,可先喂另一側乳房,使每個乳房都有排空的機會。這對刺激乳汁分泌很有益處。
但一般情況,一側乳房的乳汁往往不能滿足寶寶的需要,因此,每次喂奶兩側乳房都要喂。如果這次喂奶先喂的是左側乳房,那麼下次就應該先喂右側乳房。而且,每次喂奶盡量保證一側乳房完全排空,這樣新媽媽才能不斷泌乳,保證母乳供應。當確定寶寶吃飽了,但乳房裏還有乳汁,要用吸奶器吸出來,讓乳房徹底排空。
不要用延長喂奶間隔的方法攢積乳汁,這樣不僅不會增加乳汁分泌,還會使乳汁越來越少,因為這種做法與泌乳機製相悖。隻有寶寶經常吮吸,乳汁分泌才能越來越旺盛。
采取正確的喂奶姿勢
新媽媽必須要了解喂奶時用什麼姿勢好,這樣喂奶更方便、更舒適。
側躺抱法
讓寶寶在新媽媽身體一側,用前臂支撐寶寶的背部,讓寶寶的頸和頭枕在媽媽的手上。這個姿勢很適合剖宮產媽媽,因為對傷口的壓力很小。
交叉搖籃抱法
和使用搖籃支撐法的位置一樣,但這一次用對側的手臂,這樣就可以用手來支撐寶寶頭部,用前臂支撐身體。
搖籃支撐抱法
新媽媽用手臂的肘關節內側支撐住寶寶的頭,使他腹部緊貼住新媽媽,另一隻手托住乳房。因為乳房露出的部分很少,托出來哺乳的效果會更好。
橄欖球抱法
新媽媽坐在一張較寬的椅子或者沙發上,將寶寶放在自己的手臂下,頭部靠近新媽媽的胸部,新媽媽用手指支撐著他的頭部和肩膀,讓寶寶的嘴能接觸到新媽媽的乳頭。橄欖球抱姿適用於吃奶有困難的寶寶,也有利於新媽媽觀察寶寶,隨時調整寶寶的位置。
掌握喂奶的技巧
新媽媽可以坐著或躺著給寶寶喂奶,關鍵是要掌握以下喂奶的技巧:
喂奶姿勢準備好後,把寶寶放在自己的腿上,托起寶寶的小屁股,讓寶寶的臉靠著媽媽的胸部,下頜緊貼媽媽的乳房,媽媽用手掌托起整個乳房,先用乳頭碰碰寶寶的嘴唇,當寶寶張開嘴時,順勢把乳頭和乳暈一起送到寶寶嘴裏,保證寶寶能夠充分含住媽媽的乳頭。
寶寶吸吮時,隻有讓寶寶的嘴與乳頭正確銜接,含住媽媽的乳頭和乳暈,才能充分吸吮乳汁。如果寶寶的嘴隻含著乳頭,吸吮時口腔就會呈負壓。這時,雖然吸力很強但不能使乳汁從乳房中噴出,不但寶寶吃著費勁,還容易將乳頭皮膚弄破,引起疼痛並發細菌感染,造成乳房膿腫,使母乳喂養不能順利進行。
喂奶時,媽媽應該一邊喂奶一邊用手指按壓乳房,便於寶寶吮吸,也防止寶寶鼻子被堵住,還能避免乳頭破裂。
如果奶量很多,呈噴射狀態,寶寶吞咽不了那麼快,很容易被嗆著。媽媽可以用食指和中指夾住乳暈上方的乳房,使乳汁排出減緩。
如果寶寶銜不住媽媽的乳頭,不能硬把寶寶的頭部往乳房上靠,以免寶寶的鼻子被堵住而無法吃奶。最好的方法是讓寶寶仰著頭吃奶,下頜貼近乳房,前額和鼻子盡量遠離乳房,以保證寶寶食管暢通,更有利於呼吸和進食。
剖宮產媽媽的喂奶姿勢
剖宮產的新媽媽學會正確的哺乳姿勢,對寶寶和媽媽都很有利。下麵是兩種剖宮產新媽媽常用的比較有效的喂奶體位姿勢。
床上坐位哺乳
新媽媽背靠床頭坐或半坐臥,調整靠墊至舒服。把枕頭或棉被疊放在身體一側,其高度約在乳房下邊緣,可根據個人情況自行調節。將寶寶的臀部放在墊高的枕頭或棉被上,腿朝向新媽媽身後,新媽媽用胳膊抱住寶寶,使他的胸部緊貼新媽媽的胸部。新媽媽用另一隻手以“C”字形托住乳房,讓寶寶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