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坐月子:精心嗬護的產褥期(9)(1 / 3)

功效解析

用於水腫、腳氣病、慢性腎炎、產後水腫、產後乳汁缺乏。

鹿茸雞

原料

仔雞、鹿茸、合歡皮、砂仁、生薑、鹽各適量。

做法

小公雞宰殺後開膛、洗淨。將鹿茸、生薑、合歡皮、砂仁用紗布袋封起來,放放仔雞膛內,蒸40分鍾之後再加鹽,以便藥物可以滲入雞肉,熟了以後直接吃。

功效解析

對產後痛風的食療很有效,但是如果產後伴有感染不可以食用,需要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

山楂紅糖飲

原料

取個大、肉多的新鮮山楂30克,紅糖30克。

做法

洗淨山楂,然後切成薄片,晾幹備用。

在鍋裏加入適量清水,放在火上,用旺火將山楂煮至爛熟;再加入紅糖稍微煮一下,出鍋後即可食用。

功效解析

山楂不僅能夠幫助產後新媽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還可以散淤血,加上紅糖補血益血的功效,可以促進惡露不淨的新媽媽排淨惡露。

桃仁粳米粥

原料

桃仁35克,粳米100克,紅糖50克。

做法

將粳米淘洗幹淨,待用。

桃仁去皮,清水洗淨,待用。

將粳米與桃仁齊放入洗淨的煮鍋中,加清水適量,置於爐火上煮,待米爛汁稠時離火,加入紅糖攪化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解析

化淤止血,養血益胃,對新媽媽淤血內停所致的產後出血較為有效。

益母草粥

原料

鮮益母草30~60克(或幹品15~3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

益母草煎水取汁,加入粳米、紅糖煮粥。

功效解析

祛痰止血。適用於產後惡露淋漓、澀滯不爽,量少,色紫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忌用於氣血虛少引起的惡露不絕。

參芪燉母雞

原料

母雞(柴雞或烏雞)1隻,黨參50克,黃芪50克,紅棗10克、料酒、鹽、薑片各適量。

做法

將母雞下沸水鍋中焯去血水、洗淨;將紅棗洗淨、去核;將黨參、黃芪用清水洗淨、切段。

將雞放入燉盅內,加適量水,放入黨參、黃芪、紅棗、料酒、鹽、薑片,放入籠內蒸至雞肉熟爛入味,取出即成。

功效解析

對產後身體虛弱、產後腹痛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黃芪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但是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以及陰虛陽亢者必須禁服。

羊肉羹

原料

羊肉100克,生薑3片,蔥5克,水澱粉、鹽各適量。

做法

羊肉用開水洗淨,去膻味,切片,與薑、蔥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加鹽煲2~3小時。

從湯中撈出生薑,留羊肉片,繼續煮沸,加水澱粉攪拌即可。

功效解析

補血虛,溫脾胃,止疼痛,適用於產後血虛型腹痛、產後小腹隱隱冷痛。

蛇肉胡椒湯

原料

蛇肉250克,胡椒50克。

做法

將蛇肉剖洗幹淨,切段,和胡椒一起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燉湯調味即可。

功效解析

適用於風寒型的產後痛風患者。

羊腎枸杞子粥

原料

羊腎1對,枸杞子50克,小米50克,蔥白1段。

做法

將羊腎洗淨、去臊腺,與枸杞子、小米、蔥白煮粥食用。

功效解析

適用於腎虛型的產後痛風患者。

芹菜茭白湯

原料

新鮮茭白100克,旱芹菜50克。

做法

取新鮮茭白洗淨切片,旱芹菜洗淨切段,水煎服。

功效解析

輔助治療產後便秘。芹菜是高纖維食物,可以加快糞便在腸內的運轉時間。茭白含有粗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防止便秘和腸道疾病。

車前草竹葉茶

原料

車前草100克,竹葉心、生甘草各10克。

做法

將車前草、竹葉心、生甘草洗淨,放鍋中,加水煎湯代茶飲。

功效解析

此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對泌尿係感染、病毒性肝炎等均有較好的功效。

鹿角粳米粥

原料

鹿角片30克,粳米150克,白糖適量。

做法

將鹿角片用紗布包好,與粳米加水文火煎煮成粥。取出鹿角片包,放白糖調味,食粥。

功效解析

對產後乳腺炎有一定的功效。

紫蘇麻仁粥

原料

紫蘇子、麻仁各20克,粳米200克。

做法

將紫蘇子、麻仁搗爛後加水浸攪,取汁放入鍋內,加淘洗幹淨的粳米熬粥食用。

功效解析

可下氣導滯、潤腸通便、益氣健胃。適用於產後便秘,由於食療方中加有下氣的紫蘇子,對兼有腹中氣脹者更為適宜。麻仁是大麻種子的仁,味甘,性平,能補中益氣,治水腫,利小便,滋潤五髒,治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