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朝陽,男,漢族人。2002年,加入了上海申峰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現為上海申峰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2010年參加巨海公司鑽石課程《縱橫天下》,震撼於成傑老師創辦的巨海文化體係。在成傑老師和巨海同人的協助下,創辦了屬於申峰的“六合功法”。大企業,靠文化!從此申峰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親愛的家人們,選擇了監理,意味著我們的工作是瑣碎而又崇高的。完成一個項目,我們增加一份自豪。我們的生活艱苦而又溫馨,簡陋的現場生活條件,不避寒暑;浸潤‘和、信、精、勤’的企業精神,結交各方朋友,我們的精神世界是溫暖和富足的。”——摘自《申峰通訊》
1.掀起監理的蓋頭來
監理,是一個神秘而又神聖的職業。很多人都錯誤地把監理解釋為“監督管理”,其實不盡然,監理沒有管理的行政權限,隻是一個中介組織,更多的是接受委托,為業主實施監督的義務,梳理協調項目的建設脈絡,使之更快、更準確、更完整地完成。拆開“監理”這兩個字,“監”是監視、督察的意思;“理”通“吏”,是一個官員或執行者。從字麵的意思來說,以某項條理或準則為依據,對一項行為進行監視、督察、控製和評價。
“監理”的含義可以更全麵地表述為,一個執行機構或執行者,依據準則,對某一行為的有關主體進行督察、監控和評價,守“理”者按程序辦事,違“理”者則必究;同時,這個執行機構或執行人還要采取組織、協調、控製措施完成任務,使主辦人員更準確、更完整、更合理地達到預期目標。
嚴格地講,監理行業還是一個新興行業。作為市場的開拓者,監理行業的從業者必須具備“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一個監理合同,如同一個山頭,兀立眼前,有一種勢能壓力;監理實施過程,如同咆哮的海浪,連綿不斷,有一種動能壓迫;一個建設監理項目,猶如伴隨著剛剛動遷完畢的建築工地,場地狼藉,物料短缺,工程任重道遠。但一旦進入狀態,查地形,分出標段,一鍬一鍬挖起,一段一段吃掉,突兀的山頭,似乎頃刻間化為平地。清理殘土瓦礫,備齊材料機械,著手奠基,砌磚壘牆,眼看高樓平地而起。”這是監理人的心聲,也是監理人的工作寫照。
為了確保施工單位的工程合格,業主會花錢委托監理人員將工程質量再檢查一遍。他們根據業主對工程建設的關注點和對建設標準的要求,按照業主的建設藍圖和國家規範,完全履行監理職責。並聽取業主對工程質量、進度、造價等方麵的個案化的期望和特殊要求,向業主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他們是建築質量的忠誠衛士,他們是合格建築的大紅印章,他們在艱苦簡陋的施工現場,交給人民一份安全的答卷。本文的主人公——上海申峰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總裁自朝陽,就是這樣一位誠信、精進的監理人。
2.半農半學,魚躍龍門
30年前一個炎熱的夏天,年僅17歲的自朝陽懷揣大學錄取通知書,在開往首都的列車上憧憬著他美好的未來。1980年,高考剛剛恢複了幾年。作為十裏八鄉唯一的天之驕子,並且考取的是首都的大學,他不得不驕傲。隨著哐當哐當的車輪與鋼軌的撞擊聲,他興奮又警惕地打量周圍的人群。在嘈雜、擁擠的車廂裏,他慢慢回憶起了自己的求學之路……
自朝陽出生於山東騰州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那可是墨子的故鄉!”提起故鄉,他格外自豪。他有四個兄弟姐妹,作為老大,他在家中享盡長子的寵愛,同時也早早擔起了家庭的重托。白天去學校讀書,放學歸來拾糞、割草。“最有意思的是趕著牛車,車上是滿滿的草。因為草太多,而我的個子又太小,從遠處看,就像無人駕駛一樣,冷不丁嚇人一跳!”
稍大一點,就到生產隊幹農活掙工分,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大半夜的,舉著火把在水田裏巡夜。和大人互相吆喝著,因為黑漆漆的夜裏多少還是有點害怕的。沒有長靴穿,就赤著腳走在冰冷的水裏,螞蟥什麼的趁火打劫。那也沒辦法,總比赤腳走在麥茬地裏好受些!”
