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新生兒養護:父母的必修課(2)(2 / 3)

喜歡柔和的聲音

寶寶的聽力比較弱,在出生後3~7天才開始出現明顯的聽覺。用一個帶聲響的玩具在寶寶耳邊輕輕搖動,你將發現,他會以某種方式動一動身體、皺一皺眉頭,或者是稍微轉動一下頭、眨眨眼來表示他聽到了聲音。寶寶不僅能聽見聲音,而且還特別喜歡聽柔和、緩慢的聲音,表現為安靜、微笑。對於尖利的聲音則表現為急躁,甚至哭鬧。此外,寶寶還特別喜歡有節律的聲響,這可能與在母體內10個月時時刻刻聽到母親有節律的心跳有關,這種聲響會給寶寶一種安全感,似乎得到一種安撫。

寶寶的原始神經反射

寶寶一出生就具有一些暫時的原始神經反射行為,這是寶寶特有的本能。

覓食反射:用手指或乳頭輕觸寶寶的口角或麵頰部,他就會將頭轉向被觸摸的這一側,並有張嘴和吸吮動作。

吸吮反射:將乳頭或手指放在寶寶兩唇之間或口內,寶寶即出現有力的吸吮動作。

握持反射:將手指或筆杆觸及寶寶手心,他馬上握緊不放,抓握力量之大,足以承受寶寶的體重,借此將寶寶提升在空中可停留幾秒鍾。

擁抱反射:突然改變寶寶的姿勢時,他立即做出擁抱狀姿勢,有時伴有啼哭。

踏步反射:當寶寶被豎著抱起,把他的腳放在平麵上時,他會做出邁步的動作。

驚跳反射:手托寶寶,臉朝上,然後迅速下降,他就會伸直雙臂,然後縮回緊貼胸前,握緊拳頭。

遊泳反射:把寶寶以俯臥的姿勢輕輕放進水裏,他的雙手雙腳會撲騰著做出非常協調的遊泳動作。

蜷縮反射:當寶寶的腳背觸及桌麵邊緣時,他會將腿抬到桌麵上,做出類似小貓的蜷縮動作。

眨眼反射:對強光會有閉眼反應。

瞳孔反射:瞳孔對明亮光線收縮,周圍環境黑暗時則放鬆。

避縮反射:感覺肢體疼痛刺激時會哭和退縮。

體溫狀況不穩定

寶寶的體溫中樞發育是不完善的,而且皮下脂肪薄,保溫能力差,加上散熱快,體溫常常不穩定。特別是初生時,寶寶從溫度恒定的母體來到溫度較低的體外,體溫往往要下降2℃左右,以後可逐漸回升,一般12~24小時內穩定在36~37℃之間。

不太敏感的痛覺

寶寶的痛覺敏感性相對要差一些,尤其在軀幹、眼、腋下部位,痛刺激後出現泛化的現象。如一些在冬天出生的寶寶,父母怕受涼,用熱水袋保暖不當很容易將寶寶燙傷。對燙傷引起的疼痛,寶寶往往反應不強烈,以致燙傷麵積很大,局部起泡後寶寶才會哭泣。隨著年齡增長,寶寶對疼痛的敏感度會逐漸增強。

寶寶模仿能力強

寶寶的模仿能力很強,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就能模仿成人的麵部表情。正像媽媽對寶寶的臉感興趣一樣,寶寶也對媽媽的臉特別感興趣。媽媽聚精會神地看著寶寶,寶寶也目不轉睛地望著媽媽。

你想試試嗎?當寶寶處於安靜覺醒狀態時,距離寶寶的麵部20~25厘米,並讓寶寶直接注視你的臉。首先,盡可能地伸出你的舌頭,慢慢地重複伸出舌頭,每20秒鍾1次,共6~8次,然後停止。如果寶寶繼續看著你的臉,可能在嘴裏移動自己的舌頭。開始時,朝著一側麵頰移動,20~30秒鍾後,舌頭將慢慢地出現在嘴邊。最後,有的寶寶能很快地將舌頭伸向嘴外。如果寶寶沒伸舌頭,很可能是他對這個遊戲不感興趣。寶寶還會模仿噘嘴、微笑和悲傷的表情。

母乳是寶寶的最佳食物

寶寶的健康發育離不開合理的飲食與營養,對寶寶來說,母乳是最好的食物。在喂養的過程中,新爸爸媽媽們還要注意正確的喂養方法。

寶寶需要的營養素

寶寶在發育過程中,離不開以下營養素。

蛋白質:母乳喂養時,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蛋白質2克。

脂肪:每日攝入的脂肪應為15~18克。

碳水化合物:母乳喂養時,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應占熱能的50%。

3千克的嬰兒每日應攝入碳水化合物45克。

礦物質:鈉、鉀、磷、鋅等可以從母乳中得到滿足。鈣和鐵母乳獲取不足,需要額外補充。

維生素:一般寶寶很少缺乏維生素,不需要額外補充。

水: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80~150毫升,母乳喂養的寶寶也應額外補充水分。

初乳對寶寶很重要

新媽媽在產後最初幾天分泌的乳汁叫初乳,雖然不多,但濃度很高,顏色類似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