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心理疏解的方法
人們都知道陣痛是分娩的前兆,但有些準媽媽分娩前沒有太多疼痛的感覺。醫生們發現,疼痛的強度與子宮收縮的強度不成比例,而產痛的程度卻和產婦精神緊張的程度成正比,精神越緊張,疼得越厲害。於是有人得出這樣的結論:害怕和產痛有很大關係。產前排除恐懼與緊張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利於順利分娩。
注意力轉移法
準媽媽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及特點,參加一些文化活動,如唱歌、繪畫、編織等,以分散注意力和消除一些消極情緒,如害怕難產,擔心胎寶寶的健康狀況等。
暗示法
用語言進行暗示可消除準媽媽的恐懼心理。例如,準爸爸可對準媽媽說:醫生說你的骨盆較寬,很適合分娩;你體格很強壯,有利於分娩。除此以外,還可以采用無聲的語言進行鼓勵,送上一束鮮花,上麵附有一張紙條,寫上“陣痛的到來是幸福的開始”或“世界因為有了女人而五彩繽紛”等讚美的語言,會給準媽媽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
輕撫腹壁法
當臨產“宮縮痛”引起準媽媽恐懼、緊張、沮喪等情緒時,準爸爸可以用輕柔的動作幫準媽媽撫摸腹壁,幫助緩解宮縮痛。這是放鬆的一種方法,使準媽媽尋求保護的心理得到滿足,情緒隨之安定下來。
產前的各項禁忌
臨近分娩,準媽媽要注意以下事項。
忌粗心:一些準媽媽大大咧咧,到了妊娠末期仍不以為然。臨產時常常因為準備不充分,弄得手忙腳亂,很容易出差錯。
忌懶:有些準媽媽孕早期擔心流產,晚期害怕早產,整個孕期都不敢活動;還有些因為懶惰而不願意多活動。實際上,孕期活動量過少的準媽媽更容易出現分娩困難。所以,準媽媽在妊娠末期不宜生活得過於懶散,也不宜長時間臥床休息。
忌饑餓:準媽媽分娩時消耗很大的體力,臨產前一定要吃好。此時家屬應想辦法讓準媽媽多吃些營養豐富又易於消化的食物,切忌什麼東西都不吃就進產房。
忌遠行:一般在接近預產期的前半個月後,就不宜遠行了,尤其不宜乘車、船遠行。旅途中各種條件都受到限製,一旦分娩出現難產是很危險的事情。
切忌濫用藥物
分娩是正常的生理活動,一般不需要用藥,也沒有能使準媽媽腹痛減輕的藥物。因此,準媽媽及親屬不可以自作主張,濫用藥物,更不可隨便注射催產劑,以免造成嚴重後果。
此外,不要覺得中藥是天然的,就可以隨便服用。慎用包括通經祛瘀、破氣破血及辛熱滑利的藥物,如桃仁、紅花、大黃、枳實、幹薑、肉桂、半夏等。對人參、桂圓、鹿茸、鹿胎膏、麟角膠等溫熱大補之品,也不要隨便服用。
了解並掌握分娩的知識
做好分娩前的知識準備,克服對分娩的恐懼心理,一個最好的辦法是讓準媽媽自己了解分娩的全過程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便理性科學地看待分娩,對分娩保持輕鬆、冷靜的心態。遇到情況時,不至於手足無措,或做無謂的擔驚受怕。
分娩痛是可以忍受的
分娩究竟有多痛?由於個體差異,每個人對疼痛的承受力和感受不同。一般來說,分娩過程中,最開始是輕度的宮縮不適感,感覺像經期的子宮痙攣;隨後第一產程至分娩結束,宮縮時腹部疼痛感逐漸增強,直至達到頂點;然後疼痛感緩慢褪去。據統計,對於分娩疼痛,約有44%的初產婦感覺疼痛難忍,這可能和心理因素有關。也有很多過來人反映:“我覺得是很疼,但是可以忍受。”目前,不少醫院逐漸開展了分娩鎮痛項目,分娩痛逐漸得到緩解。
順產的胎寶寶因素
胎寶寶的姿勢、產式、體態、位置、頭圍、胸圍,胎寶寶的數目及寶寶的健康狀況等,都可能影響產程的進展及生產的方式。頭位時,胎頭先出,易順產。臀位時,胎臀先娩出,因比胎頭周徑小,陰道不能充分擴張,胎頭娩出時因無變形機會而致娩出困難。橫位時,胎體縱軸與骨盆軸垂直,足月活胎不能通過產道,對母嬰威脅大。在分娩過程中,胎寶寶大小是決定分娩難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寶寶較大時胎頭徑線也大,或胎寶寶過熟時顱骨變硬,即使骨盆徑線大小正常,但因胎頭過大或顱骨較硬不易變形,也可引起相對性頭盆不稱而造成難產。
順產的產道因素
產道是胎寶寶娩出的通道,分為骨產道與軟產道兩部分。骨產道,通常指真骨盆,是產道重要部分。骨產道的大小、形狀與分娩關係密切。為了實際需要,按照骨盆入口形態,可將骨盆分為:女式,即圓形或橫卵圓形;男式,即心髒形或楔形;類人猿式,即長前後卵形;扁平式,即橫卵圓形,但前後徑很短。這4類骨盆對分娩的影響,以“女式”及“類人猿式”較有利於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