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理:相信自己能記住就一定能記住
心理學家認為一定要樹立記憶的自信心才能夠記住它。一般的人總認為“自己記憶差”。這樣,不知不覺地自己就解除了記憶力,於是記憶力就減弱。一旦陷入這種敗北主義的心態中,將給自己的記憶帶來障礙,你就會經常遺忘。
假若你是一名要報考高校的人,那可能會落第;相反,假若你下定決心去記,又確信一定能記住,那麼你的記憶就會大大地增強。
相信自己本身的記憶力,這樣就能有很好的記憶力。
英國著名隨筆作家托馬斯?德?昆西強調對自己的記憶力具有信心的重要性時指出:“記憶力隨任務的增多而增強。要有信心,那就可以完成任務。”如果試行這條簡單的哲理,你也許會感到:原來如此,這確實大有效果。
對於記憶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生理學證明,假如缺乏記憶的信心,腦細胞活動會受到抑製,細胞活動功能會減弱,記憶力會降低。這在生理學上被稱為“抑製效果”,這一情況往往導致缺乏信心——腦活動功能受到抑製——記不住——更缺乏信心這種惡性循環。
首先樹立信心,將惡性循環改變為良性循環,這才是你進行記憶的起點。你可以想想,孩提時代的童謠至今仍可脫口而出,朋友或熟人的名字想忘也忘不了,自認為不善於記憶電話號碼的人,對自己家、好友或戀人的電話號碼卻能輕而易舉地記住。可見,隻要下決心記,什麼都能記住。
徐特立先生43歲那年赴法國勤工儉學,有人問他:“您這年紀,學習法文是不是難一點呢?”徐老說:“不一定,事情慢慢來。我今年43歲,一天學一兩個字,一年可學365個字,7年可學2555個字,到了50歲,豈不就是一個通法文的人了嗎?假若一天學兩個字,至46歲半,就可以通一國文字,我盡管笨,但不會一天連一兩個字也學不會的。”徐老在法國學習不過四五年的時間,就能夠讀法文書籍了。徐老以40開外的年紀開始學法文,肯定困難不少,倘若缺乏信心,恐怕他是學不會、記不住的。
■ 訓練1: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
人們常說:“這個世界是由信心創造出來的。”這話不假,力量是成功的速度,信心是力量的源泉。一旦有了堅定持久的信心,人就能爆發出遠大的、不可思議的力量。這就是心理學上常講的“自我暗示”。
要堅信:希望記住的東西一定能夠記住。一個具有非凡記憶力的人,就一定具有能記住的信心,能輕輕鬆鬆地發揮記憶力的作用。相反,一個不堅定的人卻往往對記憶信心不足。
你自己的態度,既能幫助你記憶,也能妨礙你記憶。例如“別人說的話完全記不住”這種態度,實際上就妨礙你的記憶。消極的態度本身就是問題。你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記住,實際就能記住。
請相信你自己的記憶力。手拿講稿演說的演講家實際上並不是在演說,而是在宣讀論文,假若是林肯一邊念原稿一邊進行垂詢,也許沒有多少人聽他的。你必須從內心相信,“我一定能夠記住”,這樣自然就會記住。這種信心是成功與自我暗示組成的。如果在即席致辭時這樣做,那你一定會得到全場鼓掌。
深信你的記憶力,你的記憶力決不會天生就差。如果遵守記憶規律,任何人都能夠具有良好的記憶力。
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從以下方麵進行:
(1)破除自己“記性不好”的迷信,打破在記憶上不符合事實的自卑感,使精神得到解放。“君有奇才我不貧”,相信自己的記憶力與別人是一樣的,誰的大腦都有這種能力,別人能記住的,我也一定能記住。經常在心中默念:“我一定能記住。”當你對能否記住缺乏信心時,也可以回憶自己過去的成功體驗,如“我曾在全班各科考試成績排前五名”“我幾歲的時候就能背許多唐詩”。當這些過去良好的記憶形象再次浮現時,就會增強你“一定能記住”的信心。
(2)要講究方法。比如,先少後多,先簡後繁,先易後難,用“記住了”的事實,不斷鼓勵、堅定自己的信心,逐漸使自己由“害怕”記憶到“喜歡”記憶,由懷疑自己到相信自己。
■ 訓練2:培養自信的品質
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利諾說:“除非你同意,否則沒有人讓你自卑。”
1.找到自己的長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客觀地進行自我分析,充分地認識自己的能力、素質和心理特點。找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激發自己的自信心。
馬克思發現自己並不是“繆斯”的寵兒時,便毅然與詩神告別,焚毀了自己的詩稿。當時,馬克思感慨地說:“看了最近寫的這些詩,才突然像叫魔杖打了一下似的……一個真正的詩歌王國像遙遠的仙宮一樣在我麵前閃現了一下,而我所創造的一切全部化為灰燼了。”於是,馬克思轉向研究社會科學,最終同恩格斯一道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為人類開辟了認識真理的新紀元,作出了跨時代的巨大貢獻。
拿破侖小時候很愚笨,學習成績非常差。在小學和中學的時候,成績常常是班級後幾名,隻有數學比較好。據說他終生不能用任何一種外語準確地說或寫。更有趣的是,在滑鐵盧打敗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小時候也是一名被稱為“笨蛋”的孩子。在學校時,他的學習成績很糟,甚至連他的母親也說他是一個“笨蛋”。但是他們都有身體健壯、癡迷軍事的優點,如果讓他們從事科學研究,可能一事無成,可他們卻成為了偉大的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