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機械研究所(一)
在二十一世紀初,第一代近永動機的出現被後世譽為是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因為他的出現為人類進入近永動時代奠定了基礎。——張楷霑
原始近永動機
張端渠
(記錄者附:張端渠,近永動機之父,殉道社內機械科研所裏的一個小職員,本科畢業(不出名的學校,曆史已不可查),因為2017年提出近永動機的構想,被社長發現出資讓他帶隊實驗研究,終於在2025年年末研製成功,雖然完全不能投產是個極其賠本的產品,但在曆史上是個裏程碑,2026年的事件中,他也成了殉葬的追隨者了,很多人都為他感到惋惜。雖然我也為他感到惋惜,但我從史料上來看,他除了這個發明外沒有其他任何的理論發表或者是其他產品的設計和製作,甚至就連原始近永動機的創造都是在社長旗下的團隊們開發設計的,總共參與的有九個人,史料有記載我就不多說了。通過他這個明顯的例子我認為,副社長們的自殺,其中很多除了感情外,還可能帶有長期依賴神秘社長,對未來沒有社長的的生活極度不自信,不敢在麵對以前**絲式的生活而采取的不理智的行為。這種說法是我們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雖然也有人說是邪祟作怪,但我隻能說這種說法很愚昧。)
當下我們對自然界的認識還是太少了,尤其是在各個現代科學領域,即對分子級以下的認識還是太少了,對能量的種類,特性極其存在方式和轉化方向更是一無所知,一切幾乎都還保留在主觀臆測階段。能量是物質還是作用直到現在我們都還爭論不休。(記錄者附:直到神仆時代能量才有準確的定義和認知,各種能量種類形態轉化的方式也在大治理時代陸續被發現以及利用,但真正支撐著神仆世界的還是第五代巨型永動機。)
當下我們認為大氣,水中的及各種常溫下物質中的內能是不能被利用的。但我個人認為當人類對能量間的形態有了更深的了解後,人類會發現很多其他的能量轉換方式,那時內能差動能發電這種低效率的發電方式將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那時我們也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記錄者附:內能差動能發電,指的是在大治理時代之前最為廣泛應用的發電方式,也就是將在整體內內能不平衡的情況下將內能轉變為動能後再利用動能發電的發電方式。區別於電化學發電和光能發電。)
當下我們生活中所用的電除了少量的電是通過光能和電池供應外,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動能轉化為電能的電。而這種最為廣泛的發電方式絕大多數的動能都是通過利用內能差的方式將內能轉化而來。在這個繁複的轉換過程中我們浪費了太多太多的能量了。
人類現在暫時還沒有能力在一個內能(溫度)均衡的體係中將內能轉化為可利用的動能,可以說是因為沒有人去嚐試這麼做,甚至可以說是因為沒有人想到嚐試去這麼做。(很拗口對吧,我也這麼覺得)當下我們絕大多數的可用動能都是通過體係中由於內能不均衡導致的氣壓不同從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