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機械研究所(一)(2 / 2)

我設計的永動機就是在均衡的內能體係中創造不均衡從而產生可利用的其他能來發電。當下有兩種設計思路。

1.物理冷卻方式創造不均能,機械式近永動機;

2.化學反應方式創造不均衡,化學式近永動機。

設計產品思路一:機械式近永動機原理和操作步驟都很簡單,和冰箱的工作原理類似但工作方式剛好相反,思路上是行得通但實際操作時我們發現當下科技還不能實現它。希望未來能夠完成。

機械式近永動機包括四個部分,加熱池,冷卻池,各個鏈接部件和發電室。

某氣體在密閉的冷卻池內冷卻液化經導管流入加熱池內,而後在加熱池內汽化從而產生動能在發電室內利用動能差發電,發電完後導入冷卻池內。發電室經電線將電能輸出從而做到將內能轉化為電能輸出。

其中冷卻池有熱的良導體將其內產生的熱能傳導回加熱池或者是均衡的內能係統中。發電室中推動磁鐵運動,轉子有專門的熱隔離防止熱傳導對電力輸出的影響。

冷卻池內冷卻方式當下有兩種方式:壓縮法和激光冷卻法。

圖中1是導線,2是冷卻池傳熱導線,3是指加熱池,是和外界相連,4是指冷卻池和外界不相連,5是可轉磁極,6為密閉的插入發電室的隔熱器保護傳電不受影響。

設計產品思路二:該近永動機原理和操作相對複雜但可喜的是該方案在實踐中我們成功了。雖然外界的內能係統溫度要求很高但未來很有前景。

化學式近永動機也包括四個部分,熱化學反應池,電化學反應池,中轉裝置和鏈接導線。

熱化學反應池多而密,在反應池中,低能化學物質吸熱轉化為高能化合物,而後被中轉裝置放入電化學反應池進行電化學反應再次轉變為低能化學物,而後再經中轉裝置轉入熱化學反應池中反應。

圖中1為熱化學反應池,2為電化學反應池,粗線為碳棒,細線為傳電導線,3為中轉裝置。

由於我去機械研究所去的少所以說我對他們引以自豪的兩個產品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轉述的不是很好,其中絕大多數的重要細節和要求我都不記得也不知道。雖然他們的產品現在一點用處都沒有但感覺還是好厲害的樣子。(記錄者附:原始近永動機的出現最低產能要求溫度區間為135.7到476.8攝氏度,在300攝氏度條件下所產的能隻能供一個不到五瓦的小燈泡明亮,由此可見原始近永動機是多麼的不實用,但後來有人通過它證明了兩個個關於能量形態的重要理論從而使第三代近永動機得以麵世,但很遺憾我不記得這兩個理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