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坐月子:精心嗬護的產褥期(11)(2 / 3)

導致中暑的原因

產後新媽媽體質一般較為虛弱,月子裏關門閉戶,因此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情況下,往往容易導致產後中暑。

中暑的防治

夏天分娩的新媽媽不要用布包頭,也不要穿過厚的衣褲和襪子,要穿薄一些。

月子室一定勤要開窗戶,使空氣流通,保持適當的溫度,但需注意不要直接吹風。

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平時要注意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也可補充水分。

夏天天長夜短,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係統都得到放鬆,是預防中暑的好措施。

因為產後皮膚排泄功能較旺盛,出汗較多,可經常用溫水擦浴,勤換衣服。

家人如發現新媽媽有中暑的症狀,應立即讓其離開高溫環境,到通風較好的涼爽處休息。解開衣服,多喝些淡鹽水或服十滴水、仁丹、解暑片、藿香正氣水等,短時間內即可好轉。

出現高燒、昏迷、抽搐者,應側臥、頭向後仰,保證呼吸道暢通。在呼叫救護車或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時,可用濕毛巾或用30%~50%的酒精擦浴前胸、後背等處。

預防產後腰背疼痛

很多新媽媽產後生活中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腰背疼痛。

腰背疼痛的症狀

新媽媽的腰背會有酸、痛、脹的感覺。

導致腰背疼痛的原因

分娩後,骨盆和韌帶還處於鬆弛狀態,腹部肌肉也變得軟弱無力,子宮未能很快複位。

產後過度勞累,養護寶寶,經常做久站、久坐、久彎腰的動作,導致後腰疼痛。

經常采取不當的姿勢給寶寶哺乳,如側身、彎腰等姿勢,或者束腰過緊,造成腰肌勞損。

產後子宮複舊的過程中,出現子宮後位或者子宮沿陰道向下移位,發生子宮脫垂,也會引起腰痛。

產後如果沒有做好保暖,腰部受濕寒侵襲,引發腰痛。

腰背疼痛的預防方法

請家人幫忙照顧寶寶,避免過度勞累。哺乳時切忌彎腰駝背,借助哺乳墊調整寶寶的高度。坐著抱寶寶時,切忌斜靠,並要給腰部良好的支撐。依靠小工具隨時調整你和寶寶的姿態,不要彎腰。

擦地板等下蹲或者俯身的家務讓家人來分擔。

盡量避免提重物,如果實在無法避免,拿重物的動作不要過猛,避免用力不當損傷腰肌。

盡量避免過早穿高跟鞋,以免增加脊柱的壓力。避免久坐久站,或者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

睡覺時應采取仰臥或者側臥,不要睡過軟的床。

平時注意腰部保暖,以免受涼引發腰痛。

注意控製體重,避免體重上升加重腰部負擔。

產後足跟痛

有些新媽媽在產後出現足跟疼痛,但這不是人們認為的“產後風”。

產後足跟痛的症狀

新媽媽站立、行走時足跟會出現疼痛。

產後足跟痛的原因

產後新媽媽的腳痛常常發生在腳跟部,這是由於腳跟脂肪墊退化所引起的。足跟部有較充實堅韌的脂肪墊,對體重的壓力、行走活動時的震動能起到緩衝的作用。

但新媽媽在坐月子期間,由於活動減少,甚至很少下床行走,致使足跟部的脂肪墊發生廢用性退化而變得薄弱。當新媽媽滿月後下床活動時,足跟部薄弱的脂肪對體重的支持和運動時震動的緩衝作用大為減弱,脂肪墊也會因此而產生充血、水腫等非特異性炎症,以致造成足跟部的疼痛。

產後足跟痛的防治方法

新媽媽在休養的同時應適當下床活動,特別是坐月子後期和滿月後,要經常下地走動。這樣不僅能防止腳跟脂肪墊退化,避免產後腳痛的發生,而且能防止新媽媽體重過分增加,調節神經功能,對改善睡眠、增進食欲十分有利。

如果不慎患上產後腳跟痛,可以采用一些自我溫灸、熱敷等方法。

溫灸可每日2次,每次5~10分鍾。熱敷用熱毛巾即可,如能加上一些補氣養血、通經活絡、祛風除濕的中草藥效果更佳。

腕部疼痛

產後有些新媽媽會做一般性的家務,如洗衣服、洗尿布等,出現手腕痛,產後出現這些症狀大都是姿勢單一所致。

手腕疼痛的症狀

新媽媽會感覺手腕酸痛,尤其在拇指和腕部活動時疼痛加劇。

手腕疼痛的原因

狹窄性腱鞘炎不是什麼細菌或病毒性炎症,而是在日常中頻繁使用手部,使肌腱在腱鞘內來回滑動,引起腱鞘的充血、水腫、增厚、粘連所致。新媽媽長時間用冷水洗尿布或洗衣服、抱孩子等容易引起手腕痛。另外,新媽媽體內的激素變化也可能與此病有關。

手腕疼痛的防治措施

避免重複一種勞動的時間過長,手腕有酸脹感時要及時休息,冬天不宜用冷水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