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應注意休息,如果產後給寶寶洗東西,多請家人幫助。平時也可以適當活動手指和手腕部。
如已經出現症狀,則可用熱敷來緩解疼痛。但不要用止痛的彈性繃帶,因為纏繃帶會使血液循環不通暢,加重疼痛。
也可以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減輕疼痛,如熱水浴後用指揉法按摩阿是穴1~3分鍾。
出現手腕痛應減少活動和冷水刺激,如果出現腫脹時更應注意。
局部用紅花油輕輕揉擦,每日4~6次,加用熱敷,重者應盡早就醫,臨床多采用封閉療法。
產後脫發
有些新媽媽在生產之後頭發異常脫落。
導致產後脫發的症狀
新媽媽在梳頭時頭發脫落,枕頭上有脫落的頭發。
導致產後脫發的因素
激素改變。女性頭發更換速度與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雌激素增多,脫發速度減慢;雌激素減少,脫發速度加快。產後6個月內性器官功能處於恢複階段,雌激素分泌明顯減少,引起脫發。
飲食因素。懷孕期間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增多,如不及時補充,產後易造成體內蛋白質、鈣、鋅、B族維生素的缺乏,影響頭發的正常生長和代謝,使頭發枯黃易斷。
精神因素。如有些新媽媽分娩前後因各種原因情緒不穩定或精神有壓力,導致機體代謝紊亂,營養供應不足,導致毛發脫落。
產後脫發的防治措施
注意飲食。產後脫發主要是一個內分泌變化的過程,盲目進補,造成體內熱量過剩,反而有害健康。產後飲食注意結構合理,進補的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蔬菜、瓜果等。
洗發、幹發講技巧。要選用適合自己頭發的洗發露,不要過分用力搓擦頭發,洗完後記得用護發素。
濕發脆弱易損,故幹發時宜用幹毛巾按壓拍,不宜用毛巾搓擦。電吹風的高熱對頭發有損傷,使用時應注意調節至適宜溫度。最好讓頭發自然幹燥。
梳頭得法。選用寬齒木質或角質梳,不用易產生靜電的塑料梳。
順頭發自然下垂方向分段梳理。分段是指先梳理遠端發梢段,最後梳理近端發根附近頭發,這樣能有效解除發絲纏繞。
產後牙齒鬆動
哺乳期媽媽都會因為孕激素問題有牙齦症狀,在產後出現牙齒鬆動。
牙齒鬆動的症狀
一般症狀是牙齒鬆動,並伴有炎症、疼痛,影響新媽媽飲食。
導致牙齒鬆動的原因
懷孕時和分娩後不注意飲食衛生,在牙齦處堆積大量細菌並鈣化,牙齒中的細菌分泌毒素和代謝物腐蝕牙齦,牙齒慢慢失去牙齦和牙周組織保護,最後鬆動脫落。
缺鈣。孕期缺鈣,在產後會出現牙齒疏鬆或牙齒脫落現象。產後處於哺乳期的新媽媽平均每天丟失鈣約300毫克,骨頭更新鈣的能力處於低水平,分泌進乳汁中的鈣是動用母體自身的鈣儲備,如不及時補充鈣,也會出現牙齒鬆動。
產後飲食上的原因。產後常吃堅硬的食物、酸性食物、冷飲等傷害了牙齒。
牙齒鬆動的防治措施
飲食營養要均衡,少吃甜食、零食,睡前不吃食物。
每天早上和臨睡前各刷牙1次。
用餐後要漱口,如能用藥液漱口最理想。如果有吃宵夜的習慣,宵夜後再刷1次牙。
產後刷牙不能猛力亂刷,也不要橫刷,要用豎刷法,順序應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咬合麵上下來回刷,而且裏裏外外都要刷到,這樣才能保持牙齒的清潔。
產後風濕病
產後風濕是在產後體虛時,感受風寒濕邪,傷及關節、筋脈、肌肉、皮膚等組織所引起的以肌肉關節酸困、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產後風濕病的症狀
惡風、惡寒、全身的肌肉和關節疼痛是典型症狀,部分新媽媽伴有頭痛、頭暈、眼眶疼痛、眼睛幹澀多淚,還有的關節和肌肉的縫隙中有鑽風感。
導致產後風濕病原因
新媽媽生產後,大汗淋漓未及時去汗,同時又沒有及時保暖,從而使風寒等有機會趁虛而入。
如果居住環境有限,新媽媽的臥室陰暗潮濕,也有可能致使血脈不通。
新媽媽休養時期,門窗關不嚴使身體受風也會導致產後風濕病。
新媽媽生產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過度操勞所致。
新媽媽產後子宮受傷出血過多,導致血脈空虛、元氣大傷、筋骨空虛,如果外邪趁虛而入,就會使肌肉、關節疼痛酸困沉重、怕風怕冷,從而患上風濕。
防治產後風濕病的措施
產後保暖。分娩後流汗,流汗時自然降溫。晚上要注意保暖,防止夜間氣溫降低受涼。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冬季18~22℃,夏季24~26℃,濕度為60%~65%。衣服汗濕後要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