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培養道德心理內化,提高自控能力
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下,多數孩子都會接觸網絡遊戲,有的青少年能夠自控,而有的卻出現成癮行為及一係列的心理障礙,其中,內因是關鍵因素。因此,針對青少年個體的生理心理特點,社會各方麵都要加強青少年道德心理行為的培養和鍛煉,盡力幫助他們克服“自我失控”。要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集體活動,進行細致入微的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注意培養他們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達到提高他們自控能力的目的。隻有把道德心理內化為青少年的品格和素質,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才不至於流於形式。人們的思維品質、道德素質及其心理動力不一樣,其選擇行為的性質和方向也不一樣,心理約束力、自我控製、自我調節、自我約束以及約束社會實踐,個人的行為選擇的性質、方向,選擇積極行為還是消極行為,正向行為還是負向行為,有利他人行為還是有利自己的行為,主動行為還是被動行為,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的心理動力的約束。人們的思維品質、道德素質內化,不但讓他們能“知”,更能夠“行”,使青少年產生在各種複雜環境和挫折麵前自覺產生抵製各種誘因的“抗體”。因為人是根據自身需要和價值判斷來選擇自己行動的(動物是根據本能來行動的),個體一旦在青少年時期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就會自覺的選擇與滿足需要相符合、相適應的行為方式。因此,選擇與放棄,始終受到人生價值目標的調控,即受心理動力的有效約束。青少年在實現價值目標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困難和阻力,要堅持自己的行為,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努力達到既定目標,就要有堅強的心理動力來支持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心理約束力的重要表現是堅強的意誌力量。意誌作為堅毅的心理品質,具有自律的能力。毛澤東青少年時期最愛引用的一句格言是“意誌之強者,對於己身,則能抑製情欲之橫恣;對於社會,則能抵抗權勢之壓迫。”因此,在明白了做人道理的前提下,意誌力就至關重要。意誌是決定達到某一目標而產生的心理狀態,意誌具有發動或抑製行為的作用,尤其是防範青少年網癮方麵,意誌能控製人的情緒,排除幹擾,使人的注意力始終能集中於既定目標。心理約束力,控製人們興趣和行為以達到最終目標,充分表明了意誌自律的重要功能。
傳統式的疏導方法多是說教灌輸,家長、教師、心理醫生都習慣於單純地傳授道德心理概念、要求和規範,不大考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接受能力。反過來看,隻讓青少年知道什麼是高尚品德及行為準則是不夠的,必須內化。所以,要深入疏導道德心理,必須重視人的情感經驗,才能內化他們的品德,深入指導他們的生活,這種道德心理的疏導才能真實和深入。要憑借對青少年的愛、自身的威信以及由此產生的情感交流關係,使青少年的心靈受到激勵和觸動。這類情感如何培養?可以肯定的說,靠說教和灌輸是難以收效的,必須通過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真誠感化才有可能實現。通過疏導者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他們,用平等的心態感染他們,用真誠的關懷感動他們,以此引導被疏導者追求真善美,追求更高的心理境界,從而激發他們成才奮進的激情。
家長、老師、心理醫生要以自身高尚道德心理品質感染他們?,“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疏導者要成為他們的典範。首先,必須自己加強道德心理修養,恪守道德心理準則,使他們能在經常性的言教與身教中受到熏陶與同化。這種人格的力量能產生較強的感染力和滲透力。例如,疏導者無論對任何事情,都能有全身心投入的敬業精神,以較高的認識水平和高尚的長者形象展現在他們麵前,就自然能得到他們的敬重,在潛移默化中被他們接受並作為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另外,要尊重青少年們的主導作用,以真誠的態度和他們共同討論問題。真正做到平等交流,必須要摒棄無視青少年主題意識的陳舊觀念,革除長輩師道尊嚴帶來的人格上的不平等感,由家長、老師、醫生唱主角的外在疏導模式轉變為以青少年為主導、民主型、互動式的疏導模式。這樣,青少年才可以暢所欲言,說真話、實話、心裏話,甚至如同知心朋友一樣傾吐內心的秘密,以心換心的真誠交流能贏得被疏導者極大的信任和尊重,同時,有助於家長、老師和醫生摸準青少年的心理脈搏,掌握他們的心理動向,同時幫助他們釋疑解惑,使心理疏導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道德心理與優秀意誌品質的形成主要靠個體的自我鍛煉,在個人欲望上哪怕一次微小的克製也是意誌力的一次勝利。我們還要適時、適當、適宜的對青少年開展社會責任感的疏導,培養他們抵抗誘惑、駕馭誘惑、抑製衝動的意誌力,使他們做到心身健康、行為健康,有效地抑製網絡成癮的形成與發展,從根本上減少和消除網絡成癮行為。
第三節提高家庭教育治療
正確解決網癮主要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對策設想。有關調查顯示,2010年,我國18歲以下的青少年有網癮傾向已達3000萬以上,而心理醫生寥寥無幾。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因此,真正解決這個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成敗,急需要將正確的用網及遠離網絡的方針,融入教育體係中,重點要放在防患於未然,這是幾千年來中國的古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社會、學校和家庭要共同擔起重擔,對孩子正確引導。這是一項社會係統工程。關於政府、社會及學校等的行政規範及管理工作,此處不再贅述。現就家庭教育方麵,提幾點建議:
1)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多數網癮孩子的問題實際上是家庭的問題,孩子問題是家庭問題的反映,如父母教育方式失當、家庭矛盾、暴力、家長的人格缺陷等等。良好的家庭教育可給未成年人積極向上的影響,促進他們健康成長。但當今有些家庭教育功能存在嚴重錯位或缺失現象,家庭教育方法不當,輕者會使沾染網癮惡習,重者可能導致違法犯罪道路。因此,積極開展普及網絡知識教育、提高家長素質等方麵的工作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