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休息。分娩後臥床休息24小時,保證產後充足的睡眠,第二天再下床活動。活動時避免強度過大,不要過度疲勞。看電視、書刊時,不要看悲傷、火爆或是情節激烈的內容,以免影響休息。
注意飲食。合理搭配,營養均衡。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要搭配蔬菜水果等,即葷素搭配;糧食應該粗細搭配。
產後風
產後風,是女性在生寶寶時,因筋骨腠理大開,身體虛弱,內外空疏,不慎風寒侵入。在身體恢複的月子裏,筋骨腠理合閉,使風寒包入體內,這是月子產後風難治的原因。
產後風的症狀
渾身怕冷、怕風、出虛汗;活動關節疼痛,遇冷、遇風時疼痛症狀加重;喜歡穿厚衣服,嚴重的病人夏熱天穿棉衣;眼睛不舒服,怕風,流淚,眼皮感覺好沉,易困乏。
導致產後風的原因
月子裏筋骨腠理之門大開,氣血虛弱,內外空虛,不慎風寒濕邪侵入。
情緒憂鬱,容易引起肝氣鬱結,導致氣血不暢,氣血淤滯容易使機體失去濡養,不慎風邪侵入。
月子裏性生活傷陰、傷精,陰精兩虧導致風邪乘虛侵入。
產後風的防治措施
日常要加強營養,不要過於勞累,注意關節部位的保溫,禁用空調和電扇。詳細的注意事項如下:
情誌調養:保持身心愉悅,避免緊張、焦慮、煩躁、抑鬱。
生活起居:注意保暖,不能讓冷風直接吹身體,不要接觸冷水;出汗後、運動後防著涼;避免潮濕,避免過度勞累。
飲食調養:多吃易於消化且又富含營養的食物,禁食寒涼食物和冷飲,禁食辛辣及肥膩食物。
適當運動:如慢走、做操、打拳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經常到戶外曬太陽。
產後水腫
水腫是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體液積聚。分娩後,新媽媽開始全身水腫,特別是手部和腳部的水腫會更加嚴重。
產後水腫的症狀
手指按壓皮下組織少的部位時,有明顯的凹陷。水腫嚴重時還經常出現四肢酸麻、頭暈、心慌、頻繁咳嗽等症狀。
引發產後水腫的原因
懷孕期間準媽媽多吃少動,髒腑功能本身就被抑製,加上分娩後氣血的傷損,運化水分的功能進一步下降,這時多餘的水分就停留在腿部不能被代謝出去。
孕晚期,準媽媽子宮變大,壓迫下肢回流的靜脈,影響了血液循環而引起水腫,有些在產褥期水腫還不會消退。
一些新媽媽內分泌係統會受到懷孕的影響,身體代謝水分的功能出現變化,出於一種生理特殊需要,而保留部分多餘的水分,表現為水腫。
產後水腫的防治措施
避免進食冷飲、寒性食物以及方便麵等速食品。
飲食上要注意均衡攝取營養,少吃高熱量食物有助消除水腫。
進食足量的蛋白質。每天一定要保證食入畜、禽、肉、魚、蝦、蛋、奶等動物類食物及豆類食物。
進食足量的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它們可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增強新陳代謝,還具有解毒利尿等作用。
飲食清淡,食物不宜太鹹,防止水腫加重。
控製水分的攝入。水腫較嚴重的新媽媽應適當控製水分的攝入。
哺乳期適當進行運動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加母乳量,對產後消腫也有很好的效果。
產後心力衰竭
患有心髒病的女性,在懷孕和分娩時會發生心力衰竭。在產後6~8天內,尤其是產後1~3天,仍有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必須做好預防工作。
產後心力衰竭的症狀
產後的力衰竭可有咳嗽、腹脹、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肝區脹痛、少尿及呼吸困難等表現。
導致心力衰竭的原因
原發性心肌損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均可導致心力衰竭。
心髒負荷過重:過度體力勞累或情緒激動;攝入鈉鹽過多,靜脈輸入液體過多、過快等使血容量增加。
產後心力衰竭的日常護理
心力衰竭是一種臨床上少見的疾病,有一部分病人是由於生寶寶後就發生了心力衰竭,因此,對於患有產後心力衰竭的新媽媽,日常護理中要注意:
一定要好好休息。最好請家人幫助帶寶寶,以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下地活動也要循序漸進,活動量及活動強度由小到大,根據身體狀況來實行。
飲食要限製鹽量,最好食用低鈉鹽。多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太油膩。一次不要吃得過飽,特別是晚餐不要吃得過飽,最好少食多餐。
要防止感染,衛生巾應消毒,經常更換,保持幹爽。
不要情緒激動。家中其他人不要惹新媽媽生氣。
心功能為III級以上的新媽媽不宜哺乳,可采用人工喂養。
產後失眠
失眠是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這幾乎是每個產後新媽媽都會遇到的問題。睡眠不足,往往導致白天精神無法集中、身體不適,甚至會影響母乳的分泌和照顧寶寶的體力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