夏收時最害怕的就是收小麥了,割下來後,要一捆一捆的背到稻場去。天熱,麥芒似乎也更尖銳,紮得人脖子痛。將一捆麥背在肩上後,穩穩地邁步,慢慢地轉彎,用腳丈量著田埂的長度,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夏收的希望。走到大路上,將麥子一把撂在架子車上,活動一下發硬發酸的脖子,假如此時恰好有一陣涼風吹來,心裏不知有多高興。曬麥子得搶場,有時候,幾百斤麥子剛剛散開鋪滿,雨馬上來了。於是不得不手忙腳亂地把剛鋪好的麥子搶收回來。夏天的雨,來得快也去得快,如此反反複複,把人弄得很焦急。
3.世界上最美妙的是夢想
相比地裏的活兒,讀書實在簡單很多。自朝陽從小就是班裏學習的尖子,在學習方法上很有自己的一套。他注重勞逸結合,注重預習總結,也願意把學到的知識重點與同學分享;他是學校宣傳隊的報幕員,每天用自己標準醇厚的普通話為大家播報時政實事、學校的新聞大事、同學的好人好事;他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品德優良,擅長鑽研,學習之餘,願意為老師分憂;他是同學心目中的“老大”,與同學們打成一片,毫不吝嗇自己的所學所悟,給予同學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心思單純,在成長的路上執著奮進。
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是什麼?是七色的彩虹,是幽深的大海,還是無垠的天空?不,都不是,是夢想。夢想比彩虹更絢麗,比大海更深沉,比天空更廣闊。它擁有夢幻般的華美、純潔和甜蜜;它是每個人心中最崇高的淨土。相信所有人小時候都寫過《我的夢想》的作文題目。自朝陽也不例外,當時寫這個作文題目時,班裏的同學有的說長大想當兵,有的說長大要當科學家,有的說長大當醫生,有的說長大當工人……小朝陽的夢想是“當一個有用的人”。他想:雖然不知道長大以後究竟能做什麼,但是不管做什麼都要對社會有用,這樣才無愧於一個“人”的價值。這個夢想一直支撐著他,他也堅信知識能讓他更有用。他不算聰明,但是非常用功,懂得總結,時時謙卑,所以在恢複高考後,成功拿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他考上大學後,大家都紛紛對自朝陽豎出大拇指,說他是“神童”。自朝陽心裏非常明白,“神童”並非一日之功,他在飛出華麗的弧線時,練習了無數次的飛行。
列車在黑夜中繼續飛馳,他挪了挪身邊的行李箱,那是一個大號的柳條包,是他舅媽的陪嫁。晌午前父親從舅舅家裏取來的,裏麵是他全部的行裝。他帶著這個大號的柳條包和對象牙塔的無限憧憬,走進了大學的校門。
在大學這四年裏,自朝陽很用功地學習,也很用心地閱讀各類書籍,他的眼界開闊了,他的思維打開了。在這個高手雲集的地方,朝陽的成績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朝陽這樣總結自己的大學四年:“在那裏,主要是開闊了視野,看了北京城的模樣;讀了許多非專業的書,為以後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時候的大學生認真學,個個都是真材實學!”
4.義不容辭奔赴四方
“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我們的祖國,該有多麼美……光榮屬於八十年代的新一輩。”1984年的夏天,在激昂嘹亮的樂曲聲中,自朝陽告別母校,告別同學,離開首都。本著“我是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的精神,懷著報效祖國的熱情,服從學校的安排,奔赴剛剛改革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連雲港。
原以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祖國建設的第一線,會是何等的繁華與忙碌,會是何等的盡顯連北京都沒有的氣象,會是何等的莊重氣派。誰也沒料到,現實和想象差距太大。第一天上班,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海灘,海灘上分布著大大小小廢棄的鹽田,坑坑窪窪、一苗不長、潮濕難行、一片蒼涼……這一盆冷水澆得二十出頭的自朝陽熱情頓失,任他發揮所有的想象力,也不肯相信三年後這裏要矗立一座現代化的化工廠。
自朝陽和同學們的責任,就是把這座化工廠從無變有。於是,他們這一批人,先當起了建築工程師,設計方案、工程驗算,甚至在人手不夠的時候要客串一把建築工人,日夜兼程地使工廠拔地而起;工廠建成後,為了積累經驗,作為我國建設體製改革的試點,參建人員成立了專業的工程總承包公司,自朝陽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建設者。幾年過去了,基層的經驗積累得差不多了,自朝陽也成家了。本以為從此可以朝九晚五,提前頤養天年了。命運又給他拋出了一個挑戰,組織上派遣他去援建新疆。
“原則上是不想去的,因為已經結婚了,對連雲港也熟悉了,人都是願意在熟悉的環境下工作,所以根本不想全國各地跑。但是新疆那邊的確缺少有經驗的人才,支援新疆也是我們這一代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小我’和‘大我’兩個角色裏掙紮再三,還是去了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