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參回大海
“趕海啦!趕海啦!”渤海深處某島守備連薑指導員,招呼著戰士閃向海灘跑去。
農曆十五落大潮。往是總不露麵的海灘退出了一大片。每逢這時,那些藏在大海深處的海螺啦,海參啦,螃蟹啦,扇貝啦,等等,都被亮在礁石上,隨便拾一些,就夠全連美餐一頓了。這一天,戰士具跟著指導員趕海,興致特別濃,尤其是那些剛來連隊不久的新戰士,更是興奮異常,不等老戰士到來,早就捷足先登了。突然,新戰士發現腳跟前有幾個和礁石顏色差不多,渾身長著刺的軟體動物,便問:“這是啥東西?”“那是海參。”旁邊的班長回答。一聽說是海參,十幾個戰士你搶我抓,不一會兒就撿了半臉盆。
薑指導員老遠看到他們在彎腰拾什麼,跑過來頭問:“你們在拾啥?”戰士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拾海參。”指導員急忙製止:“海參是受國家保護的動物,幼參絕對禁止捕捉,否則,是要被罰款甚至要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我們不能做違反國家法律的事情。”有的戰士聽了指導員的話,感到迷惑不解,問指導員:“海裏的海參多的是,抓一些犯什麼法,用得著這麼認真?再說,這裏是無居民小島,有誰知道?”薑指導員耐心地對他們說:“保護水產資源人人有責,眼下正是海參繁殖季節,現在吃一隻,秋天就要少產成百上萬隻。按照國家規定,當前是禁漁期,我們雖然駐守在無居民的小島上,但遵紀守法的觀念可不能動搖。”
薑指導員說到這裏,轉身對一旁的李海峰說:“海峰,你不是到地方學過這方麵的法律嗎?給大家講講吧。”李海峰往大夥跟前走了走,說:“水產品的繁殖和生長都有一定的場所和季節,如果不分場所和季節任意捕撈,就會破壞漁業資源,所以國家規定了一定的水域為禁漁區,一定的季節為禁漁期 ……”
李海峰的話講完,戰士們紛紛動手,把因風浪而滯留在海灘上的海參一個個拾起來,送回大海。
追菜車
逢五排十是某鎮趕集的日子。豔陽天,趕集的人像潮水般地往集市上湧。某部一連司務長架著地排車,催促著兩個拉車的戰士:“走快點,晚了就占不著好地方了!”說著,三人拉著車子跑了起來。
司務長一行也是趕集的。這幾年一連貫徹總後“斤半加四兩”的指示,農副業生產搞得紅紅火火,不僅實現了 “斤半加四兩 ”,而且有了許多節餘。特別是蔬菜旺季,紅彤彤的西紅柿,頂花帶刺的鮮黃瓜,還有嫩肥的茄子,煞是惹人喜愛,盡管司務長變著法兒地調劑生活,還是吃不完。有的戰士提議說:“司務長,趁早到集上賣吧,我們用汗水澆灌的蔬菜,浪費了讓人心疼啊!”司務長覺得這話在理,而且說幹就幹。這不,他親自帶領戰士拉著蔬菜,在往集市上奔呢!
連長、指導員一大早去團部開會,回到連隊找司務長研究問題,這才聽說他到集市上賣菜去了,心中不由“咯噔’
了一下。兩人一碰頭,指導員騎上自行車就向他們追去。
司務長一行剛剛趕到集市,正準備擺攤兒,隻聽一陣鈴鐺響,抬頭一望,隻見指導員汗流浹背追了上來,風風火火地說:“回去!”三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出了什麼事情。指導員緩了緩氣說:“走,回去再說。”說完把自行車讓給司務長,架起地排車往回走。
菜車被追回來了,不少戰士埋怨指導員不該這樣做。指導員心想,這也難怪,普法教育沒有涉及這方麵的內容,就來個“亡羊補牢”吧。於是,該連圍繞多餘的自產蔬菜如何處理的問題,搞了一堂漏掉而又應當補上的法製課。
他們學習了 1985年總參、總政、總後頒布的《關於軍隊從事生產經營和對外貿易的暫行規定》。按照這條規定,基層單位進行生產經營,應以農副業生產為主,以自己需要為主。剩餘部分可以銷售,但不準軍人沿街叫賣、到集市上擺灘設點。如果違反此項規定,就會影響甚至損害軍隊的形象。
從此,該連與部隊軍人服務社建立了購銷關係,多餘的蔬菜全部由軍人服務社銷售,既增加了連裏收入,又改善了部隊內部的蔬菜供應不足的狀況。幹部和家屬都誇一連副業生產搞得好,為機關和連隊改善生活作出了貢獻。
8 ★ 勇於變革創新,走現代化之路
改革是發展的助推器。人民解放軍在新中國建設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循著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之路,不斷地進行自我變革,在變革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從戰略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到體製編製的調整,從現役部隊到預備役部隊,從作戰指揮、軍事行動方式到後勤、技術保障,進行了全麵地改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曆史性進步。
人民解放軍為什麼能夠果斷放棄曆史的包袱,大膽地變革呢?關鍵在於有變革創新的思想和精神。而這一點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萬事同理,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和時代潮流中,各行各業都有不斷完善、自我變革的問題;創新是時代和社會進步的要求,是我們每個人適應這種思想應具備的品質和能力。