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低俗虛假報道負麵傳播效果研究(1 / 2)

在新聞傳播中,有時由於記者編輯導向把握失誤引起傳播的負效果,給新聞當事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也毀壞記者編輯所在媒體的信譽度。假新聞的傳播效果必然是負麵的,首先是讓公眾錯誤知曉新聞事實,從而影響他們對自己所生活環境的判斷,進一步可能會影響到工作層麵上的決策,如果是重要部門領導崗位的同誌讀到了與其職業密切相關的假新聞,而且按照這樣的新聞進行決策,那麼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為了減少乃至杜絕這樣的悲劇發生,每年都有一些權威雜誌評選該年度十大假新聞,雖說這隻是一種“評選”,但這對曾報過假新聞的媒體來說,無疑是一種媒介批評行為,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案例一:某報關於“粉絲向易中天、於丹下跪”虛假報道

2007年8月上海書展首日,易中天、於丹兩位學術明星登台對話,引起媒體和讀者的熱烈歡迎。某報在“目擊”版上刊發了“一人突然跪到易、於麵前”的新聞,並在頭版上以“易於台上坐,何人跪於前”的標題進行導讀,攝影記者的圖片說明認為,“我猜是工作人員,不然早給保安拽出去了”。其實,圖片中的“下跪者”係SMG技術中心的資深錄音師。他在書展期間為《市民與社會》錄製易中天、於丹的講演過程。為了保證錄音效果清晰,這位錄音師不斷對有線話筒進行調整,因為生怕影響站在後麵的記者拍攝不到易、於對話的畫麵,他就用跪姿提醒兩位嘉賓對準話筒。易、於很配合,錄音師雙手作揖表示感謝。然而,或許是記者急於追求“發現”新聞,將這樣一幕曲解成印在報紙上的這篇報道。

報道出來後,這位錄音師的手機與家庭電話幾乎被打爆,錄音師的家人朋友都對其“下跪”行為表示疑惑和不滿,這則新聞給錄音師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且這樣的麻煩實在沒有必要。這樣的新聞傳播,其負麵效果讓人汗顏,不僅對不起新聞當事人,更對不起喜歡閱讀這份報紙的讀者。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事後對各媒體發表評論時表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作為一名記者,詢問新聞事實是必要的前提。記者的這一‘目擊’顯然與新聞事實相去甚遠。且在照片說明中‘猜想那是工作人員’,更見其為爭奪眼球而不顧報紙和新聞當事人的利益,有損主流媒體的聲譽,甚為遺憾。”吳振標主編:《上海新聞評點(2007)》,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督查組,第289—290頁。

此外,在新聞策劃包裝時,記者、編輯一定要注意導向性。媒體的功能不單是報道新聞事實使公眾知曉,“培養公眾”也是媒體所背負的重要使命。如果導向性不正確,其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案例二:某時尚雜誌關於鼓吹試婚類低俗報道混淆視聽

2007年,一家報紙與《國際服裝動態》合作,推出《××Bella》雜誌。在其試刊號中有一個專欄叫做“有情大家說”,提出“從熱戀到婚姻這段路,我們該如何走好”的話題。這本是很有現實意義的一個話題,其可讀性與建設性不言而喻。可是,該雜誌的編輯大人竟然對讀者大放厥詞道:“想婚後幸福,不如試婚吧!”在雜誌中,編輯這樣寫道:“如今同居不犯法,當然同居也不受法律保護,考驗的就是同居男女之間的愛的能力和耐力。試婚和同居一個意思,有利有弊,為了避免婚後終歸要麵臨的種種問題,比如個人衛生習慣、性生活能力、個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等,試婚半年是理智的選擇。”吳振標主編:《上海新聞評點(2007)》,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新聞閱評督查組,第299頁。在主流媒體主管的一家雜誌竟然對試婚如此加以倡導,真是有悖於新聞價值體係,也不符合倫理道德標準,影響是極其惡劣的。這也就是現代傳播媒介容易給受眾帶來的一種負麵效應,即信息庸俗化。“人類精神產品的世俗化對於提高社會整體文明水準,增強較低階層的公共生活意識具有時代意義,但人們同時注意到大眾文化所帶來的功能性負效應,即信息的庸俗化。由於‘利益驅動’的原因,文化製造商們每天都在向社會大批量生產粗俗低劣的傳播品,即大量的垃圾信息。信息的庸俗化對整個社會產生著不良影響,特別是缺乏分辨力和抵抗力的青少年兒童”戴元光、金冠軍主編:《傳播學通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