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坐月子:精心嗬護的產褥期(9)(2 / 3)

鯿魚黃芪湯

原料

鯿魚1尾,黃芪20克,枳殼10克,鹽、料酒各適量。

做法

將鯿魚去鱗雜、洗淨,與黃芪、枳殼加水同煮沸後,再煮30分鍾,去渣取汁,加鹽、料酒調服。

功效解析

可益氣升提,適用於新媽媽氣虛下陷所致的子宮脫垂。

甘蔗藕汁

原料

鮮甘蔗500克,嫩藕500克。

做法

鮮甘蔗去皮切碎,榨汁;嫩藕去節切碎,取汁與蔗汁混合。

功效解析

此方用於產後小便赤熱等症。

桂圓人參燉瘦肉

原料

桂圓肉20克,人參6克,枸杞子15克,瘦豬肉150克。

做法

豬肉洗淨切塊,桂圓肉、枸杞子洗淨,人參浸潤後切薄片。

將洗淨的桂圓肉、人參、枸杞子、瘦豬肉入燉盅內,加水適量,以文火隔水燉至肉熟,即可食用。

功效解析

適於產後氣血虧虛引起的脫發者食用。桂圓,味甘、性溫,歸心、脾經。長期食用,強體魄,延年益壽,安神健腦,開胃健脾,補體虛。

西瓜皮茅根飲

原料

生黃芪、白茅根各30克,肉蓯蓉20克,西瓜皮60克。

做法

將生黃芪、白茅根、肉蓯蓉、西瓜皮洗淨,放鍋中,加水煎湯代茶。

功效解析

此方補氣益腎、利尿消腫。對尿路感染有較好的作用。

連翹蒸甲魚

原料

甲魚1隻(約500克),炒山甲15克,炒皂刺10克,蒲公英15克,連翹10克,蔥、薑、料酒、鹽、清湯各適量。

做法

將甲魚去除內髒、爪尾、頭頸,切塊放入大湯碗內。

將炒山甲、炒皂刺、蒲公英、連翹碾碎放入紗布袋,碼在甲魚周圍,再加入蔥、薑、料酒、鹽等調味品,兌入清湯沒過碗內各物,上籠蒸2小時。待甲魚爛熟,揀去藥袋,分頓食用。

功效解析

適於新媽媽乳腺炎膿腫期。

竹葉茅根茶

原料

鮮竹葉、白茅根各10克。

做法

鮮竹葉、白茅根放保溫杯中,以沸水衝泡,蓋蓋,悶30分鍾,代茶頻飲。

功效解析

此方適用於尿路感染、尿中有紅細胞的新媽媽。

參芪膠艾粥

原料

黃芪、黨參各15克,鹿角膠、艾葉各6~10克,升麻3克,當歸、白糖各10克,粳米100克。

做法

將黨參、黃芪、艾葉、升麻、當歸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鹿角膠、白糖煮粥。

功效解析

補氣攝血,適用於產後惡露過期不止、淋漓不斷。陰虛火旺所致惡露不絕者忌用。

百合撈蓮子

原料

水發百合100克,水發蓮子50克,水發黃花菜數根,冰糖適量。

做法

將發好的百合和黃花菜用水洗淨,蓮子去皮去心、洗淨,同放入大湯碗內,湯碗內放入適量清水,上籠用武火蒸熟,放入冰糖再蒸片刻即成。

功效解析

適合神情抑鬱、不思飲食、多夢易驚的產後抑鬱症患者。

精心防治月子病

產後的新媽媽有可能出現很多不適症,這直接關係到新媽媽的身體恢複。新媽媽應該提前了解相關知識,才能更好地預防。

尿瀦留

膀胱內積有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稱為尿瀦留。

尿瀦留的症狀

急性尿瀦留表現為急性發生的膀胱脹滿而無法排尿,常伴隨由於明顯尿意而引起的疼痛和焦慮。慢性尿瀦留表現為尿頻、尿不盡感,下腹脹滿不適,可出現充溢性尿失禁,超聲波檢查提示膀胱殘餘尿增多。

引發尿瀦留的因素

生理因素。分娩時胎頭先露部分對膀胱和尿道的壓迫,引起了這些器官的充血、水腫,尿道變窄,妨礙排尿。而分娩後腹壁變得鬆弛,膀胱失去限製而擴張,對尿量增加引起的壓力不敏感,以致尿瀦留。

心理因素。排尿時需要增加腹壓,增加腹壓會使傷口疼痛,新媽媽因而產生畏懼心理,怕排小便,從而發生尿瀦留。

尿瀦留的防治

產後飲水要適量。產後4小時即使無尿意也要主動排尿。如果情況允許,可試著起床排尿或坐在床上排尿。

用熱水袋熱敷膀胱區有利於排尿。還可用小容器盛水,從高處將水倒在低處的大容器內,讓新媽媽聽著水流聲,反射性排尿。

如果這些方法還不能排尿,應請醫生導尿或打針、服藥,以便及時糾正尿瀦留。

產褥感染

產褥感染,俗稱產褥熱,是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反應。

產褥感染的症狀

會陰裂傷和縫線傷口感染。傷口紅腫,縫線針頭處化膿,患者自覺會陰傷處熱痛,小便困難,一般不會發熱。

陰道感染。陰道黏膜出現紅腫,白帶有膿液,患者常有低熱。

子宮內膜感染。患者自覺下腹疼痛,白帶增多,且多為膿性,有臭味,同時體溫升高可達38℃以上。

引發產褥感染的原因

產婦體質差、抵抗力低,會陰部與尿道口臨近,易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